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的最高荣誉——“示范课”,其评判的核心要素在于精准的教材把控,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生成;其对当前中职课堂教学的重要启示在于将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用新教学策略主导课堂,以新教学形态引领课堂。
关键字:示范课;展示概念;引领现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崔志钰(1974- ),男,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大学教育硕士,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
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以下简称“两课”评比)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作为这项赛事的最高荣誉——“示范课”,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示范课?“示范课”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又会带来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参赛和评审经历,作一“个性”的诠释。
一、示范课:展示概念的核心要素
有人把示范课形象地比喻成“概念车”,“概念车”是通过展示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形同“概念车”的示范课,包含哪些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又该如何通过“车展”“亮”出来?
1.精准的教材把控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相关的教材也完成了意义的重构,实现了“新老交替”,有的还推出了第二版甚至是第三版。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为例,已从原有的学科体系、知识取向转变为项目体系、能力取向,实现了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新型教材体系,第二版又对第一版的部分项目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新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这就需要在精准把握课改理念的前提下,对新教材有一种透彻的理解,这种理解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领会编者的意图,跟上编者的思维,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教材中的“学习项目”“学习任务”“且行且思”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每个项目的栏目)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对“问题连连看”“知识小辞典”“技能加油站”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内容组织)有统筹的安排;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辩证地审视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解构,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是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实施必要的二次开发,实现由“静态文本”向“动态教学”的全新跨越。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中介,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创造的。坚持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教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教材,用自己的思想拷问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独特的二次开发,是上好示范课的必要条件。例如,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领域一: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项目1-2:操作Windows的教学中,对该项目进行了二次开发,一是在不弱化知识、技能学习目标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避免使课堂陷入“技术层面”;二是使教学载体更为分明,以虚拟项目之“虚”行有效教学之“实”,实现“教有所托、学有所依”;三是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解构和重构,不再拘泥于常规项目教学,而是以“微型项目”为单元,组织实施、评价项目,使教学无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实际、学习实际。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四个微型项目:北国风光(图形界面操作方法);室内寻宝(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破译密码(控制面板管理);维护家园(安装、卸载软件、系统维护、查杀病毒)。
可以说,上好示范课需要对教材的精准把控,而对教材的精准把控又离不开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只有个性化理解才能实现独特的二次开发,它既是教学理念的下位,也是教学实施的上位,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综合检验。
2.精巧的教学设计
要使示范课具有“示范味”,离不开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教学设计是在对教学对象的深入洞察、教学资源的精准掌控和对教学目标的精确把握的前提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精巧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实施的创新性,示范课不应是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的,也不应固守在老的框架中,而是要有敢于突破固有模式和框架的勇气,新意迭出、清新隽永,始终在新的天地里眺望;二是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带入到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既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示范课必须是有独特风格的课堂,风格就是效率,风格就是形象,风格就是特色,风格就是教师的教学生命;三是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这一文化味是指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教室内弥漫着的文化氛围、学生身上洋溢着的书香之气,学生不是在学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文化的海洋中悄然默化。用文化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文化味是示范课的重要特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依托,也是精彩得以“预约”的前提。笔者在“室内寻宝”项目的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对教学要素的整体把握,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寻藏宝图,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藏宝图,二是根据藏宝图来寻宝,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宝物,三是藏宝和互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项目合格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充满着“过程利”,又有“终结利”,满足学生“急功近利”的短视心理,进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生动局面:即表面上是游戏,形式上是闯关,实质上是学习。教学过程细分为分层递进的五个阶段:以利驱动,展现主题;拿关诱导,阶段获利;用“宝”激励,初获成果;怂“他”激将,无形提升;获“师”肯定,修成正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精巧的教学设计是上好示范课的保证,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是在工艺、细节上求精致的“技”美;还是一种锐意进取,在思路上求突破的“道”美,是外在精致美与内在思想美的统一。
