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0年8月28日至2010年9月12日在土耳其举办的第16届男篮世锦赛充分展示了世界篮 坛技战术的发展和变化,欧美列强在外线个人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情况下,进攻战术趋向简 约,欧洲的高位挡拆中央突破与美国的两翼拉开,侧翼突击,各显其内在的篮球理念和技术 内涵。前八强队伍大部分是以外线为主的球队,以内为主的球队名次在逐渐后移。
3分投篮 技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八强主要强队的3分出手占全部投篮出手的40%或40% 以上,每个队均具有1-3名场均3分投篮命中率在45%的外线队员。防守区域扩大,关键比赛8 0%为全场防守,半场已经防在10米线以外,对无球队员的移动、向强侧的跑位,采取的限制 、阻止,身体接触零距离、贴身防守,几近肉搏。中锋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内线强攻,逐渐增 加拉到外线策应、转移球作为球队进攻组织枢纽的职责。
关键词:篮球世锦赛;调研报告;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G841.731/2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4-0107-08
The New Trends of Tacties and Technique of the World Baskethall
——Take the 16th Men's World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as the Exanple
BI Zhongchun1, GONG Luming2, YE Qinghui2,SHAN Shug uang3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Chin 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61, China;3. Wuhan Institute of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From August 28, 2010 to September 12, 2010, the 16th Men’s World Basketball Cha mpionship held in Turkey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echni que and tactics of the world basketball.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rehensive im provement of the skills level of perimeter players, the offensive tactics of theeuropean and American top teams tend to be simple. The European high middle pi ckandroll and middle penetration and the American opened wings and sidelinepenetration respectively display their intrinsic basketball concept and skill co nnotation. Most of the top eight teams are mainly playing perimeterplays tact ics, and the postplays factics are gradually backwards. The skills for 3poi nt shootin g are transferred from advanced to general. The percentage of 3point shootingattempted in main team of the top eight accounts for 40% or more of the total s hooting. Every team has one to three perimeter players who have 45% for 3poin t shooting averaged per game. The defensive area has expanded. 80% of the cruc ial games are full court defensed. Half court defensive distance is beyond 10 m eter. The way that defending noball player’s movement and the cutting to theballside are restrict, prevent, zerodistance physical contact and shadow de fense, which almost like handtohand fight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 ost players ar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ostplay to pull outto pivot and transfer the ball outside which is the key junction of the team off ensive organization.
Key words: basketball World Championship; research reports: changes andtrend
研究本届男篮世锦比赛中出现的新变化,探讨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我们 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潮流,把握其规律,同时对于我们学习、借鉴、指导和发扬我国篮球运 动训练体系中的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0年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世界 24支球队的技战术理念、指导思想及世界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设计提 供参考。1.2.2 专家访谈法 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等问题,访谈 有关专家。
1.2.3 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2010年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 比赛,获得第一手资料。
1.2.4 录象观察法 观察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比赛录象, 对比赛数据进行统计。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指标进 行处理,绘制出简明详实的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八强各队平均年龄、身高、关键场次球员上场时间的变化看技战术发展的趋势
2.1.1 变化趋势之一:强队年青化,青年军兴起 如果说33岁 的 比卢普斯和31岁的特科格鲁是在为美国、土耳其两国篮球奉献剩余能量的话,那么22岁的杜 兰特(5号)、23岁的伊 利亚索瓦(8号)则完全可以代表美国篮球和土耳其篮球的现在和未来。事实上,为期16天 的2010年男篮世锦赛,其实就是老将发挥余热,新生力量登上国际篮坛舞台的过程。用媒体 的话说:“大牌球星没有参加、小鬼当家”。
通过对中国与前八强球员年龄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表1,表3),世界强队年龄趋于年轻 化,冠军队美国队的年龄也很年轻化,除了34岁的比卢普斯和31岁的奥多姆,其它都是年轻 球员,杜兰特、罗斯、盖伊、韦斯布鲁克、戈登等六名球员22岁的年轻队员成为场上的主力 得分手和获得了较多的上场时间,美国队主力队员平均年龄比较年轻(表2、表3)。
八强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是塞尔维亚,平均年龄24.1岁居于最小,而且队伍里最大年龄的球员也只有2名是27岁,9 名队 员的年龄在25岁以下,清一色的青年才俊,而且场均上场15 min以上球员中,平均年龄也是 最小(表1-表3)。在1/8决赛中击败了加巴约萨、纳瓦罗等老将领衔的卫冕冠军西班牙,取 得了第四名的不俗的战绩。
从年龄结构看来,后卫位置上有近40%的球员低于25岁,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立陶宛等球 队涌现出来的众多天才后卫使这个位置上的平均年龄大大降低,在更多的强调身体对抗的今 天,后卫的经验难以弥补体能的缺陷,当今后卫队员需要技术、能力和体能。同时,本届世 锦赛身高统计数据显示:近1/3的后卫队员不足1.90 m,1号位队员平均身高1.91 m,2号 位队员平均身高1.92 m,这为我们的选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1.8~1.9 m之间都是选材 空间,能力越强越好。
