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新成员,首要任务在于调整本省的产业结构。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文章通过建立产业结构增长模型来分析安徽省近十年来的产业结构,并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思考。
关键词:安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32-02
在经济学界,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钱纳里提出,经济结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变化是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的;罗斯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安徽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2010年,随着合肥和马鞍山成为长三角城市圈的正式成员,安徽省终于跻身长三角经济区,成为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的主要省份。因此,研究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建立
1.1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产业结 构增长模型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产业结构条件下经典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X1,X2,…Xk,A)(1)
式(1)中,Y表示总产出,X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A表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按照研究增长问题的一般方法,对生产函数取全微分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有:
=++…++(2)
式(2)中,表示第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记为?着i;?着0=,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模型化简为:=?着0+?着1+?着2+…+?着k (3)
即Y.=?着0+?着1X.1+?着2X.2+…+?着kX.k(4)
1.2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该模型可以建立用于测算第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元线性回归模型:(i=1,2,…,k):
(5)
2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2.1数据说明
这里产业划分及数据均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样本年限为1995~2006年;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又细分为工业产值和建筑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又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产值、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如表1所示)。
2.2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20世纪90年代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安徽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1995~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810.6亿元增至6148.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10.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也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第一产业为主演变到90年代中期的第一、二产业并重,再到90年代后期的第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考察三大产业对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取表1中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的样本点对三大产业增长模型进行回归: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2所示。从系数检验结果来看,四个变量的统计量全部通过检验,说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这在经验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方程检验结果看,模型的判定系数相当高,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很好,三大产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好的解释意义;D.W.统计量值接近于2,表明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统计量远超过自由度为3和16的分布 (显著水平为1%)的临界值,说明模型是总体显著的。
根据式(4)的定义可知,第一产业产出弹性?着1=0.2523、第二产业产出弹性?着2=0.4526、第三产业产出弹性?着3=0.3057。表示: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 ,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25.23%;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l%,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45.26%;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30.57%。
为了进一步细分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用第一产业产值X1、工业产值X 21、建筑业产值X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X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X32和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值X33作为解释变量对产业结构增长模型进行回归:
(7)
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没有通过检验,即该变量对模型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模型拟合优度仍旧很高,可能的原因是以上变量存在高度共线性现象,影响了模型的估计。不妨用第三产业总产出值代替(7)式中的三个第三产业产值变量、和,对产出结构增长模型进行重新回归:
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方程各项系数和方程总体均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且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同样根据产出弹性的定义,工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37.90%;建筑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11.30%。
3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较大(产出弹性),而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较大(产出弹性)。与沿海发达省份第三产业为住的产业结构模式不同的的,安徽省近十年来的主导产业是工业,说明安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因此,文章认为安徽应该充分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和长三角产业转移这个契机,继续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纳德.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9.
[2] 罗斯托.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5.
[5] 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筹与管理,2003,(10).
[6] 张书喜,专家评审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N].安徽日报, 2008-08-05.
关键词:安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32-02
在经济学界,有不少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钱纳里提出,经济结构一系列相互关系的变化是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的;罗斯托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安徽作为中部的重要省份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2010年,随着合肥和马鞍山成为长三角城市圈的正式成员,安徽省终于跻身长三角经济区,成为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的主要省份。因此,研究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建立
1.1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产业结 构增长模型
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产业结构条件下经典生产函数可以写成:Y=f(X1,X2,…Xk,A)(1)
式(1)中,Y表示总产出,Xi表示第i产业的产值,A表示经济制度和技术水平。按照研究增长问题的一般方法,对生产函数取全微分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有:
=++…++(2)
式(2)中,表示第产业的总产出弹性,记为?着i;?着0=,表示经济制度变迁对经济总产出的贡献。模型化简为:=?着0+?着1+?着2+…+?着k (3)
即Y.=?着0+?着1X.1+?着2X.2+…+?着kX.k(4)
1.2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计量经济模型
根据该模型可以建立用于测算第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元线性回归模型:(i=1,2,…,k):
(5)
2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2.1数据说明
这里产业划分及数据均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样本年限为1995~2006年;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为经济总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其中第二产业产值又细分为工业产值和建筑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又细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产值、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如表1所示)。
2.2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20世纪90年代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安徽省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1995~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810.6亿元增至6148.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10.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也从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第一产业为主演变到90年代中期的第一、二产业并重,再到90年代后期的第二、三产业的均衡发展。考察三大产业对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取表1中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的样本点对三大产业增长模型进行回归: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2所示。从系数检验结果来看,四个变量的统计量全部通过检验,说明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这在经验上看也是显而易见的。从方程检验结果看,模型的判定系数相当高,说明模型的拟和优度很好,三大产业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有很好的解释意义;D.W.统计量值接近于2,表明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统计量远超过自由度为3和16的分布 (显著水平为1%)的临界值,说明模型是总体显著的。
根据式(4)的定义可知,第一产业产出弹性?着1=0.2523、第二产业产出弹性?着2=0.4526、第三产业产出弹性?着3=0.3057。表示:第一产业产值每增加1% ,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25.23%;第二产业产值每增加l%,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45.26%;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30.57%。
为了进一步细分各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用第一产业产值X1、工业产值X 21、建筑业产值X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X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X32和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值X33作为解释变量对产业结构增长模型进行回归:
(7)
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知,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没有通过检验,即该变量对模型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模型拟合优度仍旧很高,可能的原因是以上变量存在高度共线性现象,影响了模型的估计。不妨用第三产业总产出值代替(7)式中的三个第三产业产值变量、和,对产出结构增长模型进行重新回归:
方程回归的结构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显示,方程各项系数和方程总体均通过统计检验,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且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同样根据产出弹性的定义,工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37.90%;建筑业产值每增加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11.30%。
3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产业结构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在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较大(产出弹性),而在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较大(产出弹性)。与沿海发达省份第三产业为住的产业结构模式不同的的,安徽省近十年来的主导产业是工业,说明安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初期,产业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因此,文章认为安徽应该充分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和长三角产业转移这个契机,继续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纳德.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1989.
[2] 罗斯托.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 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5.
[5] 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筹与管理,2003,(10).
[6] 张书喜,专家评审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发展规划 [N].安徽日报, 200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