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继手术疗法、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的第五大主流疗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鉴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免疫疗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借助生物材料构建智能纳米递释系统用于研究新型疫苗和靶向药物,有效地减小了癌症免疫疗法的毒副作用并提高了疗效.本文概述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 构】
:
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苏州2151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成为继手术疗法、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后的第五大主流疗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鉴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免疫疗法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借助生物材料构建智能纳米递释系统用于研究新型疫苗和靶向药物,有效地减小了癌症免疫疗法的毒副作用并提高了疗效.本文概述了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过程,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癌症免疫疗法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其他文献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危重疾病.除了支持性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之外,暂时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因此需要从AKI发病机制着手,探索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近期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急性肾损伤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缓解肾脏氧化应激成为AKI治疗的关键.具有还原性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发展为治疗急性肾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的途径.
薄膜荧光化学传感提供了一种固相、便携、易操作的气相分子检测技术,在环境、安全、生物医学、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基于本课题组在超分子自组装构建n-型有机半导体苝二酰亚胺衍生物(PTCDI)一维纳米纤维及其荧光薄膜检测胺类等气相分子领域研究,结合其他课题组工作,本文阐述了该类纳米纤维多孔薄膜在结构调控,荧光传感应用性能、机制和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本课题组在p型有机半
在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无论是生物个体的形态还是基因的表达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表观遗传信息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不同表观遗传信息在配子形成、跨代遗传和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发现在这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全基因组层次的重编程.本文主要介绍了DNA甲基化、染色质开放性、组蛋白修饰及染色体三维结构这些表观遗传信息在跨代遗传和胚胎发育时期的重编程的进展,以及
本文以1,3-双(二苯基膦氧)丙烷(DPPPO_2)为配体,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锰(Ⅱ)配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Mn(DPPPO_2)Br_2]_n(1G)和[Mn_2(DPPPO_2)_4Br_2]Br_2·4CH_3OH (1R).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1G呈现一维链状结构, 1R则为笼状结构的双核配合物.四面体构型的Mn(Ⅱ)化合物1G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现绿光发射(λ_(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可视为个体早期的外显智力,动作的毕生发展与个体认知发展及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密切相关.认知神经学科和脑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为研究动作领域的毕生发展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基础和契机.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看,动作的产生以及动作技能的获得是婴儿阶段发育的里程碑;到了儿童青少年期,动作技能的有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成年早期到晚期,运动能力经历了巅峰到明显衰退的转变.目前关于动作的神经机制的研
本研究以亲油性的双面胶作为基底,利用滴涂二乙炔单体结合紫外光聚合来制备均匀的聚二乙炔(PDA)薄膜,通过荧光和颜色两种信号变化模式(即"双模光学检测")研究了PDA薄膜对VOC气体的响应性,发现制备的PDA薄膜在2 min内就可以实现明显的荧光和颜色变化,有效解决了目前PDA薄膜在VOC气体检测方面存在响应速度慢、薄膜均一性差等问题.此外,为解决单一PDA薄膜的交叉响应性问题,本研究制备了四种不同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药材的使用过程中,利用植物分类学方法对药用植物进行鉴定、亲缘关系及演化规律研究,有助于中药资源的系统认知、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科学保护.本文参考国内外权威植物名录数据库、植物分类系统,以及最新的分子系统研究成果,对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植物药材基源物种科属范畴变动进行了系统考证,并对相关物种的拉丁学名和中文名进行了梳理,旨在推动植物分类学与中药资源
三萜皂苷是一类天然存在的结构多样的三萜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三萜皂苷不仅是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和食草动物的防御化合物,还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在医药、日化、食品、农业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植物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基本框架及调控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植物三萜皂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虽然有着共同的前体合成途径,但后修饰阶段具有高度特异性和多样性.本文综述
疟疾是疟原虫通过雌性按蚊为媒介传播的寄生虫病,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5种,其中,恶性疟原虫的致病性最为强烈,是导致全球疟疾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硫化肝素是广泛分布于脊椎动物细胞表面的无支链多糖,为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的一个重要受体,在疟原虫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疟原虫入侵宿主红细胞是一个快速而复杂的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等交叉领域的不断深入,纳米医学进入了空前繁盛的时代.基于有机、无机以及杂化纳米颗粒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纳米制剂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生物成像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纳米药物的发展也已迈入了新的阶段.通过材料创新、表面修饰、结构设计、新型仿生材料研制、内源性纳米囊泡提取等多种技术手段,传统上作为单一药物载体的纳米颗粒被赋予了多种新功能的同时,其在机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