我们可以看到,本届世锦赛后卫的年龄结构与中锋的惊人的相似,这一方面说明后卫年 龄年轻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中锋位置上更加需要经验,中锋在比赛中的作用已经从之前传统 意义上的低位强打过渡到球队攻防的中枢,更多的需要中锋球员来阅读比赛行使一部分后卫 的职责,使球队的攻防体系更好的运转。从年龄分布来看,参赛球员年龄分布在22-28岁, 这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2.1.2 变化趋势之二:身高、体重决定名次的观念已经不在在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着这样的观点:身高、体重决定球队的成绩,在上一世纪 70-90年代还极为盛行。这次世锦赛的比赛证明,当今世界篮坛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决定胜 负的制胜因素凸显为:
第一;速度和技术加上个人能力(美国队为代表);
第二;全面的个人技术和球队的整体作战(塞尔维亚等欧洲球队为代表)。
当今篮坛是两种风格、两种技战术打法的竞争与抗衡。
美国队的特点:美国队的平均身高在八强中倒数第二(表1),是历届世锦赛和奥运会美国 队派出的最矮阵容。大部分时间,美国队派出的是以奥多姆为中锋的小个子阵容。他们虽然 身高不足,但是凭借着超强的个人能力,攻击性的积极防守、敏捷的手部动作和快速的脚步 来和对手周旋,他们让很多得分高手在他们面前吃到了闭门羹。美国队的老“K”教练印证 了没有强力中锋的情况下,依靠外线队员的技术与速度同样能打出完美的比赛,而内线防守 先天不足的劣势则依靠侵略性很强的防守使球很难传导到内线来弥补。
分析塞尔维亚队和立陶宛队的球员得分情况(表4),我们可以看出,立陶宛和塞尔维 亚是靠整体赢得了世界强队的位置。尤其是塞尔维亚,得分非常均衡,有5名队员的场均得 分在10分以上,有7名队员的场均得分在7分以上,10名以上的队员场均得分在5分以上。可 以说,塞尔维亚、立陶宛是靠整体力量的发挥取得了不俗战绩的典型代表。
2.1.3 变化趋势之三:强队关键比赛上场人数多、时间长统计资料显示,强队关键比 赛上场人数都在9人以上,并且时间都很长在10 min以上。根据表5、6、7的数据显示,中国 队仅有7名队员的上场时间较多,关键场次的轮换阵容人数在7人左右。前八强各队的关键场 次比赛的上场轮换队员基本上都在9至11人。中国队一个队场均上场时间在30 min以上的队 员就有四人,而八强各队全部加在一起场均上场时间在30 min以上的运动员仅有五人。中国 队场均30 min以上的队员几乎与八强相等。场均30 min以上队员它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方面 意味着在队中绝对骨干、难以或缺、无法替换;另一方面,反映全队整体水平低,攻守质量 下降,难以承担当今世界篮球全场40 min的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激烈争夺的比赛。
2.1.4 变化趋势之四:阵容结构上的改变及技术特长由表7可知,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外线队员中,3号位——小前锋平均身高为200.3 c m、2号位——进攻后卫平均身高为192.6 cm、1号位——组织后卫平均身高为191.3 cm。 可见世界强队外线队员的3号位身高普遍提高,在2 m左右,(反映一种新的阵型结构的变化 )后卫绝大部分都在1.90 m左右,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但这种外线3号位队员的“大型化 ”被赋予了新的含意:重视发展高个外线队员的速度、灵活性,技术规范、朴实熟练、投篮 精准,普遍具有较强的突破和三分远投能力。
如表7所示,前八强除阿根廷队和斯洛文尼亚队外,其他各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的外 线队员中都有一到两位三分球场均命中率能达到45%以上,立陶宛队和塞尔维亚队甚至达到 了3个。观看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被那些超出三分线一米左右的远距离精准投篮所震撼, 这是各支球队外线火力的重要保障。塞尔维亚队的3号位——小前锋11号凯舍利,他参赛9场 , 8场三分球命中率都高达50%以上,9场总共三分球出手35次,投中21次,命中率高达60%,是 一个相当稳定的外线杀手。
中国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的外线队员在 身高上与强队相比旗鼓相当,但却没有一个能把三分球场均命中率保证在45%以上的外线队 员,国际篮联改变规则把三分线向外扩大半米后,对于外线队员的远投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 要求,中国男篮需要加强外线队员远投技术的训练,提高投篮的稳定性,给外线的进攻提供 有力支撑。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CBA职业联赛,我们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的 训练和比赛。在我国国内的职业联赛中,我们各职业俱乐部球队是否具有场均3分命中率在4 5%以上的外线队员,如果我们在国内联赛都不具备这样的队员,就不可能在国际大赛上达到 这样的命中率,在国内联赛中大量的投篮机会、关键时段、关键时刻的出手都被外援占用, 外援得分占全队得分的60%以上,国内球员就不可能英才辈出,不可能成长,国家队也就会 面临无兵可用、无将可调的局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由表10可知,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内线队员中,5号位——中锋平均身高为212.1 cm ,4号位——大前锋平均身高为205.9 cm,可见世界强队在内线都保持两个2.05~2.10m 左右的高度,而且技术、速度和身体对抗能力很强,保证争夺篮板和篮下强攻优势。
但在表11内线队员的进攻方式表中显示,前八强内线队员的各种进攻方式,低位强攻仅仅占 8.4%。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在本次世锦赛上,许多内线强力中锋缺席,比如中国队的 姚明、西班牙队的加索尔、美国队的霍华德;另一方面是最主要原因,那就是现在对于篮下 有强攻能力的内线球员,都对其实施严密的压迫式防守,主要采用绕前防守,不让低位内线 进攻队员顺利接球,防守人利用臂、肩、背、臀、腿和身体的“抢前、抢位主动发力”,把 进攻队员堵、卡在身后,使其很难顺利接到球,即便接到球也会面临夹击和协防,加大了篮 下强攻的难度。 中国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内线队员在身高上与八强相比具有优势,尤其是在4号位—— 大前锋位置上,11号易建联的身高最高,再加上他出色的爆发力和抢篮板球技术,本次世锦 赛的篮板王非他莫属,场均10.2个。但中国队主力中锋14号王治郅的年龄要高出前八强场 均 上场10 min以上中锋队员平均年龄6.4岁,在速度、身体对抗和体能上稍显不足,场均篮板 仅4个。中国男篮需要加强中锋位置上的板凳深度,以免断层。
从表12中可知,中国男篮的板凳深度明显不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队员仅 为7人,而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队员都在8人以上,并且在前四强中,除了美国队外, 其他三个队都在10人以上,土耳其队甚至达到了11人。由此可见,板凳深度是影响一个球队 能否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中国男篮无论是内线还是外线,替补势力明显薄弱。由 此可见,中国男篮要想在世界大赛中提高成绩,必须加强球队的板凳深度。
2.2 从各项攻守技术数据分析技战术发展的变化
2.2.1 从比赛数据看世界男子篮球发展的格局分析24支参赛球队的数据(表13)可以 看出:快是世界篮球发展永恒的趋势,在快速节奏上5,美国仍旧是快速进攻最忠实的追随 者,节奏最快的四个球队分别是美国76.50、西班牙75.59、科特迪瓦76.25和中国男篮74 .70 ,巧合的是四个国家分别来自四个大洲,再次证明了世界篮球全面提速的趋势。可喜的是, 中国男篮很好的适应了没有姚明的打法,提速让中国男篮受益匪浅。
在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和对手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这两个体现攻守两端表现的指标上,美 国男篮(120.7。0.896) 仍然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充分体现了攻守两端的统治力,捍 卫了篮球王国的尊严。
从非洲三支球队的数据分析看来,速度最快的是科特迪瓦,三支球队在防守端的表现都 欠佳,每次攻守转换的失分都大于得分,彰显了非洲篮球水平尤其是防守水平仍然滞后。
从大洋洲两支球队的数据分析来看,两支球队攻守较平衡,失分和得分相当,新西兰更 依靠外线得分,助攻比例远超澳大利亚,说明进攻更加靠整体,但防守方面澳大利亚更胜一 筹,这也是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压制新西兰的原因。
亚洲这次有四支球队参赛,姚明缺阵的中国男篮打出了亚洲最快的进攻,但四支球队的 攻守都不均衡,防守表现差,这也是制约亚洲球队水平提高的瓶颈。约旦是一支非常依靠外 线的球队,远投的比例列所有球队的第四。
