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成与侘寂——母亲住宅和白之家“前卫”的传统

来源 :建筑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zcj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6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日本,文丘里与筱原一男从各自的背景出发,分别设计了母亲住宅与白之家这两座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建筑,挑战当时业界主流的“正统现代主义”体系.本文对比分析两个住宅在设计动机、形式表达与空间营造上的异同,指出两者的共同点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将本土传统创造性地引入现代主义的建筑知识体系.然而在具体设计手法上,母亲住宅选取了“强形式”与“分层空间”的策略,将复杂矛盾的要素结合,浑然一体,而白之家选取了“弱形式”与“分割空间”的手法,将各要素消解融合,体现出侘寂的氛围.两者都是通过创造性转化本土传统元素,使其以当时最“前卫”的方式呈现出了各自文化的生命力,成就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其他文献
为实现施工现场钢结构箱形柱的高效连接,结合预应力技术,提出装配式竖索自攻螺栓-芯筒钢柱节点.基于装配式竖索自攻螺栓-芯筒钢柱节点拟静力试验,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在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吻合较好的前提下设置4组参数化模型,研究自攻螺栓的个数及直径对节点的力学性能影响.结果 表明:自攻螺栓的设置可以限制柱连接节点处的变形,自攻螺栓个数或直径的增加均可进一步限制柱连接节点处的变形,显著提高柱连接节点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增加自攻螺栓个数与增大自攻螺栓直径的效果相近.同时根据节点受力机理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功能混杂、人口稠密的首都核心区避难空间规划问题得以重视,但以往的研究缺少对老年人等特定群体的针对性关注.为提升老年群体的灾时生命安全保障,以提升首都核心区避难场所的适老化功能、优化防灾空间布局为目标,从防灾空间布局、老龄化社会特征、城市存量更新等方面提出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策略,并以北京天宁寺地区为例对避难场所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以期为优化首都核心区避难场所布局提供思路.
路易斯·康从罗马废墟中挖掘了其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蕴,并成功地转换与迁移到他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中.本论文首先讨论西方废墟概念的内涵和现代性流变,分析废墟(永恒)与流变之双重叠加所触发的康的建筑思想转变,然后从秩序、结构和材料等方面对路易斯·康的建筑创作与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
灌浆套筒广泛用于连接装配式建筑中关键节点钢筋,但当前暂无某种浆料饱满度检测方法得到行业公认.对此查阅大量文献并详细列举了十余种浆料饱满度检测方法,并分析其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优先等级.最后提出一种基于浆料导电性的新型无损电阻法,并介绍了该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该方法中预埋探针橡胶塞和三角限位器的应用可提升检测精度,降低作业难度,快拆装置的应用可提升施工效率.经初步研究验证该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且可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补浆、无损修复,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