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均经4排螺旋CT诊断分析。结果 肺部弥漫性疾病的多层CT影像表现复杂,主要为线条状或网状阴影、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蜂窝状阴影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提高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水平,是早期诊断肺部弥漫性疾病较好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 CT; 肺部弥漫性疾病; 诊断
肺部弥漫性疾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且种类繁多,按病变累及的主要肺部解剖结构分为间质性病变、播散性病变、实质性病变及支气管病变。长期发病至病程晚期,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且不可逆转,因此,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2]。普通CT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因其较高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了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其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26~83岁,平均49.7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治疗观察、手术病理证实。
1.2 诊断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多层4排螺旋CT机检查,电压120 kV,电流100 mA,窗宽1300,窗位660,并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重建。阅片由高年资医师集体进行。
2 结果
2.1 线条状或网状阴影改变 本组21例CT表现为线状或网格状影,其中形态光整者2例,为间质性水肿,不规则者3例,见于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矽肺13例,肺转移瘤3例。
2.2 弥漫性结节影改变 本组3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边缘清楚者4例,边缘不清楚者29例。其中矽肺13例,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核性淋巴管炎4例,肺转移瘤3例,血源性转移6例,支气管肺炎3例,真菌感染1例。
2.3 磨玻璃密度影改变 本组17例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其中磨玻璃影分布于肺的外周3例,见于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磨玻璃密度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3例,见于肺泡性肺水肿,肺出血性疾病5例,弥漫性肺炎6例。
2.4 蜂窝状阴影改变 本组18例CT表现为蜂窝状阴影,囊腔大小不一,囊壁厚薄不均,其中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
3 讨论
肺部弥漫性疾病种类繁多,胸片或CT影像表现复杂,故临床上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存在一定难度[3]。以往肺部疾病首选检查方法有胸透和X线平片,对于有些弥漫性疾病,二者均不能很好的显示,故存在一定局限性。常规CT能较好的显示局部较小病灶,甚至能发现胸透或X线平片漏诊误诊的病灶,但对于小叶水平的病变及细微间质和结节病变仍能显示。而多层螺旋CT对肺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CT,对感兴趣区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可准确显示弥漫性病灶的细微结构,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可准确定位病变的空间位置及范围,尤其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4]。因此,多层螺旋CT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肺部弥漫性疾病根据CT表现主要分为线条状或网状阴影、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蜂窝状阴影。线条状或网状阴影是弥漫性肺部病变的可靠征象和典型表现,间质的积液、细胞浸润、淋巴液淤积和纤维化者可导致小叶间隔的增厚,其形态在螺旋CT上的表现可分为光滑、结节和不规则,间质性水肿可引起光滑的增厚小叶间隔,在转移瘤患者中,增厚的小叶间隔呈光滑或结节状,而边缘不规则是由于小叶内间质性纤维化所致;血管周围的间质增厚是另一表现,正常时呈圆点或Y形分支的肺动脉增粗,常伴小叶间隔增厚,也可单独存在,多见于结节病、矽肺、淋巴管转移等。本组病例中矽肺13例,间质性水肿2例,肺转移瘤3例,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3例。弥漫性结节影按病理改变可分为气腔结节和间质结节,二者在CT表现上略有不同,通过结节大小、形态和分布特点可进行鉴别诊断,本组中这类结节见于矽肺13例,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核性淋巴管炎4例,肺转移瘤3例,血源性转移6例,支气管肺炎3例,真菌感染1例;磨玻璃密度影是肺部弥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肺的含气间隙(如肺泡)内充盈液体或细胞成分,导致肺的密度升高,在CT影像上呈磨玻璃样改变,本组见于肺泡性肺水肿3例,肺出血性疾病5例,弥漫性肺炎6例,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3例;蜂窝肺是由于肺组织及肺泡上皮广泛纤维化,肺内潜在含气腔隙扩大,形成诸多含气囊腔,肺密度减低,肺结构破坏、扭曲、变形,在CT影像上表现为蜂窝状阴影,本组见于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是肺部弥漫性疾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郑学军,孙全余,李先磊,等.螺旋CT在肺部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基本征象[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4(6):479-480.
[2] 陈志明,吕梁,张家成,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3):556-558.
[3] 潘纪戌,张国桢,蔡祖龙.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63-265.
[4] 李军,赵卫东.多排螺旋CT容积数据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43-945.
