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村一警”推动网格“微治理”
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短板,泰州交警支队积极探索“警力向网格流动、警务在网格运行”的网格化农村交管新模式。经过全面梳理,支队以国省道沿线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30个村居为重点,开展“责任民警分片包干、专职辅警定点驻村”的“一村一警”勤务模式。
责任民警、驻村辅警在辖区主要承担车辆、驾驶人源头基础信息采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轻微交通违法安全劝导、农村道路隐患排查、重点路段交通秩序维护、交通事故先期处置6项职责。
当地党委政府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为此,泰州交警支队所属各大队主动对接辖区党委政府,在乡镇层级成立“一村一警”网格化管理专班,在村居层级建立“一村一警”警务工作站,形成政府牵头、多方参与、交警主力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支队还建立健全业务培训、信息反馈、考勤考评3项制度,对驻村辅警、劝导员、网格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并依托现场点调度、视频巡检、台账检查等手段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扎实运行。
“一村一群”搭建宣防“微平台”
“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会遮挡行车视线、使车辆失去平衡,请村民朋友不要私自加装。”在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石羊社区的“警民e家”微信群,经常会看到类似安全提示。
泰州交警支队基层交警中队在辖区以微信群为载体,搭建安全宣防“微平台”,实现宣防模式由线下“面对面”向线上“键对键”升级,取得了反应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畅的良好效果。
支队以4个市区大队、3个县市大队为主体建立微信群,由辖区责任民警担任群主,驻村专职辅警、网格员、劝导员及村干部、家庭户代表入群。“为方便联系,及时开展防范提醒,群内人员均为实名制,搭建起一个防范宣传提示的最小单元。”泰州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洪桂兵介绍。
通过“一村一群”,泰州交警能够及时发布各类安全提醒、交管政策,既方便村民及时咨询相关车驾管业务,又便于网格员、劝导员、群众将发现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反馈给交管部门。“‘一村一群’让交警更加耳聪目明,也架起了交警与群众和谐互动的‘桥梁’。”洪桂兵说。
“一村一站”打造便民“微服务”
6月15日,在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于家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村民李女士仅用几分钟就办理好电动车上牌业务。“现在不需要跑很远就能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很方便。他们还送给我一顶安全头盔。”李女士笑着说。
得益于交通安全劝导站,于家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电动自行车上牌上保险等交管业务。据了解,类似的交通安全勸导站在高港区已建成54个,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
为打通农村交管服务“最后一公里”,泰州交警支队秉承“警务前置、服务前移”理念,整合保险、邮政等行业资源和城管、村委等部门力量,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
作为服务群众的“贴心驿站”,交通安全劝导站还是道路隐患排查、基础信息采集、轻微违法劝导、交通安全宣传、事故先期处置的“前哨站”。每个交通安全劝导站均有交警、网格员、劝导员、保险业务代理员入驻,开展全天候值守、实体化办公、协同化运转。截至6月底,泰州市已建成交通安全劝导站200余个。
“一村一辅警” 交通安全管控进农家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泰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方法,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交警中队为主,在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向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国、省道沿线的20个村(组)派驻辅警,民警管片,辅警包村,网格化管控,辐射周边。
“劝导站”——高峰劝导 平峰入户
“头盔别挂在车上,要戴在头上。”“一慢二看三通过,大家听我的指挥。”6月18日 8时许,省道334线沿线河失镇一村口的“劝导站”门前,辅警小吴穿着反光背心,脖子上挂着口哨,手里拿着小红旗,不时跟过往群众打着“招呼”。
