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区实施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中小学占比甚少。由于大多数小学与初中相对独立办学,小学美术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衔接容易被忽视。笔者为一所公办小学的专职美术教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经验及对中学美术教学的初步了解,就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拓展的衔接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究,并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小初衔接;操作路径
自198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学生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期,包含小学美术学科在内的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衔接途径。初小衔接的落脚点不仅要落在初中一年级与小学六年级,而是要贯穿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教学。
小学各年段与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目的与要求都不相同,但并不代表它们之间有不可衔接的鸿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创新意识强;而初中美术教师则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能。这一现状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加强小学美术与初中美术的衔接,巩固学生的小学美术基础,让初中美术教学更有实效。只要中小学的美术教师相互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找准小初差异、运用有效手段,就能使小初美术教学有效衔接。笔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对初小衔接可操作路径作了初步的实践研究。
一、理清教学目标,合理衔接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更为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后者则更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課堂情境中学习较为简单易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中学美术,对美术知识、美术素养、美术技能的学习都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中学的美术课堂,中小学美术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美术教师,一定要了解中小学美术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原有的美术基础水平,适当调整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使小学美术与初中美术合理衔接。
1.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中,学生以独立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完成制作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以丰富不同年段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使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基础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初中美术课程总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要求学生能感受自然之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等基本信息,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会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3.实现合理衔接
纵观小学与初中的美术教学总目标,两个阶段确实有着不少的差异性,这也要求小学教师在各年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小学低年级段: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把所见所闻进行绘画的展示与表达,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应初步了解造型、色彩与肌理,学习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美术语言。结合各种画材工具,设计与制作,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高年级段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进行设计美术表现的多样制作、表演,勇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美化身边的事物。小学三个学段的渐进学习可为学生的初中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晰教学内容,深度衔接
小学与初中美术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初中美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且学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中小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上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过渡期,这就需要中小学美术老师都参与探究应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将中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衔接。
美术课堂教学应关注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小学美术教师可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小学五、六年级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讲解专业美术知识,尤其是小学生比较难懂的美术名词和术语。小学教师可以用简洁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范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明暗与立体》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中学的美术知识衔接,包括透视、结构造型、素描等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对这些美术专业知识有基础的了解,再如《雕与刻的乐趣》一课,将浮雕、雕塑的欣赏与设计渗透其中,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以便于他们在中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初中美术教师也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保护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水平和美术素养。
三、着力教学方法,渐进衔接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转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给学生以艺术表现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前,要提前了解学生学情,再确定教学方法。很多刚刚进入初一的新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仍然处在小学六年级的阶段,因此他们更习惯于接受小学教师亲和、灵动的教学方式,对初中阶段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会有所不适。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可采用和小学高年级较为融合的教学模式,然后再慢慢转变,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第一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课,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借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再加上课堂讨论法,学生参与度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小学美术与中学美术教法上的衔接。
四、借助课外拓展,有效衔接
美术教学中,课外活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美术的学习拓展到课外有多种形式,除了美术社团外,还可以拓展到班级、拓展到学校。
笔者所在的小学开设了摄影、绘画、剪纸、陶艺等艺术社团,在艺术社团学习中,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别致有趣,学校“和空间”画廊可以供本校学生组织个人或者团队的画展、摄影展、书法展、艺术展等,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本学期,学校还新增设了职业体验综合课程,联合纺织工学院等院校让学生选择职业进行体验。其中工艺体验区的蓝印花布、皮具、布偶、勾针艺术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美术学习情况,共同携手做好中小学美术的衔接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小学美术在内的每一门学科都在积极寻求有效教学的途径。呼吁中小学美术教师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定卓有实效的各年段教学目标,运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法,有效辅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小初衔接;操作路径
自198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学生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后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期,包含小学美术学科在内的各门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衔接途径。初小衔接的落脚点不仅要落在初中一年级与小学六年级,而是要贯穿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教学。
小学各年段与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目的与要求都不相同,但并不代表它们之间有不可衔接的鸿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创新意识强;而初中美术教师则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绘画技能。这一现状就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当加强小学美术与初中美术的衔接,巩固学生的小学美术基础,让初中美术教学更有实效。只要中小学的美术教师相互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找准小初差异、运用有效手段,就能使小初美术教学有效衔接。笔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对初小衔接可操作路径作了初步的实践研究。
一、理清教学目标,合理衔接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更为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后者则更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課堂情境中学习较为简单易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中学美术,对美术知识、美术素养、美术技能的学习都有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快速适应中学的美术课堂,中小学美术教师,尤其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美术教师,一定要了解中小学美术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根据小学高年段学生原有的美术基础水平,适当调整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美术素养,使小学美术与初中美术合理衔接。
1.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中,学生以独立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完成制作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以丰富不同年段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使其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基础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使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初中美术课程总目标
初中美术教学要求学生能感受自然之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等基本信息,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学会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3.实现合理衔接
纵观小学与初中的美术教学总目标,两个阶段确实有着不少的差异性,这也要求小学教师在各年段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小学低年级段: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把所见所闻进行绘画的展示与表达,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小学中年级段:学生应初步了解造型、色彩与肌理,学习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美术语言。结合各种画材工具,设计与制作,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高年级段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进行设计美术表现的多样制作、表演,勇于展示自己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美化身边的事物。小学三个学段的渐进学习可为学生的初中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明晰教学内容,深度衔接
小学与初中美术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的差异,初中美术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且学生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中小学美术在课堂教学上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过渡期,这就需要中小学美术老师都参与探究应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将中小学美术教学有效衔接。
美术课堂教学应关注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小学美术教师可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小学五、六年级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讲解专业美术知识,尤其是小学生比较难懂的美术名词和术语。小学教师可以用简洁化的语言、形象化的范例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明暗与立体》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中学的美术知识衔接,包括透视、结构造型、素描等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对这些美术专业知识有基础的了解,再如《雕与刻的乐趣》一课,将浮雕、雕塑的欣赏与设计渗透其中,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以便于他们在中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初中美术教师也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保护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水平和美术素养。
三、着力教学方法,渐进衔接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转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给学生以艺术表现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在课前,要提前了解学生学情,再确定教学方法。很多刚刚进入初一的新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仍然处在小学六年级的阶段,因此他们更习惯于接受小学教师亲和、灵动的教学方式,对初中阶段注重理论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会有所不适。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可采用和小学高年级较为融合的教学模式,然后再慢慢转变,让学生逐渐适应初中的教学方法。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第一课《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课,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借用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再加上课堂讨论法,学生参与度会更高、学习兴趣会更浓。初中美术教师应根据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小学美术与中学美术教法上的衔接。
四、借助课外拓展,有效衔接
美术教学中,课外活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美术的学习拓展到课外有多种形式,除了美术社团外,还可以拓展到班级、拓展到学校。
笔者所在的小学开设了摄影、绘画、剪纸、陶艺等艺术社团,在艺术社团学习中,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别致有趣,学校“和空间”画廊可以供本校学生组织个人或者团队的画展、摄影展、书法展、艺术展等,课外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外,本学期,学校还新增设了职业体验综合课程,联合纺织工学院等院校让学生选择职业进行体验。其中工艺体验区的蓝印花布、皮具、布偶、勾针艺术等项目深受学生欢迎。
总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不同阶段的美术学习情况,共同携手做好中小学美术的衔接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包括小学美术在内的每一门学科都在积极寻求有效教学的途径。呼吁中小学美术教师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定卓有实效的各年段教学目标,运用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法,有效辅助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美术学习的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