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的《英名二十八众句》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月冈芳年是19世纪日本的浮世绘晚期画家之一,在日本艺术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月冈芳年创作的40年中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作品,其中《英名二十八众句》尤为突出,成为他的代表作品,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写照。这些作品如自传一样是他所经历的人生的写照。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月冈芳年不同时间的作品,解读其背后的人生境遇与个人思考。月冈芳年通过不同的绘画题材与结构来审视自我,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重点放在死亡主题创作上,而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结,也是文学艺术界热衷探讨的永恒主题。其作品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以日本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死亡文化为背景,结合月冈芳年的作品对其精神情感进行分析,以期望大众能够加深对死亡主题的艺术理解。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月冈芳年;死亡主题画作;英名二十八众句
  一、艺术表达中的精神分析学背景探析
  (一)艺术表达中的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核心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意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其中前意识可以进入思想意识中,潜意识则难以进入意识中去,例如人的本能、获得的快感与追求的欲望等。因此,潜意识实际上是难以被我们控制的具有伴随性质的意识。潜意识具有三条原则:追求快感原则、现实原则、唯善原则。这三条原则也有着层级关系,层级越浅,越加接近人的本能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进行着矛盾斗争。人只有在过失之中才能发现其本身的意识习惯,由于自己行为上的错误而导致的心理活动实际是潜意识被压抑扭曲后的表现,所以人们从过失中可以发掘自己的真正动机需求。
  艺术表達同样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表现行为。绘画是需要肢体配合的活动,自我涂鸦,虽寥寥几笔,却多半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创作时有时候会被固定的主题禁锢,而这个主题的框架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于是自己内心进行了一场欲望的斗争。这个主题就是我们创作中的意识。与之对应,我们针对这一固定主题需要匹配如何的色彩和构图,就是大脑中无意识活动中的前意识在作用。在绘画构思阶段,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开始以更适合自己、更舒适的方法进行创作,但也受到了意识主题的限制,不能完全被自己主观所控制,这就是意识中的现实原则,也称为“唯实”原则,即我们意识中的自我理性部分企图控制意识中的“本我”的冲动行动。最后在绘制过程中,潜意识悄然渗透,我们的手部习惯,用笔技法的习惯,从何种角度,方向描绘的细节之处,我们无从控制,这也是我们潜意识追求快感原则的体现。我们往往采用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来进行人类活动,而不是按照意识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对一幅画的描绘中感受作者的心境和感情,正是因为意识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色彩轮廓乃至笔法的轻重缓急中发掘不少奥秘。艺术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非直接的情绪意识流露才更加耐人寻味。这也成为我们去了解艺术家的创作心境,内心活动的一种途径,就如月冈芳年画作《英名二十八众句》表现出的怪诞、恐怖与悲伤,正是作者的潜意识的体现。
  (二)艺术表达中的人格结构体现