而相对于其余球队来看,中国男篮和另一支亚洲兄弟球队伊朗男篮三分投篮的比例列最 后两名,说明这两支代表亚洲最高水平的球队并没能很好的顺应世界篮球远投技战术运用的 大趋势,另一方面,世界强队大量的三分出手说明三分投篮已经从之前的相对高难技术变为 基础技术,各欧美强队更加重视三分战术,这也说明各队已经开始对新规则的实施未雨绸缪 ,这为国内的技术训练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
我们把美洲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进行分析,南美两支球队的共同点是进攻非常出色,命 中率非常高(两支球队并列二十四支球队的第四),外线进攻表现也很出色,可以说两队均 属于攻守均衡的世界强队。阿根廷最终位列第五名,巴西获得第九名。
北美洲三支球队风格各不相同,美国一骑绝尘,波多黎各无疑也崇尚快速进攻,个人能 力突出,但命中率较低,防守表现较差,加拿大特点不够鲜明,乏善可陈。
欧洲球队仍然是这次世锦赛的大赢家,四强中有三支欧洲球队,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队进 攻节奏也排第三,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排在第三,助攻比例也排在第四,充分体现出了整体 快速篮球的风格,但由于大加索尔的缺阵对防守方面影响较大,所以最终仅位列第六名。
在进攻节奏方面排名比较靠前的球队是立陶宛和塞尔维亚,前者是传统的欧洲防守强队 ,后者是新崛起的青年才俊,两队最终分列季军和第四名,充分诠释了世界男子篮球的速度 和攻守平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塞尔维亚的有效命中率(第三)和三分命中率(第三)。
土耳其是八强中的另类,攻防速度很慢,但凭借主场优势以及超强的进攻(第三)和防 守(第二)表现跻身决赛,但它的慢速攻防节奏根本架不住梦九队的整体跑轰,这也是两种 风格的碰撞,在世界篮球不断提速的道路上,不能适应就只能被淘汰,如果土耳其继续其低 速攻防的篮球风格,本届世锦赛的辉煌注定是昙花一现。
数据分析表16主要描述的是各队的防守表现和篮板球表现,在压低对手命中率和限制远投命 中率上,表现最突出的除了美国和土耳其之外还是欧洲的两只防守强队立陶宛和俄罗斯。
中国男篮对手的三分命中率也不高(中国排名第六 ),说明中国男篮对外线的防守能力有提高。中国男篮的孙悦虽然抢断数据很突出,但难以 掩盖全队的问题(第2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男篮进攻篮板球抢获率、防守篮板球抢获率 和总篮板球抢获率都位列第23,仅比非洲的安哥拉好一点,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对我们的 基本功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攻篮板球需要的是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三者 缺一不可,必须分开进行针对性训练。
进攻篮板球最好的四支球队分别是非洲的突尼斯、美国男篮、欧洲青年军克罗地亚和大 洋洲的新西兰。亚洲球队除了中国男篮进攻篮板球抢获率较低之外,其余三支球队表现都还 不错。防守篮板球抢获率最高的四支球队分别是北美的波多黎各、欧洲新贵塞尔维亚,南美 阿根廷和欧洲老牌强队希腊。对防守篮板球的保护,欧洲球队最好,北美洲其次,南美洲次 之,然后是大洋洲,最差的是非洲和亚洲,这一方面与身体素质有关,不可否认,与训练水 平也联系密切。
2.2.2 欧美篮球进攻战术风格变化—高技术水平框架之上的简约 在外线队员个人技术 水平全面提升的条件下,欧美两大篮球流派都表现出一种相同的趋势——高技术水平框架之 上的简约。目前,欧美各强队均采用双控卫战术,有时甚至出现有三名后卫同时在场上比赛 的情景。三号位队员也经常担负起组织进攻的责任,这样就使得全队的进攻非常流畅,没有 停顿和延误,随机落位既可以组织阵地进攻。1、2、3号位队员都可以组织快攻,甚至4号位 队员拿到球球后也可以推进。当球进入前场以后,欧美球队表现出的特征是:
2.2.2.1 欧洲相对2006年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欧洲球队“整体篮球”的风格 得到了延续,一些新的特点也得以展现:在半场进攻中,由以往的后卫传球至侧翼发动进攻 转变为——后卫攻击能力普遍提高,内线队员上前高位挡拆,以打开中路为突破口的颇具侵 略性的进攻方式,以中央突破为主。一旦掩护不成功,掩护队员继续上前连续进行掩护,使 持球队员得以突破。不再拘泥于以往整体的战术跑位、反复空切。在2~3人的小配合后,出 现机会果断出手。衔接段的进攻增多,运动战中的传球大胆、有创造力。场上队员不拘泥于 内外线,只要出现合适的机会,内线队员投三分,外线队员利用灵活脚步打内线的场面经常 在衔接段的进攻中出现。三分球出手比重增加,进入16强的欧洲球队中希腊、斯洛文尼亚、 塞尔维亚三分球出手分别占全部投篮的46.1%、41.2%和39.5%,超过或接近四成40%的三 分球 出手可以看出对于投射精准的欧洲球队来说三分球已经由高难技术转变为常规的外线得分技 术。特别是4号位队员投3分占了很大的比例,80%以上的4号位都拉到外线投3分。欧洲球队 在八强中占了六个席位,欧洲篮球的统治力可见一斑。
2.2.2.2 美国美国队派出了一支小个“梦之队”,真正意义上的中锋只有泰森•钱德 勒一人。在梦之队的历史上,这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美国队是平均身高最矮的球队,也可以 说是利用天生的速度优势将“跑轰”战术发挥到极致的球队。美国队的节奏值(pace)达到 了75.6,是所有参赛球队中最高的,每次攻守转换得分达到120.7分,在快速的攻防转换节 奏下有着非常此高的得分效率。
从半场进攻技战术的角度来看,美国队的战术区别于欧洲的中央突破打法,而是采用两 翼拉开,从左右两侧进行突击的战术,利用球员个人能力突破-分球,当一侧队员拉开、突 破后,其他队员按照一定的移动路线跑位、穿插,进行有组织的移动。
2.2.3 防守技战术的变化特点
2.2.3.1 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力度空前提升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世界篮坛针对防守的研 究进一步加深,在对持球队员的防守已经发展到近乎顶点的情况下,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还有 一定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进攻队员的进攻范围的扩大有关,现在各队都有一批三分线外 的投篮高手,而且已经成为进攻的主要武器,甚至已成为取的胜利的关键。所以,第十六届 世锦赛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力度空前提高。
表现在:第一,关键场次、名次赛、淘汰赛的半场防守无球外线队员接球已经达到从端 线(底线)向场内延伸10.5 m处到中线的黑色区域(图1)。使无球队员在远离有效攻击区 域以外的地方接球,对无球队员向有球侧移动、掩护、接球全面堵截、阻止和控制。
图1 半场篮球场地图
第二,防守无球队员身体接触零距离,防守更加凶狠,更加激烈,对于内线无球队员的 防守身体接触不仅仅是零距离,已经达到像相扑队员在较力、像摔跤队员在摔跤,内线队员 如果试图在限制区附近接到球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2.2.3.2 80%以上的全场防守,本世锦赛防守的节奏特点投进球后马上封底线发球— —防接应、纠缠后卫推进、其他人迅速找人(消耗进攻时间,防止进攻队的行进间冲击)— —半场整体的扩大紧逼防守——控制持球队员——所有的掩护、挡拆,都是抢过、挤过、追 访、延误,——抢防守篮板球都开始面对面的挡人。
从地面4~5个人争夺一个地板球到空中3~5人共抢一个球,在场上寸土必争,不仅对后卫 采用全场领防,一过中线就进行夹击,甚至夹击出现在一过中线的中圈处,这在以前是很少 见到,而且对内线队员的夹击更狠,只要中锋拿球就有2~3人包夹,当中锋转身后面防守队 员立刻下手很快的把球打掉,球到半场对运球人进行半场扩大防守,不让其舒服的运球和传 球,总是让进攻人别别扭扭。当进攻队员停球后,防守人马上贴身防守,逼迫进攻队员背向 篮筐。
以美国防守为代表的(下三路防守)手快、脚下移动快,圆柱体范围内下手快,以(半 决赛)美国-立陶宛为例,在失去防守位置的瞬间,短促有力的快速下手,正常防守无法控制 下,下手快、下手准,人到手到。防守端通过积极快速的防守脚步,保持在进攻者身前不失 位,并充分发挥了黑人球员断球下手快、判断准确的特点,使进攻方持球后畏首畏尾,一旦 断球后几乎场上所有的球员都可以推进发动多线快攻,这是小个阵容的一大优势。
总之,篮球场上的平面的和立体的空间,都以进入到防守的范围。纵观近几届大赛(20 06年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锦赛),取得成绩好的队伍防守也好,如美国、西班 牙、立陶宛、希腊、阿根廷。以及本届世锦赛涌现出的土耳其、塞尔维亚他们的防守做的都 很出色。
美国队获得两次冠军(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锦赛),一次季军(2006年世锦赛),是因 为他们在抢断、盖帽、防守篮板近三届大赛都在前三,特别是抢断近三届大赛都是第一。土 耳其本次世锦赛获得亚军,他们的这三项指标都进入到了前六。
