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有三个重要文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长篇批示;国务委员王勇的讲话;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的报告。这三个文件,提出了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思想、内涵、主要任务、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和目的,是中央企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纲领。
三个重要文件,从总体上构成新的阶段中央企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体系。核心文件是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王勇与张毅的讲话是对重要批示精神的阐述和为贯彻落实而作出的具体部署。三个重要文件是彼此关联、相互呼应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三个文件精神,是当前中央企业的重要工作。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较长,有429个字,寓意深长,可以分成五大板块来解读。第一板块是指导思想,指出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意义,提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下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利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是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共赢之举”。点出“新一轮”“高水平”定义本意,就是新常态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开放促发展的新型道路,特色鲜明。
第二板块讲的是成绩,重点是讲谁来做这件事,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近年来,中国装备“走出去”初见成效,取得积极进展,央企立足自身,主动作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在其中发挥了领头羊、主力军作用,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合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促进提升了我国国际竞争力,有效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对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
过渡段是讲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任务,提出做什么的问题。“当前,利用我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条件具备,机遇难得”。
第四段是原则与要求,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从具体工作来看,“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善于抓住和对接当地需求,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更加注重质量信用、品牌服务提升,更加注重装备标准、技术管理同进,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与造福当地并重”。
最后是效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便是“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我国发展增添新动能、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学习理解国资委“推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李克强总理批示和王勇、张毅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结合起来,要抓住精要之点,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学懂弄透。
要点之一:弄清会议的背景和依据,“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战略布局。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国资委这次会议前一天,即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综合考量现实与未来、科学研判需要与可能等基础上,作出了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大决策。在2015年1月29日、4月14日和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均强调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国务院刚发布的指导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41条,提出了“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企业主导被排在第一位,格外引人注目。
从目前各个部委实施的情况看,在近期,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都相继为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而国资委是全面发动、具体部署,召开这次央企负责人与地方国资委主任参加的会议,规模大、层次高,进入落实阶段。
要点之二:从主题分析,弄清“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逻辑关系。
从表面上看,“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两个主题甚至是两个会议一起开的感觉,实际上是一个主题两个侧重点,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也是重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反之,产能国际合作是推进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国际产能能够促进“一带一路”的现有合作机制进一步向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扩展。“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加以利用。“推进参与”更有姿态特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更有实际操作特征,这是一个有机结合。
要点之三:认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四个有利于”的意义。
三个文件对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可以用“四个有利于”进行概括:一是有利于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四是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企业提升和产业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意义深远。
要点之四:弄清核心内容是“产能和合作”,充分理解由产品的输出转向产业与能力的输出的内涵与新意。
“产能和合作”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理解。首先,过去中国的经济向外走,主要是贸易,也就是产品的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我们现在要做的产能合作含义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其次,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央企业要与所在国在合作当中充分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产能合作”的内在含义。中央企业对外开放的“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做好文章。 要点之五:认清基础,找准问题,理解中央企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一新三高”新指向。
我们注意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讲到“三个高”,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这“三个高”的提出是有基础的。张毅报告讲到,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成效时描述出“广”“快”“重”的状态。对中央企业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用四句话分析得非常清楚。主要是国际化程度偏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等。走向新阶段,是在这个基础上达到速度、水平与层次的“三高”,是中央企业对外开放的新使命、新追求。
要点之六: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内容,突出重点领域,明确“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途径。
李克强总理不仅提出“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大目标,而且提出“利用我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的途径。
“两个重点”是明确的:一是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国家,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张;二是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我们不能不注意,出席会议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目标与任务。例如: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推动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提高轻工纺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境外设厂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对外输出,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这些来自各中央企业负责人的思路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得会议精神的贯彻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要点之七:理解“三坚持、三注重”要求,严格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基本原则。
李克强批示提出:“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更加注重质量信用、品牌服务提升,更加注重装备标准技术与管理同进,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与造福当地并重。”这个“三坚持”“三并重”,也在王勇讲话与张毅报告中得到充分展示。归纳起来,集中在四点上,可以用“四项基本原则”来表达: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原则。
要点之八:把握“六条”“五要”“十措施”,努力提高中央企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能力和水平。
王勇对中央企业新一轮开放从六个方面提出要求,张毅则提出“五要”作为响应。作为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尤其要重视张毅报告提出的“五要”。这“五要”,篇幅长,分量重,讲的是贯彻落实的事情: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联合出海力度,推动高效产能合作,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合作共赢;要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切实防范风险;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升质量信用品牌服务,展现良好企业形象,赢得所在地政府、合作方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尊重,为中央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张毅在报告中提出落实规划、搭建平台、融资支持、公共关系等十项具体措施,内容具体,在操作层次上把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三个重要文件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开放和合作发展。三个文件一脉相承,虚实结合,使人鲜明感受到一个重大决策从提出到落实的过程。三个文件,对形势有新判断,对发展有新认识,解决问题有新思路、新重点、新举措。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央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责任编辑:李 直)