  人自诞生伊始就有了自我意识,人格结构逐渐显现。人格结构分为了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在本我阶段,即我们意识的潜意识阶段,本能携带着与生俱来的欲望。因此在本我阶段,人最基本的性质暴露明显。在此阶段下,自身缺乏对善恶的分辨力,也没有自身行为的约束,只依照自身的快感来满足需求。在艺术创作中体现出自我意识和创作的欲望,也是艺术家的本能。从自我意识出发的艺术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感发泄需求,通过不同艺术创作形式来满足自我本能意识。
  自我阶段相比本我阶段,多了理性的思考与学习过程。这是本我经验加以修饰和规范后产生的阶段,更具有社会性质。自我阶段更加面对现实,将本我的欲望与社会现实环境进行融合调节,从而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状态。这种意识能指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行为,它既可以满足我们的大部分本我快感的需求,也可以保证自己在追求本我欲望的同时适应社会,不违反社会规范与法律,具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力。表现在艺术中则是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当时的社会思潮融合,而孕育出一件符合大部分人审美的作品,在考虑自身表达需求后也满足社会需求,找到大家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将自身情感通过更加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更多人能欣赏,产生同理心态。这也是大部分艺术家都遵循的阶段,从调节的方法中找到最佳平衡点。
  在经历道德的完全约束后,会达到超我的人格阶段。同样这一阶段是由本我阶段到自我阶段发展而来的,形成了一种自我体系。其受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社会观念等影响,对于本我的欲望有了较好的控制力,即产生了我们常说的“良心”和“高尚的道德”。对所遇事件会着重考虑道德来确定自己的行为规范,倘若自己行为与社会现有的道德规范相违背,就会产生愧疚的意识,来鞭策自己在未来更好完善自己的行动。
  通过对以上的三种人格阶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意识阶段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虽然被制约规范,但本我的能量依旧需要释放。弗洛伊德认为“梦”就是最好的释放途径,体现着我们思想的原动力。艺术生产活动实际上也是艺术家精神创造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必须在艺术创作中获得解脱,从而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二、月冈芳年简述
  (一)月冈芳年的艺术生涯
  月冈芳年(1839—1892),又名“一魁斋芳年”,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在11岁时进入歌川三代国芳门下学习,后成为国芳确立的“武者绘”继承者。早年的创作题材主要是以英雄、武士为主角的“武者绘”。后来又学习西洋素描、解剖、透视,因此中后期作品中多有西洋画派体现。文久三年(1863)幕府将军德川家茂率众进京,为了尽快将这一新闻传达到市民中间,月冈芳年、歌川二代国辉等15位浮世绘画家,共同创作了《行列东海道》和《末广五十三次图会》200余图,表现将军进京行经各地的盛况,该图发行全国后,月冈芳年也因此名声大噪。   庆应三年(1867),作为歌川国芳门下最出色的弟子,月冈芳年和落合芳几以所谓“究极”浮世绘的手法去表现歌舞伎惨剧中的情节,题名《英名二十八众句》,两人各画十四张作品作为竞争。这套画都是描绘杀戮场面,而芳年将作品画得特别血腥、残酷,其恐怖程度令人目不忍睹。芳年甚是自得,以为“无惨绘”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他以后又绘制了《魁题百撰相》《东锦浮世绘稿谈》(1867-1869)等同类题材的作品。(以下三图为《魁题百撰相》节选)
  阪井久蔵
   金吾中納言秀秋                    管谷九右エ門
  他晚年的作品重新歸于传统“美人画”题材。月冈芳年作品曾受到日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的激赏。明治二十四年(1891)夏,芳年因“狂疾复发”而被送进医院,其忧郁病症经一年多治疗无效,于明治二十五年(1892)6月9日去世。
  (二)月冈芳年作品艺术特点,以《英名二十八众句》为例
  1.色彩富丽与线条强劲的融合
