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滑膜液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艾灸治疗RA的效应机制。方法:选用CL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法建立RA模型。造模后第7天,治疗组采用艾灸(悬灸)肾俞、足三里,每穴各灸5壮,每天1次,以6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空白组、RA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检测各组外周血
【基金项目】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项目(2018JC0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滑膜液中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索艾灸治疗RA的效应机制。方法:选用CL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RA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法建立RA模型。造模后第7天,治疗组采用艾灸(悬灸)肾俞、足三里,每穴各灸5壮,每天1次,以6 d为1个疗程,共干预3个疗程;空白组、RA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检测各组外周血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18批次野生石菖蒲药材,建立多指标综合质量评价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石菖蒲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HPLC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测定石菖蒲药材中β-细辛醚、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建立综合质量评价函数。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野生石菖蒲药材之间质量差异较大,综合质量评价函数结果显示,江西宜春产石菖蒲药材F值最高,浙江淳安次之,四川达州和湖北宜昌最低,说明江西宜春产石菖蒲药材质量相对最佳。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综合质量评价法具有整体性、客观性
小儿脑性瘫痪(cel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小儿自受孕起至婴儿期由非进行性脑损害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脑瘫患儿会出现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的表现,且经常伴随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觉障碍、癫痫等症状[1]。小儿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在脊髓灰质炎基本控制后,亦成为导致儿童肢体残废的主要疾病之一[2]。
目的:观察黑蒜生姜大枣苹果醋口服液(GZ)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及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其行气活血功效。方法:1)实验一。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Z口服液低(8.33 ml/kg)、中(16.6 ml/kg)、高(24.9 ml/kg)剂量组,芪参胶囊阳性药对照组(0.30 g/kg);通过控制饮食及强迫大鼠在凉水(15℃)中游泳3周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按剂量给药30 d。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大鼠耳郭微循环血流量,全血及血浆黏度,血内皮素(ET)、6-酮-
探讨中国历代主要本草药物新增的环节和相关思维,研究古代药学的发展。通过研究历代本草著作,发现历代本草中药物新增的主要环节为发现、应用药物,记载经验,编纂著作、收载新药,明确、总结功效;相关思维包括利用自然界事物治病的思维以及“会意从类”思维。增收药物反映了药物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总结,对后世用药提升疗效、扩大选药思路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的:观察牛膝总皂苷(TSA)体外干预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水平及最佳浓度。方法:将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0、0.01、0.05、0.1、0.5、1 mg/ml组。制备TSA存储液及6组不同TSA浓度DMEM/F12(D/F12)培养基,分别用6组培养基对P3代软骨细胞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P1、P2、P3传代增殖情况,观察其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3代软骨细胞Collag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 nucleatum,Fn.)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的调控作用,鉴定关键基因在F. nucleatum感染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利用GEO数据库高通量筛选F. nucleatum诱导的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数据集;Cytosc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整理总结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 1 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1P)、万方
目的:观察“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提拉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30/32),对照组为71.9%(2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评分、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拉针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明显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STC随机对照治疗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月。将其资料进行提取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1015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治疗STC在改善总体疗效[RR=1.21,95%CI(1.14,1.28),P<0.
黄芩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味苦,可泻火安胎,在疾病治疗中被广泛用于临床[1]。研究得知,黄芩提取物是由黄芩干燥根茎经过一系列的提取醇化精制后制备而成,是黄芩经过化学提取后得到的混合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提取物的主要化学组分,但是黄酮类化合物中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是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和汉黄芩苷4种活性物质[2]。另外,在黄芩的不同组织提取物中所含的主要活性物质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