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五大看点

来源 :三农中国·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原崛起的大局。
  近年来,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各级政府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拓宽增收渠道,但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仍然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从农民收入情况和构成来看,河南省农民收入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农民收入增速较快,但水平较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14.2%、12.4%、13.6%和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收入水平仅为2553元、2871元、3261元和3852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83元、384元、326元、288元。二是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但所占比重较低。2006年河南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23元,增长近20%,但仅占农民全部纯收入的31.4%,比种植业收入低11.39个百分点,与沿海的江苏、浙江和山东等省份相比,分别低了22、17.3和6.9个百分点。三是种植业收入所占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收入额仍占近半壁江山。2005年、2006年我省农民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同比分别下降了0.3和1.13个百分点,但从种植业获得的人均收入仍然达到1260.82元和1395.43元,占农民纯收的43.92%和42.79%。四是国家政策性补贴所占比重较低,增长潜力较大。2006年,河南省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七项补贴资金总额达到30.45亿元,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达到14.5亿元,但各项转移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也只有2.8%,分别低于江苏、浙江和山东1.6、2.2和0.8个百分点,支农惠农力度仍然需要加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经营收入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的增幅最快,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最强,但所占比重仍待提高;其他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亟待加大力度。因此,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内部挖掘潜力,又要在外部寻求突破。
  
  一、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发展粮食生产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粮食是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无论是对农民增收还是满足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农民就业形势来看,河南省有6626万农村人口,4800万农村劳动力,现已转移1930万,仍有近1900万人全部从事农业生产;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2006年,河南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来自种植业的收入1395.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2.79%,种植业收入始终是河南省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从粮食生产形势来看,近几年河南省粮食产量连上800亿、900亿和1000亿斤三个台阶,但仍受城乡用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及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粮食生产发展潜力大,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抓好粮食生产:一是重点发展。扶持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农业项目和资金,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县,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治理,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和后备资源开发,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严把河南省1.4亿亩耕地红线不放松。四是强化粮食生产的技术支撑。狠抓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加快新品种开发,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指导服务,强化粮食生产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丰富城乡“菜篮子”,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对土地依赖程度低,单位面积产出率高,产业链条长、关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商品率高,是农民增收和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增收。实践证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期是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期,反之,畜牧业的缓慢发展期则是农民收入缓慢增长期。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功不可没。2006年,河南省畜牧业总产值达12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1%,农民从牧业生产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为314.3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6%。
  随着畜牧产品价格大幅回升,未来畜牧业会走上较快增长的轨道,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将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一定要把握机遇,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对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加大调整力度,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畜养,加快发展草食动物和特种生物养殖,突出发展奶业,优化畜禽结构、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畜产品基地。发展规模养殖,规模化建设、管理,提高畜牧业集约化生产水平。二是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规范流通市场,推进畜牧产品产业化经营。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以禽蛋制品、肉类加工及饲料、兽药生产等重点领域和骨干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有计划、有重点、分区域地改造、兴建一批畜禽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规范流通市场。三是引进推广高新科技,提高科技含量,科学养殖、高效养殖、健康养殖。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在工业化条件下,地少人多的特殊背景,农村单纯依靠农业生产是难以致富的。只有调整产业、就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收入才可能保持和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从河南省实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正逐步以依靠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拉动为主,近年来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6年,河南全省劳务收入达到955亿元,约占农民总收入的44%,非农产业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因素。
  提高农民兼业和创业能力,是今后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战略性重点。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吸纳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发展家庭工业,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镇,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当地农民就地就业。二是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建立健全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取消针对农民工就业的各种准入限制,加强劳务协作,提高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技术和培养新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的技术匮乏、就业局限、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三是引导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或在城市从事现代农业、加工业、运输业、商贸服务业等领域的生产、营销。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作为联结农民与市场、工业与农业的纽带和桥梁,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河南省近几年农业出现的良好形势,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食品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培养和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载体和基础,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要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向主产区集中,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解放思想,把龙头企业的扶持对象向农产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中介组织延伸,逐步形成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的龙头企业体系。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把农产品流通和生产放到同等重要地位,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逐步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生产要素市场为牵引、综合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村市场网络,把专业批发市场与遍布城乡的集贸市场结合起来,保证农产品的流通、销售。
  
  五、政府财政、政策支持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河南省为例,近几年来,该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按照“一分钱不能少、一天不能耽误、一户不能漏”的要求,确保各项补贴分解到农村、落实到农户、发放到农民手中。2005年至2007年,河南省农民享受的补贴政策由“三补一减”变为“七补一免”,补贴数额也从2005年的15.65亿元增加至2007年的45.9亿元,并在全国率先免除“皇粮国税”。同时,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07年达到400亿元,使农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2007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元,增长13.4%,实现了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
  完善强化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确保农业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县级以上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要持续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在稳定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资金规模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进一步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实惠。三是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金融支农水平,发挥农村信用社主力军的作用,督促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述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粮食生产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粮食生产的价值转化和增值,延伸、发展粮食产业链条,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将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推向市场,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巩固、完善和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是促进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农民增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在突出位置,正确把握农民增收各渠道之间的关系,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真正做好农民增收这篇大文章。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联通近日通报,根据3G试商用的进展情况,又有44个城市自6月28日起向用户提供3G友好体验服务。这样,加上此前已开始试商用的56个城市,全国共有100个城市的用户可以体验中国联通
分析了大气边界层扩散条件、大气污染源分布及预测、大气污染现状。根据O<sub>3</sub>、SO<sub>2</sub>和NO<sub>x</sub>的模拟计算结果,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了大气环
3月的温哥华,料峭春寒中已略显融融暖意,而“加拿大永久居民”高山的心头,恐怕难觅几缕阳光。3月6日对于旁人似乎再普通不过,但对于高山,舒适惬意的异域生活可能将从此化作云烟。  2007年3月6日,加拿大移民法庭开庭聆讯,高山很可能将被判决取消加拿大移民资格,更严重的是,他还可能将被送回大洋彼端,在中国的法庭上,面临非法侵吞7亿元人民币的审判。    “从长计议”    2005年1月4日,存于中国
小平头成了林毅夫留给人们的-个"标准"印象.温和的微笑背后,林毅夫常常显出一丝羞涩,然而一旦步上演讲台却显得激隋满怀.这时,他往往用异常严谨的逻辑推断,真实而深刻地分析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良好社会政治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就中国目前的基层选举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公民的政治参
自安阳火车站,乘2路班车至安阳桥,弯行里许,北折远望.可见袁林。袁林,即袁世凯墓地所在,位居安阳市太平庄北侧,西邻殷墟,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修成林苑览胜之区。自洹水北并照壁
商丘张女士问:2004年,我承包了村里30亩果园,承包期为30年,收益一直不错。今年初,村委会要求我交回承包土地,原因是我已搬入县城生活,户口也转到了县城的派出所。我和村委会签订的承
检查了来自广东省各地的灰褐秀眼鸟93只,其中5只天然感染有疟原虫,鉴定该虫属于血阿米巴亚属Haemamoeba,这在我国是一新记录。
【正】 60年代,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了地理技术系统的概念。70~80年代,该概念在苏联科学院研究所和大学地理学家的野外调查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它的形成主要是与平
洛阳市西工区洛北乡东至定鼎南路,西到涧河,北接陇海铁路,南临风景秀丽的洛浦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有“都市村庄之乡”之称。全乡面积约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余人,下辖8个行政村。乡党委下属14个党委、总支和支部,现有党员838人。    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近年来,洛北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