(收稿日期:2011-11-09)
(本文编辑:连胜利)
【关键词】 CT; 肺部弥漫性疾病; 诊断
肺部弥漫性疾病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且种类繁多,按病变累及的主要肺部解剖结构分为间质性病变、播散性病变、实质性病变及支气管病变。长期发病至病程晚期,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且不可逆转,因此,肺部弥漫性病变的影像学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1,2]。普通CT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因其较高的分辨率,大大提高了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分析其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1年9月本院收治的67例肺部弥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26~83岁,平均49.7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治疗观察、手术病理证实。
1.2 诊断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多层4排螺旋CT机检查,电压120 kV,电流100 mA,窗宽1300,窗位660,并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三维重建。阅片由高年资医师集体进行。
2 结果
2.1 线条状或网状阴影改变 本组21例CT表现为线状或网格状影,其中形态光整者2例,为间质性水肿,不规则者3例,见于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矽肺13例,肺转移瘤3例。
2.2 弥漫性结节影改变 本组3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结节影,边缘清楚者4例,边缘不清楚者29例。其中矽肺13例,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核性淋巴管炎4例,肺转移瘤3例,血源性转移6例,支气管肺炎3例,真菌感染1例。
2.3 磨玻璃密度影改变 本组17例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其中磨玻璃影分布于肺的外周3例,见于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磨玻璃密度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3例,见于肺泡性肺水肿,肺出血性疾病5例,弥漫性肺炎6例。
2.4 蜂窝状阴影改变 本组18例CT表现为蜂窝状阴影,囊腔大小不一,囊壁厚薄不均,其中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
3 讨论
肺部弥漫性疾病种类繁多,胸片或CT影像表现复杂,故临床上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存在一定难度[3]。以往肺部疾病首选检查方法有胸透和X线平片,对于有些弥漫性疾病,二者均不能很好的显示,故存在一定局限性。常规CT能较好的显示局部较小病灶,甚至能发现胸透或X线平片漏诊误诊的病灶,但对于小叶水平的病变及细微间质和结节病变仍能显示。而多层螺旋CT对肺部细微结构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普通CT,对感兴趣区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可准确显示弥漫性病灶的细微结构,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可准确定位病变的空间位置及范围,尤其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的鉴别诊断[4]。因此,多层螺旋CT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肺部弥漫性疾病根据CT表现主要分为线条状或网状阴影、弥漫性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蜂窝状阴影。线条状或网状阴影是弥漫性肺部病变的可靠征象和典型表现,间质的积液、细胞浸润、淋巴液淤积和纤维化者可导致小叶间隔的增厚,其形态在螺旋CT上的表现可分为光滑、结节和不规则,间质性水肿可引起光滑的增厚小叶间隔,在转移瘤患者中,增厚的小叶间隔呈光滑或结节状,而边缘不规则是由于小叶内间质性纤维化所致;血管周围的间质增厚是另一表现,正常时呈圆点或Y形分支的肺动脉增粗,常伴小叶间隔增厚,也可单独存在,多见于结节病、矽肺、淋巴管转移等。本组病例中矽肺13例,间质性水肿2例,肺转移瘤3例,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3例。弥漫性结节影按病理改变可分为气腔结节和间质结节,二者在CT表现上略有不同,通过结节大小、形态和分布特点可进行鉴别诊断,本组中这类结节见于矽肺13例,癌性淋巴管炎3例,结核性淋巴管炎4例,肺转移瘤3例,血源性转移6例,支气管肺炎3例,真菌感染1例;磨玻璃密度影是肺部弥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肺的含气间隙(如肺泡)内充盈液体或细胞成分,导致肺的密度升高,在CT影像上呈磨玻璃样改变,本组见于肺泡性肺水肿3例,肺出血性疾病5例,弥漫性肺炎6例,特发性间质性纤维化3例;蜂窝肺是由于肺组织及肺泡上皮广泛纤维化,肺内潜在含气腔隙扩大,形成诸多含气囊腔,肺密度减低,肺结构破坏、扭曲、变形,在CT影像上表现为蜂窝状阴影,本组见于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症6例。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是肺部弥漫性疾病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郑学军,孙全余,李先磊,等.螺旋CT在肺部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基本征象[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4(6):479-480.
[2] 陈志明,吕梁,张家成,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诊断肺部弥漫性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3):556-558.
[3] 潘纪戌,张国桢,蔡祖龙.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63-265.
[4] 李军,赵卫东.多排螺旋CT容积数据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43-945.
(收稿日期:2011-11-09)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