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影书”惊魂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勒格是德国作家,专写悬疑小说。2017年元旦,就在他即将要发布他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前夕,柏林城中突然发生了一些怪事,人心惶惶,而最为惊恐的莫过于威廉本人,因为这些惊悚事件竟然与他小说里所写的案件一模一样……
  蹊 跷
  一天,镇上出现了怪事:涂鸦长廊即将要呈现的情人节画面在一夜之间被人篡改,原本深情相拥的一对恋人被改成了恶魔拿着血淋淋的斧子砍向惊恐的女人,斧子上和女人身上的鲜血染红了整面墙。
  准备收尾工作的两位年轻艺术家揭开遮布后吓得够呛,并立即报警,警方调查的结果是纯属恶作剧,但是画上的鲜血却是货真价实——是新鲜的猪血泼洒而成。恶作剧的始作俑者不知所终,涂鸦墙附近的几个摄像头刚巧出了故障,警方查看时才被发现。因为这件事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危害到公共安全,最后不了了之。
  这事过后没几天,又接连出现了好几件怪事:废弃仓库在空无一人的情况下忽然失火;一座公寓楼忽然拉响警报并锁死电子安全门;常年在镇医院露天停车场露宿的流浪汉汉斯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身处殡仪馆,仿佛中了邪……
  起先威廉也只是把这些事当成八卦谈资,直到有一天他在跟一个警察朋友吃饭时,听说镇上唯一的警察局前几天忽然莫名其妙断电,虽然从故障到恢复只有短短不到五分钟时间,但若不是三天前刚刚更换了安全系统,全警局的电子锁就会在断电期间全部失灵而酿成大祸。
  听到这,威廉忽然想起了什么,不禁惊出一身冷汗。他很快联系了他的好友兼新书出版人施密茨,并立即驱车赶往海德堡与他会合。
  在施密茨的办公室里,威廉显得慌乱而又有些害怕:“我觉得这里面有个阴谋。起先我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耳熟又好玩,但听到警察局那事儿之后我真有点怕了。”
  威廉把警察朋友给他提到的那个断电事件说了一遍,然后急切地问施密茨:“你呢?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施密茨摸了摸下巴:“好像是从哪里听说过。”“那是我们马上要卖的那本书里一个故事的情节!”威廉大叫起来。
  没错,如果不是警察局临时改变计划提前更换了安全系统,那么断电事故就会朝着威廉的一篇叫《双面》的短篇小说情节走向而发展——在密闭空间的黑暗中,老练的罪犯会在那几分钟里犯下滔天罪案……
  不仅这些,威廉在想起这个案子之后,马上连锁反应地记起之前发生的数件怪事里有好几件都与自己曾经发表过的作品类似,“如果只是恶作剧,这也太巧合了!”威廉的声音因紧张而颤抖,“我觉得这是个阴谋,是谁要害我?”
