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4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因包商银行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于2019年5月24日依法联合接管包商银行,接管期限为一年。包商成为近20年来中国首家被接管的银行。这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供给侧改革”、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试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有助于避免区域性金融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包商银行被接管是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表明银行的刚性兑付被正式打破,相应地同业存单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包商事件后,中小行同业存单的发行难度大幅增加,发行量急剧萎缩,包商事件后的首周发行了1116亿元,仅是前三周平均发行量5230亿元的21%,6月3日当周发行量改善程度有限。直至央行6月10日利用CRMW支持部分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同业存单的周发行量才恢复到4500亿元左右的水平。
包商事件过后,虽然同业存单市场总量上有所恢复,但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占比明显下降。5月27日当周中小银行的发行占比为62%,6月17日当周下降至41%,7月15日当周进一步降至33%。这说明同业存单发行总量的恢复,主要因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的发行量增加,中小银行的发行量仍远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存单发行的成功率(=实际发行规模/计划发行规模)看,包商事件前的5月24日成功率高达93.3%,包商事件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27日开始明显下降,最低在5月30日降至57.6%,处于历史极低位置。6-7月虽然有所恢复,但低于80%的情况时有发生,显示同业存单市场融资渠道不如以前顺畅。
同业信仰破灭后,同业存单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信用分层。市场投资者对中小行发行的同业存单重定价,不再视同业存单为无风险的类利率债品种,而是真正与银行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挂钩。因此,市场对中小行发行的存单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从二级市场看,同业存单的等级利差拓宽后有所回落,但尚未降至包商事件前的水平。包商银行被接管后,3个月期AAA级同业存单利率在5月27-28日上行15BP后逐步回落,7月29日已较5月24日下行37BP。但AA级相对AAA级的利差却大幅走扩,最高在6月3-4日升至45BP,较5月24日拓宽30BP。在央行扩大流动性投放和6月10日为锦州银行等中小行发行存单提供CRMW支持后,6月末AA与AAA级的利差收窄至38BP,但7月在市场流动性趋紧时又回升到45BP,截至7月29日收窄至28BP,仍明显高于包商事件发生前的15BP。
从一级市场看,情况更为严重,包商事件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存单发行利率明显走高,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两极分化。
包商事件前,城商行和农商行与国有银行、股份制行的发行利率有所差别,但利差并不大。2019年1-4月农商行和国有行之间的平均利差为26BP,最大为46BP。
包商事件后,从5月27日至7月30日两者的平均利差为59BP,较1-4月大幅拓宽36BP,最大利差在7月18日走阔至101BP,较1-4月拓宽55BP,而且农商行的发行利率波动较以前明显加剧。从图4看,包商事件后,同业存单市场的信用分层现象越来越显著,信用资质较低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发行利率震荡上行,信用资质较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的发行利率震荡向下。
对比包商事件发生前后的5月和6月投资者持有同业存单头寸变化,可以发现:信用社的持仓占比减少0.4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减少0.3个百分点,国有银行减少了0.2个百分点,股份制行、城商行、券商均减少0.1个百分点。只有三类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持仓,非法人类产品(含银行理财产品)持仓占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次是境外机构增加了0.4个百分点,境外机构一般持有国有行或股份制行的存单,然后是农商行和农合行持仓占比增加了0.1个百分点。整体上,6月减持同业存单的机构为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承接较多,导致存单持仓占比明显上升。
总体上,包商事件过后,同业存单市场尚未恢复。中小银行的存单发行量市场占比减少,发行利率抬升,对应着中小银行的负债端收缩,资金成本上升。这显示银行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市场对中小银行的担忧长期存在。
7月25日,锦州银行多只NCD早盘被挂卖单,收益率最高达5.5%,大幅高于估值3.2%。市场对中小银行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锦州银行随即表示改革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工银投资、信达投资、长城资产,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辽宁省政府大力支持。据报道,银保监会正在研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改组改造高风险机构,鼓励引入优质商业银行及其他合格投资者参与并购重组,激发农商行经营活力。市场情绪趋于缓和。