2.3 从八强球队内外线得分数据分析技战术发展和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内线,从位置上来说是中锋、大前锋(二中锋),一般为身高超过205cm ,身体强壮,以内线进攻为主的球员。而现代篮球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内线、外线球员往往 不能再以身高、体重等硬性指标来分类,如土耳其的特科格鲁、伊利亚索瓦身高都达到208c m,具备传统内线的身高和体重,但从比赛过程和个人风格来看,他们的打法更倾向于外线, 并很好的利用自己身高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外线投篮机会。纯粹的内线或外线球员已经逐渐消 失,像斯洛文尼亚的主力控卫德拉季奇,除了拥有很好的控球、传球、外线投篮技术外,内 线脚步动作也非常的扎实,经常上演在内线以小打大的精彩场面。纵观本次世锦赛,大个子 球员在各支球队中起到的作用逐步被削弱。类似于2006年世锦赛大小加索尔、姚明、小鲨鱼 等人在球场上纵横睥睨的情况已不再多见。
2.3.1 土耳其队 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244分,主要外线球员 得分合计351分。 其中特科格鲁的三分球出手占其全部出手的57.1%,三分球命中率41.7%。图塞利64.3%的 投 篮都在三分线外,命中率40.7%。厄尔登在内线的命中率超过六成。土耳其队外线球员主要 的得分手段就是三分球,除伊利亚索娃外,其余的外线球员三分球出手次数都超过两分球出 手次数。
2.3.2 美国队主要内线队员得分合计138分,主要的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75分。差距显 而易见,美国队的得分前5名都被外线球员占据(一名小前锋、四名后卫),而传统中锋在 美国队里只有钱德勒一人,且出场时间最少、得分最低(9场比赛23分)。湖人队的奥多姆 在本届比赛中客串中锋,也不是很重要的进攻点。
2.3.3 立陶宛队主要内线队员得分合计99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45分。立陶宛队 向来是一支出产外线球员的老牌强队,如“欧洲之王”贾斯科维休斯,欧洲最佳小前锋西斯 考斯卡斯。立陶宛的外线球员兼具远投能力和身体对抗。在对阵西班牙队最大分差超过20分 时,正是立陶宛的外线球员利用自己身体对抗方面的优势,让西班牙华丽的后卫群失误连连 ,最终实现大翻盘。由此可见,欧洲顶尖球队的外线队员不仅肩负着远程攻击的任务,而且 是球队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以扎实的脚步和强壮的身体作为保证。
2.3.4 塞尔维亚赛尔维亚是本届世锦赛中公认的内外线均衡的球队,主要内线得分合 计为353分,主要外线得分合计为309分,差距不大。该队的大前锋Savanovic和Velickovic 在比赛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三分球出手,命中率一般。KESELJ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令人咂舌 的60%。塞尔维亚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军,轮换阵容在10人左右,能上场打球的人多。塞 尔维亚的后卫队员如Teodosic等人,不仅有很强的组织进攻的能力,传球颇具创造力,个人 的攻击力和方式的多样(外线三分,中距离投篮,突破上篮、抛投),使其在场上的表现游 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队的两名内线得分手Savanovic和Velickovic技术全面,射程 从内线一直延伸到三分线外,其中Savanovic在本届比赛中三分球出手27次,命中10次,命 中率达到37%,与一般的后卫队员命中率不相上下,三分球出手比例占全部出手的37%。Veli ckovic相对来说外线的准头差一些,命中率只有24.1%,但三分球出手比例也达到31.5%。 内线球员在兼顾内线攻击力的同时能拉出来投三分,也是欧洲内线球员的典型特征之一。
2.3.5 阿根廷队内线主要球员得分合计350分,外线主要球员得分合计300分。从内外 线得分比例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但阿根廷队本届比赛的大部分得分都集中在斯科拉(24 4分)和德尔菲诺(185分)两个人身上,得分点的减少,使阿根廷队的进攻不像以往印象中 的那样行云流水。
2.3.6 西班牙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244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15分。这里不得 不提到一名具备内线身体,而打法倾向于外线的球员——加巴约萨,他70%左右的得分都是 来自三分线外。几乎每一个欧洲球队都有1到2个这样的球员,也就是俗称的“飘在外面的大 个球员”或“高射炮台”。
2.3.7 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是一只典型的外线主导球队,球队得分榜前四位除了纳 克巴是能力能外的锋线选手外,其余都是外线球员。德拉季奇比较擅长突破进内线挑战对手 的内线高度,贝西洛维奇能突能投,技术全面,拉科维奇则是队中最好的三分投手。主要的 内线球员得分合计190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289分。
2.3.8 俄罗斯俄罗斯延续着欧洲大型化球员的风格,技战术打法也围绕内线的中锋展 开,是一支以内线为主导的球队。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为270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 为223分。外线球员中蒙亚也是具有大前锋身材(205cm),三分线外出手次数超过内线出手 的球员,三分球命中率达50%。
2.3.9 中国队主要的内线球员得分合计185分,主要的外线球员得分合计196分,差距 不大。虽然内外线得分比较平均,易建联以场均20.2分列世锦赛得分榜第五位。虽然外线 球 员给予了他一定的支持,但外线队员在助攻和把握关键球机会的能力上较世界强队仍有较大 差距。
虽然中国队在本届比赛内外线得分相对比较均衡,而从全局来看,中国队仍是靠易建联 、王治郅这两个稳定的内线得分点打球的队伍,外线球员状态起伏比较大。但中国队全队的 三分球出手占全部出手的34.2%,排在全部24支参赛队的第23位。三分球命中率35.8%,排 在 第11位。关键时刻出手不够果断,体能下降导致的命中率降低也是限制中国队外线出手的重 要原因。
2.3.10 核心内容欧洲、美洲、亚洲各洲篮球虽然风格各异,但是坚持技术型发展的 核心没有变,不存在单纯过多依靠高大内线取得比赛胜利的现象,当中锋的技术能力跟不上 时,则可降低高度,用技术能力强身高略低一些的队员替换。美国是没有中锋的强队,而中 国对阵波多黎各的比赛是也是被对方小个阵容翻转过来的(对方的大个阵容反而攻击不力) 。我们的训练思想和关注重点不要再只眼盯着内线、忽略外线的技术训练,因为大个是遗传 的出来的,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和选材特殊性,而球员的速度、技术、能力是练出来的,是后 天改造的结果。
3 结 论
1)以美国、欧洲塞尔维亚、立陶宛等国为代表的世界强队的年轻化已是当代篮球运动发展 的主旋律,年轻队员挑大梁担当比赛的重任。反观中国队的比赛,关键场次年轻队员均在场 下观战,形成巨大反差。
2)世界强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升,为适应高速度、高强度、时间长、激烈对抗的比赛,八 强各队关键场次、重点比赛上场人数都在9人左右,有的队甚至达到11人,充分体现了篮球 竞赛集体项目的特征。
3)欧美列强在外线个人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情况下,进攻速度和节奏加快,进攻战术趋向 简约,欧洲的高位挡拆中央突破与美国的两翼拉开,侧翼突击,各显其内在的篮球理念和技 术内涵。
4)前八强队伍大部分是以外线为主的球队,以内为主的球队名次在逐渐后移。3分投篮技 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八强主要强队的3分出手占全部投篮出手的40%或40%以 上,每个队均具有1-3名场均3分投篮命中率在45%的外线队员。
5)防守区域扩大,关键比赛80%为全场防守,半场已经防在10米线以外,对无球队员的移 动、向强侧的跑位,采取的限制、阻止,身体接触零距离、贴身防守,几近肉搏。
6)中锋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内线强攻,逐渐增加拉到外线策应、转移球,承担部分作为球队 进攻组织枢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第29届奥运会男篮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8,9.
[2] 王世安.28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及四强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4,9.
[3] 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5.
[4] 唐煜章.2006 FIBA第十五届世锦赛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6.
[5] FIBA 2005 U21“世青赛”特点及中国队与欧美强队之差距[R].北京:中国篮球协 会,2005.