  “我都已經听说过了。”施密茨语气很轻松,“问题是,除了你小说中提到过的那些情节,你们镇上那些事还有好几个是模仿别的作家的作品。何况,流浪汉那件事,就连这次结集都没有收录,你用的是笔名,谁知道那是你的作品?再说了,如果真的按情节发展,早就应该开始死人了,可是到现在为止,镇子上连只鸡都没死于非命。”
  威廉这才略微放下心头大石。施密茨神秘兮兮地表示他会举行一些活动,保证这些意外不会给新书出版造成负面影响。
  之后的数十天里,依然有怪事不断发生,起先是在镇上,然后是海德堡,甚至法兰克福、柏林……随着事情的不断增多,也逐渐见报,有热心读者和相关记者很快敏锐地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惊悚怪事大都出自各个悬疑小说作家的作品。很快就有报纸披露这是一个“向优秀悬疑小说致敬”的活动,主办方正是施密茨所在的公司。
  威廉起先还为此担忧,害怕镇上那些事件是针对他而做,现在知道是出版人做宣传,也就放下心来。
  惊 魂
  如施密茨计划好的那样,威廉的新书很受欢迎,他借此一跃进入畅销书作家的行列。施密茨很快又跟他签下了下一部书的合约。计划中的这本书是一个长篇小说,小说的前半部分会先行在出版社合作方的杂志上以专栏形式连载,然后在吊足读者胃口之后暂停,再全面进入单行本出版的流程。
  威廉确实在这部叫《网格》的作品上耗费了大量心力,前半部按悬疑小说惯例应该是人物展开和设谜布局的过程,勒格却一反常态打破规律把它写成了一曲悲歌,绵延细密的心理描写在故事的一开头就高潮迭起,虽然略显铺陈过度,却在读者和书评人的口中赢得了口碑。
  威廉最后审视了一遍初稿,满意地按下了保存键,只需要把它发给编辑,他的任务就算告一段落了。
  威廉起身倒了一杯酒犒勞自己,他走到窗前舒展了一下身体。正要回到电脑前发送稿件,公寓忽然断电了,问过管理员之后得知是电路出现了故障,修理好需要至少两小时。
  黑暗中无事可做,威廉决定先出门轻松一下。因心情过于放松,威廉走在街道上似乎有点忘形,以至于没有注意到迎面转弯过来的一辆小汽车,险些被撞倒。
  第二天醒来时,威廉发现自己赤条条地躺在床上,头疼欲裂,“看来这是一场宿醉。”威廉自嘲,他已经很多年没这么干过了。清醒过后,他想起要把稿件交给编辑,此时他接到了编辑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编辑很兴奋:“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这么精彩的小说了!”威廉被闹糊涂了,稿子不是还没有交吗?编辑告诉他一大早就收到了他的稿子,发送时间是昨天深夜,然后又赞扬了威廉一番。威廉心想也许是自己昨夜喝醉了回到家迷迷糊糊地已经交了稿,他笑了笑,无比舒心地接受了编辑的吹捧。
  可是半个月后,当威廉看到杂志上自己的作品时,他的头又痛起来了,还伴随着一阵强烈的心慌和惊惧:文章的大部分是自己写的没错,但好几个关键之处都被改动了,令布局和结构更为缜密。
  威廉慌忙打开电脑查看电子邮箱,赫然发现邮箱中并没有任何发送稿件的记录,而他保存的原稿中也并没有杂志上发表的那部分。以他的资历早就过了编辑不经同意随意改稿的时候,他坚信这其中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更令他心里冒出阵阵寒意的是,这多出的部分文字,竟然似曾相识!威廉想破了脑袋,翻遍了家里几乎所有的书籍和稿件,整整两天后,他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惊慌失措的威廉赶紧联系施密茨。可电话打过去一问,威廉更加恐惧:施密茨已经失踪两天,并且刚好在一个小时前,他的家人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截鲜血淋漓的断指……   真 相
