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承钧先生是一名乐於助人、热衷社会慈善工作的会计师。13年来,他随同扶轮社的队伍,在香港和内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工作,经历过许多难忘的事情,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也让他从新的角度审视慈善並引发了新的思考——施助人与受助人並非一味是“施”与“受”的关係,而应是前者贡献,“启发”服务意识,後者感恩,“承传”仁爱精神。这样,可助公益事业持续进步,也能让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下去。
初衷:无需理由 不求回报
十年前的一天,乐承钧先生作为香港海景扶轮社的社长,随团来到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那里,他们会联同合作的部门,为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臓病的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手术和治疗。这是香港海景扶轮社“救心行动”的一部分,是一场持续四五年、别具意义的公益行动。
“当时内地的医疗体系还没有太多资源去帮助先天性心臓病患儿,所以这些孩子的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只能尽可能地拖延下去,不仅康复机率越来越低,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得不到救治,孩子性命堪忧,在某种程度上也等於是把他們家里的希望也带走了。所以,“救心行动”不仅是挽救一条条幼小的生命,也是保持一个个家庭的完整。
那一次,当乐承钧先生一行人来到病房探望患者,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孩子的双亲向他们下跪,並且饱含深情地致谢的情景。原来孩子的病情正一点一点磨灭了家庭的希望,想不到最後竟是海景扶轮社里这群自己都不曾相识的陌生人施以援手,把孩子救了回来。千言万语,都不足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那一刻我很感动,对方的动作、语言都透露出他们那种喜极而泣的心情,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情感。”按“救心行动”的安排,每年海景扶轮社将救助十个患有同类疾病的孩子,且经过审核,确定他们真的来自贫困家庭,难以支撑医疗支出。随後为每一位受助者拨款两万手术费,並安排医院进行治疗和手术,为此海景扶轮社还在香港港督府举行过一次成功的募捐活动。各界的付出,成果也是明显的,乐承钧先生更由此获得了不一样的感悟:“每年二拾万块钱对海景扶轮社来说不算很大的支出,但对这些孩子和家庭而言,卻能实现很多事情。这不禁让我想到,原来幸福不是必然的,而是有了自己或他人的付出後才会有这种感觉。无论是付出者还是获得者,能记住这一点,相信他们知道知足常乐,也懂得乐
於助人。”乐承钧先生仔细咀嚼着这句话,回到香港後也分享给自己的孩子们。
虽说“施比受更有福”,但一味地施捨可能会导致受助方只会一味地索取,要是形成了习惯,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害无利。尤其受助方是青少年,他们可能因此形成固有的思维,以为只要自己一直穷困就有人给予帮助,而不懂发愤图强,自我奋斗。意识到这一点的乐承钧先生因此着重青少年方面的服务,他与海景扶轮社的社友们开展各种针对性强又不乏公益意义的活动,希望在帮助青少年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
2010年,香港海景扶轮社协办“摘星行动”,筹集善款捐助升读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平均每年给个人拨款六千人民币(共4-5年的时间),用以填补学生每年的日常开销、交通费用等等。同时乐承钧先生还透过微讯鼓励学子们多多走出校门,不要因为家境、出身的问题感到自卑,而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融合。
“摘星行动”今日仍在举行,不仅帮助了八百多名大学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希望他们知道,爱一直都在每个人的身边,他们接受了社会和人们的关爱,也应该在以後同样无私地关爱他人。“如果通过慈善工作能把奉献精神传承下去,让受助人也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这就是我想在公益活动中体现出来出来的内涵。”
心得:广播福因 希望长存
乐承钧先生作风低调而温和,即使在社会工作中,也保持一贯务实的作风。他常体察生活之不易,所以提倡宽容和谅解。例如其供职的会计行业,也是他关心年轻人成长的领域。
“现在年轻会计师的压力比较大,毕竟社会生活成本高、同行竞爭剧烈。虽然职场需求量大,但对比每年的专业毕业生,已到了供过於求的程度。”
学生时代对数字比较敏感的乐承钧先生,到澳洲读完大学後就回到香港,並於1995年创办了自己的会计事务所。由於此时正是行业发展的上升时期,所以发展空间大,职场需求量也大。乐承钧先生也乐於沉浸在这个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不过到了2010年,会计行业日趋饱和,上升空间缩小,加上受到内地及科技化的冲击,让新入行的年轻人感觉处处掣肘。即使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被许多客户所认可已独当一面的乐承钧先生也常常感到较大的压力,何况入行不久的大学生?