  月冈芳年艺术创作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色彩的丰富性和线条的灵活运用。他在写生众多细节之中,抓住最能表现动态的几组线条,在复杂中做减法。其浮华、夸张的色彩和明朗、舒展却又严谨的画面形象结构极具装饰意味,这正是浮世绘绘画基本特点的表达。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与经济呈现出稳定向上的形态,江户城也回到了以往的繁荣。与此同时,西方的摄影及绘画也传入日本,以往陈旧的浮世绘画风也遭到了画家的不满。月冈芳年开始尝试西洋画的透视素描来训练自己写实和造型的能力。从芳年中晚期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训练对其绘画有一定推动作用。同时,芳年还对中国文人画的用线方法加以研究,使东西方绘画的长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时期其作品人物形象精准,构图灵动不死板,加之其豪爽洒脱式用笔,使得画面的动感大大增强。西方绘画的严谨融合中国画的洒脱,同时注入浮世绘的灵魂画派作风,可以说是对传统画风的稳定的主流形式提出了挑战。
  芳年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控通常比较扎实,给人用力过猛的错觉。但他在描绘鬼怪时却往往用轻松自然的笔触,这是芳年的魅力所在。而这种瞬间的张力,使静止的绘画和雕塑更加动人。
  《英名二十八众句》节选图1
  《英名二十八众句》节选图2
  2.表现生死的现实
  纵观月冈芳年的作品,其画作中对血液、杀戮以及骷髅等死亡细节的描绘都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以“戊辰战争”为背景,芳年绘制了《魁题百撰相》。在庆应四年(1868)五月,维新政府军与幕府旧臣近藤勇率领的“彰义队”在江户近郊激战,随后“彰义队”覆败。战争结束以后,芳年登上野山实地观察,只见现场充斥着血腥味,尸横遍野,面对着如此真实庞大的死亡气息,使他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他在现场随即以战死的士兵为模特画了许多写生,为后面的《魁题百撰相》图和《英名二十八众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月冈芳年对生死题材的重视结合其扎实的基础功夫,使他的画面油然而生一种浓郁的现实的死亡气息,这也是他的画作让观者深受感染的主要原因。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战争,亲自目睹了死亡的惨状才能描绘出如此真实的细节。对于艺术家来说,也许是一种残忍,但也是一种对心灵力量的升华。
  青年芳年勇敢地表现常人不敢涉足的题材。他对生命的感觉是强烈的,他更倾向于表达轰轰烈烈的快意和死亡,然而同时产生的悲伤与痛苦是他无法承受的。这样就造成了精神世界的矛盾。有时候他甚至会在疯狂的想法中歇斯底里,因此人们都远离他。但是,月冈芳年却没有放弃这条孤独的道路。他往往对血淋淋的死亡场面进行审美式的凝望。例如,他曾经用非常写实的手法描绘城门上高悬的首级,《枭首图》中那颗沉默的头颅仿佛是用死神的眼神冷漠地观望着人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并不是简单地对“恶趣味”或“恶美”的爱好,而是深沉地对生命的思索和选择。
  《英名二十八众句》节选图3
  3.生死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月冈芳年的画主题多是武士在战场上的杀戮与死亡,但实际也是自我对话的表达方式。
  明治年间,芳年的绘画主题越发关注处于变革中的日本。他画了为数甚多的以现实事件为主题的历史画,如《甲州胜沼驿近藤勇骁勇之图》《西乡隆盛切腹图》等。
  画中所表现的风云人物和英雄怀抱着对名族、国家以及自身的信念,哪怕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条件下也要义无反顾地完成自身理想。这种气魄也使芳年为之动容,于是他在这些画中寄托了他对民族的关怀,对生死话题的直视和对崇高牺牲精神的无限景仰。
  月冈芳年通过笔墨的挥洒,尽情抒发着自己内心压抑着的渴望,这些画作,也直接地表达出他内心最本质的意念。例如左图中的美人图,乍看之初会看到美女富丽堂皇的衣着与金冠,还有窈窕的身姿。但细看画面左下角却跪坐着一具骷髅,祥和之中藏着一个象征死亡的恐怖符号。这样的构思之下藏着芳年内心的疑惑与对生死的思考:所有浮华与富贵只是身外之物,与其注重虚荣的外表,不如关注内心的需要和渴求。生命转瞬一逝,月冈芳年巧妙地用画作在表达自身的灵魂,将自己一生的思考与抱负通过死亡主题作品呈现。从青葱少年到迟暮老人,“无惨绘”的方式凝聚了他一生的悲欢情怀,隐晦地表达着芳年真实的情感与思考,成为他“本我”的宣泄途径。
  《英名二十八众句》节选图4
  三、精神分析角度下
  对《英名二十八众句》的解析
