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城市规划和信息技术进行界定分析,探讨我国进行规划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互动作用。把握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应用当前关键信息技术,促进城市环境建设的研究和科学决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多层次;类型数据;GIS;RS
一、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依赖的信息涵盖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80%以上属于空间信息,传统的手工作业和分析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而GIS技术能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對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因此GI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建设项目的审批等工作。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GI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动态的更新、增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片的分辨率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片的空间信息,进一步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1.2 GIS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环节,传统的手工审批存在计算精度差、审批周期长、规划图纸不易保存、数据规范性差等诸多缺点。把GIS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来,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核的速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准确度、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
1.3 GIS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规划部门各科室与项目相关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空间信息等,构建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信息库。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的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GIS与RS、GPS集成的优势,形成基于一张图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城市规划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随着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领域对规划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相上是多时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2.2 多层次服务对象的满足
对于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不仅要考虑市政主管部门、专业部门公众查询的需要,还要考虑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对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在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时间上现势性、空间上准确性
城市规划在本质上是人类对城市发展的一种认识,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具有绝对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城市规划是一个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适用城市的加速发展。在空间上,要求提高规划布局图空间定位的准确性。
三、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3.1 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主要进行的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物质形态设计,关注的是既定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开发过程的调控作用。
3.2 从物质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两个组成部分,任一部分的薄弱或缺乏都会阻碍社会进步。城市规划是社会发展规划的一种形式,理应对这两方面都给与重视,但传统的规划却只注重物质部分,而忽视了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规划的“以人为本”不仅指要考虑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的文化、艺术、游憩、政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大加强。
3.3 由专家审查到公众参与规划
我国规划审查制度长期采取专家评审方式。由于专家们未必对规划区域很熟悉,因而很难发现规划中的隐患。城市规划涉及公众利益,故而不应只是少数专家做出决定该怎么办,而应专家与公众意见相结合的方式来决定。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影响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群,通常是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支撑下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显示那些包括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以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规划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技术系统:
4.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Design)
CAD是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化工和建筑等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已普遍采用CAD进行规划设计与制图。
4.2 遥感技术(RS,RemoteSensing)
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携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资源、环境、调查、管理等部门。
4.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其基本功能是数据获取、操作、集成、查询、显示,以及进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等。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构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信息世界,人们将生活在由原子组成的现实空间和由比特(BIT)构成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中,现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物理界面(Interface)是由计算机及网络和数据库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人们通过这一界面可跨越现实空间与一些时间的限制,了解现实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进行思想交流。城市规划将在信息空间中构造城市发展的蓝图,并通过建设者在现实世界中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庭伟,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城市规划,2010,(1).
[2]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王静霞,迈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战略思考,城市规划期刊,2011,(3).
[4]杨勇,地形图的数字化,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
[5]韦亮英,李亚菲.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房地产导刊,2014(11).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多层次;类型数据;GIS;RS
一、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依赖的信息涵盖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信息涉及面广、信息量大,80%以上属于空间信息,传统的手工作业和分析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规划与管理的要求。而GIS技术能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對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因此GI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建设项目的审批等工作。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技术可以保证基础数据详尽、可靠、准确,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GIS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生成各种规划用图、表格和报告,利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可以动态的更新、增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图片的分辨率得到很大提高,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图片的空间信息,进一步地促进城市规划工作的发展。
1.2 GIS在建设项目审批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规划局业务科室中日常工作量较大的环节,传统的手工审批存在计算精度差、审批周期长、规划图纸不易保存、数据规范性差等诸多缺点。把GIS技术引入到建设项目的审批中来,可以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核的速度、提高规划与管理审查的准确度、增加审批的公开透明度。
1.3 GIS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规划部门各科室与项目相关的文字信息、图形信息、空间信息等,构建城市规划与管理项目信息库。实现地上、地下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信息的数字化全覆盖,充分发挥GIS与RS、GPS集成的优势,形成基于一张图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城市规划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随着观念的转变,城市规划领域对规划与管理信息的处理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类型数据的处理与综合
城市规划与管理涉及地理要素和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时相上是多时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与“属性”之分,既有以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以遥感图像为源的栅格数据,还有关系型统计数据,并且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数据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复杂,对统计数据与现状图件的综合分析要求必然大大提高。
2.2 多层次服务对象的满足
对于规划与管理信息的使用对象,不仅要考虑市政主管部门、专业部门公众查询的需要,还要考虑管理、评价分析和规划预测的不同用户的需求,这对规划设计与管理信息处理在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3 时间上现势性、空间上准确性
城市规划在本质上是人类对城市发展的一种认识,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具有绝对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城市规划是一个对城市发展的不断适用的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也必须加快其更新速度,以适用城市的加速发展。在空间上,要求提高规划布局图空间定位的准确性。
三、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3.1 静态规划向动态规划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主要进行的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物质形态设计,关注的是既定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开发过程的调控作用。
3.2 从物质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文明的两个组成部分,任一部分的薄弱或缺乏都会阻碍社会进步。城市规划是社会发展规划的一种形式,理应对这两方面都给与重视,但传统的规划却只注重物质部分,而忽视了人作为一个社会个体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规划的“以人为本”不仅指要考虑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的文化、艺术、游憩、政治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大加强。
3.3 由专家审查到公众参与规划
我国规划审查制度长期采取专家评审方式。由于专家们未必对规划区域很熟悉,因而很难发现规划中的隐患。城市规划涉及公众利益,故而不应只是少数专家做出决定该怎么办,而应专家与公众意见相结合的方式来决定。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影响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技术群,通常是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支撑下用以采集、存储、处理、传递、显示那些包括声音、图像、文字和数据在内的各种信息的一系列现代化技术。以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规划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技术系统:
4.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Design)
CAD是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化工和建筑等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在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已普遍采用CAD进行规划设计与制图。
4.2 遥感技术(RS,RemoteSensing)
遥感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携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图像的技术,目前正广泛地应用于资源、环境、调查、管理等部门。
4.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GIS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其基本功能是数据获取、操作、集成、查询、显示,以及进行空间分析、模型分析等。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类构造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的信息世界,人们将生活在由原子组成的现实空间和由比特(BIT)构成的信息空间(CyberSpace)中,现实空间与信息空间的物理界面(Interface)是由计算机及网络和数据库构成的信息基础设施,人们通过这一界面可跨越现实空间与一些时间的限制,了解现实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进行思想交流。城市规划将在信息空间中构造城市发展的蓝图,并通过建设者在现实世界中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庭伟,迈入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规划理论.城市规划,2010,(1).
[2]阎正,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王静霞,迈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战略思考,城市规划期刊,2011,(3).
[4]杨勇,地形图的数字化,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
[5]韦亮英,李亚菲.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房地产导刊,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