  血是施密茨的血,手指却不是——那只是一截高度仿真的硅胶道具,连指骨和断面都很逼真。威廉不敢对警方多说什么,为了自己的声誉着想,他沉默着离开了,眼下最要紧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威廉回到家,从那一堆凌乱的打印稿中翻出了那几页让自己一看就心惊胆战的文字。那是他还在当编辑时的几页废稿,那些多出来的文字,大部分正是出自此处。
  这份废稿原本是威廉当年还在出版社的时候收到的一件投稿,因为是全手写,字迹含混不清,又满是拼写错误,没有编辑愿意看它,就落到了威廉手上。于是威廉起了歪心思,把其中相当一部分的精彩情节改头换面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并获得了成功。事后威廉销毁了那份稿件,只留下了几页他认为最精彩的。
  这件事除了威廉之外,只有施密茨知道。
  又过了几天,虽然没有任何动静,威廉仍然十分焦虑,正急切地思索着对策时,响起了敲门声。威廉立即紧张起来,门外一个女人轻声说:“威廉先生,我是施密茨先生的助理布里特尼。施密茨先生说过万一他出事了,要在一周之后要把这个交给你。”威廉连忙打开了门。
  威廉很奇怪,出现在他面前的布里特尼手上空空:“施密茨要给我的东西呢?”布里特尼摇摇头:“没有任何东西。他要给你的东西前几天我已经送到警察局了。”威廉瞬间明白了,脸色变得煞白。“其实我来是想告诉你我是谁的,然后亲眼看你把你拿走的东西还回来。”布里特尼冷漠地说。勒格整个人都绝望了,从这种种情形看来,不用布里特尼再多说些什么,他就明白了,那篇杰作的主人前来讨还本该属于她的东西了。
  “我叫加西亚·弗罗根,我有个弟弟叫马歇尔,这个名字你可能不知道,但卡罗·费斯你可能听说过的。”布里特尼自顾自地说。的确,威廉到死都会记得,那就是那份手写稿上唯一能让人一眼就认出的几个字,他颤抖着问:“你们需要什么?我会把属于你们的想办法还给你。”“还?用命还吗?”布里特尼因愤怒而牙关紧咬。
  6年前,布里特尼拿到工程学博士学位之后,兴奋地回到家乡与家人分享,却得知弟弟马歇尔数日前因车祸丧生的噩耗,痛不欲生。随后她发现了弟弟的日记,但因自闭症而有轻度读写障碍的弟弟字迹不清,直到几个月后她才弄清日记上的内容。
  布里特尼得知弟弟曾经写过很多侦探小说并投稿,但全部石沉大海,然后有一天他在一篇十分受好评的文章里发现了自己作品的影子,虽然已经改头換面但他一眼就认出那是自己的心血。马歇尔大受打击,一把火把自己写的东西全烧掉了,从此一蹶不振,直到有一天精神恍惚地走在路上被飞驰而来的货车撞倒……
  布里特尼得知一切后开始探查真相,經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查到了施密茨和威廉的身上,便设法进入施密茨的出版社工作,并利用职务之便拿到第一手的证据。
  终于等到合适的时机,布里特尼设法重现威廉小说里的情节,希望能警告一下他并使他有所害怕和醒悟,没想到施密茨竟然利用这个本该让他们名誉扫地的机会再次大肆捞钱。布里特尼气愤难平,于是找机会掳走施密茨,逼他说出真相,还弟弟马歇尔一个公道。
  威廉明白布里特尼要的是什么,但是他实在舍弃不下自己多年来经营的声誉。矛盾和痛苦之下,他大叫一声冲出了家门。布里特尼冷笑了一声,结果已经在她的计划之中:她在窗前看到冲上马路的威廉被一辆飞驰而过的货车卷入车轮之下,跟当年弟弟的惨死仿佛一样……
  编辑/郑佳慧
其他文献
据外媒报道,她16岁遇见他,婚后71年一直形影不离,却在91岁时,因丈夫患上痴呆症不再認得她后大受打击入院。结果在丈夫病逝后仅4分钟,她在另一间医院与世长辞。  这位深情的婆婆名叫薇拉,她的孙女说:“她最近看他,他已完全不认得她,从那天开始她的健康开始恶化。”  孙女表示,最后一次探望薇拉时,她仍然对爷爷心心念念。“那天她张开眼,问我爷爷在哪里。最后一句跟我说的话是,‘我们是一对佳偶,不是吗?’”
