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家庭暴力法》若干问题的解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qiq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是反对家庭暴力史上新的里程碑,在家庭暴力日益新型、多样化当今社会,设立专门法律予以保护脆弱的家庭关系十分必要,《反家庭暴力法》与其他关于家庭暴力的规范相得益彰,在保障人权及私人领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暴力的范围和界定在新法中存在不足,家庭成员的界限需进一步明确,此外,在证据的认定上《反家庭暴力法》仍需在讼诉程序中做相关的完善。
  【关键词】:家庭暴力;家庭成员;证据
  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成为规范家庭暴力史上新的里程碑。此法意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家庭暴力是中外古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单位——家庭,能否保持和谐稳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及社会的持久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及实施无疑为这一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保护的屏障。
  一、《反家庭暴力法》与相关法律的沿革
  众所周知,在《反家庭暴力法》尚未出台之前,我国已有规范家庭暴力行为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43条:“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同时《婚姻法》第45条:“对重婚的,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四)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刑法》的故意杀人罪、伤害罪或虐待罪等条款也都有关于家庭暴力的定罪及量刑规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足以体现国家对于家庭暴力的高度重视,单独立法更能起到保护人权,保护私人领域安全的效果,推动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二、家庭暴力的范围及界定
  从本法第二条上看,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中,家庭暴力的类型类型主要有: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这些可以说是比较常见的家暴形式,全国妇联也给出了比较普遍的四种家暴形式:精神暴力、身体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其中,精神暴力在现实生活中最多,主要是言辞威胁、诽谤谩骂、展示凶器、嘲讽侮辱等;伤害居首的是身体暴力,多以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凶器攻击等;性暴力是这几种形式中最为隐蔽的一种,加害人会强迫受害者与之发生性关系或强迫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精神控制往往会使受害者失去自由。首先,我们来分析“家庭成员”,家庭成员无疑包括配偶、父母、子女,近亲属包不包括此内,这值得探讨。近亲属广义解释理应包含在家庭成员之列,然久疏而无联系的近亲属是否也是家庭暴力的保护对象,没有家庭成员关系的恋人或同性恋群体应如何对待?此外,该条文通过类似于列举的方式阐释家庭暴力的几种方式,不可能穷尽日益变化多样的家庭暴力形式。
  三、证据认定是《反家庭暴力法》今后要引起重视的一大问题
  证据的认定对案件的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的认定往往难之又难。发生在家庭之中的家庭暴力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传统的“家丑不可扬“观念常常使受害者错过最佳取证时间,大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观念使得将庭暴力案件中证人的证明变得苍白无力。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个人对证据的固定和保存缺乏有效的机制。种种因素导致《反家庭暴力法》中证据的认定成为一大难题,《反家庭暴力法》作为新法倘若在诉讼行为中缺乏有效的诉讼机制的保障,日后的实施将会难上加难,我们亟需要通过新的司法解释来弥补程序上的缺陷,让更多的受害者求诉有助,同时,不断规范立法和司法实务。
  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脱离不了家庭这个单位,暴力的蔓延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一面,在这个包含着亲情、爱情的单位之中,和谐关系的维持需要《反家庭暴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需要每一个成员为之付出努力。家始终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反对家暴,对家暴不要再坐视不理,私人领域的安全需要全体成员共同维系。
  参考文献:
  [1]赵秉志、郭雅婷、杨清惠.关于《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修法建议[J].刑法论丛,2014(4).
  [2]孙丽丽.家庭暴力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3.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各种新兴行业正在不断崛起,由此催生出巨大的电商市场,其中微商的发展在近几年中尤为迅速。微商借助微信等公众平台正在蓬勃发展,但目前管理尚不规范,有关法律规定亦不健全,微商的健康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病,前景堪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获取新闻等途径就民众对微商这一创业形式的了解程度、民众对待微商存在的态度以及微商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期刊
【摘要】:通过在环保领域运用ppp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环保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促使环保产业高效发展,但在实际运作中环保ppp项目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列举一些典型案例,对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行了简要建议。  【关键词】:环保;PPP;风险管理  引言  政府有限的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公民无限的需求,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合作能够有效解决政府这一单一
期刊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商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种经济组织的出现,给予了民间社会多种形式的选择来展现市场经济的活力。对于创业者而言,在这个“双创”时代,有必要了解一下现今最为完备的社会商事组织。本文以公司制与合伙制为要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来给予创业者一种选择,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点点帮助。  【关键词】:合伙制;现代商业;公司制  在当前基础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国高速发展变
期刊
【摘要】:“梅因公式”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被奉为圭臬,存在滥用的现象,产生了消极的后果。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对“梅因公式”进行批判,并对其进行改造更新,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梅因公式;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  一、梅因公式的法学内涵  一百多年前梅因在其不朽名作《古代法》中提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可流通财产的不断增加,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将手头富余资金拿去投资理财,或者是借于他人。但是,近年来,我国各区域不断爆出非法集资类案件,典型的就有浙江省的吴英案、江苏省的顾春芳案、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曾成杰案。这类案件通常都是涉案群众比较广泛、涉案金额巨大、对国家区域的经济秩序稳定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大多数案件都是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为开始、以
期刊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研究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
期刊
涉及银行ATM机取款的刑事案件,目前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受害人将信用卡遗忘在ATM机上且已经输入密码,被嫌疑人直接取走银行帐号内较大数额的钱。另一种是嫌疑人拾到信用卡后,到ATM机上猜出密码取走钱,数额较大。这两种案件很相似,但案件定性和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却不一样。  一、供研究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安徽籍的小夏在温州市瓯海区新桥街道某银行ATM机上存款后,将银行卡遗忘在ATM机上,随后到来的嫌疑
期刊
【摘要】:城镇化是我们国家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所采取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的发展,紧跟国际步伐,以期达到惠民利民的目的。然而,当前的城镇化面临着巨大压力和诸多难题,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农民市民化困难,偏离公共利益的地方政府行为引发社会矛盾,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张导致发展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要解决这些难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必先
期刊
【摘要】:违法性认识是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违法性认识是否应该作为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学界有不同主张,分别是为违法性认识否定说,违法性认识肯定说和违法性认识折衷说。违法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成立的必要要件,但是其表明了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量。  【关键词】:违法性认识;社会危害性认识;犯罪故意  违法性认识,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  刑法学界就违
期刊
【摘要】: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大众化,各高校周围的商圈孕育出了网络外卖的新营销模式,席卷全国各地。外卖凭借其方便快捷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营销,成为新兴产业。本文就浙江师范大学附近商圈的外卖市场为基准,结合外卖平台的发展历程,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外卖食品在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外卖;发展历程;问题分析  一、调查范围及方法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方法主要采取不记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