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简易方程的策略——移项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在老方法中,只要记住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解任何简单的方程,但是学生必须要去记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新方法只要学生能明白等式的性质(也就是天平的平衡原理),就可以解方程。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分析数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方程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形如x±a=b一类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容易解决;形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也很容易解决。但是,形如a-x=b和a÷x=b之类的方程,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利用老方法解方程(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也解决了这类问题。但是,对于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比如用方程解答盈亏问题时会列出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情况),不管是老方法还是等式的性质,都不能很好地解决,以至于很多学生非常困惑,不只一次地说:“老师,有些应用题,我能列出方程,可是却解不出来,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新教材中的等式的性质有点趋向七年级的教学方法,意图是与七年级的教学接轨。这种设计是为了让小学生尽快接受初中一年级(七年级)的教学方法,并为七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我翻阅了七年级的教材。当看到“移项”时,我灵机一动:既然等式的性质小学生能用,那移项为什么不能拿到小学来讲呢?这样不管是未知数在减号之前还是之后,等式两边是否有未知数,不是都能解决了吗?有了这种想法,我就开始对部分学生实施这种教法。
  如:教学3x+7=37-2x时,要让学生首先明白:方程中的每一顼都必须是带着它前面的符号,等号两边的第一个数,都是省略了加号的。移项就是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从右边移到左边,而移动的那一项必须要改变符号,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移动的目的是把未知项和未知项放在等号的一边,把常数项和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另一边(一般是先观察未知项)。没有移动的那一项要照抄下来。最后一步再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数,就求出了x的解。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把右边的“-2x”移到左边变成“+2x”,同时把左边的“+7”移到右边变成“-7”,两边没有移动的照抄下来,即:3x+2x=37-7。第二步,分别计算左右得:5x=30。第三步,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5”,即5x÷5=30÷5,得x=6。
  对于未知项在减号后面的情况,如135—5x=45,同样可以用移项的方法解决。因为移项要变号,所以一般看到未知项前面是减号,就把带减号的未知项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使它变成加号。此题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把左边“-5x”移到等号的右边变成“+5x”,因为要放在右边第一个,所以“+”可省略不写,同时把右边的“+45”移到左边,变成“-45”,即:135-45=5x。第二步,算出90=5x。第三步,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5。最后一步,要按习惯把x放在左边,得x=18。
  而对于非常复杂的方程,如7(x+6)-3x=4(2x+5),必须要先去掉括号,再化简,最后再移项,求出x的解。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去括号得:7x+42-3x=8x+20。第二步,观察到左边,一共有三项,所以化简得:4x+42=8x+20。第三步,移项,把左边的“+4x”移到右边,变成“-4x”,同时把右边的“+20”移到左边,变成“-20”,得:42-20=8x-4x。第四步,算出22=4x。第五步,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4,并把x放在左边,得x=5.5。
  用移项的方法,学生容易明白,但在自己做的时候,还是易把符号混淆,还需要多加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不论多么复杂的方程,学生解起来都是得心应手,也不担心在解应用题时列出方程不会解了。后来,我又在全班推广这种方法,让学生牢记“移项变号”,并由简单方程到复杂方程,逐步增加复杂程度,学生反响良好。几年后,学生到了初中,我原来的学生告诉我,当学到一元一次方程时,他们已经不用老师讲这一节内容了。
  所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完全可以把初中的这一内容提到小学来解决,只要突破这一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将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学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文是“涌出来”的,情真意浓,激情洋溢,感人至深;第二层次的作文是“流出来”的,顺理成章,文从字顺,平实自然;第三层次的作文是“挤出来”的,生搬硬套,东扯西拉,敷衍成文。现在,第一层次的美文已难得一见;第二层次的作文也不多见;而第三层次的缺乏真情的作文却每每见到。第三层次的作文,读罢总会让人产生一丝苦涩、一丝困惑:学生作文中的真情是如何丢失的?  1、受作文
期刊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表现出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的苗头。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
期刊
复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使复习有效地进行,复习前一定要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复习前,教师可根据小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对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平时作业检验、课堂提问等作一次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看看哪些地方学生掌握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比如:哪些概念还较模糊,哪些方法还不够熟练,哪些只
期刊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德育在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能够自觉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自觉地履行义务,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责任感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体会到: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枯燥的活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必须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当为教师之己任。在教学中,我这样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吃透教材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先拥有一桶水。”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保障条件之一。每上一节课,教师都应该对这节课所教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讲起来才生动具体、栩栩如生,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听了这样的课,回味无穷,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而生,教学效果也自然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一、发挥主动性,培养创造思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优秀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刚入学的儿童,语言普遍不够规范,有的口齿不清、奶声奶气;有的支支吾吾、说不完整;有的颠三倒四、没有条理。由此可见,在低年级,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给机会,让学
期刊
初中语文活动课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着眼点。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变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建立活动课教学模式  传统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因而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
期刊
阅读教学虽无定法,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语文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切合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这应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下面,笔者想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一、课文结构分析模式:“感性认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与“泛读—精读—研读”  阅读过程是系统而完整的,是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