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早期有无征兆呢?
编辑同志:
近日,有网友指出,如果每天晨起时疲乏无力,并伴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直到早餐后才能消除这种不舒适的感觉,那么很可能是糖代谢异常,有糖尿病的患病倾向。请问这真的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吗?
湖南隆回 肖鹏
肖读者:
事实上,糖尿病早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饥饿、无力等症状,并不能成为判定糖尿病患病的倾向和征兆。目前,主要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来筛查糖尿病早期患者。
常规体检中的血检都会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值在6.1毫摩尔每升至7.0毫摩尔每升:当人的空腹血糖值高于7.0毫摩尔每升时,就需要通过葡萄糖耐量测定进一步检查体检者是否糖调节受损;如果检查结果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那么就可以做早期糖尿病的诊断结论。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5.2%的人群属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患者如果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及时阻断,可以实现病情的逆转,显著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继续保持健康的人体状态。因此,早期糖尿病发现和预防非常关键。
如果条件允许,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血糖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获得有效治疗。建议有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至少1次血糖筛查。
小孩发烧不要捂被子
编辑同志:
孩子发烧捂被子好不好,是应该减少盖被子,正常盖被子,还是捂着被子出汗好?
云南玉溪
白洁
白读者:
人体发烧的机制是:免疫系统调节身体温度,以消灭入侵的病毒。但是体温过高,会伤害到人体自身,比如大脑。
发汗的机制是:通过汗液蒸发达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
捂被子的机制是:通过减少热量散发的方式,提高体表温度。
这下你应该看明白了:在免疫系统还在跟病毒作战的时候,它需要的是高体温,是不会让身体出汗的,怎么捂都是没汗的。当你的身体开始出汗的时候,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战胜了病毒,战争已经结束了,需要赶紧降低体温,所以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以快速降温。出汗是你病好以后的表象,病都好了,还捂着干吗?
建议:在温度不特别高时,一方面捂被子,一方面在脑袋上放个冰块儿,帮助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温度,消灭病毒,同时避免脑部受伤,但一旦出汗,就别再捂了。体温如果超过摄氏38度了,赶紧物理降温吧,免疫系统已经杀红眼了,是否伤害大脑,已经不在它的考虑范畴了。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捂,其他机制想降温热量又排不出去,等于自杀。
切记:不要给发热的小孩子捂被子!幼儿体温调剂机制很弱。包裹得越严体温上升得越快,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抽搐惊厥甚至休克等危险。婴儿捂被子甚至会危及生命。
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编辑同志:
我发现我孩子的耳屎很多,请问孩子耳朵里的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广西隆安 农学军
农读者:
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位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并不是人体的废物,它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富含油脂,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还能防止昆虫对耳朵的侵袭。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于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燥,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另外,富含脂肪酸的耵聍,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最后,耵聍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大部分人认为耵聍一定要掏出来,否则会堵住耳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耵聍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其堵塞耳道。还有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耵聍,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耵聍不能自行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耵聍吸水膨胀,酸性的耵聍会腐蚀耳道深处的皮肤,引起发炎。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耵聍的分泌异常,耵聍可能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在此,提醒大家最好不要经常掏自己耳朵,特别是用棉签的话最好只擦拭耳郭的位置。假如出现耵聍堵塞耳道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处理,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将耵聍取出。脚气有什么办法治吗?
编辑同志:
我曾志过脚气,现在脚趾甲变厚,颜色浑浊,有什么办法治好吗?
湖南武冈 岳启神
岳读者:
从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目前你的趾甲增厚,颜色变浑浊,是由于长时间的脚气导致趾甲的病变,即甲真菌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灰趾甲。
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的外用药物主要包括28%噻康唑溶液、8%环吡酮溶液和5%阿莫罗芬甲涂剂。由于趾甲的特殊结构,使得大多数药物难于渗透入甲板,无法发挥其抑菌或杀菌活性;
2.系统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这3种药物对指甲真菌病的疗效均高于趾甲真菌病的疗效:
3.联合治疗。即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
4.激光治疗。国外最早在1 982年就进行了CO2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国内部分医院已采用CO2激光单独或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激光治疗缩短了灰趾甲治疗的时间,没有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及外用抗真菌药物的繁琐,是治疗甲真菌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宜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患者。
编辑同志:
近日,有网友指出,如果每天晨起时疲乏无力,并伴有强烈的心慌饥饿感,直到早餐后才能消除这种不舒适的感觉,那么很可能是糖代谢异常,有糖尿病的患病倾向。请问这真的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吗?
