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来自A县,他来自B县。我俩同为中年男人,同在各自的县内小有名气,同时被推荐参加重庆市第9期普通话测试员培训班的学习。我有幸与他同住一个寝室,有缘与他同坐一桌。于是,我俩成了朋友。
这次培训要经过汉语拼音、普通话测试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三次考试,每次考试都必须合格,最后才能获得资格证书。我最担心的就是普通话测试能力考试,班上其他学员,很多都有一至三年的测试经历,而我却没有。因此,在进行该项能力训练时,我特别专注、认真。同桌的他看到我那全神贯注的样儿,就说:“何必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说:“不认真,到时过不了关怎么办?”他说:,‘我的听力很强的,真的。到时候你抄我的就是了!不必过分苦累了自己,我绝对保证你能过关。”我边说“谢了”边继续认真地训练。下午,他要我陪他去玩,说不必去上课了,他保证我过关。我找了一个借口,没有同去。两天的测试能力训练,他去了半天,而我场场不落。
测试能力考试前,老师宣布:“一级一等的误差不能超过0.4,二级甲等不超过0.8,二级乙等不超过1.5,三级甲等不超过2.5。测试三名应试人,三个人的等级和分数都正确的为优,正确两个的为良,正确一个的就算合格,一个都不正确的当然就要补考。”
考试时单人单座,要求很严。他很够义气,本来不该坐在我的右手边,可他为了照顾我,硬是调到我的右手边坐了。我聚精会神地听,努力按照老师讲的规则及标准认真地记录、判断、打分。
当老师宣布“下面开始计算分数时”,他已经完成了。他努力地咳了一声,并将试卷的右边结论记录处抬了起来,示意我看。我想看,但又想,这对得起我自己吗,补考就补考吧。再说这测试能力本来就很重要,如果我将来有幸成为一名测试员呢,这不正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吗?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儿吧。于是,我忍住没有看。他又很大声地将课桌振动了一下,再次示意我。我仍然努力地坚持着不抬头,很顽固地独自计算着分数……
交卷后,我问他结果,他说第一个是“一级乙等”,第二个是“二级甲等”,第三个是“三级甲等”,并说出了自己的分数。我听后,说:“糟糕,我要补考了!”因为我给第一个确定的是“二级甲等”,分数为90.2;给第二、三位确定的是“二级乙等”,分数分别为84.7和80.2。不但等级与他的不相符,就是分数也早就远远超出了相应等级的误差范围。他说:“你自己要补考的,活该!”
班主任再次坐到了讲台上,测试能力考试的结果就要揭晓了,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老师首先说这次86名学员参考,获“优秀等级”的有两位。又说先不宣布是哪两位,只要他将参考答案宣布了,学员自己心里也就清楚了。我很着急,觉得他说的这些都是废话,优秀不优秀与我无关,我只想知道补考中有没有我。但是没有办法,教师要先说参考答案,他是老师,这时当然只能由他才行。老师说:“第一位是‘二级甲等’,第二、三位都是‘二级乙等’,分数依次分别为90.4、85.2和80.3。”
怎么,竟然是这样,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居然很“不幸”地成了两个“优秀”中的一个!他呢,居然很“幸运”地加入了补考的行列!
写下这段经历,我无意炫耀什么,也无意说明什么。不过,我想,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一定能从中读出一点儿什么来的!
这次培训要经过汉语拼音、普通话测试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三次考试,每次考试都必须合格,最后才能获得资格证书。我最担心的就是普通话测试能力考试,班上其他学员,很多都有一至三年的测试经历,而我却没有。因此,在进行该项能力训练时,我特别专注、认真。同桌的他看到我那全神贯注的样儿,就说:“何必把自己搞得紧张兮兮的!”说:“不认真,到时过不了关怎么办?”他说:,‘我的听力很强的,真的。到时候你抄我的就是了!不必过分苦累了自己,我绝对保证你能过关。”我边说“谢了”边继续认真地训练。下午,他要我陪他去玩,说不必去上课了,他保证我过关。我找了一个借口,没有同去。两天的测试能力训练,他去了半天,而我场场不落。
测试能力考试前,老师宣布:“一级一等的误差不能超过0.4,二级甲等不超过0.8,二级乙等不超过1.5,三级甲等不超过2.5。测试三名应试人,三个人的等级和分数都正确的为优,正确两个的为良,正确一个的就算合格,一个都不正确的当然就要补考。”
考试时单人单座,要求很严。他很够义气,本来不该坐在我的右手边,可他为了照顾我,硬是调到我的右手边坐了。我聚精会神地听,努力按照老师讲的规则及标准认真地记录、判断、打分。
当老师宣布“下面开始计算分数时”,他已经完成了。他努力地咳了一声,并将试卷的右边结论记录处抬了起来,示意我看。我想看,但又想,这对得起我自己吗,补考就补考吧。再说这测试能力本来就很重要,如果我将来有幸成为一名测试员呢,这不正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吗?还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儿吧。于是,我忍住没有看。他又很大声地将课桌振动了一下,再次示意我。我仍然努力地坚持着不抬头,很顽固地独自计算着分数……
交卷后,我问他结果,他说第一个是“一级乙等”,第二个是“二级甲等”,第三个是“三级甲等”,并说出了自己的分数。我听后,说:“糟糕,我要补考了!”因为我给第一个确定的是“二级甲等”,分数为90.2;给第二、三位确定的是“二级乙等”,分数分别为84.7和80.2。不但等级与他的不相符,就是分数也早就远远超出了相应等级的误差范围。他说:“你自己要补考的,活该!”
班主任再次坐到了讲台上,测试能力考试的结果就要揭晓了,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老师首先说这次86名学员参考,获“优秀等级”的有两位。又说先不宣布是哪两位,只要他将参考答案宣布了,学员自己心里也就清楚了。我很着急,觉得他说的这些都是废话,优秀不优秀与我无关,我只想知道补考中有没有我。但是没有办法,教师要先说参考答案,他是老师,这时当然只能由他才行。老师说:“第一位是‘二级甲等’,第二、三位都是‘二级乙等’,分数依次分别为90.4、85.2和80.3。”
怎么,竟然是这样,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想到,我居然很“不幸”地成了两个“优秀”中的一个!他呢,居然很“幸运”地加入了补考的行列!
写下这段经历,我无意炫耀什么,也无意说明什么。不过,我想,尊敬的各位读者朋友一定能从中读出一点儿什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