[6] 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 毕仲春.高水平竞技篮球决胜时刻攻防技战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1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3分投篮 技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八强主要强队的3分出手占全部投篮出手的40%或40% 以上,每个队均具有1-3名场均3分投篮命中率在45%的外线队员。防守区域扩大,关键比赛8 0%为全场防守,半场已经防在10米线以外,对无球队员的移动、向强侧的跑位,采取的限制 、阻止,身体接触零距离、贴身防守,几近肉搏。中锋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内线强攻,逐渐增 加拉到外线策应、转移球作为球队进攻组织枢纽的职责。
关键词:篮球世锦赛;调研报告;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G841.731/2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4-0107-08
The New Trends of Tacties and Technique of the World Baskethall
——Take the 16th Men's World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as the Exanple
BI Zhongchun1, GONG Luming2, YE Qinghui2,SHAN Shug uang3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Chin 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61, China;3. Wuhan Institute of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 From August 28, 2010 to September 12, 2010, the 16th Men’s World Basketball Cha mpionship held in Turkey demonstr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echni que and tactics of the world basketball.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mprehensive im provement of the skills level of perimeter players, the offensive tactics of theeuropean and American top teams tend to be simple. The European high middle pi ckandroll and middle penetration and the American opened wings and sidelinepenetration respectively display their intrinsic basketball concept and skill co nnotation. Most of the top eight teams are mainly playing perimeterplays tact ics, and the postplays factics are gradually backwards. The skills for 3poi nt shootin g are transferred from advanced to general. The percentage of 3point shootingattempted in main team of the top eight accounts for 40% or more of the total s hooting. Every team has one to three perimeter players who have 45% for 3poin t shooting averaged per game. The defensive area has expanded. 80% of the cruc ial games are full court defensed. Half court defensive distance is beyond 10 m eter. The way that defending noball player’s movement and the cutting to theballside are restrict, prevent, zerodistance physical contact and shadow de fense, which almost like handtohand fight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p ost players are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the traditional postplay to pull outto pivot and transfer the ball outside which is the key junction of the team off ensive organization.
Key words: basketball World Championship; research reports: changes andtrend
研究本届男篮世锦比赛中出现的新变化,探讨世界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有助于我们 了解世界篮球的发展潮流,把握其规律,同时对于我们学习、借鉴、指导和发扬我国篮球运 动训练体系中的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2010年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全世界 24支球队的技战术理念、指导思想及世界篮球技战术发展的内在规定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设计提 供参考。1.2.2 专家访谈法 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相关指标等问题,访谈 有关专家。
1.2.3 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2010年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 比赛,获得第一手资料。
1.2.4 录象观察法 观察第十六届世界男篮锦标赛比赛录象, 对比赛数据进行统计。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指标进 行处理,绘制出简明详实的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八强各队平均年龄、身高、关键场次球员上场时间的变化看技战术发展的趋势
2.1.1 变化趋势之一:强队年青化,青年军兴起 如果说33岁 的 比卢普斯和31岁的特科格鲁是在为美国、土耳其两国篮球奉献剩余能量的话,那么22岁的杜 兰特(5号)、23岁的伊 利亚索瓦(8号)则完全可以代表美国篮球和土耳其篮球的现在和未来。事实上,为期16天 的2010年男篮世锦赛,其实就是老将发挥余热,新生力量登上国际篮坛舞台的过程。用媒体 的话说:“大牌球星没有参加、小鬼当家”。
通过对中国与前八强球员年龄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表1,表3),世界强队年龄趋于年轻 化,冠军队美国队的年龄也很年轻化,除了34岁的比卢普斯和31岁的奥多姆,其它都是年轻 球员,杜兰特、罗斯、盖伊、韦斯布鲁克、戈登等六名球员22岁的年轻队员成为场上的主力 得分手和获得了较多的上场时间,美国队主力队员平均年龄比较年轻(表2、表3)。
八强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是塞尔维亚,平均年龄24.1岁居于最小,而且队伍里最大年龄的球员也只有2名是27岁,9 名队 员的年龄在25岁以下,清一色的青年才俊,而且场均上场15 min以上球员中,平均年龄也是 最小(表1-表3)。在1/8决赛中击败了加巴约萨、纳瓦罗等老将领衔的卫冕冠军西班牙,取 得了第四名的不俗的战绩。
从年龄结构看来,后卫位置上有近40%的球员低于25岁,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立陶宛等球 队涌现出来的众多天才后卫使这个位置上的平均年龄大大降低,在更多的强调身体对抗的今 天,后卫的经验难以弥补体能的缺陷,当今后卫队员需要技术、能力和体能。同时,本届世 锦赛身高统计数据显示:近1/3的后卫队员不足1.90 m,1号位队员平均身高1.91 m,2号 位队员平均身高1.92 m,这为我们的选材提供了很好的依据。1.8~1.9 m之间都是选材 空间,能力越强越好。
