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生本课堂”成了课程改革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在中学语文课堂中,通过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途径,从而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本课堂;主动性;激励;欣赏;质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前我们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生本课堂”的新理念,正是秉承这一宗旨,试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影响学习效果。从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来得容易”,而实践的关键是要有主动性。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愿望、敏锐的感受,才会有灵动的思维。在“生本课堂”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习总书记去年教师节也对北师大师生说过这样的话,可见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在“生本课堂”中,有很多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更多时候是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回答,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鼓励,孩子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赞美。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消融与学生之间心灵的隔阂,树立他们表达的信心,要毫不吝啬的赞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主动的回答,在这方面孔子这位大教育家就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比如他在对待自己的弟子子贡的进步时就曾赞扬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生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能举一反三,孔子便大加赞扬,当我们在课堂之上面对学生的时候,只要他们能站起来回答,即便是不够准确、全面,这种勇气、态度,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用宽松的氛围去感染学生
传统教育中教师恪守“师道尊严”的古训,在课堂上往往强硬灌输,师说生记,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配合老师,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东西,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泯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结果使应该充满灵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犹如一潭死水。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迫切需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要相信每一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由的求真、求实。比如关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小组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过程教师就是一个记录员,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的给予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他们的问题设置稍微简单一点,小组内讨论有了结果时,教师要多让他们起来展示自己,逐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向上的动力。每一堂课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自然就会向往学习,乐于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首先要运用自己多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诗歌可举行朗诵比赛;学戏剧可让学生自己表演;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学习提纲,交小组讨论;试卷可让学生自己拟定。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便会把学习当作自己发生的需求,看作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学习中品尝收获的喜悦,进步的欢欣。在学习《变色龙》时,可让学生参与编、导、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编戏、说戏。第二课时演戏、品戏。第一课时在让学生熟悉课文之后,要求学生以编剧、导演、化妆师,道具师,灯光师、摄影师、演员等身份编写剧本,谈谈对这出戏的理解,每组推选一人给大家说戏。第二课时的“演”和“评”实际上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的深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认识到了主人公多次变色的实质。其余学生在评演的过程中再次熟悉了课文,了解了人物,理解了文章的批判精神。在灵活有趣的教学中,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创造了高效的教学效益,使语文课上灵感飞扬,洋溢创造的激情。
四、鼓励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教师的绝对权威,培养了一批批唯唯诺诺的书呆子,一个个听话的好孩子。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应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应是一名向导,一名顾问,而不是一名建立在学生被动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唇枪舌战中实现智力交锋,迸发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很多学生对于文章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质疑,认为其中的“大约”和“的确”同时使用很矛盾。对此我立刻加以表扬,肯定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请其中的部分同学来具体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小组讨论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老师在关键处适时点拨,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用实践证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教师应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赞誉,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要让他们在勇敢站起来之后,能够体面的坐下,不能有简单武断的否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首先肯定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表扬其思维的灵活性,接着再用有分寸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并提出真诚的希望,这样学生即使在失败中也能品尝到学习的喜悦,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保持下去。
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热情的课堂讨论,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不再是被填的容器,而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正是“生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角色转换》戈培尔·波特,江苏出版社2013年.
[2]《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语言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生本课堂;主动性;激励;欣赏;质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前我们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所提倡的“生本课堂”的新理念,正是秉承这一宗旨,试图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影响学习效果。从语文教学的特点来看“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来得容易”,而实践的关键是要有主动性。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产生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愿望、敏锐的感受,才会有灵动的思维。在“生本课堂”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习总书记去年教师节也对北师大师生说过这样的话,可见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在“生本课堂”中,有很多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其实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而更多时候是不愿意或不好意思回答,每一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鼓励,孩子们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赞美。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去消融与学生之间心灵的隔阂,树立他们表达的信心,要毫不吝啬的赞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主动的回答,在这方面孔子这位大教育家就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比如他在对待自己的弟子子贡的进步时就曾赞扬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生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能举一反三,孔子便大加赞扬,当我们在课堂之上面对学生的时候,只要他们能站起来回答,即便是不够准确、全面,这种勇气、态度,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用宽松的氛围去感染学生
传统教育中教师恪守“师道尊严”的古训,在课堂上往往强硬灌输,师说生记,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配合老师,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的东西,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浇灭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泯灭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结果使应该充满灵动、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犹如一潭死水。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迫切需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要相信每一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自由的求真、求实。比如关于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小组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这个过程教师就是一个记录员,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的给予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他们的问题设置稍微简单一点,小组内讨论有了结果时,教师要多让他们起来展示自己,逐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向上的动力。每一堂课都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氛围,学生自然就会向往学习,乐于学习,就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
三、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教学活动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教师首先要运用自己多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诗歌可举行朗诵比赛;学戏剧可让学生自己表演;复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学习提纲,交小组讨论;试卷可让学生自己拟定。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便会把学习当作自己发生的需求,看作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学习中品尝收获的喜悦,进步的欢欣。在学习《变色龙》时,可让学生参与编、导、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编戏、说戏。第二课时演戏、品戏。第一课时在让学生熟悉课文之后,要求学生以编剧、导演、化妆师,道具师,灯光师、摄影师、演员等身份编写剧本,谈谈对这出戏的理解,每组推选一人给大家说戏。第二课时的“演”和“评”实际上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创作手法的深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认识到了主人公多次变色的实质。其余学生在评演的过程中再次熟悉了课文,了解了人物,理解了文章的批判精神。在灵活有趣的教学中,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创造了高效的教学效益,使语文课上灵感飞扬,洋溢创造的激情。
四、鼓励学生打破对权威的崇拜,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教师的绝对权威,培养了一批批唯唯诺诺的书呆子,一个个听话的好孩子。在“生本课堂”中,教师应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师应是一名向导,一名顾问,而不是一名建立在学生被动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唇枪舌战中实现智力交锋,迸发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很多学生对于文章最后一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已经死了”质疑,认为其中的“大约”和“的确”同时使用很矛盾。对此我立刻加以表扬,肯定他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请其中的部分同学来具体阐述他们的观点,最后小组讨论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老师在关键处适时点拨,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五、课堂评价以激励为主,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用实践证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教师应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赞誉,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要让他们在勇敢站起来之后,能够体面的坐下,不能有简单武断的否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首先肯定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表扬其思维的灵活性,接着再用有分寸的语言,指出其不足,并提出真诚的希望,这样学生即使在失败中也能品尝到学习的喜悦,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保持下去。
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热情的课堂讨论,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不再是被填的容器,而是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正是“生本课堂”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角色转换》戈培尔·波特,江苏出版社2013年.
[2]《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3]《语言大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