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乐(1403-1424年)、宣德(1426-1435年)两朝,为明代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皇帝及宫廷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形势下,绘画艺术也呈现出繁荣的鼎盛局面。
明代宫廷绘画受帝王主导的情形十分明显,例如皇帝对于神仙色彩浓厚的青绿山水画,以及南宋马远、夏圭的院体风格特别感兴趣,就花鸟画而言,则须具备装饰性和吉祥寓意的功能;人物画,则于记录帝后御容肖像和宫廷生活的行乐图之外,亦流行带有表扬忠孝节义或招贤礼士意涵的历史故事题材,如此才能迎合平民出身的明代皇帝之品位。
永宣画院著名的画家,有永乐时期就已进入宫廷的边文进、谢环,还有宣德时期进入画院的商喜、戴进、李在、石锐、倪端、周文靖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职业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浙江及邻近的福建、广东地区,也就是后人俗称的“浙派”。这些宫廷与地方的画家,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以及分享彼此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无论是延袭两宋的院体画风,抑或受元代文人画影响的画风,最终共同创造出一种构图严密、设色鲜丽、叙事性强烈的画风,缔造了明代画院的黄金时代。
根据记载,《杏园雅集图》绘成后,谢环曾赠与会者人手一本画卷,由此可推测此件作品至少有9幅以上的复本。幸运的是,目前仍尚存兩本,分别藏于镇江市博物馆与纽约大都會艺术博物馆,学者认为这两件即便不是真迹,也是后人精密复制的摹本。细细品赏《杏园雅集图》,可以看到画中不仅描绘了杏园的环境,摆设的家具、餐具等,还能见到许多清雅的文房用品,例如在《杏园雅集图》大都会本中,身着红衣阁臣右侧书桌上,便有一方白质黑章、以连绵起伏之山峦为形象的大理石插屏,其前方则置有一方砚台,和笔架、笔、水盂以及笔洗。另外,在此段画面右方,也能看到一座红木方桌上摆设有桐庐与青铜器。这些珍玩及摆设,让我们见识到明代文人间使用及观摩文房清玩的过程,呈现出文人生活丰富趣味的一面。
艺术家皇帝谁与争锋:明宣宗《三阳开泰图》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为明代第五代皇帝,在位10年,年号“宣德”。宣宗雅尚词翰绘事,风格自然而典雅,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在他统治下的宫廷绘画也达到了鼎盛,足以与北宋徽宗的宣和画院相媲美。
这幅《三阳开泰图》是宣宗31岁年轻时的作品,画上有“宣德四年(1429年)御笔戏写三阳开泰图”的署款,并钤盖“广运之宝”御用玺印。画面采三角形构图,将一只母羊与两只乳羊依偎相伴的情景放置于画面正中心,并以竹树与茶花搭配为衬景。整幅画以水墨为主,用笔层层皴染,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带有文人画笔墨的韵味,不禁让人想起宣宗最景仰及学习的对象—赵孟頫之《二羊图》。另外,从吉祥寓意的功能来看,“羊”与“阳”谐音,所以这张画具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三阳开泰”最早源自《易经》,古代人经常用它来传达新年岁初时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祝福。再者农历十一月为“一阳生”,农历十二月为“二阳生”,以此类推,古画上许多与阳(羊)相关的题材,都与此农历节日的吉祥寓意有关。
在仙境般的苑囿行猎:商喜《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
商喜(活动于15世纪,约卒于1450年),字惟吉,一作恒吉,河南濮阳人,为活跃于宣德至正统年间的宫廷画家,善画人物与历史故事,用色鲜艳,装饰性风格强烈。传世作品有《关羽擒将》《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等。
《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是明代帝王行乐图中最著名且年代最早的一幅。画面描绘的是明宣宗春日郊游行猎的场面。其中,画面左上角平坡上,一位容貌丰肥、体格魁梧、头戴源自元人的尖顶“笠子帽”、身着红色窄袖衣、外罩紧身黄袍服的骑者,即为明宣宗,在他身后,有三名各自捧着抱乐器、背着弓矢,手持宝剑的侍从。山坡松林间,还有20多名随侍乘骑列队,经过石桥边,沿山坡迂回前进。整幅画的背景为松林环抱、桃杏盛开的郊野,山坡左右各有石桥一座,山前山后也有鹤、鹿、獐、兔、雉鸡、孔雀、喜鹊、鸳鸯等山禽水鸟嬉游其中,仿佛别有洞天之仙境。据学者考证画中苑囿景致等特征,可推测本画所表现的自然环境,应当就是京城南苑的“南海子”,即元明清三代以来专供皇室射猎讲武之处。此作品再现了当时帝王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加之纪实描绘人物形象、服饰器物及环境周遭,为后世保留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浙派第一名:戴进《春游晚归图》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擅长山水、人物,为明代浙派的主要奠基者。他在宣德年间进入宫廷,于仁智殿担任待诏,晚年回到杭州后,于艺术和声名方面均达到巅峰,并进而启迪了新一代的浙派画家。其画作在浙派诞生的时代,即被奉为不朽之杰作。
