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自2006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比较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疼的患者有12例,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0.7±1. 1)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 0±1.1) 天,复发率为0。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痛的患者有19例,平均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 0±1. 4)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 天,复发率为6.8%。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在术后的镇痛、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低复发率等显著优点,成为腹股沟病修补术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R6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92-01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占到腹外病的90%以上[1],绝大多数的成人腹股沟疝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对局部缺损或薄弱层进行修补。基层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一般传统疝修补术应用得比较多,但此方法修复后缝合的张力较大,手术后刀口部位的牵扯感较强,疼痛感明显,愈合效果差。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效的克服了以上问题,近年来应用较广泛。为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进一步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中的价值,笔者收集了自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同期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股沟疝的患者60例,其中男55例,女5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65.6±3.62)岁;疝类型包括46例斜疝,11例直疝,3例股疝。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30例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0例患者与行传统疝修补术。
如患者属于复发疝或复合疝、急性嵌顿疝、滑动疝,或同时患有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则不纳入研究范围,予以排除。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疝的类型和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顯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前使用1次抗生素,采用腹股沟斜切口5cm方式进行手术。
1.2.1 传统疝修补术组: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使用Fergusou, Mcvsy, Bassini法。观察患者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的实际情况,进行病囊高位结扎,修补前后壁。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在保护骼腹下斜肌,神经和游离精索的基础之上,小病囊直接将其翻回腹腔,将体积较大的病囊切开,进行病囊高位结扎,修整后翻入腹腔,将事先修剪好的网状补片位于精索的后方,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用粗丝线将其缝于腹壁上进行固定,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数据。
1.3.2 随访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术后的定时复诊结合电话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有无复发,并发症情况,复诊以体检为主。随访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采用x2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恢复结果比较两组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疼的患者有12例,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0. 7±1. 1)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 0±1.1) 天,随访量为27例,均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痛的患者有19例,平均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 0±1. 4)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 天。随访量为29例,有2例病复发,复发率6.8%。由表1中数据可知,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在术后的镇痛、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组(P<0.05)。
2. 2随访情况: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0例患者中,27例(90%)患者获得随访。传统疝修补组30例患者中,29例(96%)获得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情况(mL) 镇痛情况(例)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 并发症% 复发(例)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30 38.57±18.39 16.34±5.0 12 0. 7±1. 1 2. 0±1.1 5 0
传统疝修补组 30 42.68±21.41 26.84±10.1 19 2. 0±1. 4 3.8±1.2 6 2
P 0.136 0.260 < 0.05 < 0.05 0.626 < 0.05
3 讨论
许多患者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这也始终是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来,术后复发率开始降低是从低张力疝修补法的问世开始的,出现突破性成功的则源于是90年代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提出,使得术后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无张力疝修补术以腹股沟的解剖学为基础,采用人工材料来对腹股沟前后壁进行修补。修补时不具张力,符合机体的生理要求,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案。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低复发率等显著优点,已逐渐的成为了临床上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韩积义,崔自介.腹部外科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
[2] 张维能,李凯,路夷平,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于术式选择[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3(1) : 42.
[3] 马颂章.腹股沟疝复发的时间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 (4) :337.
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疝修补术
【中图分类号】RR6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5-0092-01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占到腹外病的90%以上[1],绝大多数的成人腹股沟疝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对局部缺损或薄弱层进行修补。基层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案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一般传统疝修补术应用得比较多,但此方法修复后缝合的张力较大,手术后刀口部位的牵扯感较强,疼痛感明显,愈合效果差。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效的克服了以上问题,近年来应用较广泛。为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系统的比较,进一步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中的价值,笔者收集了自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腹股沟疝的患者60例,对其中30例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同期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一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股沟疝的患者60例,其中男55例,女5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65.6±3.62)岁;疝类型包括46例斜疝,11例直疝,3例股疝。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研究组30例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30例患者与行传统疝修补术。
如患者属于复发疝或复合疝、急性嵌顿疝、滑动疝,或同时患有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则不纳入研究范围,予以排除。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疝的类型和部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差异顯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术前使用1次抗生素,采用腹股沟斜切口5cm方式进行手术。
1.2.1 传统疝修补术组: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使用Fergusou, Mcvsy, Bassini法。观察患者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的实际情况,进行病囊高位结扎,修补前后壁。
1.2.2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在保护骼腹下斜肌,神经和游离精索的基础之上,小病囊直接将其翻回腹腔,将体积较大的病囊切开,进行病囊高位结扎,修整后翻入腹腔,将事先修剪好的网状补片位于精索的后方,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用粗丝线将其缝于腹壁上进行固定,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等数据。
1.3.2 随访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术后的定时复诊结合电话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有无复发,并发症情况,复诊以体检为主。随访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
资料采用x2检验,P < 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术后恢复结果比较两组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疼的患者有12例,平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0. 7±1. 1)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 0±1.1) 天,随访量为27例,均无复发。传统疝修补术组术后需镇痛的患者有19例,平均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 0±1. 4) 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8±1.2) 天。随访量为29例,有2例病复发,复发率6.8%。由表1中数据可知,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在术后的镇痛、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组(P<0.05)。
2. 2随访情况:无张力疝修补术组30例患者中,27例(90%)患者获得随访。传统疝修补组30例患者中,29例(96%)获得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情况(mL) 镇痛情况(例) 下床时间(d) 住院时间(d) 并发症% 复发(例)
无张力疝修补术组 30 38.57±18.39 16.34±5.0 12 0. 7±1. 1 2. 0±1.1 5 0
传统疝修补组 30 42.68±21.41 26.84±10.1 19 2. 0±1. 4 3.8±1.2 6 2
P 0.136 0.260 < 0.05 < 0.05 0.626 < 0.05
3 讨论
许多患者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这也始终是外科医生的一个难题。近些年来,术后复发率开始降低是从低张力疝修补法的问世开始的,出现突破性成功的则源于是90年代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提出,使得术后的复发率明显下降。无张力疝修补术以腹股沟的解剖学为基础,采用人工材料来对腹股沟前后壁进行修补。修补时不具张力,符合机体的生理要求,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案。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与传统的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低复发率等显著优点,已逐渐的成为了临床上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韩积义,崔自介.腹部外科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
[2] 张维能,李凯,路夷平,等.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于术式选择[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3(1) : 42.
[3] 马颂章.腹股沟疝复发的时间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 (4)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