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情感
《音乐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教育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而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及境界。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创设情境氛围,打开学生情感闸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者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期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
例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在教学之前我首先放映一幅下午黄昏时候的美丽画面,营造出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使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情感中去,由此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及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长城谣》,由于当今社会的小学生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会到当时战争时期中国受欺凌,百姓受难的悲惨生活。在他们唱这首歌时,表达不出作品的沉重感,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笔者在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时,找到了大量的课件资料,在课件里有惨不忍睹的战争历史画面,还有男低音悲愤的精彩解说。这样很快就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愤怒、悲壮情绪,为歌曲的教学做了个积极的铺垫,以情引情,使学生们富有情感的投入演唱,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用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音乐課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以情动情,点燃了学生情感火种,达到了情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歌,舞起了动作,师生情感协同一致,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情感
《音乐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教育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而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及境界。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创设情境氛围,打开学生情感闸门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者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期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
例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黄昏》这首歌曲,在教学之前我首先放映一幅下午黄昏时候的美丽画面,营造出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使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情感中去,由此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及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长城谣》,由于当今社会的小学生过着幸福、舒适的生活,不了解也不可能体会到当时战争时期中国受欺凌,百姓受难的悲惨生活。在他们唱这首歌时,表达不出作品的沉重感,达不到作品所具有的特定的艺术感染力,所以笔者在给同学们介绍这首歌曲的来历和历史背景时,找到了大量的课件资料,在课件里有惨不忍睹的战争历史画面,还有男低音悲愤的精彩解说。这样很快就打开了同学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歌曲中的愤怒、悲壮情绪,为歌曲的教学做了个积极的铺垫,以情引情,使学生们富有情感的投入演唱,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用有感情的范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种
在音乐課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的众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同学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自动调动起自身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感情地范唱,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歌唱学习的兴趣。以情动情,点燃了学生情感火种,达到了情感共鸣,学生不知不觉哼起了歌,舞起了动作,师生情感协同一致,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