3.精彩的课堂生成
教学设计是确保“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是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因此,要上好一堂示范课,必须保持足够的课堂“弹性”和“张力”,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
执教示范课的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现场捕捉能力,应该对学生有深度的了解,具备精深的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所以应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当下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地合理地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是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素养与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它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行为敏感,对学生的心理敏感,对学生的表情敏感,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敏感,从而与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汇。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一切意外的现场生成弥合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执教示范课的教师还应适度地“制造”课堂生成。笔者在教学“文件(夹)的操作”时,要求学生先自藏文件(夹),然后告之同伴文件(夹)名或文件的关键字,然后让学生互寻,看谁藏得最隐蔽,使对方找不到。这一举措使课堂不断闪现灵感的火花,学生生成的“金点子”远远超出了教学的预设和教师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文件(夹)隐藏;有的学生把文件(夹)删除后“藏”入回收站;有的学生将文件用压缩软件压缩后“贮藏”;有的学生修改了Word文档的扩展名,以另一种文件类型“贮藏”;有的则通过一定的方式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命名文件,使对方明明知道却打不开……所有这些,既是对文件(夹)操作的灵活应用,也是项目教学的有效拓展,促成了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
示范课仅有预设的有序是不够的,还应充满生成的精彩。课堂的生成性和课堂的生成度是上好示范课的重要条件,教师一方面要保证稍纵即逝的精彩不错过,另一方面要“制造”更多无法预料的精彩。
二、示范课:引领现实的电子罗盘
示范课不仅是一种概念的展示,其先进的课堂构思、独特的教学创意、个性的教学风格、机智的课堂掌控,给现实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仅是一股“风”,还应是滋润课堂教学的一瓢甘霖,成为引领现实教学的电子罗盘。
1.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
众所周知,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是在《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执行完毕后推出的旨在挖掘课程改革典型、检验课程改革成效、彰显课程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赛事,是以比赛续推课改进程、以比赛巩固课改成果、以比赛深化课改认知的重要举措。
示范课必定是融合课改理念的,平时的教学也应体现新课改理念,但我们不能机械地、孤立地将新课改理念移植到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某一模式机械地照搬照套,更不能唯经典课例顶礼膜拜。“没有经过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对新课改理念持一种辩证而审视的态度,用自己的眼光来“凝视”,形成自己的专业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陷入就模式而模式、就技术而技术、就环节而环节、就流程而流程的窠臼。对新课改理念,不同的人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有不同的解读,形成“多元化”的理解,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只有“多元化”理解,才能促成多样化的课堂实现,这是基于个性的传承与创新。“课程改革从来没有强迫过任何人放弃他认为是好的经验,相反,自始至终鼓励教师的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不应只是一种模式、一条路径,而应是阡陌纵横、丰富多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示范课”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二次开发”,它体现在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个性风格,是各人将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融入到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形成形态各异、风格各具的教学范式。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新课改理念与个人课堂教学的融合,这种融合是每个人对新课改的独特认知与每个人业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合理匹配,这一匹配是独特而多样的,这一匹配是与每个人的“神经细胞”融为一体,是教师个人的“教学专利”。
2.新教学策略主导课堂
教学策略是指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诸方法和方案中,选择和确定的相对最为合适的教学路径,它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这种相对最合适教学路径的评价标准是“三高”:一是高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非常紧密,即教学预设切合实际,达成度高;二是高效率,教学过程中的产出投入比最大,相对较小的教学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即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较为合理;三是高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它指向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任务,这些环节和任务都是必要和精致的,“形式承载着的内容”都是实质有效的,而不是空虚和浮于表面的。