包商银行股权结构复杂,监管机构采取了接管的方式。而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锦州银行,采取与包商银行截然不同的市场化处置方式,也有助于缓解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基金的压力,运用市场手段四两拨千斤地盘活问题中小银行,金融行业的新一轮大洗牌正在拉开序幕。
预计在监管机构的主导下,风险偏高的中小银行或被接管,或进行有序并购重组,未来将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随着中小银行的风险不断暴露,刚性兑付被打破,同业存单市场针对不同发行主体的量价差异化趋势将长期延续。
中小行的存单融资能力未恢复
包商事件后,中小行同业存单的发行难度大幅增加,发行量急剧萎缩,包商事件后的首周发行了1116亿元,仅是前三周平均发行量5230亿元的21%,6月3日当周发行量改善程度有限。直至央行6月10日利用CRMW支持部分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同业存单的周发行量才恢复到4500亿元左右的水平。
包商事件过后,虽然同业存单市场总量上有所恢复,但从结构上看,中小银行的同业存单发行占比明显下降。5月27日当周中小银行的发行占比为62%,6月17日当周下降至41%,7月15日当周进一步降至33%。这说明同业存单发行总量的恢复,主要因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的发行量增加,中小银行的发行量仍远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从存单发行的成功率(=实际发行规模/计划发行规模)看,包商事件前的5月24日成功率高达93.3%,包商事件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27日开始明显下降,最低在5月30日降至57.6%,处于历史极低位置。6-7月虽然有所恢复,但低于80%的情况时有发生,显示同业存单市场融资渠道不如以前顺畅。
同业存单定价差异化日益明显
同业信仰破灭后,同业存单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信用分层。市场投资者对中小行发行的同业存单重定价,不再视同业存单为无风险的类利率债品种,而是真正与银行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挂钩。因此,市场对中小行发行的存单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从二级市场看,同业存单的等级利差拓宽后有所回落,但尚未降至包商事件前的水平。包商银行被接管后,3个月期AAA级同业存单利率在5月27-28日上行15BP后逐步回落,7月29日已较5月24日下行37BP。但AA级相对AAA级的利差却大幅走扩,最高在6月3-4日升至45BP,较5月24日拓宽30BP。在央行扩大流动性投放和6月10日为锦州银行等中小行发行存单提供CRMW支持后,6月末AA与AAA级的利差收窄至38BP,但7月在市场流动性趋紧时又回升到45BP,截至7月29日收窄至28BP,仍明显高于包商事件发生前的15BP。
从一级市场看,情况更为严重,包商事件后,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存单发行利率明显走高,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两极分化。
包商事件前,城商行和农商行与国有银行、股份制行的发行利率有所差别,但利差并不大。2019年1-4月农商行和国有行之间的平均利差为26BP,最大为46BP。
包商事件后,从5月27日至7月30日两者的平均利差为59BP,较1-4月大幅拓宽36BP,最大利差在7月18日走阔至101BP,较1-4月拓宽55BP,而且农商行的发行利率波动较以前明显加剧。从图4看,包商事件后,同业存单市场的信用分层现象越来越显著,信用资质较低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发行利率震荡上行,信用资质较好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行的发行利率震荡向下。
同业存单的持有者结构变化
对比包商事件发生前后的5月和6月投资者持有同业存单头寸变化,可以发现:信用社的持仓占比减少0.4个百分点,政策性银行减少0.3个百分点,国有银行减少了0.2个百分点,股份制行、城商行、券商均减少0.1个百分点。只有三类机构投资者增加了持仓,非法人类产品(含银行理财产品)持仓占比增加了1个百分点;其次是境外机构增加了0.4个百分点,境外机构一般持有国有行或股份制行的存单,然后是农商行和农合行持仓占比增加了0.1个百分点。整体上,6月减持同业存单的机构为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承接较多,导致存单持仓占比明显上升。
结论和展望
总体上,包商事件过后,同业存单市场尚未恢复。中小银行的存单发行量市场占比减少,发行利率抬升,对应着中小银行的负债端收缩,资金成本上升。这显示银行刚性兑付被打破后,市场对中小银行的担忧长期存在。
7月25日,锦州银行多只NCD早盘被挂卖单,收益率最高达5.5%,大幅高于估值3.2%。市场对中小银行风险的担忧进一步加剧。锦州银行随即表示改革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工银投资、信达投资、长城资产,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辽宁省政府大力支持。据报道,银保监会正在研究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改组改造高风险机构,鼓励引入优质商业银行及其他合格投资者参与并购重组,激发农商行经营活力。市场情绪趋于缓和。
包商银行股权结构复杂,监管机构采取了接管的方式。而股权结构相对简单的锦州银行,采取与包商银行截然不同的市场化处置方式,也有助于缓解监管机构和存款保险基金的压力,运用市场手段四两拨千斤地盘活问题中小银行,金融行业的新一轮大洗牌正在拉开序幕。
预计在监管机构的主导下,风险偏高的中小银行或被接管,或进行有序并购重组,未来将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随着中小银行的风险不断暴露,刚性兑付被打破,同业存单市场针对不同发行主体的量价差异化趋势将长期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