“劝导站”由一名辖区交警中队辅警、一名乡镇指派的劝导员和一名所在村(组)的联络员常驻。每天早中晚三个交通高峰时段,辅警、劝导员都会在国省道沿线村(组)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路口执勤,劝导、纠正过往群众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醒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年人注意往来车辆,确保安全通行。
9时许,交通高峰期过后,小吴换下马夹,收起小红旗和哨子,拿上登记簿,和劝导员、联络员一起入户调查,重点了解派驻村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情况,拥有非机动车、机动车数量以及其他涉及交通源头管理的信息,逐项登记后,统一录入“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平台,确保派驻村(组)的所有车辆和驾乘人员信息能够及时完善和更新。
2020年6月以来,首批20个“劝导站”投入运行后,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0%,未发生亡人和致人重伤的交通事故。
事故快处——反应迅速 现场处置
泰兴交警大队通过对近几年县乡道路交通事故“大数据”的梳理分析,发现无人员伤亡、损失不大的事故占比80%以上。这些事故由于距离远、道路窄、路况复杂等客观因素,不仅影响处置速度,而且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为此,在“一村一辅警”工作启动之初,泰兴交警大队就对所有驻村辅警进行了事故快速处理业务培训,要求所有辅警都能熟练操作“交管12123”完成小事故的现场快处。2020年下半年以来,驻村辅警先后快速处置所在村组的非机动车事故300多起,责任划分正确,现场调解理赔快速,并实现了“零”投诉。
窗口前移——方便群众 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
泰兴市珊瑚镇八户村地处泰兴、靖江、如皋三市交界处,群众平时去最近的“黄桥车管服务窗口”办理车驾业务,需要开车15公里,十分不便。
为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泰兴交警大队将服务窗口前移,对“劝导站”按距离远近、交通流量大小、多发事故类型等综合因素,实行分级管理。如地处“三市”交界的八户村“劝导站”被确定为一级“劝导站”,群众可就近办理电动车上牌、机动车证照申领、保险及理赔、事故调处等业务,较好地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2020年以来,泰兴首批20个“劝导站”累计办理车辆驾驶证业务460起,为2600多辆电动车上牌,代办车辆保险2300多份,调解处置事故赔偿纠紛186起。
四项措施守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泰兴警方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地区“一村一辅警”建设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际,加快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网络、强化实体化运作,着力破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难题,全力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守护线。
一、成立一个班子,搭建组织架构。成立农村道路交通“一村一辅警”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农村道路“一村一辅警”网格化管理工作专班,通过在乡镇建立“一村一辅警”工作办公室,在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工作站,在国省道与农村道路路口建立“一村一辅警”劝导站,有效形成了民警牵头、辅警牵线、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统筹开展镇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二、创新两套模式,确保持续发展。根据各乡镇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对经济条件好的、财政能力强的乡镇,由乡镇财政先行支付驻村辅警人员工资及考核经费;对经济条件相对弱、财政供给能力困难的乡镇,会同地方金融监管局,调动保险公司力量资源,参与“一村一辅警”建设运作,积极整合驻村劝导员、保险员资源,拓宽“一村一辅警”建设资金来源,探索建立“政府十交警十保险”的共建共治模式。
三、汇聚三方资源,充实管理力量。以全市5条国省道沿线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乡镇、村居为重点,在20个重点行政村实施“一村一辅警”“警格+网格”工作模式,选派民警辅警入驻20个行政村,依托20个行政村交通劝导站,组建“辅警+村(劝导员、网格员)+保险公司保险员”管理队伍,按照“警格+网格”工作模式,以劝导站为联系点,将交管工作从国省道向县乡道、向周边乡村延伸辐射,实现一站多能、一人多岗,形成管点、管段、辐射一片的交通管理格局。