作为示范课,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做到知识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教学是各种教学资源、手段的综合运用,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因此,教学策略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它视教师个人喜好和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多种要素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的策略。如此,作为示范课,其教学策略必然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特定的问题,一个策略就完成了相应的使命,与其相应的手段、技巧不再继续有效,而必须探索新的策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有的教学策略太过单一,教学效果的评价太过模糊或评价标准太过程式化;有的教师不太注意教学策略的转换,“以不变应万变”,一种策略贯穿始终;有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也灵活多样,但教学“效率”偏低,“得不偿失”;有的教师,理论上是一套,教学上又是另一套,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如此反映到教学策略上,教学策略凌乱、条理不清;再有,在预设教学策略和生成性的学习资源上,有的教师处理不精致,使“精彩轻易错过”……教学策略上的落差,也迫切需要示范课从展示概念走向引领现实。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用鲜明、独特、生成、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主导课堂教学。新教学策略主导的课堂必定是行云流水、高潮迭起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意义的建构,课堂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3.新教学形态引领课堂
新课改以来,中职课堂发生了积极的嬗变,但课堂的隐秩序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很多教师受惯性思维的制约,难以摆脱纯技术的藩篱,将原先的“教技术”演变成“教项目”,从而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技术层面。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多地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了“副产品”,最多只有“渗透”的份;在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上,也主要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述;在评价体系上也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测量;教学实施更是技能主导,将“以能力为本位”,异化成“以技能为本位”,将三维目标窄化为一维实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知识与技能较容易测量,较为显性,过程与方法较为笼统,难以有效把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太过隐性,无法有效测量,于是突出知识与技能,淡化过程与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最多也只是个“副产品”。试问,这种课堂是新课改所期望的课堂吗?是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吗?这种课堂还值得“示范”吗?李吉林曾说过,“我的每一次成功都在于同教育弊端作不妥协的抗争”,作为“示范课”必定是与当前教育弊端的抗争,是对当前通行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 示范课不能局限在“技”的层面,必须向更高层次的“道”跨越,这种跨越就是将学科体系的优点融入到项目体系中来,实现两者的“交汇对接”,这是对现有课堂形态的突破。例如,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单一的项目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必须要有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源,避免“教技术”的最好方式是“多技术”,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开始出现两个项目、三个项目,出现了让学生自由选择项目,在多项目的实现形式上,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对课程改革的深度突破,这种低层突破显示出教师对新型职教课堂的追求;有的教师不再拘泥于项目教学的固有程式,不再受“工作流程”所限,开发了多种形式的“虚拟项目”,教学实施更为灵动,项目评价更为适切,这是对项目教学的有效突破;有的教师把游戏引入项目,开展了从“游戏人”到“自由人”之间的尝试;等等。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课堂形态,是变革和创新。这种变革、创新体现在对重塑中职生态课堂的责任感,体现在与教育弊端的抗争,体现在对理想课堂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正是这种无止境的追求闪耀着个性的光芒,正是这一场场无止境的相遇造就了一堂堂独具个性特质的“示范课”,现实的课堂正需要这一场场无止境的相遇……
“行可以为表仪者”方可示与人,作为“示范课”,其“形”应该是独特的,其“行”应该是个性的,正是这独特个性的课堂之“形”和师生之“行”才演绎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的精彩,而贯穿“形”“行”之中的正是对职业教育的独到理解和执著追求,这是“示范课”最隐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带给中职课堂最重要的思维与启迪。
参考文献:
[1]朱晓滨.示范课,示范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0(3):39.
[2]郑旭东.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2006(3):13-15.
[3]洪世昌.个性化学习的生成条件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9):15.
[4]樊环.实践·反思·深化——谈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6(1):23-24.
[5]崔志钰.上一堂无法复制的课[J].广东教育,2006(2):13-15.
[6]崔志钰.追寻: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J].青年教师,2009(11):21-23.
文摘
让“双元制”接轨中国职业教育
——扬州技师学院中德技师培训学院技工教育新思路
扬州技师学院中德技师培训学院参照德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观念,以企业岗位需求作为技能的培养目标,按照多元整合、技能本位的新型课程观念构造复合型专业的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刘海光认为学习德国的“双元制”,不仅要奉行“拿来主义”,而且还要将洋模式成功地实现“本土化”。
根据IHK课程要求,中德技师培训学院在校内修建了模拟工厂(一体化教室)、编写了一体化教材。为了达到实训占整个学时60%的目标,学院还采用课堂教学 校内模拟工厂培训 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元制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日后工作生涯中,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走出了一条专科、本科 高级技工、技师 IHK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中德技师培训学院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本科(专科)、技师(高技)、IHK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到德国就读研究生。
(孙兴伟、孙雁 《职业》2010年第11期)
关键字:示范课;展示概念;引领现实;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崔志钰(1974- ),男,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浙江大学教育硕士,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中职教育教学。
在江苏省职业学校“示范课”“研究课”评比活动(以下简称“两课”评比)在全省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作为这项赛事的最高荣誉——“示范课”,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上好示范课?“示范课”给我们的日常教学又会带来什么?笔者结合自己的参赛和评审经历,作一“个性”的诠释。
一、示范课:展示概念的核心要素
有人把示范课形象地比喻成“概念车”,“概念车”是通过展示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形同“概念车”的示范课,包含哪些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又该如何通过“车展”“亮”出来?