  (一)月冈芳年情感表达的“本我与自我”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也就是最原始的自己,主要体现的是生存的渴望、欲望和本能,也包含着更多的生命力与冲动。月冈芳年创作初期的作品《英名二十八众句》同样是为了满足本我与自我需求,通过创作来宣泄欲望和情绪,其中画面表现的酣畅淋漓的动作,触目惊心的鲜血,也是芳年面对死亡时脑海的真实写照。   作者情绪如此宣泄也离不开社会现实背景的影响。传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以樱花为象征的民族。这个民族强调武士道精神,并且在精神上对昙花一现式的美具有永恒的向往。樱花形象的普及和长时间对人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日本精神化的象征以及对美感的认知都产生了以樱花为主导的变革,可以说传统日本审美观念和精神价值观都建立在短暂却美好的樱花形象之上。所以就不难理解他们对于一种短暂的极致美的追求了。相传真正厉害的武士,如果感觉自己在技艺上不能够再进步,就会选择在樱花树下自尽而死,因此樱花就被染成了红色。这种精神在浮世绘艺术中更为凸显,浮世中的美好,也许在于自我成长之后也面臨自我毁灭、自我升华,这种方式也是对转瞬即逝美的追求的体现。月冈芳年早中期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与细节,题材以武士动态居多,而其中传达出的一种“物哀”的压抑情绪,也是芳年宣泄“自我”的一种途径。
  在“自我”达到目标之后,“本我”也渴望得到满足。明治十五年(1882),月冈芳年与《绘入自由新闻》签下合约,为其绘制新闻画。处于不惑之年的芳年功成名就,其丰厚的收入和安定的生活环境使芳年的创作量大增,不管是艺术造诣上还是生活上都达到了他的巅峰时刻,从其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画面色彩浓厚,技法成熟巧妙。而此时的芳年生活富足,重视创作带来的享受与乐趣。
  由此可见,在浮世绘道路上的几十年,月冈芳年从画作中流露、宣泄的情感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人格中“自我”与“本我”的集中表达。
  《英名二十八众句》节选图5(樱花物象).节选图6武士和服上的骷髅头符号
  (二)月冈芳年精神表达中“超我”的出现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与良知的一环。
  青年时期月冈芳年创作作品大多以死亡与诡异为主题,而这一特点也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日本受到佛教观念影响,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终点界限,生与死不能简单被直接划分,而是将生死看作一个循环的轮回。死亡主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也不再是恐怖的象征。死亡代表的是完整生命形态的一种形式,人们甚至将死亡视作荣耀,是一种解脱和谢罪,更是表达自己内心崇高抱负与信念的方式。芳年作品中出现的大量骷髅,血液等死亡符号,也代表着他早年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在拥有生命时,就应当轰轰烈烈,灿烂飘逸;而逝去之后,则应该如同秋叶凋零般洒脱、悲壮,拥有寂静之美。
  与青年爱表达死亡主题不太相同,晚年的芳年对血腥、凄惨的画面已不感兴趣,他不再倾向于咏叹调式的画面,更多的是对生死的细心体察。这种改变在《风俗三十二相》与《彦紫田舍源氏》中得以完整体现,月冈芳年晚年的浮世绘作品都反映了他对生存的需求和依恋。但是,众多代表死亡的鬼怪却依然活跃在画面中。但与前期的差别是:画面中与鬼怪同处的人物并未显露惊讶不安的神情,反而是安详平和的姿态,就好像死亡本来就是平平无奇的一件事,应与生存同在。这种画面细节也凸显了芳年更为从容淡然的晚年心境。
  《风俗三十二相》节选图
  从时间上来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过种种变革的日本绘画, 虽然当时学习吸收了西洋画的技法和色彩, 但其精神实质仍是日本绘画。也就是说,直至到今天,日本的绘画中仍能看出日本古代佛教寺院壁画、唐绘、大和绘、桃山障屏画、琳派、浮世绘等绘画发展的脉络, 民族传统技法仍占领着主导的地位。特别是月冈芳年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吸收了西洋画的结构科学化的长处,但本质上却还是本民族最传统的技法。这样的坚守与信心,也是他对于家乡、民族与特定时代的特殊情怀的体现。 而《正保深川仲居艺者》《明治娼妓》等图中的人物则表现得更为坦然和直接,以一种毫不掩饰的风情展示于观者面前,赤诚热烈。然而这样的作品却也不失节制,画面中的人物似乎同时具有放纵不羁的外表,也含有温柔细腻的含蓄,仿佛有一股即将爆发的力量正在积蓄着。这两个特点的同时出现似乎并不相容,是矛盾的,但也使画面不再单一表露某一种情感,而有了一种更为复杂、细腻、百转千回的表现。而这种独有的画面风格,恰好表达出了一生经历过死亡、战乱、富足、繁荣的芳年所拥有的这种纷繁且矛盾的心理状态。
