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最早穿鞋的民族之一,中国古人曾经创造过非常丰富的鞋文化,其中“鞋尖上的秘密”尤多……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
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古人虽讨厌鸳鸯鞋,但不讨厌鸳鸯。鸳鸯被视为“爱情鸟”,在鞋上绣鸳鸯一类飞禽图案做装饰的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汉唐以后,妇女常用鸳鸯图案装饰鞋履,成为潮流。除了绣鸳鸯,还有的在鞋头上绣凤头、雀头、伏鸠等图案,相应称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这些鞋的共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称之为“鞋翘”。
古人为何在意鞋翘?里面的道道很多。首先,鞋翘与鞋底系一体,这样鞋底与鞋帮便不宜开裂,耐穿;再者,古人多穿裙袍,鞋翘能托住裙边,不会踩在鞋底而跌倒。实际上,鞋翘设计还包含古人朴素的良好愿望,穿上鞋尖高高的鞋子,是不是“步步高升”?
鞋翘的秘密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有防身、自卫的考虑。贵州苗族女性过去在做鞋翘时往往在鞋翘里暗藏刀片,在遭遇性侵之际,这刀片就是击退色狼、保护贞洁的秘器。
古代穷人为何“借衣不借鞋”
古代穷人借衣服穿并不少见,但鲜见的是“借鞋”,即所谓“借衣不借鞋”。这是因为鞋子太便宜,草、麻都可以用来做鞋,没有借的必要。所以,古代的草麻鞋别称叫“不借”。
过去,作风不好、不守礼数的女人被称为“破鞋”。对其由来,已故学者胡考在其小说《上海滩》中有这样的说法:“北方人所谓的破鞋,其实指的农村的土娼。因为实在穷不过,妓女的衣裳是向别人借的,惟有一双鞋子没有办法借,只好仍旧着自己的破鞋,这就是破鞋的来头。”
此外,“破鞋”一词由来还有另一版本,据说源于北京过去的八大胡同,一些为穷汉子提供性服务的暗娼、私娼,往往在自己居室外挂一只绣花鞋作为标记。时间一长,绣花鞋就成了“破鞋”,破鞋遂成一种特指。破鞋,在北京人嘴里,又被称为“破大货”。
总的来说,鞋在古人特别是古代女性心目中,一直与性、婚姻联结在一起。现今被视为“中国鞋”的绣花鞋,在古代常被作为一种定情、吉祥之物来使用,在唐宋时已成风俗。实际上,绣花鞋并非汉族独有,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传情之物。如毛南族的女孩与男孩子定情“坐夜”时,会赠对方“榄子鞋”;仫佬族姑娘在“走坡”时,则会暗测情郎脚的大小,做双绣花鞋,下次会面时作为定情物送给他。
红绣鞋“试打一个相思卦”
鞋在古代还是一种占卜工具,即所谓“鞋卜”。鞋卜,在今天看来属于一种迷信,但古人颇为热衷。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条,也有鞋卜情节,丈夫外出半年后未归,年轻妻子唱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至于古代怎么用鞋子来占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占法。
通常,鞋卜是凶是吉,是好是坏,要看鞋头和鞋口的朝向。鞋卜在少数民族中间也很流行。广西瑶族过去有一种“合鞋”的订婚仪式,其中也是一种鞋卜:男女双方有意后,回家各做一只木拖鞋,如能配对,则合天意,否则不和。
贵州新娘的“试鞋卜婚”更典型。过去苗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穿草鞋,这不是没钱买好鞋,而是要试鞋卜婚。选出一把又长又白的“糯米草”,请寨里那些父母健在、儿女满堂的人,给自己打出一双草鞋,出嫁时便穿着这双草鞋去夫家,回门时则穿这双草鞋回娘家。穿草鞋往返一趟后,便脱下来看鞋底、看鞋尖、鞋中和鞋跟的磨损情况,看哪一段先被磨烂,哪一段坚实无损,以此预测她一生中的祸福。
摘自《北京晚报》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古人的鞋子为何不分左右?可能与古代人忌讳穿颜色、款式不一的“鸳鸯鞋”有关。
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与官匪都有勾结之人在民间俗称为“黑白两道”,其来历便与“鸳鸯鞋”有关。
对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影响极深的北魏孝文帝曾在“服制改革”中即规定,鞋履的颜色“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而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古人虽讨厌鸳鸯鞋,但不讨厌鸳鸯。鸳鸯被视为“爱情鸟”,在鞋上绣鸳鸯一类飞禽图案做装饰的现象并不鲜见。特别是汉唐以后,妇女常用鸳鸯图案装饰鞋履,成为潮流。除了绣鸳鸯,还有的在鞋头上绣凤头、雀头、伏鸠等图案,相应称为“凤头履”、“雀头履”、“伏鸠头”等。这些鞋的共同特征是鞋尖翘起,古人称之为“鞋翘”。
古人为何在意鞋翘?里面的道道很多。首先,鞋翘与鞋底系一体,这样鞋底与鞋帮便不宜开裂,耐穿;再者,古人多穿裙袍,鞋翘能托住裙边,不会踩在鞋底而跌倒。实际上,鞋翘设计还包含古人朴素的良好愿望,穿上鞋尖高高的鞋子,是不是“步步高升”?