1.精准的教材把控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相关的教材也完成了意义的重构,实现了“新老交替”,有的还推出了第二版甚至是第三版。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为例,已从原有的学科体系、知识取向转变为项目体系、能力取向,实现了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新型教材体系,第二版又对第一版的部分项目进行了更新和补充。新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这就需要在精准把握课改理念的前提下,对新教材有一种透彻的理解,这种理解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领会编者的意图,跟上编者的思维,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教材中的“学习项目”“学习任务”“且行且思”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每个项目的栏目)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对“问题连连看”“知识小辞典”“技能加油站”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内容组织)有统筹的安排;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辩证地审视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解构,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是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实施必要的二次开发,实现由“静态文本”向“动态教学”的全新跨越。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中介,而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动态的、创造的。坚持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教材,用自己的心灵感受教材,用自己的思想拷问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独特的二次开发,是上好示范课的必要条件。例如,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领域一:令人称奇的小机器——计算机基础知识简介,项目1-2:操作Windows的教学中,对该项目进行了二次开发,一是在不弱化知识、技能学习目标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避免使课堂陷入“技术层面”;二是使教学载体更为分明,以虚拟项目之“虚”行有效教学之“实”,实现“教有所托、学有所依”;三是对项目进行合理的解构和重构,不再拘泥于常规项目教学,而是以“微型项目”为单元,组织实施、评价项目,使教学无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心理实际、学习实际。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四个微型项目:北国风光(图形界面操作方法);室内寻宝(文件及文件夹的相关操作);破译密码(控制面板管理);维护家园(安装、卸载软件、系统维护、查杀病毒)。
可以说,上好示范课需要对教材的精准把控,而对教材的精准把控又离不开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只有个性化理解才能实现独特的二次开发,它既是教学理念的下位,也是教学实施的上位,是对教师教学素养的综合检验。
2.精巧的教学设计
要使示范课具有“示范味”,离不开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巧的教学设计是在对教学对象的深入洞察、教学资源的精准掌控和对教学目标的精确把握的前提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精巧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实施的创新性,示范课不应是四平八稳、老气横秋的,也不应固守在老的框架中,而是要有敢于突破固有模式和框架的勇气,新意迭出、清新隽永,始终在新的天地里眺望;二是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带入到教学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既是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教学魅力所在,示范课必须是有独特风格的课堂,风格就是效率,风格就是形象,风格就是特色,风格就是教师的教学生命;三是使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这一文化味是指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文化气息、教室内弥漫着的文化氛围、学生身上洋溢着的书香之气,学生不是在学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文化的海洋中悄然默化。用文化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文化味是示范课的重要特征。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依托,也是精彩得以“预约”的前提。笔者在“室内寻宝”项目的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对教学要素的整体把握,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寻藏宝图,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藏宝图,二是根据藏宝图来寻宝,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宝物,三是藏宝和互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获得项目合格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充满着“过程利”,又有“终结利”,满足学生“急功近利”的短视心理,进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生动局面:即表面上是游戏,形式上是闯关,实质上是学习。教学过程细分为分层递进的五个阶段:以利驱动,展现主题;拿关诱导,阶段获利;用“宝”激励,初获成果;怂“他”激将,无形提升;获“师”肯定,修成正果,促进了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满足了每个学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精巧的教学设计是上好示范课的保证,这种教学设计不仅是在工艺、细节上求精致的“技”美;还是一种锐意进取,在思路上求突破的“道”美,是外在精致美与内在思想美的统一。
3.精彩的课堂生成
教学设计是确保“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是产生“无法预约的精彩”。因此,要上好一堂示范课,必须保持足够的课堂“弹性”和“张力”,以便在目标实施中能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生成”。