因此,乐承钧先生体谅现在的年轻人,不但给予鼓励,也通过各个公益平台帮助他们。对自己而言,这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解压方法。“遇到困难,最好找样事情做分散精力,就像我喜欢投身公益帮助别人减压一样。”乐承钧先生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快乐,便在於他们想要改变现实的事情但又不懂方法,加上楼价太高等客观问题,最终变得迷茫、无助,进而产生严重智能的问题。
投身公益事业之後,乐承钧先生的压力不仅减缓不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也有了新的高度。最近的一次菲律宾之旅,让他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当地的贫困孩子们。想不到的是,国外有的地方,甚至比内地改革开放前还要落後。例如乐承钧先生及一众善众们探访的学校,只有简陋的课室充当教室,内里就没有其他高科技的产品了。所以他们集资给菲律宾的学校原址上建两间新课室,同时买来文具、玩具、零食等探望孩子们。乐承钧先生还鼓励孩子们,希望他们好好读书,为以後改变命运做好準备,近年,乐承钧先生积极参与“香港启迪会”各项筹款活动,旨为脑痫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借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同时他希望透过一些大型艺术活动,增加脑痫症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建立一个共融的社区。
“希望人们立足当下,多种善因,不需要求什麽回报,但求问心无愧。”行善使人心平气和、宽厚仁德。乐承钧先生因此在心中形成了一片怡然自得的天地,也沉淀成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正能量的人,他们的影响将感染更大的人群。诚然,他们能助别人渡过难关是很可贵的,但更难得的是他们不求回报,心怀希望的付出。”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乐承钧先生一类乐於助人的人,因此让爱在人与人之间得以传递,让善在大众之中得以倡导,公益事业的规模因此不断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送去希望和幸福。
初衷:无需理由 不求回报
十年前的一天,乐承钧先生作为香港海景扶轮社的社长,随团来到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那里,他们会联同合作的部门,为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臓病的贫困儿童提供免费的手术和治疗。这是香港海景扶轮社“救心行动”的一部分,是一场持续四五年、别具意义的公益行动。
“当时内地的医疗体系还没有太多资源去帮助先天性心臓病患儿,所以这些孩子的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只能尽可能地拖延下去,不仅康复机率越来越低,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如果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得不到救治,孩子性命堪忧,在某种程度上也等於是把他們家里的希望也带走了。所以,“救心行动”不仅是挽救一条条幼小的生命,也是保持一个个家庭的完整。
那一次,当乐承钧先生一行人来到病房探望患者,出乎意料地遇到了孩子的双亲向他们下跪,並且饱含深情地致谢的情景。原来孩子的病情正一点一点磨灭了家庭的希望,想不到最後竟是海景扶轮社里这群自己都不曾相识的陌生人施以援手,把孩子救了回来。千言万语,都不足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那一刻我很感动,对方的动作、语言都透露出他们那种喜极而泣的心情,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情感。”按“救心行动”的安排,每年海景扶轮社将救助十个患有同类疾病的孩子,且经过审核,确定他们真的来自贫困家庭,难以支撑医疗支出。随後为每一位受助者拨款两万手术费,並安排医院进行治疗和手术,为此海景扶轮社还在香港港督府举行过一次成功的募捐活动。各界的付出,成果也是明显的,乐承钧先生更由此获得了不一样的感悟:“每年二拾万块钱对海景扶轮社来说不算很大的支出,但对这些孩子和家庭而言,卻能实现很多事情。这不禁让我想到,原来幸福不是必然的,而是有了自己或他人的付出後才会有这种感觉。无论是付出者还是获得者,能记住这一点,相信他们知道知足常乐,也懂得乐
