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观的特点在于以传授历史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个体为教学目标。由此必须导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产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这种教育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实践及其主体能动性,它阻碍了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创新;方式;实施
The history creates protestantism initially to search with study the way implementation
Zhang Zhongqiang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teaching view’s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ake teaches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as the teaching main purpose, take raises can master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skilled the individual as the teaching goal. From this must make take the textbook as the center, produces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eaching idea teaches, to instill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primarily. This kind of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neglected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practice and the main body activity to a great extent, it has hindered student’s original display and the cre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History; Innovation; Way; Implementation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观的特点在于以传授历史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个体为教学目标。由此必须导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产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这种教育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实践及其主体能动性,它阻碍了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做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求具有作出创新意识,表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即在方式上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以营造一种愉快、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补充适当的史实,精心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其次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不仅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道同共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共同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这一思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 开放课堂环境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情绪状态,它是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或者是刻板的讲述,或者是面面俱到的深刻分析,却无法获得学生的共鸣;即使学生有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也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些比较正规传统的历史课堂环境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一系列教育实验早已证明,民主型教师,民主式教育作风的
教学效果最佳,而权威式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最为不利。历史教师要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可以做什么工作呢?(1)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创
造性学豸的机会。(2)在较呆板的课本之外呈现多种学习材料。如直观教具、地图、图片、实物、影像等。(3)尊重与宽容。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希望之才。如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4)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更多地采用个别和小组学些,推动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此相互激励创新。(5)为了消除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想法被评判而产生紧张,焦虑甚至压抑,教师可以采取“拒绝评判”态度。
2 运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展示
我通过课件讲当时的历史场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众多的史料面前发表见解,探讨寻研,让学生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德军闪击波兰与苏联时,许多同学对西线异常迷惑不解,我通过展示东西线图片采视频的对比让同学们各抒已见,讨论波兰迅速沦亡及苏联不仅没有被灭亡,相反还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的原因。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仅讨论出英法想祸水东引企图,并且归纳了波兰沦亡及苏联保存的原因;波兰是一个弱国而苏联是一个大国,经济实力较强。这使学生从表面的史料挖掘出了深刻的内涵。而当年满65岁的丘吉尔授命组成战时联合政府时,我又给同学们播放了丘吉尔的就职演说,银幕上出现了前进的坦克和军舰。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将在海上作战,陆上作战,空中作战,我们的目的是争取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画外音:丘吉尔的就职演讲,使英国人民从黑暗中见到了一线光明,从此,英国政府才完全抛弃“绥靖政策”,走上了一条毫不妥协的反法西斯道路。这不仅使同学较为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体会到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
3 教与学方式引导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设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启动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问题,这一个过程是设疑→思辩→释疑的过程;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质疑→讨论→解惑的过程。指导学生启动思维,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明确思考的突进和方向。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的比较: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圈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迅速。(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送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哥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5)新兴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杨械制造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电力、石化、汽车、飞机制造等。(6)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时代为主要特征。这一训练过程,通守设疑→思辨→释疑,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学会掌握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和表述历史。
除了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还应学会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思维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要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发问,要给学生讨论,发问时间,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洽,是教学方式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民族、国防、外交与祖国统一》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说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不同的含义?如:(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有人称之为中国第一次“入世”;(2)2001年11月10日18时36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随着卡塔尔财政、经济、贸易大卧迈勒手中的木槌“嘭”的一声影响,中国“入世”得刭最终批准。解答此题,可从性质、原因入手。第一次“入世”中国被近卷入,第二次“入世”是主动加入。一次“入世”原因:中国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国力衰弱,政治腐败,主权丧失。世界资本主义国
家在工业革命后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迫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入世”的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中国主权完整,奉行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给中国“入世”提供了机遇。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意义菲常有用。
历史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围绕师生对问题的设计,通过疑、思、解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比较综合能力,表达叙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巩固”与“尝试练习”
历史创新教学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巩固”与尝试练习上,教师可采用分类作业和自命题目作业,作业既实用又多样化。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巩固学习”一般将作业分为四类:一类综合性高难度作业;二类为针对本章任何内客的自命题作业;三类为教师命题式作业;四类为基础列举史实性作业。层次分明,各因情而定,学生们有选择的高度自由。从做的情况看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有主动做了作业,其中自命题作业的选作特别踊跃,质
量也高,大大超过了教师的预计。我想这大概就是创新教育下学生实现自我的成效吧!另一方面还组.织学生尝试练习,通过笔作、展示、互评、讨论等形式:如《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一节,我针对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练习”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有哪些表现?资产阶级两面性又有何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熟悉基础知识之后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回答。同时,通过学生点评,也可再次熟悉基础知识,
又通过讨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强化了辛亥革命功绩与教训这一学习重难点。
综上所述在历史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做法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努力实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地思考、实践,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历史;创新;方式;实施
The history creates protestantism initially to search with study the way implementation