三个重要文件,从总体上构成新的阶段中央企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工作体系。核心文件是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王勇与张毅的讲话是对重要批示精神的阐述和为贯彻落实而作出的具体部署。三个重要文件是彼此关联、相互呼应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三个文件精神,是当前中央企业的重要工作。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较长,有429个字,寓意深长,可以分成五大板块来解读。第一板块是指导思想,指出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意义,提出为什么要这么做的问题。“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新阶段下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利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是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共赢之举”。点出“新一轮”“高水平”定义本意,就是新常态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开放促发展的新型道路,特色鲜明。
第二板块讲的是成绩,重点是讲谁来做这件事,做得怎么样的问题。近年来,中国装备“走出去”初见成效,取得积极进展,央企立足自身,主动作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在其中发挥了领头羊、主力军作用,为国内经济建设和对外经济合作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促进提升了我国国际竞争力,有效拓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对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
过渡段是讲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任务,提出做什么的问题。“当前,利用我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条件具备,机遇难得”。
第四段是原则与要求,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从具体工作来看,“希望同志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善于抓住和对接当地需求,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更加注重质量信用、品牌服务提升,更加注重装备标准、技术管理同进,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与造福当地并重”。
最后是效果,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便是“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我国发展增添新动能、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学习理解国资委“推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精神,要把李克强总理批示和王勇、张毅讲话结合起来,与学习《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结合起来,要抓住精要之点,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学懂弄透。
要点之一:弄清会议的背景和依据,“企业主导”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战略布局。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国资委这次会议前一天,即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入分析国内国际经济新形势、综合考量现实与未来、科学研判需要与可能等基础上,作出了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大决策。在2015年1月29日、4月14日和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均强调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国务院刚发布的指导意见,共包括7个部分、41条,提出了“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基本原则。企业主导被排在第一位,格外引人注目。
从目前各个部委实施的情况看,在近期,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都相继为此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而国资委是全面发动、具体部署,召开这次央企负责人与地方国资委主任参加的会议,规模大、层次高,进入落实阶段。
要点之二:从主题分析,弄清“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逻辑关系。
从表面上看,“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两个主题甚至是两个会议一起开的感觉,实际上是一个主题两个侧重点,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装备制造和国际产能合作也是重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反之,产能国际合作是推进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国际产能能够促进“一带一路”的现有合作机制进一步向更大的范围、更深层次扩展。“一带一路”划定的区域范围,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值得装备制造业和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加以利用。“推进参与”更有姿态特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更有实际操作特征,这是一个有机结合。
要点之三:认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四个有利于”的意义。
三个文件对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可以用“四个有利于”进行概括:一是有利于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不断提升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有利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实施“一带一路”、中非“三网一化”合作等重大战略;四是有利于深化我国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关系到国家经济增长、企业提升和产业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意义深远。
要点之四:弄清核心内容是“产能和合作”,充分理解由产品的输出转向产业与能力的输出的内涵与新意。
“产能和合作”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理解。首先,过去中国的经济向外走,主要是贸易,也就是产品的输出,通过贸易的方式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向外输出。我们现在要做的产能合作含义是产业的输出,是能力的输出。其次,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有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央企业要与所在国在合作当中充分体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所以说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产能合作”的内在含义。中央企业对外开放的“新”在何处?就是要在产业和能力的输出上做好文章。 要点之五:认清基础,找准问题,理解中央企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一新三高”新指向。
我们注意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讲到“三个高”,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这“三个高”的提出是有基础的。张毅报告讲到,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成效时描述出“广”“快”“重”的状态。对中央企业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用四句话分析得非常清楚。主要是国际化程度偏低,核心竞争能力不强,风险防控体系不够完善,同业无序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等。走向新阶段,是在这个基础上达到速度、水平与层次的“三高”,是中央企业对外开放的新使命、新追求。
要点之六: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内容,突出重点领域,明确“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途径。
李克强总理不仅提出“推动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大目标,而且提出“利用我国优势产能,突出重点领域”的途径。
“两个重点”是明确的:一是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国家,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张;二是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作为重点行业,分类实施,有序推进。
我们不能不注意,出席会议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目标与任务。例如:结合当地市场需求,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行业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拓展轨道交通装备国际市场;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推动化工重点领域境外投资;提高轻工纺织行业国际合作水平;通过境外设厂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信息通信行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工程机械等制造企业完善全球业务网络;推动航空航天装备对外输出,开拓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市场。这些来自各中央企业负责人的思路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得会议精神的贯彻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要点之七:理解“三坚持、三注重”要求,严格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的基本原则。
李克强批示提出:“坚持创新合作模式,坚持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原则,更加注重质量信用、品牌服务提升,更加注重装备标准技术与管理同进,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与造福当地并重。”这个“三坚持”“三并重”,也在王勇讲话与张毅报告中得到充分展示。归纳起来,集中在四点上,可以用“四项基本原则”来表达: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坚持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原则。
要点之八:把握“六条”“五要”“十措施”,努力提高中央企业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的能力和水平。
王勇对中央企业新一轮开放从六个方面提出要求,张毅则提出“五要”作为响应。作为中央企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尤其要重视张毅报告提出的“五要”。这“五要”,篇幅长,分量重,讲的是贯彻落实的事情: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联合出海力度,推动高效产能合作,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合作共赢;要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监督管理,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切实防范风险;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要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提升质量信用品牌服务,展现良好企业形象,赢得所在地政府、合作方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和尊重,为中央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张毅在报告中提出落实规划、搭建平台、融资支持、公共关系等十项具体措施,内容具体,在操作层次上把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三个重要文件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开放和合作发展。三个文件一脉相承,虚实结合,使人鲜明感受到一个重大决策从提出到落实的过程。三个文件,对形势有新判断,对发展有新认识,解决问题有新思路、新重点、新举措。突出体现了战略性、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中央企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性文件。
(责任编辑:李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