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凉山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喜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穿上盛装,高举着用松脂、山蒿捆扎成的火把,以本民族特有的形式狂欢游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为期三天的节日里,人们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聚会村间。千里凉山纵情欢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众多,情节曲折,非常富于浪漫色彩。在凉山流传最广的传说为:火把节是向天王偿还命债的节日。凉山彝语称火把节为“睹则”,“睹”意为火,“则”意为偿还。相传远古时,人们都受天王恩体古兹的管辖,他每年派使者到人间收税。这些使者横征暴敛,使人间民不聊生。英雄阿提拉巴带领大家和天王做斗争,人们点燃了万支火把,将天梯烧毁,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将天王的使者杀死。天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发誓要杀绝人类,撒下天虫来吃人间的庄稼。阿提拉巴又率众高举火把猛烧天虫,但天虫之害不绝。通过云雀调解,人间和天王达成协议,天王不再向人间撒天虫,而人们必须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宰羊、杀鸡、酿酒,用荞面做成蛇、蛙等来祭献天王,以表示偿还天王税收官的命债。此后,为避免害虫,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高举火把到庄稼地,意为驱逐虫灾,祈求丰收。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要举行祭祖仪式,祈求人丁平安。太阳偏西时,家中的男人将准备好的大阉鸡杀后,要到自己的庄稼地里割下一束新荞子装进口袋带回家中,掺合到老荞子内磨细,做成马、牛、羊、鸡、蛇、蛙等形状的蒸馍,与酒、鸡肉一起祭奉祖先。祭祖时,主妇先用篾簸盛一簸饭,饭上面交叉放两个木勺,装一木盔肉,把蒸馍装在木制饭盆里,再找两根竹签插在蒸馍上,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将烧红的石块夹到锅庄石旁,等清水浇石冒烟时,一手端饭,一手端上蒸馍和肉在烟雾缭绕的火塘上转一圈后,端到祖灵下供奉,口中念着祈祷语,如“人丁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等。仪式结束后,家人分食酒肉及蒸馍。
夜幕降临,彝家山寨家家户户都点燃了火把。火把由一家之主点燃,然后从屋子上方顺着墙照亮屋内每个角落,边照边念,愿火把烧掉一切不吉利的根源,让全家平安无事,祝明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接着又去照亮牛圈、羊圈。随后,走出院门,边走边挥动着火把,唱着欢快的歌曲在田间地头巡游,并大声喊道:烧掉害虫,烧掉贫穷,烧掉瘟疫,庄稼丰收,人畜安康!接着与村中其他巡游的火把汇合,向村中的火把场进发,于是,彝家山寨形成一条条由火把组成的“火龙”,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寂静的山寨沸腾起来。一串串火把一会儿飘落在田野,一会儿又飞奔上山坡,变化多端的火龙、火花、火环相映成趣,绚丽多姿,令人眼花缭乱。在火把场中,人们燃起一堆堆熊熊的篝火,由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送火仪式,意为送走一切危害庄稼的害虫,避开一切毁坏庄稼的冰雹、雪灾,还要送走一切危害人畜的瘟疫,以保护人们的平安幸福。仪式结束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掷入燃烧的篝火堆中,手拉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歌舞的海洋。火把节之夜人们狂欢、热闹的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如明代文人杨升庵,当他路过西昌时恰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天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佳句。
火把节的第二天、第三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赶着参赛的大牯牛,牵着骏马,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涌向村中的火把场,参加丰富多彩的火把节活动。他们自发地形成若干个场地,有的斗牛,有的赛马,有的斗羊,有的摔跤,还有的唱歌跳舞,等等。观看的人们多坐在四周山坡上,有的趁此机会访亲会友,拜见久别的亲人。
