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广东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見》(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为新时代教科研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意见》开篇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被提高到“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的地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启动“1 X”(学历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改革举措,推动办学模式由参照普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面对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的新定位,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理应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好地探索职业教育规律、破解改革难题、引领创新发展,全面提高指导职业教育实践和服务决策的能力。
  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在第一章总则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从国家法律层面指明了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也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教研体系的多层次和多元主体性。
  职业教育教研体系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政府推动,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科研机构、学术团体、行业企业、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等主体多元,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并重,数以百万计的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广泛深入参与的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格局。[1]
  二、广东职业教育教研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9年,广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426所,在校生数为85.97万人(数据来源:全省各地市中职年报汇总数据);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89所,含2所职业技术大学,在校生数为80.22万人(数据来源: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0))。广东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城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研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比较明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数量缺口仍然较大,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不充分成为制约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职业教育教研工作体制机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面临教研力量配置明显不足,教研体系不够完善,未能有力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2]
  三、新时代广东职业教育教研新任务
  (一)加强理论、政策研究,提升区域整体教研水平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支撑,新时代教研工作必须营造学习型教研氛围,构建教研学习型组织,专心致力于理论学习、政策学习和调查实践,提升教研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推介国际国内先进教育理念和特色实践经验,指导区域内有关教研机构、群众学术团体和职业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伴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出台,拉开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但是政策、制度如何落地,需要教研人员研究分析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指导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如“1 X”证书制度试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分类招生、质量保障,新型活页式、模块化教材资源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准入、培育、建设、评价等领域。
  (二)服务地方决策,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积极开展“大学习,深调研”,重视调查研究,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围绕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追踪和分析职业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凝练广东职业教育特色,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回应社会关切,提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为提高职业教育决策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三)服务院校发展,指导职业教育教学实践
  围绕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项目,加强政策和理论研究,推动、助力职业院校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发挥教研在院校发展定位、产教融合、专业(群)建设和发展、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的指导作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研中心任务是把握最新教育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交互式教学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提升。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部及时做出“延迟开学”和“停课不停学”的决策。为此,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组织开展线上教育,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由线下学校现场课堂转向线上云端课堂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存在时空场域的差异,如何组织在线课堂、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来确保线上学习真实发生,线上线下教育效果等值,成为教研机构和学校、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教学模式的改变,教研模式也理应与信息技术融合,强化省、市、县(区)、校教研联动,通过创新平台、共享资源、协调推进、共同提升,加强区域教研交流协同,搭建线下面对面教研、主题教研和线上云端教研立体化教研渠道,提升职业教育教研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教师育人水平的整体能力。
  一方面,教育教研引导教师完成教学场景变化识别,转换角色,由讲授者转变成指导者、服务者。考虑学生居家在线学习特点及客观条件,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资源、实施、评价和反思等教学过程,合理安排优化教学组织各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学习、任务学习以及课后反思总结。教师需要推送推荐适切、优质、精准、多元的线上教育资源,课中进行重难点讲解,实操任务引领示范,评价和答疑,课后进行作业批改和反馈。
  另一方面,对于后疫情时代,总结线上教学经验,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举,生源多样复杂,禀赋差异较大,需求差异化,教研工作需要专注于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挖掘常态化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类别、不同职业、不同基础的学员,确保教学标准高要求和毕业高质量。   四、新时代广东职业教育教研难题
  (一)教研隊伍配置不足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专业大类覆盖面广,专业布点多,难以像基础教育那样,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均配置专职教研人员。但是广东省省级职业教育专职教研人员仅5人,再以各地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队伍为例,全省仅有不到1/3的地级市配置了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员岗位和专职教研人员,中职教研队伍是个别职业教育发达省份占比的1/4,是广东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学段教研员队伍的1/15。职业教育领域教研队伍在总量和结构上均明显不足,且院校层面基本没有专职教研人员,教研队伍力量亟待加强。面对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研理论研究、服务决策、提供服务、指导实践的职能,亟须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组建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形成省、市、县(区)、校协同联动的教研网络和教研体系。
  (二)区域教研发展不均衡不充分
  广东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城乡区域之间,在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教研投入及水平方面面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方法,提供优质教研项目和资源,提高教研工作整体水平,促进不同区域、城乡之间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研水平均衡协调,为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质量,助力院校内涵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优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三)教研孤岛