四、强化五项功能,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协调保险、电信、邮政等部门,在20个行政村劝导站扩展服务项目,有效实现了劝导站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风险隐患排查、车驾管业务办理、事故快速处理理赔、电动车上牌、代办保险、交通安全日常宣传”五大功能,既能及时有效把握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主动权,又能为乡镇村民提供交管业务服务,为乡镇群众办理驾驶证,上电动车号牌,调解处理交通事故,面对面宣传教育,代办保险业务等服务,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短板,泰州交警支队积极探索“警力向网格流动、警务在网格运行”的网格化农村交管新模式。经过全面梳理,支队以国省道沿线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30个村居为重点,开展“责任民警分片包干、专职辅警定点驻村”的“一村一警”勤务模式。
责任民警、驻村辅警在辖区主要承担车辆、驾驶人源头基础信息采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轻微交通违法安全劝导、农村道路隐患排查、重点路段交通秩序维护、交通事故先期处置6项职责。
当地党委政府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为此,泰州交警支队所属各大队主动对接辖区党委政府,在乡镇层级成立“一村一警”网格化管理专班,在村居层级建立“一村一警”警务工作站,形成政府牵头、多方参与、交警主力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支队还建立健全业务培训、信息反馈、考勤考评3项制度,对驻村辅警、劝导员、网格员定期开展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并依托现场点调度、视频巡检、台账检查等手段推进“一村一警”工作扎实运行。
“一村一群”搭建宣防“微平台”
“电动自行车安装遮阳伞会遮挡行车视线、使车辆失去平衡,请村民朋友不要私自加装。”在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石羊社区的“警民e家”微信群,经常会看到类似安全提示。
泰州交警支队基层交警中队在辖区以微信群为载体,搭建安全宣防“微平台”,实现宣防模式由线下“面对面”向线上“键对键”升级,取得了反应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畅的良好效果。
支队以4个市区大队、3个县市大队为主体建立微信群,由辖区责任民警担任群主,驻村专职辅警、网格员、劝导员及村干部、家庭户代表入群。“为方便联系,及时开展防范提醒,群内人员均为实名制,搭建起一个防范宣传提示的最小单元。”泰州交警支队宣传科科长洪桂兵介绍。
通过“一村一群”,泰州交警能够及时发布各类安全提醒、交管政策,既方便村民及时咨询相关车驾管业务,又便于网格员、劝导员、群众将发现的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反馈给交管部门。“‘一村一群’让交警更加耳聪目明,也架起了交警与群众和谐互动的‘桥梁’。”洪桂兵说。
“一村一站”打造便民“微服务”
6月15日,在泰州市高港区大泗镇于家村交通安全劝导站,村民李女士仅用几分钟就办理好电动车上牌业务。“现在不需要跑很远就能给电动自行车上牌,很方便。他们还送给我一顶安全头盔。”李女士笑着说。
得益于交通安全劝导站,于家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电动自行车上牌上保险等交管业务。据了解,类似的交通安全勸导站在高港区已建成54个,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
为打通农村交管服务“最后一公里”,泰州交警支队秉承“警务前置、服务前移”理念,整合保险、邮政等行业资源和城管、村委等部门力量,全面推进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
作为服务群众的“贴心驿站”,交通安全劝导站还是道路隐患排查、基础信息采集、轻微违法劝导、交通安全宣传、事故先期处置的“前哨站”。每个交通安全劝导站均有交警、网格员、劝导员、保险业务代理员入驻,开展全天候值守、实体化办公、协同化运转。截至6月底,泰州市已建成交通安全劝导站200余个。
“一村一辅警” 交通安全管控进农家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泰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积极探索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新方法,引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交警中队为主,在辖区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向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国、省道沿线的20个村(组)派驻辅警,民警管片,辅警包村,网格化管控,辐射周边。
“劝导站”——高峰劝导 平峰入户
“头盔别挂在车上,要戴在头上。”“一慢二看三通过,大家听我的指挥。”6月18日 8时许,省道334线沿线河失镇一村口的“劝导站”门前,辅警小吴穿着反光背心,脖子上挂着口哨,手里拿着小红旗,不时跟过往群众打着“招呼”。
“劝导站”由一名辖区交警中队辅警、一名乡镇指派的劝导员和一名所在村(组)的联络员常驻。每天早中晚三个交通高峰时段,辅警、劝导员都会在国省道沿线村(组)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路口执勤,劝导、纠正过往群众的交通违法行为,提醒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年人注意往来车辆,确保安全通行。
