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象将让你追求到完美。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发求知欲,就离不开想象。教材中的作品,最具丰富想象力的就是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让学生的想象在这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勃发生机。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文学作品鉴赏;写作教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其美之震撼力:必须失去双臂。失去双臂之后余下的空白,借用模糊的概念给人无限的想象,从而让人从想象中追求到完美。是的,想象能让你找到完美,其实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探讨怎样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一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最有效的是文学作品鉴赏这一大途径,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肥沃土壤。
一、鉴赏文学作品,培养想象能力
教材中的作品,最具丰富想象力的就是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1.音乐蓬勃想象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激发想象的作用。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凭借音乐指导学生想象。如教学梁衡的《夏感》一文,導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雨声、蝉声、劳作声……启发学生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你好象走进一个怎样的天地?大自然夏天的声音唤起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发对夏天的热爱,可谓:“先声夺人”,凭音乐想象,创造情境氛围,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2.朗读启发想象
朗读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形式,是启发想象的重要手段。诗歌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随着朗读语言的声音美,语势美产生的情感起伏变化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他们的再创造想象能力。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我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里画图画,读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听到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院子里满是令人垂涎的果实、岸边归航的渔船、原野上美丽的牧羊女……”有的说:“我听见震荡山谷的伐木声、动听的渔歌、悠远的笛声……”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进入了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了无限的想象,在无限的想象中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3.留白补充想象
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跳跃,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主动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空白”“跳跃”之处进行拓展填补,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具色彩,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思想营养和审美享受。如《斑羚飞渡》一课,歌颂了镰刀头羊献身于集体的伟大精神,但作者对镰刀头羊的形象描绘,只写它的叫声,没有动作、神态的描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镰刀头羊的动作、神态,然后再让学生描述。如“当镰刀头羊想出办法挽救群体时”,它的动作、神情如何呢?有的说,此时,它的眼睛闪着利剑的光芒;有的说,它做了一个壮美的腾跳姿势;有的说,它仰面对着太空吼叫……以课文的空白跳跃之处为契机,用想象的情节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蕴,培养了创造能力,而且也会在课文的诱导空间中超越了文本。
4.续尾延续想象
文学作品中有些文章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在结尾处这样设计问题:皇帝游行后会怎样处置两个骗子呢?有的学生说,皇帝恼羞成怒高价悬赏捉拿两个逃跑的骗子,要将他们五马分尸,而且谁要是说他没穿衣服,立即斩首示众。有的说,为了进一步掩盖真相,皇帝回宫后不但没有处置两个骗子而且再赐他们黄金万两,因为皇帝的新衣服从来没有收到这样的重视……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而又超越教材本身,且那么符合情理。教师引导学生在延续中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的“品”与“悟”是鉴赏者最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去体会、解读的过程。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这片肥沃的土壤培养学生想象力,让想象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的田地里扎下了深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辛勤地耕耘“文学作品鉴赏””这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肥沃土地,抓住契机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想象力生根发芽勃发生机,这样才真正达到既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又发展学生能力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潘纪平主编.《中学语文》.湖北大学杂志出版社,1998年版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关系教育出版社,1996版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文学作品鉴赏;写作教学
米洛斯的维纳斯其美之震撼力:必须失去双臂。失去双臂之后余下的空白,借用模糊的概念给人无限的想象,从而让人从想象中追求到完美。是的,想象能让你找到完美,其实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认真探讨怎样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一重要课题。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最有效的是文学作品鉴赏这一大途径,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肥沃土壤。
一、鉴赏文学作品,培养想象能力
教材中的作品,最具丰富想象力的就是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其优美的意境、典型的形象、深邃的思想意蕴,足以引发种种联想和想象。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语文艺术的天空中翱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
1.音乐蓬勃想象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激发想象的作用。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凭借音乐指导学生想象。如教学梁衡的《夏感》一文,導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雨声、蝉声、劳作声……启发学生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你好象走进一个怎样的天地?大自然夏天的声音唤起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发对夏天的热爱,可谓:“先声夺人”,凭音乐想象,创造情境氛围,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2.朗读启发想象
朗读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形式,是启发想象的重要手段。诗歌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随着朗读语言的声音美,语势美产生的情感起伏变化打开想象的大门。让学生充分朗读,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他们的再创造想象能力。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我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里画图画,读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听到什么。学生有的说:“我看到院子里满是令人垂涎的果实、岸边归航的渔船、原野上美丽的牧羊女……”有的说:“我听见震荡山谷的伐木声、动听的渔歌、悠远的笛声……”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进入了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了无限的想象,在无限的想象中读出自己的感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3.留白补充想象
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往往会留下较多的空白和跳跃,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主动想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空白”“跳跃”之处进行拓展填补,让学生在体味课文所创设的一种美妙境界中再造想象、就会让新形象更具色彩,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思想营养和审美享受。如《斑羚飞渡》一课,歌颂了镰刀头羊献身于集体的伟大精神,但作者对镰刀头羊的形象描绘,只写它的叫声,没有动作、神态的描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象镰刀头羊的动作、神态,然后再让学生描述。如“当镰刀头羊想出办法挽救群体时”,它的动作、神情如何呢?有的说,此时,它的眼睛闪着利剑的光芒;有的说,它做了一个壮美的腾跳姿势;有的说,它仰面对着太空吼叫……以课文的空白跳跃之处为契机,用想象的情节填补和丰满。这种阅读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蕴,培养了创造能力,而且也会在课文的诱导空间中超越了文本。
4.续尾延续想象
文学作品中有些文章在结尾处给读者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我在结尾处这样设计问题:皇帝游行后会怎样处置两个骗子呢?有的学生说,皇帝恼羞成怒高价悬赏捉拿两个逃跑的骗子,要将他们五马分尸,而且谁要是说他没穿衣服,立即斩首示众。有的说,为了进一步掩盖真相,皇帝回宫后不但没有处置两个骗子而且再赐他们黄金万两,因为皇帝的新衣服从来没有收到这样的重视……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之中而又超越教材本身,且那么符合情理。教师引导学生在延续中想象,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力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的“品”与“悟”是鉴赏者最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去体会、解读的过程。课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这片肥沃的土壤培养学生想象力,让想象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的田地里扎下了深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辛勤地耕耘“文学作品鉴赏””这片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肥沃土地,抓住契机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想象力生根发芽勃发生机,这样才真正达到既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又发展学生能力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潘纪平主编.《中学语文》.湖北大学杂志出版社,1998年版
[3]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关系教育出版社,199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