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途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途径;宁夏固原
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动为动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通过市场功能主体相关环节的联合,对农村产供销、农工商实行企业内部化或合同式经营,增加市场竞争力,使参与主体合理分享交易利益。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虽然起步晚,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按照“抓基地、提品质、兴龙头、畅流通、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途径,以期指导各级领导对农业的决策。
1固原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1.1支柱产业的确立和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固原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多年来,固原市各级党委、政府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科学提出“稳粮、扩经、增草、兴牧”的战略措施,形成了以西吉县为主、辐射固原市四县一区的马铃薯种植,以泾源县为主的环六盘山地区的养牛业,以彭阳县为主的生态养鸡、菌草业,以隆德县为主的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以原州区为主的葵花种植以及以固原市全境为主的优质苜蓿种植的农产品区域布局,并常抓不懈,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2006年固原市牛饲养量53万头、羊饲养量134万头、鸡饲养量243万只;牛、羊、鸡分别出栏14.3万头、65.5万头、109万只;苜蓿留床面积20万公顷,年产干草约16万吨,年加工出售7 000万千克;马铃薯播种面积10万公顷,产量达180万吨。涌现出了草畜产业的龙头企业6家,其中以苜蓿草加工为主的企业有宁夏固原金泉草业有限公司、彭阳荣发农牧有限公司、宁夏农恳茂盛草业有限公司;以加工清真牛、羊、禽肉为主的企业有4家: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固原新月禽产品繁殖加工有限公司;以马铃薯产业为主的运销龙头企业有5家:宁夏固原福宁广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隆德县四波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佳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西海固国联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等企业。
1.3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为推进草畜、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组织也相继成立。据统计,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组织41个,其中种植业17个,草畜产业9个,加工类8个,农民经纪人协会5个,货运流通1个,信息服务类1个。
综上所述,固原市的草畜和马铃薯产业已形成区域化布局,具有一定的规模,培育了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并成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为草畜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问题
2.1市场导向不明
固原市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户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淡漠,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农户的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需求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市场导向不明,农产品生产不均衡、价格不稳定,效益时高时低,农户无所适从。
2.2专业化生产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实行专业化生产,只有专业化的生产,才能有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等。固原市草畜和马铃薯的生产主要以农户为主,分散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品种混杂,缺乏统一标准化,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严重阻碍了支柱产业的发展。
2.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固原市的农业产业化虽然确立了产业发展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高层次技术服务不到位,快捷便利、权威准确的信息预测滞后,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2.4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当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业只是局限于传统的种植或养殖,从事狭窄的农业经济活动,农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产业链条短,多是原料型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
2.5市场发育不成熟,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当地农民分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使农民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难以抗衡社会上各利益集团对农民权益的侵蚀和不正当竞争。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掺杂使假、欺行霸市时有发生,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调节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法规尚不完备,还未形成体系,市场监督管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3发展途径
3.1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固原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不高、管理落后,而且在规模扩张、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因此,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同制、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形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要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发挥区域化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基地生产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产业带。
3.3大力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小农户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关键。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把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成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解决农户在农产品产销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继续探索“龙头企业 协会 农户”等模式,尽快培养一批带动力强、作用大的乡、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并以订单联结方式,建立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规范定单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
3.4抓好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坚持抓农业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的指导思想,抓好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农贸市场的超市建设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加快乡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增强辐射能力;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设置检验场所,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和专业检测人员,对上市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销前质量速测。引导成立市场管理中介经营机构,与区内外大型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开通绿色运输渠道,吸引周边和区内外客商入市批发交易。加强市场经营管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创造良好的交易秩序和经营环境。
3.5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换代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新成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力量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草畜、马铃薯等支柱产业的技术攻关。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业培训体系,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的研究和应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逐步把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力军。
3.6抓好品牌培育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只有打造名牌,才能占领一席市场,富一方百姓。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争创名牌,发展名牌,增强自我品牌保护意识,发挥名牌效应,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3.7构建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特征之一,是完善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农业产业化需要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支持。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从各个渠道搜集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开发工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保障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8政府要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农业、商业、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一体化。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和农户服务。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4参考文献
[1] 林坚,陈志钢,傅新红,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何康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贵州农业产业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5,23(5):25-27.
[3] 李付梅.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5(3):112-114.