明代宫廷绘画受帝王主导的情形十分明显,例如皇帝对于神仙色彩浓厚的青绿山水画,以及南宋马远、夏圭的院体风格特别感兴趣,就花鸟画而言,则须具备装饰性和吉祥寓意的功能;人物画,则于记录帝后御容肖像和宫廷生活的行乐图之外,亦流行带有表扬忠孝节义或招贤礼士意涵的历史故事题材,如此才能迎合平民出身的明代皇帝之品位。
永宣画院著名的画家,有永乐时期就已进入宫廷的边文进、谢环,还有宣德时期进入画院的商喜、戴进、李在、石锐、倪端、周文靖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职业画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浙江及邻近的福建、广东地区,也就是后人俗称的“浙派”。这些宫廷与地方的画家,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以及分享彼此的艺术观点和创作—无论是延袭两宋的院体画风,抑或受元代文人画影响的画风,最终共同创造出一种构图严密、设色鲜丽、叙事性强烈的画风,缔造了明代画院的黄金时代。
根据记载,《杏园雅集图》绘成后,谢环曾赠与会者人手一本画卷,由此可推测此件作品至少有9幅以上的复本。幸运的是,目前仍尚存兩本,分别藏于镇江市博物馆与纽约大都會艺术博物馆,学者认为这两件即便不是真迹,也是后人精密复制的摹本。细细品赏《杏园雅集图》,可以看到画中不仅描绘了杏园的环境,摆设的家具、餐具等,还能见到许多清雅的文房用品,例如在《杏园雅集图》大都会本中,身着红衣阁臣右侧书桌上,便有一方白质黑章、以连绵起伏之山峦为形象的大理石插屏,其前方则置有一方砚台,和笔架、笔、水盂以及笔洗。另外,在此段画面右方,也能看到一座红木方桌上摆设有桐庐与青铜器。这些珍玩及摆设,让我们见识到明代文人间使用及观摩文房清玩的过程,呈现出文人生活丰富趣味的一面。
艺术家皇帝谁与争锋:明宣宗《三阳开泰图》
明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为明代第五代皇帝,在位10年,年号“宣德”。宣宗雅尚词翰绘事,风格自然而典雅,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家皇帝,在他统治下的宫廷绘画也达到了鼎盛,足以与北宋徽宗的宣和画院相媲美。
这幅《三阳开泰图》是宣宗31岁年轻时的作品,画上有“宣德四年(1429年)御笔戏写三阳开泰图”的署款,并钤盖“广运之宝”御用玺印。画面采三角形构图,将一只母羊与两只乳羊依偎相伴的情景放置于画面正中心,并以竹树与茶花搭配为衬景。整幅画以水墨为主,用笔层层皴染,略加淡彩,风格典雅自然,带有文人画笔墨的韵味,不禁让人想起宣宗最景仰及学习的对象—赵孟頫之《二羊图》。另外,从吉祥寓意的功能来看,“羊”与“阳”谐音,所以这张画具有祝贺“三阳开泰”之意。“三阳开泰”最早源自《易经》,古代人经常用它来传达新年岁初时迎春送冬、阴消阳长的祝福。再者农历十一月为“一阳生”,农历十二月为“二阳生”,以此类推,古画上许多与阳(羊)相关的题材,都与此农历节日的吉祥寓意有关。
在仙境般的苑囿行猎:商喜《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
商喜(活动于15世纪,约卒于1450年),字惟吉,一作恒吉,河南濮阳人,为活跃于宣德至正统年间的宫廷画家,善画人物与历史故事,用色鲜艳,装饰性风格强烈。传世作品有《关羽擒将》《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等。
《明宣宗朱瞻基行乐图》是明代帝王行乐图中最著名且年代最早的一幅。画面描绘的是明宣宗春日郊游行猎的场面。其中,画面左上角平坡上,一位容貌丰肥、体格魁梧、头戴源自元人的尖顶“笠子帽”、身着红色窄袖衣、外罩紧身黄袍服的骑者,即为明宣宗,在他身后,有三名各自捧着抱乐器、背着弓矢,手持宝剑的侍从。山坡松林间,还有20多名随侍乘骑列队,经过石桥边,沿山坡迂回前进。整幅画的背景为松林环抱、桃杏盛开的郊野,山坡左右各有石桥一座,山前山后也有鹤、鹿、獐、兔、雉鸡、孔雀、喜鹊、鸳鸯等山禽水鸟嬉游其中,仿佛别有洞天之仙境。据学者考证画中苑囿景致等特征,可推测本画所表现的自然环境,应当就是京城南苑的“南海子”,即元明清三代以来专供皇室射猎讲武之处。此作品再现了当时帝王宫廷生活的一个侧面,加之纪实描绘人物形象、服饰器物及环境周遭,为后世保留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 浙派第一名:戴进《春游晚归图》
戴进(1388-1462年),字文进,号玉泉山人,浙江杭州人,擅长山水、人物,为明代浙派的主要奠基者。他在宣德年间进入宫廷,于仁智殿担任待诏,晚年回到杭州后,于艺术和声名方面均达到巅峰,并进而启迪了新一代的浙派画家。其画作在浙派诞生的时代,即被奉为不朽之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