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的活动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教师每节课都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学生唱唱跳跳,做做演演,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的辅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许多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不高。这些现象促使我们反思:究竟应当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课堂活动的效率?
  
  一、活动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如果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所设计活动的针对性就不强,必然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案例】
  某教师的授课内容为《美丽的丹顶鹤》新课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西游记》里,王母娘娘召开盛大的蟠桃会,各路神仙都兴高采烈赶来参加。有一位太乙真人,他是怎么来的呢?──他呀,是骑着仙鹤来的。传说仙鹤就是神仙的旅伴。
  师:仙鹤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什么呢?(点击课件,出示仙鹤图)它叫丹顶鹤(板书)。
  师:丹顶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生1:丹顶鹤的颜色好看。生2:它很美丽。
  师:你真聪明!(然后,在“丹顶鹤”前板书:美丽的)生齐读课题。
  【思考】
  这位老师为了引出课题,突出课题中“美丽的”这一中心词,导入设计可谓环环相扣,有板有眼。然而,听课老师非但没有被这严密的逻辑导入所吸引,反而觉得老师牵着学生在兜圈子,白白地浪费了5、6分钟。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切入本课教学主题,在学生齐读课题后,或者教师直接设问,或者学生质疑:为什么叫它丹顶鹤,它到底美在哪儿呢?简明快捷地指向本课学习任务,把有限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去潜心会文,不是更好吗?
  
  二、活动要以全体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智力、语言天赋、认知方式以及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观察课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案例】
  李老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时,设计了五个“比一比,看谁”的活动形式:
  活动一:比一比,看谁读得好!活动二:比一比,看谁懂得多!活动三:比一比,看谁演得像!活动四:比一比,看谁背得快!活动五:比一比,看谁写得棒!
  【思考】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完成真实的任务中感知和体验,主动消化和吸收语言。学生只有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和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实和有效的。如果课堂活动成为部分学生的“专利”,长此以往,那些没有机会参加活动的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为语文课堂活动的旁观者。而李老师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活动体验,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预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可见,语文教师设计的活动还应具有学生参与面广、活动质量高的特点,这样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效的。
  
  三、活动要以多元评价为依托
  
  教师必须重视评价的多元化。恰当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进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1
  宋老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整节课中都是评价的主体。利用不同的图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代表优秀,▲代表良好。整节课结束后,教师再对各组的活动情况进行统计,看看是★多,还是▲多。得★多的队伍获得最终的胜利。
  【案例】2
  王老师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王老师设计了“爬楼梯,摘气球”的评价图,并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该评价图对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进行评价。每一次活动表现出色的小组就可以上一层楼梯。男女生也进行了互评,根据对方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给予评价。执教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关注此评价图,以此不断激励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精神,紧跟课堂教学的步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思考】
  在案例2中,执教老师有效利用课堂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精心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爬楼梯,摘气球”的评价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用此评价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而在案例1中,执教老师机械、单一的进行评价,只是在下课前一两分钟让学生看看谁是今天的获胜组,并未发挥课堂评价应有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抓住评价的时机,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课堂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也应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评价中自我肯定,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活动要以小练笔为抓手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认为,真正的教育要使人更加自由、更富创造性,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这种独特性,留出一份空间让学生能够将自我经验和课文内容建立一种属于自我的关联,真正诠释课本。
  【案例】1《清平乐村居》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画面”写下来。(以下“画面”可供选择:翁媪醉聊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织笼图、小儿卧剥莲蓬图。)
  【案例】2《钱学森》
  你最想对钱爷爷说些什么?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思考】
  上述两个案例中,老师都特别注意小练笔,留足够的“白”给学生,让他们想象,让他们探寻。用小练笔点燃求知的火把,让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课未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让学生欲罢不能,从心底爱上语文课,觉得学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才是语文课的理想境界。
  在设计语文活动时,教师要把活动的实效性放在第一位,而不应一味地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性。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考虑活动设计的目的性、全面性、实用性和评价的多元性。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才有可能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扎实地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扎实、有效。
  (责编 夏 天)
其他文献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
正值人们感叹语文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糊涂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却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新观点,这给困惑、迷茫中的一线教师指点了迷津。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这些观点目前多数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缺少实践验证。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操作、如何实施呢?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设定目标要简明扼要    目前的教学目标在设定和表述上存在着“三化”倾向。一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了五六年,作文教学的研究也开展了不少。可是,在笔者身边,仍有一些学生不太喜欢作文,仍有一些家长对此一脸无奈,仍有部分老师抱怨批改作文低效,故引此话题以作自我提醒,把握新课程精神,整合学习资源,进而提升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能力。  一、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对话  在话题开始之前,让我们走进两个场景倾听两组对话。  1.地点:教室 时间:某一堂课  学生: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教9币Jf白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视作文课为“酷刑”。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作文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和学习规模出发,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仿用和活用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找准课堂练笔的“落脚点”,演绎精彩语文课堂呢?  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一节完整的口语交际课的基本流程包括课前准备、交际前指导、口语交际和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在这四个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训练。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
主持人 胡凯红: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先生,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先生,
对我市296名高校离退休教师的生活方式进行问卷及体检调查,了解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的发生,并探讨体育健身处方对中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和在疾病预防及辅
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大多作文抄袭范文,不切实际地编造,脱离生活实际,所述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去甚远,表达的情感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大相径庭。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探索、创新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人的发展为根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大纲从“逻辑教学”到“发展智力”,再到“发展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两次飞跃。新课程标准将“发展思维”确立为课程理念,正式将其列入课程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科学定位标志着语文课程“发展思维”正走向一个认识自觉的新阶段。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常常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