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觉的行动力拯救传统文化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南粤高中流行起一组甲骨文“味道”的标语,火爆校园。这是传统文化与时尚的结合,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一份热情。但,然后呢?
  初看那些时尚感十足的标语,人们心中一般会惊叹“呀!这是甲骨文!”读两遍,对着几个陌生的甲骨文猜测一番,再查查答案,会心一笑,便赞道:“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或者说:“孩子们真是可爱又时尚啊!”然后呢?恐怕就没有“然后”了。
  文化学者的创意使这些沉睡了无数年的文化以时尚的新面孔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出于新奇,也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民族吸引力”,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自觉地关注了这些古老的“时尚产品”。然而,在极高的关注度下,古文化、古文字等研究行业的本科生人数却在不断减少,经济、建筑等好前景专业的人数却和几年前相差不大,持续“稳中有升”。当大学毕业多年后,又有几个还在从事古文化专业的人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人们在时尚的包装下关注了传统文化,但更多的却只是一种精神安慰。
  最近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扫描”了高抬戏这种传统文化。面对这种文化的消失,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保护,高抬戏中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民众也热情地关注着高抬戏的保护与创新。然后呢?在记者的采访中,村子里的高抬戏还是渐渐变少,原因即是传承人的缺失——这是现代社会难以补救的。
  传统文化不是单靠保护或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就能拯救的。那样只能挽救极少一部分传统文化,而另一些只能是在无奈中消失。
  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自觉的行动力,这种行动力不是大家的热情点赞或是极力关注。它是更多的人能在看完甲骨文表情包后的自觉研究,是在传统舞蹈渐失时的主动学习和传承,总之,是人们在对传统文化热爱时,真正做出的实际行动。高度丰富的精神产品不能永远只停留在精神层面,它应该被人们转化成物质力量。否则,像2017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恐怕真的会成为“记忆”,那时,“时尚”恐怕也换不回这些“骸骨”的生命了。
  自覺的行动力是该成为头版头条的时候了。
  从点到面,从分析问题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篇文章很有章法。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揭示准确——叫好不叫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语言老道,“时评”味儿很浓。此文出自一位中学生之手,实属难得。可见作者是经常关心时事和社会问题的,这个习惯值得大力提倡。
  ——杨崇国 (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导语  无论是“愿儿力耕足衣食,读书万卷真何益”的殷切希望,是“分食”到“合餐”饮食习惯的演变,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还是声名鹊起、风靡中外的国产动漫……都带有鲜明的传统印记。如今,它们在新的时代,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素材一  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
2013年,科幻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在全球卷起了一场科幻浪潮。众所周知,这的确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优秀影片,但出人意料的是,《自然》杂志于显著位置发表了《地心引力》的影评,称它“确实是一部伟大的影片”。这篇影评让许多对《自然》杂志顶礼膜拜的人士感到震撼,他们惊呼:《自然》上竟会刊登影评?  《自然》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科学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国,《自然》杂
夜幕将至,夕阳在幢幢高楼之间缓缓下沉,将房屋的影子拉长,再拉长,最终拖着疲惫的身躯,消失在地平线中,一并带走了交错斑驳的光与影。一轮圆月如期而至,安静的世界在冷冷白光的映衬下更多了几分落寞。  今日是元宵节,没有鞭炮,没有花灯,没有灯火阑珊的热闹街景,没有熙熙攘攘上街游逛的人群,有的只是漫漫长夜,还有身边的彼此。  我站在阳台,靠着窗,看着楼底忽明忽灭的路灯,等着家人归来,保安室的广播里循环播着“
2021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是对2021年夏季高考的一次适应性考试,更是新高考的一次最直接、最权威的模拟考试。这里我们把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2021年八省联考卷和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的文学作品阅读题拎出来做个比较,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复习提供参考。  从表面来看,三套试卷考查的文学作品阅读题的体裁有明显差异:全国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散文;八省联考卷《国文教
前几天,家里的生活用品都用完了。我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穿上厚厚的衣服,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门口,有一个全身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在给顾客量体温,超市里面的营业员戴着口罩耐心地为顾客服务,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些工作人员都是普通人,为了维持人们的正常生活,仍旧坚持在岗位上。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同样层层包裹的白衣天使们,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奋战在一线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近十年来,“空巢青年”成了和“空巢老人”一样备受关注的群体。  某杂志撰文指出,有的空巢青年出于工作需要,主动享受独居的生活方式;有的空巢青年认为空巢期是执着奋斗和认识自我的理想阶段;也有的空巢青年则将“空巢”当作摆脱种种束缚的良机,过着封闭自我、逃避社会的孤独生活。该杂志社就此话题开辟了“时代
它们在你方寸几里的距离里,快要越走越远了。你还抓得回吗?  他站在吊脚楼上,推开漆迹斑驳的雕花木窗,眼睛越过窗沿伸出的木樨叶片,望向远方隐隐迢迢的山峦。满眼是初放芽的绿,一眼要滴进他的心里。  只剩半月就是清明了,还是这么安静,只有风声,柔和婉转得像幼年哼过的小调,声声动情,句句戳心。  那时候,若是那时候,怎么会是这般光景?他的眼睛突然涩起来。  若是那时候,哪里还静得下来?采茶的人大概早已上山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
原创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捍卫国家主权;触龙说赵太后,有胆有识,令人钦佩,孟子的“民本”思想、荀子的唯物主義……这些灿烂的古代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你接触过的文言文(凡用文言或半白话写成的作品均属此范畴)中,无不是以丰稔的思想美和多样的艺术美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走进古典文学,我们会受益匪浅。试以“走进古典文学”为选材范围立意、拟题
我家阳台上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下面摆了一副乌龟壳。  小时候贪玩,把龟壳当马骑,奶奶总是把我拎起来,用手绢擦拭好,重新摆放在菩萨像下。她总是跪在龟壳上,念我听不懂的经文,安详、虔诚。有时,我觉得她就像一尊菩萨。  在好多年前,有俩兄妹随爷爷奶奶过活,一天,在河边玩耍时,哥哥逮着一只大乌龟,兄妹俩高高兴兴地把它抱回了家。奶奶心善,想着快过冬了,天寒地冻,于是将乌龟养了起来,这龟就成了兄妹俩的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