斗牛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但彝家的斗牛方式与西班牙斗牛不同,是牛与牛之间的角逐。彝族人民在平日的劳动生活中就喜欢斗牛活动,参加火把节的斗牛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特殊训练的黄公牛,毛色发光,双角犀利,体重比一般的公牛重。一到场,这些参赛的公牛就一个个伸脖仰头地吼叫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吼叫的声音越多越响亮者,越使人觉得是一个厉害的家伙。它们还用前蹄不断地刨土,用角顶土,弄得尘土飞扬,好似在显示它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比赛开始,相斗的两头牛就立即向对方冲刺,在人们的喝彩声中,顶过来,顶过去,都不甘示弱。这种势均力敌的局面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直到一方支持不住掉头逃窜为止。在斗牛中取胜的牛,很快名扬四方,牛的主人甚至它所在的村子里的人们都觉得光荣。他们在牛角上披上鲜红的布料,以示庆祝,这时胜利的牛也显得格外精神,似乎它也能理解人们的心情。
如果说斗牛是以它惊心动魄的场面吸引观众的话,那么观看赛马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美。骏马是很美的,参加火把节比赛的骏马就显得更美。参赛前,人们将这些马着意打扮一番,给它们胸前挂上铜铃,一走动就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马背上的花鞍是经过精心雕漆过的,上面有美丽的图案。马笼头也十分讲究。赛马在火把节场地一块平坦的草坪上进行,跑马场为椭圆形,周长一般有三四百米。比赛多以速度取胜,跑得快者为上。也有的讲究耐力。由于参赛的马都是人们精心培训出来的骏马,所以在赛马场上取胜也是很不容易的。以耐力赛来说,有时要跑上数十圈甚至上百圈才能取得胜利。
摔跤是火把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小伙子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摔跤为双人对抗赛,双方互相搂抱着,由一方先发起进攻后,另一方拼命相搏,观众为之喝彩并对之进行鼓动。一方高高抱起对方旋转起来时,观众开始哗然,人们的目光焦急万分地盯住被旋转起来了的赛手,“啪”一声,落地后,观众们才松一口气。这样连摔三次,赢两次为胜,输了一个,又上另一个,像擂台赛。最后的战无不胜者为本年的摔跤英雄,他因此会闻名遐迩,成为姑娘们敬佩的传奇人物。
斗鸡是火把节中饶有情趣的活动。参斗的鸡采用淘汰赛的方法产生“冠军”。两个大公鸡一相见,就竖起颈部的毛,头抬得高高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不时地转动眼珠,全神贯注地盯住对手的每一个动静。鸡斗起来,主攻点是对手的眼睛,有的鸡被啄得头破血流,眼珠吊在眼眶外还不认输。鸡公认输的方式是极为有趣的,也是特别的,把头伸进对方的腹下,赢方就不再“乘人之危”。
斗羊。羊的主人在节日来临之前就精心喂养将要参赛的公羊(山羊、绵羊均可参赛)。参赛的公羊一般都选角粗且尖、长的,而且要力大。斗羊开始,双方从两头相向而驰,猛烈撞击对方的一角,然后又小步退回,又猛冲过去撞击一角,这样往复撞击许久。直到一方不敢冲过来碰撞,另一方即取胜。公山羊与公绵羊相斗,其斗法不同。绵羊后退又加助跑,利用惯性冲撞对方,而山羊则就地站起来,往下猛敲。这样,绵羊的体力消耗大,且山羊角尖,经常是绵羊吃亏,有的羊斗完后伤情较重,头皮破烂。取胜的大公羊要给予奖励,挂一彩色布条,给羊的主人以布匹、钱物为奖。
选美是火把节期间开展的一项独特活动。这一天,姑娘们都要穿上自己精心制作的节日盛装,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她们美丽的脸蛋和窈窕的身材被华贵俏丽、色彩鲜艳的彝族服饰映衬得更加妩媚动人。她们或唱歌、跳舞,或头顶着油布黄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评委多为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经过细心观察、认真交流,最后确定本年最佳美女。
转歌,为火把节最热闹的活动场所。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转,边歌,边跳舞。彝语称为“都火洛”。这种圆圈歌舞队一个接一个,火把场中最多时可达数十个。每一队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做领舞者和领唱者,歌词内容丰富,可唱前人留传下来的,也可临时发挥,即兴而作。音韵优美动听,婉转悠扬。
野炊,为火把节中一项别有风味的活动。夜色中,年轻人要到野外聚餐。野餐的食品有酒、荞馍、砣砣肉等,有的还带去活鸡在山上杀后用火烧熟食用。食品均由女性准备和携带,并邀请自己钟情的男性参加,被邀男性可买糖果或丝绸手帕、花线等相赠。一到野餐时间,村中的山坡上一片星星点点的烟火,格外壮观。
正如彝族谚语所说:“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星星是天上的灯,火把是彝家的灯”、“风把白云吹拢,弓把羊毛弹拢,火把使亲人聚拢”。当你身临其境,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被包裹在人们浓浓的情谊中,融入那欢乐的海洋。
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给彝族带来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彝族青年男女尽情地用火来表达感情,用火来寻找爱情,他们唱歌跳舞,尽情狂欢之后,泉边、树下、岩旁、花丛中,到处是双双对对的恋人,他们悠扬地弹着月琴或吹着口弦,直到翌日清晨,人们还能听到那不绝如缕的歌声。