[4] 周良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7):86-88.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途径;宁夏固原
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是破解“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带动为动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通过市场功能主体相关环节的联合,对农村产供销、农工商实行企业内部化或合同式经营,增加市场竞争力,使参与主体合理分享交易利益。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虽然起步晚,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业务部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按照“抓基地、提品质、兴龙头、畅流通、树品牌、增效益”的思路,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分析,寻找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途径,以期指导各级领导对农业的决策。
1固原市农业产业化现状
1.1支柱产业的确立和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固原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多年来,固原市各级党委、政府顺应自然规律,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原则,科学提出“稳粮、扩经、增草、兴牧”的战略措施,形成了以西吉县为主、辐射固原市四县一区的马铃薯种植,以泾源县为主的环六盘山地区的养牛业,以彭阳县为主的生态养鸡、菌草业,以隆德县为主的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以原州区为主的葵花种植以及以固原市全境为主的优质苜蓿种植的农产品区域布局,并常抓不懈,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据统计,2006年固原市牛饲养量53万头、羊饲养量134万头、鸡饲养量243万只;牛、羊、鸡分别出栏14.3万头、65.5万头、109万只;苜蓿留床面积20万公顷,年产干草约16万吨,年加工出售7 000万千克;马铃薯播种面积10万公顷,产量达180万吨。涌现出了草畜产业的龙头企业6家,其中以苜蓿草加工为主的企业有宁夏固原金泉草业有限公司、彭阳荣发农牧有限公司、宁夏农恳茂盛草业有限公司;以加工清真牛、羊、禽肉为主的企业有4家:宁夏六盘山泾河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固原新月禽产品繁殖加工有限公司;以马铃薯产业为主的运销龙头企业有5家:宁夏固原福宁广业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隆德县四波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宁夏佳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宁夏西海固国联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等企业。
1.3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不断壮大
为推进草畜、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搞活农产品流通,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组织也相继成立。据统计,具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组织41个,其中种植业17个,草畜产业9个,加工类8个,农民经纪人协会5个,货运流通1个,信息服务类1个。
综上所述,固原市的草畜和马铃薯产业已形成区域化布局,具有一定的规模,培育了具有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并成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或协会,为草畜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存在问题
2.1市场导向不明
固原市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户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淡漠,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农户的农业生产与消费者的需求缺乏有效沟通,致使市场导向不明,农产品生产不均衡、价格不稳定,效益时高时低,农户无所适从。
2.2专业化生产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实行专业化生产,只有专业化的生产,才能有标准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等。固原市草畜和马铃薯的生产主要以农户为主,分散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品种混杂,缺乏统一标准化,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严重阻碍了支柱产业的发展。
2.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固原市的农业产业化虽然确立了产业发展方向,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高层次技术服务不到位,快捷便利、权威准确的信息预测滞后,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
2.4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
当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观念陈旧,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农业只是局限于传统的种植或养殖,从事狭窄的农业经济活动,农产品粗加工多,精加工少,产业链条短,多是原料型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低。
2.5市场发育不成熟,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当地农民分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使农民在市场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力,难以抗衡社会上各利益集团对农民权益的侵蚀和不正当竞争。市场秩序尚不规范,掺杂使假、欺行霸市时有发生,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调节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法规尚不完备,还未形成体系,市场监督管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统一性。
3发展途径
3.1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小城镇建设以及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固原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不仅普遍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技术含量不高、管理落后,而且在规模扩张、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产整合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因此,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同制、兼并、收购、租赁、转让等形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引导龙头企业明确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用经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2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收购农产品时,要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将部分加工、销售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发挥区域化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基地生产由分散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产业带。
3.3大力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支持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小农户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关键。按照“完善组织、创新机制、自主管理、共同受益”的原则,把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变成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解决农户在农产品产销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继续探索“龙头企业 协会 农户”等模式,尽快培养一批带动力强、作用大的乡、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并以订单联结方式,建立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规范定单合同,提高合同履约率。
3.4抓好市场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坚持抓农业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的指导思想,抓好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城市农贸市场的超市建设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加快乡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增强辐射能力;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设置检验场所,配备快速检测仪器和专业检测人员,对上市农产品的药物残留进行销前质量速测。引导成立市场管理中介经营机构,与区内外大型批发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开通绿色运输渠道,吸引周边和区内外客商入市批发交易。加强市场经营管理,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创造良好的交易秩序和经营环境。
3.5发挥科技优势,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换代
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新成果,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集中力量研究、引进和推广一批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良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草畜、马铃薯等支柱产业的技术攻关。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培训,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业培训体系,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和加工设备、工艺流程的研究和应用,鼓励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大对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的扶持力度,逐步把龙头企业发展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力军。
3.6抓好品牌培育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只有打造名牌,才能占领一席市场,富一方百姓。农业技术部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普及先进实用技术;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争创名牌,发展名牌,增强自我品牌保护意识,发挥名牌效应,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3.7构建农业产业化信息支持系统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是现代农业的基础特征之一,是完善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农业产业化需要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支持。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际,建设各具特色的数据库。注重信息人才的培养,从各个渠道搜集信息,通过整理、分析、开发工作,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保障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8政府要发挥好协调、调控、监督、检查的服务职能
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农业、商业、财政、金融、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政府应加强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体制障碍,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打破行业界限和条块分割,逐步走向管理一体化。政府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信息体系,为企业和农户服务。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执法力度,对龙头企业的产品定期抽检,对产品不合格的企业要限期整改,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护消费者利益。
4参考文献
[1] 林坚,陈志钢,傅新红,等.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 何康宁.发展特色农业促进贵州农业产业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5,23(5):25-27.
[3] 李付梅.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5(3):112-114.
[4] 周良骥.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