湖南隆回 肖鹏
肖读者:
事实上,糖尿病早期并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饥饿、无力等症状,并不能成为判定糖尿病患病的倾向和征兆。目前,主要是通过空腹血糖检测来筛查糖尿病早期患者。
常规体检中的血检都会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值在6.1毫摩尔每升至7.0毫摩尔每升:当人的空腹血糖值高于7.0毫摩尔每升时,就需要通过葡萄糖耐量测定进一步检查体检者是否糖调节受损;如果检查结果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那么就可以做早期糖尿病的诊断结论。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全国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5.2%的人群属于早期糖尿病患者。早期糖尿病患者如果从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及时阻断,可以实现病情的逆转,显著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继续保持健康的人体状态。因此,早期糖尿病发现和预防非常关键。
如果条件允许,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可定期进行血糖筛查,以便及早发现病情,获得有效治疗。建议有糖调节受损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每年进行至少1次血糖筛查。
小孩发烧不要捂被子
编辑同志:
孩子发烧捂被子好不好,是应该减少盖被子,正常盖被子,还是捂着被子出汗好?
云南玉溪
白洁
白读者:
人体发烧的机制是:免疫系统调节身体温度,以消灭入侵的病毒。但是体温过高,会伤害到人体自身,比如大脑。
发汗的机制是:通过汗液蒸发达到降低体表温度的作用。
捂被子的机制是:通过减少热量散发的方式,提高体表温度。
这下你应该看明白了:在免疫系统还在跟病毒作战的时候,它需要的是高体温,是不会让身体出汗的,怎么捂都是没汗的。当你的身体开始出汗的时候,说明免疫系统已经战胜了病毒,战争已经结束了,需要赶紧降低体温,所以身体排出大量汗液,以快速降温。出汗是你病好以后的表象,病都好了,还捂着干吗?
建议:在温度不特别高时,一方面捂被子,一方面在脑袋上放个冰块儿,帮助免疫系统提高身体温度,消灭病毒,同时避免脑部受伤,但一旦出汗,就别再捂了。体温如果超过摄氏38度了,赶紧物理降温吧,免疫系统已经杀红眼了,是否伤害大脑,已经不在它的考虑范畴了。如果这个时候继续捂,其他机制想降温热量又排不出去,等于自杀。
切记:不要给发热的小孩子捂被子!幼儿体温调剂机制很弱。包裹得越严体温上升得越快,对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容易出现抽搐惊厥甚至休克等危险。婴儿捂被子甚至会危及生命。
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编辑同志:
我发现我孩子的耳屎很多,请问孩子耳朵里的耳屎一定要掏出来吗?
广西隆安 农学军
农读者:
耵聍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位皮肤上的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并不是人体的废物,它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富含油脂,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细毛能阻挡外界的尘埃颗粒,还能防止昆虫对耳朵的侵袭。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尤其对于耳道深处的鼓膜,可使其不致干燥,从而使鼓膜经常处于最佳运动状态。另外,富含脂肪酸的耵聍,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最后,耵聍还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大部分人认为耵聍一定要掏出来,否则会堵住耳朵,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耵聍会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其堵塞耳道。还有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耵聍,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耵聍不能自行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耵聍吸水膨胀,酸性的耵聍会腐蚀耳道深处的皮肤,引起发炎。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耵聍的分泌异常,耵聍可能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在此,提醒大家最好不要经常掏自己耳朵,特别是用棉签的话最好只擦拭耳郭的位置。假如出现耵聍堵塞耳道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处理,由医生用专业工具将耵聍取出。脚气有什么办法治吗?
编辑同志:
我曾志过脚气,现在脚趾甲变厚,颜色浑浊,有什么办法治好吗?
湖南武冈 岳启神
岳读者:
从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目前你的趾甲增厚,颜色变浑浊,是由于长时间的脚气导致趾甲的病变,即甲真菌病,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灰趾甲。
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
1.局部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的外用药物主要包括28%噻康唑溶液、8%环吡酮溶液和5%阿莫罗芬甲涂剂。由于趾甲的特殊结构,使得大多数药物难于渗透入甲板,无法发挥其抑菌或杀菌活性;
2.系统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等,这3种药物对指甲真菌病的疗效均高于趾甲真菌病的疗效:
3.联合治疗。即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联合应用5%阿莫罗芬甲涂剂;
4.激光治疗。国外最早在1 982年就进行了CO2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国内部分医院已采用CO2激光单独或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根据临床观察,我们发现该激光治疗缩短了灰趾甲治疗的时间,没有口服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及外用抗真菌药物的繁琐,是治疗甲真菌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不宜口服抗真菌药物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