近年来,凉山将火把节与搞活经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以火把节为契机,招商引资,举办物资交易会等,并广泛邀请国内外的朋友,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火把节,为发展民族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作者单位: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众多,情节曲折,非常富于浪漫色彩。在凉山流传最广的传说为:火把节是向天王偿还命债的节日。凉山彝语称火把节为“睹则”,“睹”意为火,“则”意为偿还。相传远古时,人们都受天王恩体古兹的管辖,他每年派使者到人间收税。这些使者横征暴敛,使人间民不聊生。英雄阿提拉巴带领大家和天王做斗争,人们点燃了万支火把,将天梯烧毁,经过九天九夜的战斗,终于将天王的使者杀死。天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发誓要杀绝人类,撒下天虫来吃人间的庄稼。阿提拉巴又率众高举火把猛烧天虫,但天虫之害不绝。通过云雀调解,人间和天王达成协议,天王不再向人间撒天虫,而人们必须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宰羊、杀鸡、酿酒,用荞面做成蛇、蛙等来祭献天王,以表示偿还天王税收官的命债。此后,为避免害虫,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高举火把到庄稼地,意为驱逐虫灾,祈求丰收。
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要举行祭祖仪式,祈求人丁平安。太阳偏西时,家中的男人将准备好的大阉鸡杀后,要到自己的庄稼地里割下一束新荞子装进口袋带回家中,掺合到老荞子内磨细,做成马、牛、羊、鸡、蛇、蛙等形状的蒸馍,与酒、鸡肉一起祭奉祖先。祭祖时,主妇先用篾簸盛一簸饭,饭上面交叉放两个木勺,装一木盔肉,把蒸馍装在木制饭盆里,再找两根竹签插在蒸馍上,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将烧红的石块夹到锅庄石旁,等清水浇石冒烟时,一手端饭,一手端上蒸馍和肉在烟雾缭绕的火塘上转一圈后,端到祖灵下供奉,口中念着祈祷语,如“人丁平安、牛羊兴旺、五谷丰登”等。仪式结束后,家人分食酒肉及蒸馍。
夜幕降临,彝家山寨家家户户都点燃了火把。火把由一家之主点燃,然后从屋子上方顺着墙照亮屋内每个角落,边照边念,愿火把烧掉一切不吉利的根源,让全家平安无事,祝明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接着又去照亮牛圈、羊圈。随后,走出院门,边走边挥动着火把,唱着欢快的歌曲在田间地头巡游,并大声喊道:烧掉害虫,烧掉贫穷,烧掉瘟疫,庄稼丰收,人畜安康!接着与村中其他巡游的火把汇合,向村中的火把场进发,于是,彝家山寨形成一条条由火把组成的“火龙”,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使寂静的山寨沸腾起来。一串串火把一会儿飘落在田野,一会儿又飞奔上山坡,变化多端的火龙、火花、火环相映成趣,绚丽多姿,令人眼花缭乱。在火把场中,人们燃起一堆堆熊熊的篝火,由村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送火仪式,意为送走一切危害庄稼的害虫,避开一切毁坏庄稼的冰雹、雪灾,还要送走一切危害人畜的瘟疫,以保护人们的平安幸福。仪式结束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掷入燃烧的篝火堆中,手拉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到处是欢乐的人群,歌舞的海洋。火把节之夜人们狂欢、热闹的场面历代文人多有描述,如明代文人杨升庵,当他路过西昌时恰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天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佳句。
火把节的第二天、第三天,人们早早起床,穿上节日盛装,赶着参赛的大牯牛,牵着骏马,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涌向村中的火把场,参加丰富多彩的火把节活动。他们自发地形成若干个场地,有的斗牛,有的赛马,有的斗羊,有的摔跤,还有的唱歌跳舞,等等。观看的人们多坐在四周山坡上,有的趁此机会访亲会友,拜见久别的亲人。
斗牛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传统节目,但彝家的斗牛方式与西班牙斗牛不同,是牛与牛之间的角逐。彝族人民在平日的劳动生活中就喜欢斗牛活动,参加火把节的斗牛都是经过严格挑选和特殊训练的黄公牛,毛色发光,双角犀利,体重比一般的公牛重。一到场,这些参赛的公牛就一个个伸脖仰头地吼叫起来,一声接着一声,吼叫的声音越多越响亮者,越使人觉得是一个厉害的家伙。它们还用前蹄不断地刨土,用角顶土,弄得尘土飞扬,好似在显示它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比赛开始,相斗的两头牛就立即向对方冲刺,在人们的喝彩声中,顶过来,顶过去,都不甘示弱。这种势均力敌的局面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直到一方支持不住掉头逃窜为止。在斗牛中取胜的牛,很快名扬四方,牛的主人甚至它所在的村子里的人们都觉得光荣。他们在牛角上披上鲜红的布料,以示庆祝,这时胜利的牛也显得格外精神,似乎它也能理解人们的心情。