鞋翘的秘密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有防身、自卫的考虑。贵州苗族女性过去在做鞋翘时往往在鞋翘里暗藏刀片,在遭遇性侵之际,这刀片就是击退色狼、保护贞洁的秘器。
古代穷人为何“借衣不借鞋”
古代穷人借衣服穿并不少见,但鲜见的是“借鞋”,即所谓“借衣不借鞋”。这是因为鞋子太便宜,草、麻都可以用来做鞋,没有借的必要。所以,古代的草麻鞋别称叫“不借”。
过去,作风不好、不守礼数的女人被称为“破鞋”。对其由来,已故学者胡考在其小说《上海滩》中有这样的说法:“北方人所谓的破鞋,其实指的农村的土娼。因为实在穷不过,妓女的衣裳是向别人借的,惟有一双鞋子没有办法借,只好仍旧着自己的破鞋,这就是破鞋的来头。”
此外,“破鞋”一词由来还有另一版本,据说源于北京过去的八大胡同,一些为穷汉子提供性服务的暗娼、私娼,往往在自己居室外挂一只绣花鞋作为标记。时间一长,绣花鞋就成了“破鞋”,破鞋遂成一种特指。破鞋,在北京人嘴里,又被称为“破大货”。
总的来说,鞋在古人特别是古代女性心目中,一直与性、婚姻联结在一起。现今被视为“中国鞋”的绣花鞋,在古代常被作为一种定情、吉祥之物来使用,在唐宋时已成风俗。实际上,绣花鞋并非汉族独有,在少数民族中也是传情之物。如毛南族的女孩与男孩子定情“坐夜”时,会赠对方“榄子鞋”;仫佬族姑娘在“走坡”时,则会暗测情郎脚的大小,做双绣花鞋,下次会面时作为定情物送给他。
红绣鞋“试打一个相思卦”
鞋在古代还是一种占卜工具,即所谓“鞋卜”。鞋卜,在今天看来属于一种迷信,但古人颇为热衷。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条,也有鞋卜情节,丈夫外出半年后未归,年轻妻子唱道:“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至于古代怎么用鞋子来占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占法。
通常,鞋卜是凶是吉,是好是坏,要看鞋头和鞋口的朝向。鞋卜在少数民族中间也很流行。广西瑶族过去有一种“合鞋”的订婚仪式,其中也是一种鞋卜:男女双方有意后,回家各做一只木拖鞋,如能配对,则合天意,否则不和。
贵州新娘的“试鞋卜婚”更典型。过去苗族姑娘出嫁时一定要穿草鞋,这不是没钱买好鞋,而是要试鞋卜婚。选出一把又长又白的“糯米草”,请寨里那些父母健在、儿女满堂的人,给自己打出一双草鞋,出嫁时便穿着这双草鞋去夫家,回门时则穿这双草鞋回娘家。穿草鞋往返一趟后,便脱下来看鞋底、看鞋尖、鞋中和鞋跟的磨损情况,看哪一段先被磨烂,哪一段坚实无损,以此预测她一生中的祸福。
摘自《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