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相对抽象,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很方便、直观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关键的是要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真正使课件能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做到有利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和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概念体系,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围绕教学目的,精心选择课件内容
使用多媒体就要突出其优势。主要针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地位重要、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才使用多媒体课件。如: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须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和确定实现目标:
1、深入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把握好学生,了解其知识、能力、使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
3、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的功能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運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 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我认为:合理、有效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二、选材宁“精”勿“滥”,精心选择表现形式
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画面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和兴趣的呈现方式,使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课件设计和使用时,要注意内容、深度、分量的恰当,选材时要在“精”,而不在“滥”;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尽管有许多长处,但不是万能的,必须精心设计,对每一幅画面的呈现方式都是要反复研究。如:怎么用?是否需用动画?选用什么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选用什么例子才能表现定理规律的内涵外延,突出其本质特征,抓住教学中心?怎样引起学生理解和明白教学内容?尽量使设计的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等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要注意选好切入点,精心设计课件的演示顺序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论到实践,归纳到演绎,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无序或不适时的使用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我们应根据上述规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程序和时机做出精心安排。在导入、重难点、知识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和思维控制时使用课件,以凝聚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诱导与启发相结合,精心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角”一节中,屏幕呈现画角时两边无限延伸的动画,在此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这样的延伸会有尽头吗?”这种在教学内容呈现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促进其思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顺畅思维的引发下,推动其自然的、积极的参与。上述事例说明,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演示与点拨相结合。为此,在课件设计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有声语言,把使用语言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都是要适时运用语言的控制功能,有步骤地指导观察、思考、探究、然后总结、表述,这是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关键。教学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然而,獲取这些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因此,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使演示与讲解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要留足师生活动的空间,精心调节快慢“节奏”和“容量”
多媒体技术具有对动画、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有重复演示功能,快现、慢现以及逐步展现等调控方便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按需使用,合理控制课堂容量和进程,使学生既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演练的机会,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如,在重点、难点的讲解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上述特点,有机地快现、慢现和重复,并安排一些练习,既能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在练习中有的放矢地解决个别与集体地差异,使在讲授中对难以照顾到的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其障碍所在,并及时排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师生真正成为教于学的主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蔺霄,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J],中学教研,2014.2
[2]饶庆军,几何画板技术与教学实际的整合[J],中学数学,2006.6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M],2007.3
[4]覃思乾,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案例设计举样[J],教学与管理,2012.1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数学课;有机结合
数学教学相对抽象,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很方便、直观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最关键的是要如何设计和合理使用课件,真正使课件能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做到有利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和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终身学习所需的知识概念体系,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围绕教学目的,精心选择课件内容
使用多媒体就要突出其优势。主要针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地位重要、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才使用多媒体课件。如:行程问题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解比较枯燥和难理解,但用多媒体技术把运动过程设计成动画形式,使行程问题中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须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和确定实现目标:
1、深入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使课件能根据多媒体的功能,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把握好学生,了解其知识、能力、使课件的设计和使用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
3、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的功能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然是一个难点,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定理。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拼图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作8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让它们運动并分别与边长为a、b、c的正方形拼成两个边长分别为a b的正方形,由面积公式,学生不难证明出勾股定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远不如教师动手切萝卜来得自然。我认为:合理、有效地组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二、选材宁“精”勿“滥”,精心选择表现形式
一个多媒体课件,并不是画面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和兴趣的呈现方式,使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课件设计和使用时,要注意内容、深度、分量的恰当,选材时要在“精”,而不在“滥”;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否则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尽管有许多长处,但不是万能的,必须精心设计,对每一幅画面的呈现方式都是要反复研究。如:怎么用?是否需用动画?选用什么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选用什么例子才能表现定理规律的内涵外延,突出其本质特征,抓住教学中心?怎样引起学生理解和明白教学内容?尽量使设计的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师、学生等构成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要注意选好切入点,精心设计课件的演示顺序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论到实践,归纳到演绎,这是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无序或不适时的使用课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无意义的机械学习。我们应根据上述规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程序和时机做出精心安排。在导入、重难点、知识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淡化和思维控制时使用课件,以凝聚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过程和规律,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诱导与启发相结合,精心指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利用多媒体教学“角”一节中,屏幕呈现画角时两边无限延伸的动画,在此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这样的延伸会有尽头吗?”这种在教学内容呈现过程中,适时插入问题,即使不期望学生回答,也能产生促进其思考的效果,从而在学生顺畅思维的引发下,推动其自然的、积极的参与。上述事例说明,多媒体教学应坚持演示与点拨相结合。为此,在课件设计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有声语言,把使用语言的主动权交给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都是要适时运用语言的控制功能,有步骤地指导观察、思考、探究、然后总结、表述,这是多媒体演示教学的关键。教学媒体能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然而,獲取这些信息并不是教学的目的。何况单一的演示往往欠深刻,单纯的讲解往往太抽象。因此,教师既要通过演示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使演示与讲解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讲解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想象、启迪思维、形成智能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要留足师生活动的空间,精心调节快慢“节奏”和“容量”
多媒体技术具有对动画、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有重复演示功能,快现、慢现以及逐步展现等调控方便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按需使用,合理控制课堂容量和进程,使学生既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演练的机会,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如,在重点、难点的讲解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上述特点,有机地快现、慢现和重复,并安排一些练习,既能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在练习中有的放矢地解决个别与集体地差异,使在讲授中对难以照顾到的个别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其障碍所在,并及时排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师生真正成为教于学的主人。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数学课的学科特点、学生实际,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蔺霄,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J],中学教研,2014.2
[2]饶庆军,几何画板技术与教学实际的整合[J],中学数学,2006.6
[3]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M],2007.3
[4]覃思乾,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案例设计举样[J],教学与管理,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