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髓内钉与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来源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胫骨骨折临床常见,其受伤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伤、跌滑倒摔伤、重物砸伤或高处坠落伤等,好发于胫骨中下1/3段[1].由于此处解剖结构的特殊性,骨折端血循环欠佳,覆盖软组织少,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影响骨折愈合效果,甚至出现远期跛行[2].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手段,主要方式有胫骨远端内外侧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胫骨髓内钉等,但不同方式获得的临床疗效各不一样[3].为了探索最佳内固定治疗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胫骨远端解剖锁定接骨板、胫骨髓内钉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CC放疗后AV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00例Ⅱb-Ⅲb期宫颈癌行根治性放疗后AV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应用雌三醇联合乳酸菌,对照组应用雌三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的阴道健康评分、阴道萎缩症状评分、阴道pH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VMI改善程度及E2、血清FSH、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三醇联合乳酸菌治疗ACC放疗后AV疗效更优.
右锁骨下静脉(RSV)导管插入术于1952年由Aubaniac首次报道[1],右侧穿刺较左侧到达上腔静脉的途径更短,且较左侧更安全有效,不易损伤胸导管,因此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中央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快速补液、肠外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减少外周用药导致的静脉炎,放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和血液透析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