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童心世界的大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的:
  1.向学生介绍《爱心树》,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观察画面,感受作品;
  2.向学生介绍谢尔·希尔弗斯坦,激发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3.教学生上网搜索信息,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教学流程:
  一、名言导入
  1.师生对话交流后,展示莎士比亚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设计意图】只有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
  二、聆听故事
  多媒体课件播放《爱心树》全文,教师朗读。
  三、交流感受
  1.整体感知:故事听完了,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吗?(感动、伤感、难过、生气、温馨、快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能力。无论学生理解文本深浅如何,收获多少,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而不急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于学生。只有教师放手了,学生才敢开口,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2.引导读文:“同学们,读书是需要静下心来、沉下心来的,下面就请你们沉下心来再次默读这则故事,看看你的这种感受来自哪里?用笔把让你特别有感触的句子画下来。”
  3.学生交流:
  课堂实录片段一:感动
  生:大树说的话让我感动。
  师:请读一读大树说的话。
  生: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我的苹果拿去吧,孩子,把它们拿到城里卖掉,你就会有钱,就会快活了。”
  师:从大树说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为了这个男孩,大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师:这么说来大家是被大树感动了,被大树怎样的精神感动了呢?
  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说得好,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是“The GivingTree”给予树的意思。在这种不断给予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树对男孩深沉浓烈的爱,因此,我们的译者给它取了一个中文名字“爱心树”。学到这,你想对大树说点什么吗?
  生:大树,你真了不起!
  4.引导看图:这本书和我们以前读的书有些不同,不仅有文字,还有画面,刚才有同学说故事也让他感受到了伤感、难过,那么哪些画面令你有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你再次静下心来,看看这些画面,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课堂实录片段二:伤感、难过
  课件播放砍树干的画面或者老树墩的画面
  师:为什么这个画面让你伤感?
  生:我看到孩子把树干都砍走了,大树只剩下一个树墩了,我觉得很难过。
  师:是啊,那棵树曾经那样茂盛、那样美丽,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真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男孩抱着树干就走,看也不看大树一眼,我觉得很难过。
  师:看来,大树的无私奉献,并没有换来孩子的感激,令人伤感。
  生:我看到地上有一把斧子,我能想象男孩用斧子砍树的情景,大树被砍断时一定非常非常痛苦,所以我觉得很伤感。
  师:现在,你们就是大树,我就是那个男孩,为了能有一艘船航行到远方,我举起斧子狠狠地砍你们,当我砍下去时,请你喊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配乐)
  生:啊,真痛!
  生:啊,痛死我了!
  师:告诉我,这是怎样的一种痛啊?
  生:是撕心裂肺的痛;
  生:是钻心的痛;
  生:是痛彻心扉的痛;
  师:这样的情景怎不令人伤感、难过啊!
  四、评价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大树为男孩奉献了一切,直到自己一无所有,却还希望能给孩子点什么,那么你赞成大树的这种做法吗?对于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男孩,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引导学生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或者情节,其实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五、介绍作者
  1.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位美国作家,名叫“谢尔·希尔弗斯坦”,大家想了解这位天才艺术家吗?咱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这位作家呢?
  2.指导学生上网搜索作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一部作品让学生喜欢一位作家,进而去阅读这位作家更多的作品。◆(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教研室)□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实施后,“新课标”已不再是个新名词,它的到来对语文教学的冲击与影响却是与日俱增。身为一线教师,总是在处理有限的教学用时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矛盾中徘徊,如何扩展教学广度、深度,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阅读教学手段”,为教学思路提出了一个新方向,它同以往问答式教学、讲读式教学方式迥异,能在实践教学中起到简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效果、深
期刊
中年级古诗学习目标与低年级古诗学习的目标一脉相承,重点仍在朗读与背诵,但在背诵的数量和内容理解程度上的要求均有所提高。笔者以四年级下册《渔歌子》一词的教学为例,谈谈从“五个多”出发,促进中年级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多一点自主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也正在发展,加上又有低年级的经验和基础,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懂得古诗词的一般特征。因此对该阶段学生的诗
期刊
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认为让学生“懂得发现美”这点非常重要。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都对身边的人和事物缺乏关爱、缺乏耐心,而新教材、新课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一些调整,把美术课重新定位在欣赏与体验中,使学生不再感觉到美术课技法的枯燥、练习的乏味与授课的单调,还能使学生成功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亲情、友情的珍贵。因此笔者在美术课上做了一些改变
期刊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数”事吗?  生1: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自己的属相。  师:你的属相是什么?(学生趣味盎然、相互诉说)告诉你们,王老师也有自己的属相,我是属蛇的。你们中有几个,就是我的几倍。  生2:我长大后可能会成为一个钢琴家。  师: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的确有这个可能,老师先预祝你梦想成真,好吗?如果你结对子,我们班的钢琴家可就有20多人了。  生3:今
期刊
为了吸取他人经验,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空余时间我喜欢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前不久,我听了方老师的课——《小鹿的玫瑰花》,备受启发。  教学片段: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  (出示挂图)这就是小鹿兄弟俩。谁是鹿哥哥?谁是鹿弟弟?  ……  师:瞧他们俩这么亲热地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找出鹿弟弟对哥哥说的话。  ……  师: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
期刊
指导目标:  1.分享读书乐趣,学会交流合作。  2. 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3.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指导过程:  一、聊聊书中人物  “问世间何物为贵?最无价人间好书。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珍贵礼物。《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吗?”  一本好书就是一
期刊
“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关注课堂上孩子的每一个行为细节,推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细节,欣赏细节,把玩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一、关注细节可以使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每天的情绪和采用的方法,是影响孩子情绪和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教师的言行有着巨大的力量,能够使学生们快乐或伤感,教师可以是遏制思维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  案例一:记得我教二年级时,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发言积极,作业工整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每个学校都结合本校实际,开辟了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可谓百花争艳、精彩纷呈。俗话说:“师无一斗,徒难求一升。”筆者认为,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困 惑  我校远处山区,学校教师的编制和经费都极为紧张,如果每学期让大部分教师出去学习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给快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
期刊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引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多年的带班经历让我们感到,要带好一个班,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光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还不够,还必须有一颗包容的爱心,要用一双慧眼去赏识学生。   一、包容心——赏识的心态  日本教育家铃木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是语言,而一个智力健全的孩子都会说一口地道的方言,是由于孩子牙牙学语时父母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不经意激发的结果
期刊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农民工数量达到2.2978亿人,这么大一个群体对于政府而言已经不再是作为社会的个体或者小群体问题进行考虑,而是将其上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进城务工者具有年轻化特点,因此也就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是将孩子留守家乡还是将其带到城市中接受教育,是每一对农民工父母都必须面临的抉择。  一、流动的理由与困境  学生离校可以由以下几方面进行归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