期刊
在英国北约克郡的瑟斯克博物馆里,前来观赏的游客们惊奇地发现有一把椅子非常与众不同,这并不是因为它看起来普普通通,毫无收藏价值,而是它放的位置很奇怪,它哪儿都不放,偏要被悬挂在半空中。  难道这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方式?是的!不过,博物馆要保护的不是文物,而是所有观赏这把椅子的人。每年有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要求亲身体验这把椅子,他们要求能在这把椅子上坐一坐,但都被博物馆一一拒绝了。  因为这把其貌不扬的椅
期刊
2016年3月,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与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法狗)的一场“人机大战”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甚至带动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如今,第二场“人机大战”飘然而至,当年说出“就算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但它赢不了我”的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终于要迎战阿尔法狗。说这话的时候,柯洁18岁,一年过去,他还是那么自信:“无论它多强大,我都會与它一决胜负。”  柯洁有这样的自信,源于他对围
期刊
她是高人气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女主,自己的人生却比“三生三世”更扣人心弦。她在“新四小花旦”中有着极高人气,也是资产暴涨近200倍的“新三板”女神。有人夸她命好,人生就像开了外挂,但对杨幂,今天的一切荣光,其实都经历过如素素、白浅般的千万艰难。  从本色童星到好演员  1986年出生的杨幂是个地道的北京胡同妞。她从小顽劣,活泼好动,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滑冰、爬树,无一不爱。最让父母头疼的
期刊
近日,随着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实现收视口碑双赢,剧中的一些老牌戏骨也蹿红网络,其中火得最不可收拾的自然还属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他不但演技赢得观众高度认可,就连在剧中或沉思、或暴怒的样子也成了人们纷纷转载的表情包,网友如此评价他:“吴刚不红,天理不容!”  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剧中一直以正直威严形象示人的达康书记,现实生活中不但是个十足的路痴,还经常在生活琐事上“低能”到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一
期刊
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因为舞蹈走到了一起,并成为朝夕相处的一对“姊妹花”。不久,“妹妹”却因眼病走进黑的夜。于是,“姐姐”的父母将她接到家中,给她以重拾舞蹈的勇气——正在这时,“姐姐”却横遭车祸,弥留之际,决定将自己的双眸留给“妹妹”……  2017年3月30日,是重庆长江艺术学校成立10周年的喜庆日子。当晚,在山城会展中心的演播大厅,学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让生命充满爱》的大型文艺演出。随着音
期刊
“假离婚”可能是近年来社会上特有的一种现象,有人为了财产,有人为了房子,有人为了债务,甚至还有人为了一个车牌号,而本文男主人公却是为了生二胎,鼓动妻子假离婚。然而,当260万的房子买了,儿女也双全了,他的婚姻却真没了!  找同事顶包,  为二胎协议离婚  2013年11月26日,河北省保定市某机关工作的迟涛刚下班到家,就看见妻子刘颖坐在沙发上愁眉不展。这让迟涛有些意外,妻子天性开朗,很少有闷闷不乐
期刊
倪萍,曾主持过《综艺大观》《聊天》等节目,还曾多次主持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她离开央视之后,拍电影、电视剧,出书、办画展,忙得不亦乐乎。  2014年,倪萍以55岁“高龄”重返央视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的舞台。2017年3月16日,倪萍现身央视热播节目《朗读者》,这时不少观众唏嘘:站在董卿身边的倪萍身材发福、面部浮肿、脸上爬满皱纹,岁月到底对这位曾经的主持界“一姐”做了什么? 
期刊
最近热播的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中,开篇的小官巨贪藏钱2亿的画面震撼了观众。观众有所不知的是,这个故事的原型是国家能源局副司长魏鹏远,本刊曾做过其装穷藏钱的专题报道。捞钱、藏钱,几乎是所有贪官苦心劳作的两件事。无独有偶,在魏鹏远别墅藏钱2亿贪污案东窗事发后,在山西又出现了一个小官巨贪,而且,其贪腐的金额,达到“史无前例”。  这位贪官名叫张中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贪精”,他在担任山西吕梁市副市长1
期刊
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人拿着相机对你拍不停,相信很多人第一感觉是碰到了色狼。可如果拍摄者自称是廖文军的话,那就恭喜你了,因为进入他镜头里的绝对称得上“美女”。在过去的六年时间,他行遍中国,向西到西亚、非洲,向南到东南亚,向东到日本、韩国,以及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拍下了超过4000个美女的照片。在他的镜头下,没有浓妆艳抹的妆容,没有曲线妖娆的pose,更没有后期PS,主人公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拥有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