我们可以看到,本届世锦赛后卫的年龄结构与中锋的惊人的相似,这一方面说明后卫年 龄年轻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中锋位置上更加需要经验,中锋在比赛中的作用已经从之前传统 意义上的低位强打过渡到球队攻防的中枢,更多的需要中锋球员来阅读比赛行使一部分后卫 的职责,使球队的攻防体系更好的运转。从年龄分布来看,参赛球员年龄分布在22-28岁, 这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
2.1.2 变化趋势之二:身高、体重决定名次的观念已经不在在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着这样的观点:身高、体重决定球队的成绩,在上一世纪 70-90年代还极为盛行。这次世锦赛的比赛证明,当今世界篮坛技战术的发展方向,决定胜 负的制胜因素凸显为:
第一;速度和技术加上个人能力(美国队为代表);
第二;全面的个人技术和球队的整体作战(塞尔维亚等欧洲球队为代表)。
当今篮坛是两种风格、两种技战术打法的竞争与抗衡。
美国队的特点:美国队的平均身高在八强中倒数第二(表1),是历届世锦赛和奥运会美国 队派出的最矮阵容。大部分时间,美国队派出的是以奥多姆为中锋的小个子阵容。他们虽然 身高不足,但是凭借着超强的个人能力,攻击性的积极防守、敏捷的手部动作和快速的脚步 来和对手周旋,他们让很多得分高手在他们面前吃到了闭门羹。美国队的老“K”教练印证 了没有强力中锋的情况下,依靠外线队员的技术与速度同样能打出完美的比赛,而内线防守 先天不足的劣势则依靠侵略性很强的防守使球很难传导到内线来弥补。
分析塞尔维亚队和立陶宛队的球员得分情况(表4),我们可以看出,立陶宛和塞尔维 亚是靠整体赢得了世界强队的位置。尤其是塞尔维亚,得分非常均衡,有5名队员的场均得 分在10分以上,有7名队员的场均得分在7分以上,10名以上的队员场均得分在5分以上。可 以说,塞尔维亚、立陶宛是靠整体力量的发挥取得了不俗战绩的典型代表。
2.1.3 变化趋势之三:强队关键比赛上场人数多、时间长统计资料显示,强队关键比 赛上场人数都在9人以上,并且时间都很长在10 min以上。根据表5、6、7的数据显示,中国 队仅有7名队员的上场时间较多,关键场次的轮换阵容人数在7人左右。前八强各队的关键场 次比赛的上场轮换队员基本上都在9至11人。中国队一个队场均上场时间在30 min以上的队 员就有四人,而八强各队全部加在一起场均上场时间在30 min以上的运动员仅有五人。中国 队场均30 min以上的队员几乎与八强相等。场均30 min以上队员它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方面 意味着在队中绝对骨干、难以或缺、无法替换;另一方面,反映全队整体水平低,攻守质量 下降,难以承担当今世界篮球全场40 min的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激烈争夺的比赛。
2.1.4 变化趋势之四:阵容结构上的改变及技术特长由表7可知,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外线队员中,3号位——小前锋平均身高为200.3 c m、2号位——进攻后卫平均身高为192.6 cm、1号位——组织后卫平均身高为191.3 cm。 可见世界强队外线队员的3号位身高普遍提高,在2 m左右,(反映一种新的阵型结构的变化 )后卫绝大部分都在1.90 m左右,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但这种外线3号位队员的“大型化 ”被赋予了新的含意:重视发展高个外线队员的速度、灵活性,技术规范、朴实熟练、投篮 精准,普遍具有较强的突破和三分远投能力。
如表7所示,前八强除阿根廷队和斯洛文尼亚队外,其他各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的外 线队员中都有一到两位三分球场均命中率能达到45%以上,立陶宛队和塞尔维亚队甚至达到 了3个。观看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被那些超出三分线一米左右的远距离精准投篮所震撼, 这是各支球队外线火力的重要保障。塞尔维亚队的3号位——小前锋11号凯舍利,他参赛9场 , 8场三分球命中率都高达50%以上,9场总共三分球出手35次,投中21次,命中率高达60%,是 一个相当稳定的外线杀手。
中国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的外线队员在 身高上与强队相比旗鼓相当,但却没有一个能把三分球场均命中率保证在45%以上的外线队 员,国际篮联改变规则把三分线向外扩大半米后,对于外线队员的远投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 要求,中国男篮需要加强外线队员远投技术的训练,提高投篮的稳定性,给外线的进攻提供 有力支撑。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CBA职业联赛,我们的职业篮球俱乐部的 训练和比赛。在我国国内的职业联赛中,我们各职业俱乐部球队是否具有场均3分命中率在4 5%以上的外线队员,如果我们在国内联赛都不具备这样的队员,就不可能在国际大赛上达到 这样的命中率,在国内联赛中大量的投篮机会、关键时段、关键时刻的出手都被外援占用, 外援得分占全队得分的60%以上,国内球员就不可能英才辈出,不可能成长,国家队也就会 面临无兵可用、无将可调的局面,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由表10可知,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内线队员中,5号位——中锋平均身高为212.1 cm ,4号位——大前锋平均身高为205.9 cm,可见世界强队在内线都保持两个2.05~2.10m 左右的高度,而且技术、速度和身体对抗能力很强,保证争夺篮板和篮下强攻优势。
但在表11内线队员的进攻方式表中显示,前八强内线队员的各种进攻方式,低位强攻仅仅占 8.4%。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在本次世锦赛上,许多内线强力中锋缺席,比如中国队的 姚明、西班牙队的加索尔、美国队的霍华德;另一方面是最主要原因,那就是现在对于篮下 有强攻能力的内线球员,都对其实施严密的压迫式防守,主要采用绕前防守,不让低位内线 进攻队员顺利接球,防守人利用臂、肩、背、臀、腿和身体的“抢前、抢位主动发力”,把 进攻队员堵、卡在身后,使其很难顺利接到球,即便接到球也会面临夹击和协防,加大了篮 下强攻的难度。 中国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内线队员在身高上与八强相比具有优势,尤其是在4号位—— 大前锋位置上,11号易建联的身高最高,再加上他出色的爆发力和抢篮板球技术,本次世锦 赛的篮板王非他莫属,场均10.2个。但中国队主力中锋14号王治郅的年龄要高出前八强场 均 上场10 min以上中锋队员平均年龄6.4岁,在速度、身体对抗和体能上稍显不足,场均篮板 仅4个。中国男篮需要加强中锋位置上的板凳深度,以免断层。
从表12中可知,中国男篮的板凳深度明显不够,场均上场10 min以上队员仅 为7人,而前八强场均上场10 min以上队员都在8人以上,并且在前四强中,除了美国队外, 其他三个队都在10人以上,土耳其队甚至达到了11人。由此可见,板凳深度是影响一个球队 能否取得较好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中国男篮无论是内线还是外线,替补势力明显薄弱。由 此可见,中国男篮要想在世界大赛中提高成绩,必须加强球队的板凳深度。
2.2 从各项攻守技术数据分析技战术发展的变化
2.2.1 从比赛数据看世界男子篮球发展的格局分析24支参赛球队的数据(表13)可以 看出:快是世界篮球发展永恒的趋势,在快速节奏上5,美国仍旧是快速进攻最忠实的追随 者,节奏最快的四个球队分别是美国76.50、西班牙75.59、科特迪瓦76.25和中国男篮74 .70 ,巧合的是四个国家分别来自四个大洲,再次证明了世界篮球全面提速的趋势。可喜的是, 中国男篮很好的适应了没有姚明的打法,提速让中国男篮受益匪浅。
在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和对手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这两个体现攻守两端表现的指标上,美 国男篮(120.7。0.896) 仍然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充分体现了攻守两端的统治力,捍 卫了篮球王国的尊严。
从非洲三支球队的数据分析看来,速度最快的是科特迪瓦,三支球队在防守端的表现都 欠佳,每次攻守转换的失分都大于得分,彰显了非洲篮球水平尤其是防守水平仍然滞后。
从大洋洲两支球队的数据分析来看,两支球队攻守较平衡,失分和得分相当,新西兰更 依靠外线得分,助攻比例远超澳大利亚,说明进攻更加靠整体,但防守方面澳大利亚更胜一 筹,这也是多年来澳大利亚一直压制新西兰的原因。
亚洲这次有四支球队参赛,姚明缺阵的中国男篮打出了亚洲最快的进攻,但四支球队的 攻守都不均衡,防守表现差,这也是制约亚洲球队水平提高的瓶颈。约旦是一支非常依靠外 线的球队,远投的比例列所有球队的第四。