  就这样不断经历自我矛盾的芳年,在世俗人的眼里,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与浮躁纠结,就连他的弟子芳宗也称其晚年显得卑怯、胆小和神经质。虽然他的前半生颠沛流离,经历了生死相别,亲眼目睹了死亡的黑暗与恐怖,但这些回忆让他的本我精神世界更加迷恋安详、稳定的生活,并饱含着对家与国的深沉的爱。“超我”精神也向往着壮烈、伟大的结局,这样的一种精神不知不觉伴随了他一生,让他在面对死亡时,更加淡定无畏。
  三、结语
  我们从精神分析法入手,来观赏、思考月冈芳年的作品,就能更加清晰地理解。精神分析法对于深入了解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再现,是其心理世界本我、自我、超我的阶段解读的关键。艺术家的一生追求,都会通过画面的安排与细节体现出来。月冈芳年是日本浮世绘晚期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面对创作,他从一开始的直观描摹到后期画面流露出他对社会、国家的思考和人生的追求。他所拥有的人格魅力,他对死亡之美的艺术演绎,让观者体会到了死亡审美的一种境界。
  作者简介:吕怡萱,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湖北丰山铜矿田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濒临长江南岸,是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带中一个重要的铜矿田,包括丰山洞、李家湾、鸡笼山三个矿床。其中以丰山洞铜矿规模最大,矿化作用类型较多,本文将只讨论丰山洞铜矿的矿化类型及其演化模式,其他两矿床将在另文中讨论。
面对信息化速度加快、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化程度加深、城市化趋势加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大学,如何审时度势,革故鼎新?怎样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如何明确目标,践行使命?这一系列
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南部,分布着早元古宙的一种特殊的优地槽相。它由辽吉花岗杂岩,变质的钠质火山岩和变质的浊积岩所组成。其中广布着硼铁矿床,含钴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层状铅锌矿床。它是早元古宙时期的一种水下岩壳,具有类似于拗拉槽中所堆积的岩石组合。我们将其命名为辽吉岩套。
这个暑假,看了一些文章,比如《优秀教师拥有的人格特质》、《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等。印象最深,有感触的当属《优秀教师拥有的人格特质》这篇文章。作者认为,现代教
根据冀东地区金厂峪等十个金矿床(矿点)的岩石和矿石的K/Ar、Pb/Pb的同位素研究,作者认为太古宙结晶基底(3334 Ma.Pb/Pb)是金的矿源层,而金矿床属燕山期(195—197Ma·K/Ar)重熔岩浆中温热液矿床。
如何设置科学合理又符合多方利益需求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现状、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课程
基于InGaAs纳米线的光电探测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综述了InGaAs纳米线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机理、材料结构、器件性能和当前的研究现状。讨论了InGaAs纳
本文记述的植物化石,产自吉林双阳烧锅街至磐石五家子一带。含化石地层由砾岩、砂岩及粉砂岩等组成,夹数层可采煤层,是印支运动后山间盆地河湖相与沼泽相沉积。这套地层曾被称为二道梁子组(长春地质学院,1960)或太阳岭组(吉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普查大队,1973);1978年,吉林
本文描述了辽宁本溪地区中石炭统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12个属18个种,其中新种6个。并对它的时代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本溪统下部层位的腕足动物化石具有早石炭世晚期到中石炭世早期的色彩,并将本溪地区本溪统下部紫红色岩段划出,建立一个新组一田师付组。并且认为田师付组可与甘肃靖远组对比与苏联的巴什基尔组相当。
五台山区变质岩十分发育,研究历史悠久。对其地层划分及原岩建造等问题历来争论较大。通过我们的工作,根据角度不整合、底砾岩、岩石组合、原岩建造、构造变形及混合岩化、岩浆作用等方面的特征,划分为二个群。台怀不整合之下的为繁峙群;台怀不整合之上的仍叫五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