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3-0143-02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1 教学语言要精炼、有感染力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有感染力,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一上课我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唐代大诗人孟郊有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想一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怎么做?2、你尊重父母了,你的父母亲有没有不尊重你的意见的时候?如果发生了父母不尊重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应当怎么去做?简单的两个问题,学生议论结束后,再去读课文,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很轻松的就解决了。
2 要根据学生心理设计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还是小孩子,各方面表现的还很幼稚,还存在着好玩的天性。如果把知识的传授搞的很死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就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童趣》这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在引申到课文:看来同学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清代散文家沈复又有怎样的童年趣事呢?这样,一句话把学生的兴趣都转移到课文的学习上了,轻松而愉快,效果极佳。
3 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了。那么新课标对阅读课要求下我们应构建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3.1 阅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3.2 感受: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几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3 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究,挖掘课文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生活乐趣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研讨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欣赏:以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写作上的技巧、特色,以此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最终达到变“知识”为“能力”,变“食品”为“营养”。
3.5 评价:结合所学课文选择适当的拓展题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
以上的教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3.4 注重对情感的把握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流沙河的《理想》这篇课文: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 第三层(第8、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
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感情,学生分析完了,自然也就潛移默化,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新世纪面对着新课程改革,作为语文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1 教学语言要精炼、有感染力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有感染力,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一上课我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唐代大诗人孟郊有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想一下,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怎么做?2、你尊重父母了,你的父母亲有没有不尊重你的意见的时候?如果发生了父母不尊重你的意见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应当怎么去做?简单的两个问题,学生议论结束后,再去读课文,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主题,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很轻松的就解决了。
2 要根据学生心理设计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还是小孩子,各方面表现的还很幼稚,还存在着好玩的天性。如果把知识的传授搞的很死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就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童趣》这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在引申到课文:看来同学们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清代散文家沈复又有怎样的童年趣事呢?这样,一句话把学生的兴趣都转移到课文的学习上了,轻松而愉快,效果极佳。
3 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了。那么新课标对阅读课要求下我们应构建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就该课堂结构。
3.1 阅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3.2 感受: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几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3 理解: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究,挖掘课文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感到语文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有生活乐趣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研讨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欣赏:以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的方式,分析文章的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写作上的技巧、特色,以此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最终达到变“知识”为“能力”,变“食品”为“营养”。
3.5 评价:结合所学课文选择适当的拓展题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
以上的教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3.4 注重对情感的把握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课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终达到情感教育的良好效果。例如,流沙河的《理想》这篇课文:
第二部分(第2—11节)分说理想的意义。分三层: 第1层(第2、3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有时代性,连续性;一代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层(第4-7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之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理想给人以乐观、斗志、年轻的力量;但理想不应是名利场(“黄金梦”和“荣誉”品)、 第三层(第8、11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成为“大写的人”;理想能使人恢复良知改造人;理想若受到“玷污”、“扒窃”,要去找回,要提起警戒,要把理想视为生命:若自己抛弃(“失去”)理想,则有极大危害。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人生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理想的实践意义-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今天的理想之“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是明天的“浓阴”。春光明媚,天空晴朗,实现理想,大有作为。
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所表现出的感情,学生分析完了,自然也就潛移默化,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