而相对于其余球队来看,中国男篮和另一支亚洲兄弟球队伊朗男篮三分投篮的比例列最 后两名,说明这两支代表亚洲最高水平的球队并没能很好的顺应世界篮球远投技战术运用的 大趋势,另一方面,世界强队大量的三分出手说明三分投篮已经从之前的相对高难技术变为 基础技术,各欧美强队更加重视三分战术,这也说明各队已经开始对新规则的实施未雨绸缪 ,这为国内的技术训练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
我们把美洲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进行分析,南美两支球队的共同点是进攻非常出色,命 中率非常高(两支球队并列二十四支球队的第四),外线进攻表现也很出色,可以说两队均 属于攻守均衡的世界强队。阿根廷最终位列第五名,巴西获得第九名。
北美洲三支球队风格各不相同,美国一骑绝尘,波多黎各无疑也崇尚快速进攻,个人能 力突出,但命中率较低,防守表现较差,加拿大特点不够鲜明,乏善可陈。
欧洲球队仍然是这次世锦赛的大赢家,四强中有三支欧洲球队,世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队进 攻节奏也排第三,每次攻守转换的得分排在第三,助攻比例也排在第四,充分体现出了整体 快速篮球的风格,但由于大加索尔的缺阵对防守方面影响较大,所以最终仅位列第六名。
在进攻节奏方面排名比较靠前的球队是立陶宛和塞尔维亚,前者是传统的欧洲防守强队 ,后者是新崛起的青年才俊,两队最终分列季军和第四名,充分诠释了世界男子篮球的速度 和攻守平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塞尔维亚的有效命中率(第三)和三分命中率(第三)。
土耳其是八强中的另类,攻防速度很慢,但凭借主场优势以及超强的进攻(第三)和防 守(第二)表现跻身决赛,但它的慢速攻防节奏根本架不住梦九队的整体跑轰,这也是两种 风格的碰撞,在世界篮球不断提速的道路上,不能适应就只能被淘汰,如果土耳其继续其低 速攻防的篮球风格,本届世锦赛的辉煌注定是昙花一现。
数据分析表16主要描述的是各队的防守表现和篮板球表现,在压低对手命中率和限制远投命 中率上,表现最突出的除了美国和土耳其之外还是欧洲的两只防守强队立陶宛和俄罗斯。
中国男篮对手的三分命中率也不高(中国排名第六 ),说明中国男篮对外线的防守能力有提高。中国男篮的孙悦虽然抢断数据很突出,但难以 掩盖全队的问题(第21),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男篮进攻篮板球抢获率、防守篮板球抢获率 和总篮板球抢获率都位列第23,仅比非洲的安哥拉好一点,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对我们的 基本功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攻篮板球需要的是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三者 缺一不可,必须分开进行针对性训练。
进攻篮板球最好的四支球队分别是非洲的突尼斯、美国男篮、欧洲青年军克罗地亚和大 洋洲的新西兰。亚洲球队除了中国男篮进攻篮板球抢获率较低之外,其余三支球队表现都还 不错。防守篮板球抢获率最高的四支球队分别是北美的波多黎各、欧洲新贵塞尔维亚,南美 阿根廷和欧洲老牌强队希腊。对防守篮板球的保护,欧洲球队最好,北美洲其次,南美洲次 之,然后是大洋洲,最差的是非洲和亚洲,这一方面与身体素质有关,不可否认,与训练水 平也联系密切。
2.2.2 欧美篮球进攻战术风格变化—高技术水平框架之上的简约 在外线队员个人技术 水平全面提升的条件下,欧美两大篮球流派都表现出一种相同的趋势——高技术水平框架之 上的简约。目前,欧美各强队均采用双控卫战术,有时甚至出现有三名后卫同时在场上比赛 的情景。三号位队员也经常担负起组织进攻的责任,这样就使得全队的进攻非常流畅,没有 停顿和延误,随机落位既可以组织阵地进攻。1、2、3号位队员都可以组织快攻,甚至4号位 队员拿到球球后也可以推进。当球进入前场以后,欧美球队表现出的特征是:
2.2.2.1 欧洲相对2006年世锦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欧洲球队“整体篮球”的风格 得到了延续,一些新的特点也得以展现:在半场进攻中,由以往的后卫传球至侧翼发动进攻 转变为——后卫攻击能力普遍提高,内线队员上前高位挡拆,以打开中路为突破口的颇具侵 略性的进攻方式,以中央突破为主。一旦掩护不成功,掩护队员继续上前连续进行掩护,使 持球队员得以突破。不再拘泥于以往整体的战术跑位、反复空切。在2~3人的小配合后,出 现机会果断出手。衔接段的进攻增多,运动战中的传球大胆、有创造力。场上队员不拘泥于 内外线,只要出现合适的机会,内线队员投三分,外线队员利用灵活脚步打内线的场面经常 在衔接段的进攻中出现。三分球出手比重增加,进入16强的欧洲球队中希腊、斯洛文尼亚、 塞尔维亚三分球出手分别占全部投篮的46.1%、41.2%和39.5%,超过或接近四成40%的三 分球 出手可以看出对于投射精准的欧洲球队来说三分球已经由高难技术转变为常规的外线得分技 术。特别是4号位队员投3分占了很大的比例,80%以上的4号位都拉到外线投3分。欧洲球队 在八强中占了六个席位,欧洲篮球的统治力可见一斑。
2.2.2.2 美国美国队派出了一支小个“梦之队”,真正意义上的中锋只有泰森•钱德 勒一人。在梦之队的历史上,这支以年轻队员为主的美国队是平均身高最矮的球队,也可以 说是利用天生的速度优势将“跑轰”战术发挥到极致的球队。美国队的节奏值(pace)达到 了75.6,是所有参赛球队中最高的,每次攻守转换得分达到120.7分,在快速的攻防转换节 奏下有着非常此高的得分效率。
从半场进攻技战术的角度来看,美国队的战术区别于欧洲的中央突破打法,而是采用两 翼拉开,从左右两侧进行突击的战术,利用球员个人能力突破-分球,当一侧队员拉开、突 破后,其他队员按照一定的移动路线跑位、穿插,进行有组织的移动。
2.2.3 防守技战术的变化特点
2.2.3.1 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力度空前提升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世界篮坛针对防守的研 究进一步加深,在对持球队员的防守已经发展到近乎顶点的情况下,对无球队员的防守还有 一定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进攻队员的进攻范围的扩大有关,现在各队都有一批三分线外 的投篮高手,而且已经成为进攻的主要武器,甚至已成为取的胜利的关键。所以,第十六届 世锦赛针对无球队员的防守力度空前提高。
表现在:第一,关键场次、名次赛、淘汰赛的半场防守无球外线队员接球已经达到从端 线(底线)向场内延伸10.5 m处到中线的黑色区域(图1)。使无球队员在远离有效攻击区 域以外的地方接球,对无球队员向有球侧移动、掩护、接球全面堵截、阻止和控制。
图1 半场篮球场地图
第二,防守无球队员身体接触零距离,防守更加凶狠,更加激烈,对于内线无球队员的 防守身体接触不仅仅是零距离,已经达到像相扑队员在较力、像摔跤队员在摔跤,内线队员 如果试图在限制区附近接到球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2.2.3.2 80%以上的全场防守,本世锦赛防守的节奏特点投进球后马上封底线发球— —防接应、纠缠后卫推进、其他人迅速找人(消耗进攻时间,防止进攻队的行进间冲击)— —半场整体的扩大紧逼防守——控制持球队员——所有的掩护、挡拆,都是抢过、挤过、追 访、延误,——抢防守篮板球都开始面对面的挡人。
从地面4~5个人争夺一个地板球到空中3~5人共抢一个球,在场上寸土必争,不仅对后卫 采用全场领防,一过中线就进行夹击,甚至夹击出现在一过中线的中圈处,这在以前是很少 见到,而且对内线队员的夹击更狠,只要中锋拿球就有2~3人包夹,当中锋转身后面防守队 员立刻下手很快的把球打掉,球到半场对运球人进行半场扩大防守,不让其舒服的运球和传 球,总是让进攻人别别扭扭。当进攻队员停球后,防守人马上贴身防守,逼迫进攻队员背向 篮筐。
以美国防守为代表的(下三路防守)手快、脚下移动快,圆柱体范围内下手快,以(半 决赛)美国-立陶宛为例,在失去防守位置的瞬间,短促有力的快速下手,正常防守无法控制 下,下手快、下手准,人到手到。防守端通过积极快速的防守脚步,保持在进攻者身前不失 位,并充分发挥了黑人球员断球下手快、判断准确的特点,使进攻方持球后畏首畏尾,一旦 断球后几乎场上所有的球员都可以推进发动多线快攻,这是小个阵容的一大优势。
总之,篮球场上的平面的和立体的空间,都以进入到防守的范围。纵观近几届大赛(20 06年世锦赛、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锦赛),取得成绩好的队伍防守也好,如美国、西班 牙、立陶宛、希腊、阿根廷。以及本届世锦赛涌现出的土耳其、塞尔维亚他们的防守做的都 很出色。
美国队获得两次冠军(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锦赛),一次季军(2006年世锦赛),是因 为他们在抢断、盖帽、防守篮板近三届大赛都在前三,特别是抢断近三届大赛都是第一。土 耳其本次世锦赛获得亚军,他们的这三项指标都进入到了前六。