  由于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职业院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区别较大,因此,实施教研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机统一。教研孤岛现象严重,具体体现在教研主体各自为政,教研资源分散,共享度低,标准不一等,诸多教研活动形式大于内容,参加教研的教师仅仅获得一张继续教育凭证,教研引领推动教师育人水平提升、技能提升和专业发展等的价值发挥有限。
  (四)形式单一,资源贫乏
  很少有院校配置专职教研员,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最常见的形式是听课评课教研,教学计划、课程教学设计研讨,集体备课等。由于缺乏项目抓手和系统规划,校本教研形式单一,缺乏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缺乏目标和考核,成效较低。常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对新入职教师帮助较大,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讲,缺乏吸引力。对中职学校来讲,有些地市教研机构统筹安排,分专业规划设计教研专题活动,主要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但是各个学校缺乏规范考核,教研效果不佳。院校教研组的功能仅停留在较低层次,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
  (五)行业企业参与度较低
  职业教育涵盖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和内在要求,技能形成过程需要企业环境和岗位工作场景,但由于人才市场的开放性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均衡性等特点,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过程中,学校发挥主体作用,企业的主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校企合作“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研工作需要挖掘企业的潜力与需求,从社会责任、长远发展、人力资本、政策支持保障等诸多领域开展研究,为政府部门引导、激发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地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五、提升职业教育教研服务水平的举措
  (一)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实现由追求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教育科研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省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把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的政策要求。加大职业教育教研工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研工作人员薪酬激励机制,吸引优秀行业企业专家、职教名师、优秀青年教师等加入教研队伍,加强梯队建设,组建跨学科跨领域职教教研团队,更好研制并推广教研成果,充分发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生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等价值。
  (二)构建校企行研教研网络
  职业教育现行“省、市、县(区)、校”教研体系,基本参照普教教研体系构建,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规格的变化等因素,促使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职教教研工作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教研工作积极性,构建“校企行研”多元参与的基于教学实践和企业实践的教研网络,才能更好更及时地将行业发展前沿知识、企业所需新工艺、新技术等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发挥引领作用。
  (三)搭建同区域校际教研联盟
  职业教育常态化教研基本发生在院校内部,也有以市县统筹的区域常态化教研。在现行教研体系下,校本教研是主体,市县教研承上启下。针对职教教研资源分散,孤岛化的问题,市县教研机构应积极作为,统筹考虑本区域内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办学定位学校的专业/学科发展情况,选取优势专业/学科或特色专业的学校担任该专业/学科的教研“牵头学校”(教研中心学校),其他N个学校作为“伙伴学校”,形成校际教研联盟,教研牵头学校以其专业优势带动伙伴学校专业共同发展,搭建“1 N”的专业联盟,聚焦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实现多方联动、协同合作与深度资源共享。[3]   (四)发挥优质精准项目载体作用
  教研工作是多元化的共同行动,特别强调服务与协同的意识、合作与整合的能力,让基层学校、普通教师在一种具有协作机制、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教研文化中,获得完整、有效的发展;设计优质高效教研资源和项目,让教研部门、基层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大师生共同策划、实施,协调和发挥各方力量,构建教育科研网络化、专业成长场景化、教育效应公众化的宏大格局。[4]诸多学校采用听课评课制度,但是起不到辐射引领作用,定期开展全校性公开课,或者邀请技能竞赛获奖优秀选手进行公开课示范,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反思等多方面开展讨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通过搭建平台,以具体项目为抓手,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研培,将教研成果、先进经验、典型做法等通过教研活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推广,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五)创新教研工作组织方式
  新时代教研工作内容必须在传统现场听评课、团队观摩指导、课题局部牵动、项目培训引领、技能大赛促教研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教研内容,提升教研工作效率。教研人员要充分发挥在职业教育大系统中特殊的位置优势,主动沟通、协调职业教育各方面的力量,搭建基于移动互联互通的行业前沿技术、教育教研实时信息、相关课程发展与改革具体操作的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保持线上、线下教研活动互动交流的热度、深度与全员参与度。总之,深化教研内容改革助力教师从职教课程理念、授课技术、课程开发与建设到课程评价诸方面展开重构,必须从研究教师意愿、进行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教研内容、选择有效研培方式入手,激发教师研培动力,使教师看到参与效果,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实现教研组织自身职业能力的跨越,带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5]
  (六)构建粤港澳职业教育教研协同创新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要求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创新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方式,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认真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协同构建粤港澳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教研平台,分专业建立教研标准、教研体系、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和教研引领,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大湾区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规格、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构建、师资素养方面加强交流、协同发展。推动湾区资历框架建设、对接,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在职业标准、课程体系与标准、课程与学分等值互认机制,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实现湾区职业教育与培训高质量协同发展。
  (七)强化地市教研主导和校本教研的主体作用
  一是在职业教育“立体化”的教研体系中,中职教研注重地市教研的主导作用发挥,搭建平台,为职业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沟通搭建桥梁,推动区域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育人水平提升。二是发挥校本教研主体作用,基于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以研促教。三是在地市教研和校本教研中,积极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对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教研的带动作用,以中高衔接、高本衔接为契机,利用高等职业院校的资源优势,包括师资、设备、校企合作等,丰富中职、高职教研的内容,促进中职、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6]
  六、总结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必须彰显就业导向和服务导向办学宗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路径,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服务人的终身发展等类型教育特征。职业教育教研工作应适应时代变化,加大区域协同力度,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创新教研工作方法和组织流程,建设、挖掘更丰富的教研资源,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和质量,在服务决策、指导实践,提高职业教育类型实力、类型质量和类型认同,增加职业教育内生自信、打造职业教育新高地等方面持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扬南.全面提升职教科研服务高质量发展整体贡献力——基于《2019中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5-15.