9时许,交通高峰期过后,小吴换下马夹,收起小红旗和哨子,拿上登记簿,和劝导员、联络员一起入户调查,重点了解派驻村每家每户的家庭成员情况,拥有非机动车、机动车数量以及其他涉及交通源头管理的信息,逐项登记后,统一录入“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平台,确保派驻村(组)的所有车辆和驾乘人员信息能够及时完善和更新。
2020年6月以来,首批20个“劝导站”投入运行后,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0%,未发生亡人和致人重伤的交通事故。
事故快处——反应迅速 现场处置
泰兴交警大队通过对近几年县乡道路交通事故“大数据”的梳理分析,发现无人员伤亡、损失不大的事故占比80%以上。这些事故由于距离远、道路窄、路况复杂等客观因素,不仅影响处置速度,而且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
为此,在“一村一辅警”工作启动之初,泰兴交警大队就对所有驻村辅警进行了事故快速处理业务培训,要求所有辅警都能熟练操作“交管12123”完成小事故的现场快处。2020年下半年以来,驻村辅警先后快速处置所在村组的非机动车事故300多起,责任划分正确,现场调解理赔快速,并实现了“零”投诉。
窗口前移——方便群众 服务做到群众“家门口”
泰兴市珊瑚镇八户村地处泰兴、靖江、如皋三市交界处,群众平时去最近的“黄桥车管服务窗口”办理车驾业务,需要开车15公里,十分不便。
为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泰兴交警大队将服务窗口前移,对“劝导站”按距离远近、交通流量大小、多发事故类型等综合因素,实行分级管理。如地处“三市”交界的八户村“劝导站”被确定为一级“劝导站”,群众可就近办理电动车上牌、机动车证照申领、保险及理赔、事故调处等业务,较好地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2020年以来,泰兴首批20个“劝导站”累计办理车辆驾驶证业务460起,为2600多辆电动车上牌,代办车辆保险2300多份,调解处置事故赔偿纠紛186起。
四项措施守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
泰兴警方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地区“一村一辅警”建设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际,加快推进“一村一辅警”工作网络、强化实体化运作,着力破解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薄弱难题,全力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生命守护线。
一、成立一个班子,搭建组织架构。成立农村道路交通“一村一辅警”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农村道路“一村一辅警”网格化管理工作专班,通过在乡镇建立“一村一辅警”工作办公室,在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工作站,在国省道与农村道路路口建立“一村一辅警”劝导站,有效形成了民警牵头、辅警牵线、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统筹开展镇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二、创新两套模式,确保持续发展。根据各乡镇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对经济条件好的、财政能力强的乡镇,由乡镇财政先行支付驻村辅警人员工资及考核经费;对经济条件相对弱、财政供给能力困难的乡镇,会同地方金融监管局,调动保险公司力量资源,参与“一村一辅警”建设运作,积极整合驻村劝导员、保险员资源,拓宽“一村一辅警”建设资金来源,探索建立“政府十交警十保险”的共建共治模式。
三、汇聚三方资源,充实管理力量。以全市5条国省道沿线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乡镇、村居为重点,在20个重点行政村实施“一村一辅警”“警格+网格”工作模式,选派民警辅警入驻20个行政村,依托20个行政村交通劝导站,组建“辅警+村(劝导员、网格员)+保险公司保险员”管理队伍,按照“警格+网格”工作模式,以劝导站为联系点,将交管工作从国省道向县乡道、向周边乡村延伸辐射,实现一站多能、一人多岗,形成管点、管段、辐射一片的交通管理格局。
四、强化五项功能,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协调保险、电信、邮政等部门,在20个行政村劝导站扩展服务项目,有效实现了劝导站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风险隐患排查、车驾管业务办理、事故快速处理理赔、电动车上牌、代办保险、交通安全日常宣传”五大功能,既能及时有效把握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主动权,又能为乡镇村民提供交管业务服务,为乡镇群众办理驾驶证,上电动车号牌,调解处理交通事故,面对面宣传教育,代办保险业务等服务,有效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办事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