於助人。”乐承钧先生仔细咀嚼着这句话,回到香港後也分享给自己的孩子们。
虽说“施比受更有福”,但一味地施捨可能会导致受助方只会一味地索取,要是形成了习惯,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害无利。尤其受助方是青少年,他们可能因此形成固有的思维,以为只要自己一直穷困就有人给予帮助,而不懂发愤图强,自我奋斗。意识到这一点的乐承钧先生因此着重青少年方面的服务,他与海景扶轮社的社友们开展各种针对性强又不乏公益意义的活动,希望在帮助青少年的同时,也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和心理。
2010年,香港海景扶轮社协办“摘星行动”,筹集善款捐助升读大学的贫困学生。他们平均每年给个人拨款六千人民币(共4-5年的时间),用以填补学生每年的日常开销、交通费用等等。同时乐承钧先生还透过微讯鼓励学子们多多走出校门,不要因为家境、出身的问题感到自卑,而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融合。
“摘星行动”今日仍在举行,不仅帮助了八百多名大学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希望他们知道,爱一直都在每个人的身边,他们接受了社会和人们的关爱,也应该在以後同样无私地关爱他人。“如果通过慈善工作能把奉献精神传承下去,让受助人也感受到被关爱、被尊重,这就是我想在公益活动中体现出来出来的内涵。”
心得:广播福因 希望长存
乐承钧先生作风低调而温和,即使在社会工作中,也保持一贯务实的作风。他常体察生活之不易,所以提倡宽容和谅解。例如其供职的会计行业,也是他关心年轻人成长的领域。
“现在年轻会计师的压力比较大,毕竟社会生活成本高、同行竞爭剧烈。虽然职场需求量大,但对比每年的专业毕业生,已到了供过於求的程度。”
学生时代对数字比较敏感的乐承钧先生,到澳洲读完大学後就回到香港,並於1995年创办了自己的会计事务所。由於此时正是行业发展的上升时期,所以发展空间大,职场需求量也大。乐承钧先生也乐於沉浸在这个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不过到了2010年,会计行业日趋饱和,上升空间缩小,加上受到内地及科技化的冲击,让新入行的年轻人感觉处处掣肘。即使经验丰富、资历深厚、被许多客户所认可已独当一面的乐承钧先生也常常感到较大的压力,何况入行不久的大学生?
因此,乐承钧先生体谅现在的年轻人,不但给予鼓励,也通过各个公益平台帮助他们。对自己而言,这也是一种缓解情绪的解压方法。“遇到困难,最好找样事情做分散精力,就像我喜欢投身公益帮助别人减压一样。”乐承钧先生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快乐,便在於他们想要改变现实的事情但又不懂方法,加上楼价太高等客观问题,最终变得迷茫、无助,进而产生严重智能的问题。
投身公益事业之後,乐承钧先生的压力不仅减缓不少,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也有了新的高度。最近的一次菲律宾之旅,让他有机会再次接触到当地的贫困孩子们。想不到的是,国外有的地方,甚至比内地改革开放前还要落後。例如乐承钧先生及一众善众们探访的学校,只有简陋的课室充当教室,内里就没有其他高科技的产品了。所以他们集资给菲律宾的学校原址上建两间新课室,同时买来文具、玩具、零食等探望孩子们。乐承钧先生还鼓励孩子们,希望他们好好读书,为以後改变命运做好準备,近年,乐承钧先生积极参与“香港启迪会”各项筹款活动,旨为脑痫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援,借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素。同时他希望透过一些大型艺术活动,增加脑痫症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技能,建立一个共融的社区。
“希望人们立足当下,多种善因,不需要求什麽回报,但求问心无愧。”行善使人心平气和、宽厚仁德。乐承钧先生因此在心中形成了一片怡然自得的天地,也沉淀成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正能量的人,他们的影响将感染更大的人群。诚然,他们能助别人渡过难关是很可贵的,但更难得的是他们不求回报,心怀希望的付出。”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乐承钧先生一类乐於助人的人,因此让爱在人与人之间得以传递,让善在大众之中得以倡导,公益事业的规模因此不断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送去希望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