Zhang Zhongqiang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teaching view’s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ake teaches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as the teaching main purpose, take raises can master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skilled the individual as the teaching goal. From this must make take the textbook as the center, produces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central teaching idea teaches, to instill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primarily. This kind of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neglected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practice and the main body activity to a great extent, it has hindered student’s original display and the creation abi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History; Innovation; Way; Implementation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观的特点在于以传授历史知识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历史知识的个体为教学目标。由此必须导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产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系。这种教育教学观念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学习实践及其主体能动性,它阻碍了学生独创性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做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求具有作出创新意识,表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即在方式上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以营造一种愉快、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补充适当的史实,精心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思维的不同寻常性和标新立异。其次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不仅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一道同共参与,主动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共同探索和解决历史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这一思路,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 开放课堂环境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情绪状态,它是教学能否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条件。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或者是刻板的讲述,或者是面面俱到的深刻分析,却无法获得学生的共鸣;即使学生有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也往往以教材作为评判的标准。这些比较正规传统的历史课堂环境抑制了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在动机。一系列教育实验早已证明,民主型教师,民主式教育作风的
教学效果最佳,而权威式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最为不利。历史教师要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可以做什么工作呢?(1)给予学生应有的信任,为学生提供独立进行创
造性学豸的机会。(2)在较呆板的课本之外呈现多种学习材料。如直观教具、地图、图片、实物、影像等。(3)尊重与宽容。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希望之才。如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4)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更多地采用个别和小组学些,推动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并由此相互激励创新。(5)为了消除学生因担心自己的想法被评判而产生紧张,焦虑甚至压抑,教师可以采取“拒绝评判”态度。
2 运用现代化教学的各种手段展示
我通过课件讲当时的历史场景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众多的史料面前发表见解,探讨寻研,让学生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德军闪击波兰与苏联时,许多同学对西线异常迷惑不解,我通过展示东西线图片采视频的对比让同学们各抒已见,讨论波兰迅速沦亡及苏联不仅没有被灭亡,相反还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胜利的原因。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不仅讨论出英法想祸水东引企图,并且归纳了波兰沦亡及苏联保存的原因;波兰是一个弱国而苏联是一个大国,经济实力较强。这使学生从表面的史料挖掘出了深刻的内涵。而当年满65岁的丘吉尔授命组成战时联合政府时,我又给同学们播放了丘吉尔的就职演说,银幕上出现了前进的坦克和军舰。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我们将在海上作战,陆上作战,空中作战,我们的目的是争取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
画外音:丘吉尔的就职演讲,使英国人民从黑暗中见到了一线光明,从此,英国政府才完全抛弃“绥靖政策”,走上了一条毫不妥协的反法西斯道路。这不仅使同学较为真实地体验和感受了历史,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体会到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勇气。
3 教与学方式引导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必须同时考虑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问题设计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启动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问题,这一个过程是设疑→思辩→释疑的过程;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质疑→讨论→解惑的过程。指导学生启动思维,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明确思考的突进和方向。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的比较:相同点:(1)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局部调整。(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圈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迅速。(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送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哥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5)新兴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杨械制造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兴的工业部门有:电力、石化、汽车、飞机制造等。(6)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时代为主要特征。这一训练过程,通守设疑→思辨→释疑,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学会掌握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和表述历史。
除了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还应学会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向教师提问比教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学生是否学会提出问题,是他们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他们思维能力高低强弱的重要标志。为此,教师要在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引导学生发问,要给学生讨论,发问时间,要重视学生的问题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在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发问,是讲、练、思的融洽,是教学方式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如在讲授《民族、国防、外交与祖国统一》时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说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不同的含义?如:(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门户被打开,有人称之为中国第一次“入世”;(2)2001年11月10日18时36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随着卡塔尔财政、经济、贸易大卧迈勒手中的木槌“嘭”的一声影响,中国“入世”得刭最终批准。解答此题,可从性质、原因入手。第一次“入世”中国被近卷入,第二次“入世”是主动加入。一次“入世”原因:中国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国力衰弱,政治腐败,主权丧失。世界资本主义国
家在工业革命后积极开拓世界市场,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迫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二次“入世”的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大加强。中国主权完整,奉行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给中国“入世”提供了机遇。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原因、意义菲常有用。
历史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围绕师生对问题的设计,通过疑、思、解的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阅读观察能力,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比较综合能力,表达叙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学习巩固”与“尝试练习”
历史创新教学还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巩固”与尝试练习上,教师可采用分类作业和自命题目作业,作业既实用又多样化。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巩固学习”一般将作业分为四类:一类综合性高难度作业;二类为针对本章任何内客的自命题作业;三类为教师命题式作业;四类为基础列举史实性作业。层次分明,各因情而定,学生们有选择的高度自由。从做的情况看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有主动做了作业,其中自命题作业的选作特别踊跃,质
量也高,大大超过了教师的预计。我想这大概就是创新教育下学生实现自我的成效吧!另一方面还组.织学生尝试练习,通过笔作、展示、互评、讨论等形式:如《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和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一节,我针对教材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练习”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有哪些表现?资产阶级两面性又有何表现!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熟悉基础知识之后对基础知识进行重组回答。同时,通过学生点评,也可再次熟悉基础知识,
又通过讨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强化了辛亥革命功绩与教训这一学习重难点。
综上所述在历史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做法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于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是通过教师努力实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不断地思考、实践,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