如果说斗牛是以它惊心动魄的场面吸引观众的话,那么观看赛马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美。骏马是很美的,参加火把节比赛的骏马就显得更美。参赛前,人们将这些马着意打扮一番,给它们胸前挂上铜铃,一走动就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马背上的花鞍是经过精心雕漆过的,上面有美丽的图案。马笼头也十分讲究。赛马在火把节场地一块平坦的草坪上进行,跑马场为椭圆形,周长一般有三四百米。比赛多以速度取胜,跑得快者为上。也有的讲究耐力。由于参赛的马都是人们精心培训出来的骏马,所以在赛马场上取胜也是很不容易的。以耐力赛来说,有时要跑上数十圈甚至上百圈才能取得胜利。
摔跤是火把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小伙子们大显身手的机会。摔跤为双人对抗赛,双方互相搂抱着,由一方先发起进攻后,另一方拼命相搏,观众为之喝彩并对之进行鼓动。一方高高抱起对方旋转起来时,观众开始哗然,人们的目光焦急万分地盯住被旋转起来了的赛手,“啪”一声,落地后,观众们才松一口气。这样连摔三次,赢两次为胜,输了一个,又上另一个,像擂台赛。最后的战无不胜者为本年的摔跤英雄,他因此会闻名遐迩,成为姑娘们敬佩的传奇人物。
斗鸡是火把节中饶有情趣的活动。参斗的鸡采用淘汰赛的方法产生“冠军”。两个大公鸡一相见,就竖起颈部的毛,头抬得高高的,眼睛睁得圆圆的,不时地转动眼珠,全神贯注地盯住对手的每一个动静。鸡斗起来,主攻点是对手的眼睛,有的鸡被啄得头破血流,眼珠吊在眼眶外还不认输。鸡公认输的方式是极为有趣的,也是特别的,把头伸进对方的腹下,赢方就不再“乘人之危”。
斗羊。羊的主人在节日来临之前就精心喂养将要参赛的公羊(山羊、绵羊均可参赛)。参赛的公羊一般都选角粗且尖、长的,而且要力大。斗羊开始,双方从两头相向而驰,猛烈撞击对方的一角,然后又小步退回,又猛冲过去撞击一角,这样往复撞击许久。直到一方不敢冲过来碰撞,另一方即取胜。公山羊与公绵羊相斗,其斗法不同。绵羊后退又加助跑,利用惯性冲撞对方,而山羊则就地站起来,往下猛敲。这样,绵羊的体力消耗大,且山羊角尖,经常是绵羊吃亏,有的羊斗完后伤情较重,头皮破烂。取胜的大公羊要给予奖励,挂一彩色布条,给羊的主人以布匹、钱物为奖。
选美是火把节期间开展的一项独特活动。这一天,姑娘们都要穿上自己精心制作的节日盛装,向人们展示自己的风采。她们美丽的脸蛋和窈窕的身材被华贵俏丽、色彩鲜艳的彝族服饰映衬得更加妩媚动人。她们或唱歌、跳舞,或头顶着油布黄伞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评委多为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经过细心观察、认真交流,最后确定本年最佳美女。
转歌,为火把节最热闹的活动场所。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转,边歌,边跳舞。彝语称为“都火洛”。这种圆圈歌舞队一个接一个,火把场中最多时可达数十个。每一队中都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做领舞者和领唱者,歌词内容丰富,可唱前人留传下来的,也可临时发挥,即兴而作。音韵优美动听,婉转悠扬。
野炊,为火把节中一项别有风味的活动。夜色中,年轻人要到野外聚餐。野餐的食品有酒、荞馍、砣砣肉等,有的还带去活鸡在山上杀后用火烧熟食用。食品均由女性准备和携带,并邀请自己钟情的男性参加,被邀男性可买糖果或丝绸手帕、花线等相赠。一到野餐时间,村中的山坡上一片星星点点的烟火,格外壮观。
正如彝族谚语所说:“过年是嘴巴的节日,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星星是天上的灯,火把是彝家的灯”、“风把白云吹拢,弓把羊毛弹拢,火把使亲人聚拢”。当你身临其境,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被包裹在人们浓浓的情谊中,融入那欢乐的海洋。
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给彝族带来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彝族青年男女尽情地用火来表达感情,用火来寻找爱情,他们唱歌跳舞,尽情狂欢之后,泉边、树下、岩旁、花丛中,到处是双双对对的恋人,他们悠扬地弹着月琴或吹着口弦,直到翌日清晨,人们还能听到那不绝如缕的歌声。
近年来,凉山将火把节与搞活经济、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以火把节为契机,招商引资,举办物资交易会等,并广泛邀请国内外的朋友,已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火把节,为发展民族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作者单位:四川省民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