  [2]汤贞敏,蔡炜.面向2035:广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与新作为[J].广东教育(综合),2020(5).
  [3]杨梅,杨琼霞.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区域教研现状及发展需求调查报告[J].文化創新比较研究,2019(12).
  [4]邢晔.重构教育科研新生态——江苏省南通市教科院多向协同推进“普惠教研”[J].江苏教育,2017(12):49-51.
  [5]黄玉清.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组织工作提升教研有效性的应然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9):66-68.
  [6]杜怡萍.职业教育教研的时代境遇及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4):36-40,59.
  [项目信息: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资历框架视阈下的粤港澳大湾区中职教育资历互通互认研究”(项目编号:2019ZQJK067),主持人:杜怡萍。]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摘要:过去十多年,技术的发展对传媒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媒介的传播形式与特征,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动求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积极构建横跨各种媒介与平台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闻传播矩阵,由单一媒体升级为全媒体,成为当下主流媒体最重要的工作。记者作为媒体集团的中坚力量,能否顺利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成败。本文从“信息权力”走向
从本质上讲,仪式是一种时空符号化的表达,它在属性、功能、内容上具有与教育相似隶属性.如果将教育仪式纳入行为指喻的范畴,它实际上是以情感能量为单位的互动性和交易性行为
如何更好地测量用户的媒介体验与行为,是传播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更贴近现实。根据非理性行为理论,对用户媒介行为的分析,可以从媒介认知、媒介人格、媒介时空三个要素入手。通过线上、线下的用户行为度量开展互联网用户研究,有助于企业改进互联网产品与服务。
摘要: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直播节目《今日中国》为研究样本,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对主旋律报道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主旋律报道的叙事技巧,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如何通过主旋律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详细对策。旨在通过此次研究,给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使其在进行主旋律报道时,能够更好地运用好新闻叙事,采制出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  关键词:叙事学;主旋律报道;中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近年,职业教育成为年度热词。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启动“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 X证书”制度,标准统一,过程透明,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五要素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新常态。就中职1 X网店运营基础课程而言,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该要考虑“一课
摘要:出版智能化是出版行业在智能时代的转型升级方向,科技出版企业应积极应对其在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从策划、加工和营销等方面转型升级,科学应对智能化出版,构建内外协同、共享、互通的智慧出版平台,积极推动“知识付费”,完善版权保护制度,共同推动出版行业与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科技出版企业;出版智能化;智慧出版平台;知识付费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
新时代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可使用的数据资源,教师使用数据的本质是一种理性决策,其含义是借助数据解决课堂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提升学生学业、促进教师发展等价值。因而,学校要通过构建良好的数据文化、提供优质的数据资源、促进积极的使用心理等途径为教师使用数据做好准备。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重要的交流平台甚至是生活方式,基于网络交流而产生的网络流行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潮流文化。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使用网络流行语,更有助于国外民众了解我国当前的真实情形,推进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但网络流行语基本都是网民的原生态创造,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粗糙性和不规范性。如果在新闻报道中大量使用不够成熟的网络流行语,很有可能对报道的客观性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使受众产生理解歧义或认知谬
一、1+X证书制度的意义及证书考核存在的问题rn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1+X证书制度的试点进一步推进了
期刊
摘要:电视采访与写作课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指导性与应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融媒体背景下,“沉浸式”教学模式通过改进教学实践内容,构建真实的融媒体发布平台,模拟全媒体发布流程,共同构筑一个让师生都沉浸其中的教学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应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新闻创作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沉浸式”教学模式;融媒体;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