2.3 从八强球队内外线得分数据分析技战术发展和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内线,从位置上来说是中锋、大前锋(二中锋),一般为身高超过205cm ,身体强壮,以内线进攻为主的球员。而现代篮球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内线、外线球员往往 不能再以身高、体重等硬性指标来分类,如土耳其的特科格鲁、伊利亚索瓦身高都达到208c m,具备传统内线的身高和体重,但从比赛过程和个人风格来看,他们的打法更倾向于外线, 并很好的利用自己身高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外线投篮机会。纯粹的内线或外线球员已经逐渐消 失,像斯洛文尼亚的主力控卫德拉季奇,除了拥有很好的控球、传球、外线投篮技术外,内 线脚步动作也非常的扎实,经常上演在内线以小打大的精彩场面。纵观本次世锦赛,大个子 球员在各支球队中起到的作用逐步被削弱。类似于2006年世锦赛大小加索尔、姚明、小鲨鱼 等人在球场上纵横睥睨的情况已不再多见。
2.3.1 土耳其队 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244分,主要外线球员 得分合计351分。 其中特科格鲁的三分球出手占其全部出手的57.1%,三分球命中率41.7%。图塞利64.3%的 投 篮都在三分线外,命中率40.7%。厄尔登在内线的命中率超过六成。土耳其队外线球员主要 的得分手段就是三分球,除伊利亚索娃外,其余的外线球员三分球出手次数都超过两分球出 手次数。
2.3.2 美国队主要内线队员得分合计138分,主要的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75分。差距显 而易见,美国队的得分前5名都被外线球员占据(一名小前锋、四名后卫),而传统中锋在 美国队里只有钱德勒一人,且出场时间最少、得分最低(9场比赛23分)。湖人队的奥多姆 在本届比赛中客串中锋,也不是很重要的进攻点。
2.3.3 立陶宛队主要内线队员得分合计99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45分。立陶宛队 向来是一支出产外线球员的老牌强队,如“欧洲之王”贾斯科维休斯,欧洲最佳小前锋西斯 考斯卡斯。立陶宛的外线球员兼具远投能力和身体对抗。在对阵西班牙队最大分差超过20分 时,正是立陶宛的外线球员利用自己身体对抗方面的优势,让西班牙华丽的后卫群失误连连 ,最终实现大翻盘。由此可见,欧洲顶尖球队的外线队员不仅肩负着远程攻击的任务,而且 是球队防守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以扎实的脚步和强壮的身体作为保证。
2.3.4 塞尔维亚赛尔维亚是本届世锦赛中公认的内外线均衡的球队,主要内线得分合 计为353分,主要外线得分合计为309分,差距不大。该队的大前锋Savanovic和Velickovic 在比赛中都有一定比例的三分球出手,命中率一般。KESELJ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令人咂舌 的60%。塞尔维亚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军,轮换阵容在10人左右,能上场打球的人多。塞 尔维亚的后卫队员如Teodosic等人,不仅有很强的组织进攻的能力,传球颇具创造力,个人 的攻击力和方式的多样(外线三分,中距离投篮,突破上篮、抛投),使其在场上的表现游 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塞尔维亚队的两名内线得分手Savanovic和Velickovic技术全面,射程 从内线一直延伸到三分线外,其中Savanovic在本届比赛中三分球出手27次,命中10次,命 中率达到37%,与一般的后卫队员命中率不相上下,三分球出手比例占全部出手的37%。Veli ckovic相对来说外线的准头差一些,命中率只有24.1%,但三分球出手比例也达到31.5%。 内线球员在兼顾内线攻击力的同时能拉出来投三分,也是欧洲内线球员的典型特征之一。
2.3.5 阿根廷队内线主要球员得分合计350分,外线主要球员得分合计300分。从内外 线得分比例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但阿根廷队本届比赛的大部分得分都集中在斯科拉(24 4分)和德尔菲诺(185分)两个人身上,得分点的减少,使阿根廷队的进攻不像以往印象中 的那样行云流水。
2.3.6 西班牙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244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315分。这里不得 不提到一名具备内线身体,而打法倾向于外线的球员——加巴约萨,他70%左右的得分都是 来自三分线外。几乎每一个欧洲球队都有1到2个这样的球员,也就是俗称的“飘在外面的大 个球员”或“高射炮台”。
2.3.7 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是一只典型的外线主导球队,球队得分榜前四位除了纳 克巴是能力能外的锋线选手外,其余都是外线球员。德拉季奇比较擅长突破进内线挑战对手 的内线高度,贝西洛维奇能突能投,技术全面,拉科维奇则是队中最好的三分投手。主要的 内线球员得分合计190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289分。
2.3.8 俄罗斯俄罗斯延续着欧洲大型化球员的风格,技战术打法也围绕内线的中锋展 开,是一支以内线为主导的球队。主要内线球员得分合计为270分,主要外线球员得分合计 为223分。外线球员中蒙亚也是具有大前锋身材(205cm),三分线外出手次数超过内线出手 的球员,三分球命中率达50%。
2.3.9 中国队主要的内线球员得分合计185分,主要的外线球员得分合计196分,差距 不大。虽然内外线得分比较平均,易建联以场均20.2分列世锦赛得分榜第五位。虽然外线 球 员给予了他一定的支持,但外线队员在助攻和把握关键球机会的能力上较世界强队仍有较大 差距。
虽然中国队在本届比赛内外线得分相对比较均衡,而从全局来看,中国队仍是靠易建联 、王治郅这两个稳定的内线得分点打球的队伍,外线球员状态起伏比较大。但中国队全队的 三分球出手占全部出手的34.2%,排在全部24支参赛队的第23位。三分球命中率35.8%,排 在 第11位。关键时刻出手不够果断,体能下降导致的命中率降低也是限制中国队外线出手的重 要原因。
2.3.10 核心内容欧洲、美洲、亚洲各洲篮球虽然风格各异,但是坚持技术型发展的 核心没有变,不存在单纯过多依靠高大内线取得比赛胜利的现象,当中锋的技术能力跟不上 时,则可降低高度,用技术能力强身高略低一些的队员替换。美国是没有中锋的强队,而中 国对阵波多黎各的比赛是也是被对方小个阵容翻转过来的(对方的大个阵容反而攻击不力) 。我们的训练思想和关注重点不要再只眼盯着内线、忽略外线的技术训练,因为大个是遗传 的出来的,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和选材特殊性,而球员的速度、技术、能力是练出来的,是后 天改造的结果。
3 结 论
1)以美国、欧洲塞尔维亚、立陶宛等国为代表的世界强队的年轻化已是当代篮球运动发展 的主旋律,年轻队员挑大梁担当比赛的重任。反观中国队的比赛,关键场次年轻队员均在场 下观战,形成巨大反差。
2)世界强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升,为适应高速度、高强度、时间长、激烈对抗的比赛,八 强各队关键场次、重点比赛上场人数都在9人左右,有的队甚至达到11人,充分体现了篮球 竞赛集体项目的特征。
3)欧美列强在外线个人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的情况下,进攻速度和节奏加快,进攻战术趋向 简约,欧洲的高位挡拆中央突破与美国的两翼拉开,侧翼突击,各显其内在的篮球理念和技 术内涵。
4)前八强队伍大部分是以外线为主的球队,以内为主的球队名次在逐渐后移。3分投篮技 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八强主要强队的3分出手占全部投篮出手的40%或40%以 上,每个队均具有1-3名场均3分投篮命中率在45%的外线队员。
5)防守区域扩大,关键比赛80%为全场防守,半场已经防在10米线以外,对无球队员的移 动、向强侧的跑位,采取的限制、阻止,身体接触零距离、贴身防守,几近肉搏。
6)中锋已由传统意义上的内线强攻,逐渐增加拉到外线策应、转移球,承担部分作为球队 进攻组织枢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第29届奥运会男篮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8,9.
[2] 王世安.28届奥运会中国女篮及四强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4,9.
[3] 第十届全运会男子篮球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5.
[4] 唐煜章.2006 FIBA第十五届世锦赛调研报告[R].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6.
[5] FIBA 2005 U21“世青赛”特点及中国队与欧美强队之差距[R].北京:中国篮球协 会,2005.
[6] 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7] 毕仲春.高水平竞技篮球决胜时刻攻防技战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201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