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1.向学生介绍《爱心树》,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观察画面,感受作品;
2.向学生介绍谢尔·希尔弗斯坦,激发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3.教学生上网搜索信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
1.师生对话交流后,展示莎士比亚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聆听故事
多媒体课件播放《爱心树》全文,教师朗读。
三、交流感受
1.整体感知:故事听完了,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吗?(感动、伤感、难过、生气、温馨、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无论学生理解文本深浅如何,收获多少,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而不急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只有教师放手了,学生才敢开口,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2.引导读文:“同学们,读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的,下面就请你们沉下心来再次默读这则故事,看看你的这种感受来自哪里?用笔把让你特别有感触的句子画下来。”
3.学生交流:
课堂实录片段一:感动
生:大树说的话让我感动。
师:请读一读大树说的话。
生: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师:从大树说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为了这个男孩,大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师:这么说来大家是被大树感动了,被大树怎样的精神感动了呢?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说得好,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是“The GivingTree”给予树的意思。在这种不断给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树对男孩深沉浓烈的爱,因此,我们的译者给它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爱心树”。学到这,你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
生:大树,你真了不起!
4.引导看图:这本书和我们以前读的书有些不同,不仅有文字,还有画面,刚才有同学说故事也让他感受到了伤感、难过,那么哪些画面令你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看看这些画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实录片段二:伤感、难过
课件播放砍树干的画面或者老树墩的画面
师:为什么这个画面让你伤感?
生:我看到孩子把树干都砍走了,大树只剩下一个树墩了,我觉得很难过。
师:是啊,那棵树曾经那样茂盛、那样美丽,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真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男孩抱着树干就走,看也不看大树一眼,我觉得很难过。
师:看来,大树的无私奉献,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地上有一把斧子,我能想象男孩用斧子砍树的情景,大树被砍断时一定非常非常痛苦,所以我觉得很伤感。
师:现在,你们就是大树,我就是那个男孩,为了能有一艘船航行到远方,我举起斧子狠狠地砍你们,当我砍下去时,请你喊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配乐)
生:啊,真痛!
生:啊,痛死我了!
师:告诉我,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
生:是撕心裂肺的痛;
生:是钻心的痛;
生:是痛彻心扉的痛;
师: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伤感、难过啊!
四、评价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大树为男孩奉献了一切,直到自己一无所有,却还希望能给孩子点什么,那么你赞成大树的这种做法吗?对于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男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情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五、介绍作者
1.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位美国作家,名叫“谢尔·希尔弗斯坦”,大家想了解这位天才艺术家吗?咱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这位作家呢?
2.指导学生上网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一部作品让学生喜欢一位作家,进而去阅读这位作家更多的作品。◆(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责任编辑:黄婉琼
1.向学生介绍《爱心树》,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观察画面,感受作品;
2.向学生介绍谢尔·希尔弗斯坦,激发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3.教学生上网搜索信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
1.师生对话交流后,展示莎士比亚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聆听故事
多媒体课件播放《爱心树》全文,教师朗读。
三、交流感受
1.整体感知:故事听完了,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吗?(感动、伤感、难过、生气、温馨、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无论学生理解文本深浅如何,收获多少,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而不急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只有教师放手了,学生才敢开口,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2.引导读文:“同学们,读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的,下面就请你们沉下心来再次默读这则故事,看看你的这种感受来自哪里?用笔把让你特别有感触的句子画下来。”
3.学生交流:
课堂实录片段一:感动
生:大树说的话让我感动。
师:请读一读大树说的话。
生: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师:从大树说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为了这个男孩,大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师:这么说来大家是被大树感动了,被大树怎样的精神感动了呢?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说得好,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是“The GivingTree”给予树的意思。在这种不断给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树对男孩深沉浓烈的爱,因此,我们的译者给它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爱心树”。学到这,你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
生:大树,你真了不起!
4.引导看图:这本书和我们以前读的书有些不同,不仅有文字,还有画面,刚才有同学说故事也让他感受到了伤感、难过,那么哪些画面令你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看看这些画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实录片段二:伤感、难过
课件播放砍树干的画面或者老树墩的画面
师:为什么这个画面让你伤感?
生:我看到孩子把树干都砍走了,大树只剩下一个树墩了,我觉得很难过。
师:是啊,那棵树曾经那样茂盛、那样美丽,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真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男孩抱着树干就走,看也不看大树一眼,我觉得很难过。
师:看来,大树的无私奉献,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地上有一把斧子,我能想象男孩用斧子砍树的情景,大树被砍断时一定非常非常痛苦,所以我觉得很伤感。
师:现在,你们就是大树,我就是那个男孩,为了能有一艘船航行到远方,我举起斧子狠狠地砍你们,当我砍下去时,请你喊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配乐)
生:啊,真痛!
生:啊,痛死我了!
师:告诉我,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
生:是撕心裂肺的痛;
生:是钻心的痛;
生:是痛彻心扉的痛;
师: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伤感、难过啊!
四、评价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大树为男孩奉献了一切,直到自己一无所有,却还希望能给孩子点什么,那么你赞成大树的这种做法吗?对于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男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情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五、介绍作者
1.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位美国作家,名叫“谢尔·希尔弗斯坦”,大家想了解这位天才艺术家吗?咱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这位作家呢?
2.指导学生上网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一部作品让学生喜欢一位作家,进而去阅读这位作家更多的作品。◆(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