执教示范课的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现场捕捉能力,应该对学生有深度的了解,具备精深的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艺术。由于课堂上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无法预料的,所以应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巧妙地融进当下的教学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快速地合理地契合,借题发挥做“文章”。这是教学设计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素养与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它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敏感性,对学生的行为敏感,对学生的心理敏感,对学生的表情敏感,对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一切敏感,从而与学生形成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汇。具有机智的教学,可以把一切意外的现场生成弥合在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甚至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也只需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就能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执教示范课的教师还应适度地“制造”课堂生成。笔者在教学“文件(夹)的操作”时,要求学生先自藏文件(夹),然后告之同伴文件(夹)名或文件的关键字,然后让学生互寻,看谁藏得最隐蔽,使对方找不到。这一举措使课堂不断闪现灵感的火花,学生生成的“金点子”远远超出了教学的预设和教师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文件(夹)隐藏;有的学生把文件(夹)删除后“藏”入回收站;有的学生将文件用压缩软件压缩后“贮藏”;有的学生修改了Word文档的扩展名,以另一种文件类型“贮藏”;有的则通过一定的方式用一些特殊的符号命名文件,使对方明明知道却打不开……所有这些,既是对文件(夹)操作的灵活应用,也是项目教学的有效拓展,促成了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
示范课仅有预设的有序是不够的,还应充满生成的精彩。课堂的生成性和课堂的生成度是上好示范课的重要条件,教师一方面要保证稍纵即逝的精彩不错过,另一方面要“制造”更多无法预料的精彩。
二、示范课:引领现实的电子罗盘
示范课不仅是一种概念的展示,其先进的课堂构思、独特的教学创意、个性的教学风格、机智的课堂掌控,给现实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仅是一股“风”,还应是滋润课堂教学的一瓢甘霖,成为引领现实教学的电子罗盘。
1.新课改理念融入课堂
众所周知,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活动是在《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执行完毕后推出的旨在挖掘课程改革典型、检验课程改革成效、彰显课程改革成果的一项重要赛事,是以比赛续推课改进程、以比赛巩固课改成果、以比赛深化课改认知的重要举措。
示范课必定是融合课改理念的,平时的教学也应体现新课改理念,但我们不能机械地、孤立地将新课改理念移植到课堂教学中,不能对某一模式机械地照搬照套,更不能唯经典课例顶礼膜拜。“没有经过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必须对新课改理念持一种辩证而审视的态度,用自己的眼光来“凝视”,形成自己的专业思考,切不可人云亦云、盲目跟从,陷入就模式而模式、就技术而技术、就环节而环节、就流程而流程的窠臼。对新课改理念,不同的人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有不同的解读,形成“多元化”的理解,这种“多元化”的理解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只有“多元化”理解,才能促成多样化的课堂实现,这是基于个性的传承与创新。“课程改革从来没有强迫过任何人放弃他认为是好的经验,相反,自始至终鼓励教师的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不应只是一种模式、一条路径,而应是阡陌纵横、丰富多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示范课”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二次开发”,它体现在不同的课堂类型、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个性风格,是各人将自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融入到各自的课堂教学中,形成形态各异、风格各具的教学范式。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新课改理念与个人课堂教学的融合,这种融合是每个人对新课改的独特认知与每个人业已形成的教学风格的合理匹配,这一匹配是独特而多样的,这一匹配是与每个人的“神经细胞”融为一体,是教师个人的“教学专利”。
2.新教学策略主导课堂
教学策略是指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诸方法和方案中,选择和确定的相对最为合适的教学路径,它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这种相对最合适教学路径的评价标准是“三高”:一是高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非常紧密,即教学预设切合实际,达成度高;二是高效率,教学过程中的产出投入比最大,相对较小的教学投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即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较为合理;三是高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它指向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任务,这些环节和任务都是必要和精致的,“形式承载着的内容”都是实质有效的,而不是空虚和浮于表面的。
作为示范课,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须做到知识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教学是各种教学资源、手段的综合运用,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因此,教学策略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它视教师个人喜好和学生兴趣爱好以及教学多种要素的具体情况而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的策略。如此,作为示范课,其教学策略必然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特定的问题,一个策略就完成了相应的使命,与其相应的手段、技巧不再继续有效,而必须探索新的策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教学策略的理解不深、把握不准,有的教学策略太过单一,教学效果的评价太过模糊或评价标准太过程式化;有的教师不太注意教学策略的转换,“以不变应万变”,一种策略贯穿始终;有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也灵活多样,但教学“效率”偏低,“得不偿失”;有的教师,理论上是一套,教学上又是另一套,理论与实践明显脱节,如此反映到教学策略上,教学策略凌乱、条理不清;再有,在预设教学策略和生成性的学习资源上,有的教师处理不精致,使“精彩轻易错过”……教学策略上的落差,也迫切需要示范课从展示概念走向引领现实。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用鲜明、独特、生成、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主导课堂教学。新教学策略主导的课堂必定是行云流水、高潮迭起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意义的建构,课堂成为师生幸福的精神家园。
3.新教学形态引领课堂
新课改以来,中职课堂发生了积极的嬗变,但课堂的隐秩序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很多教师受惯性思维的制约,难以摆脱纯技术的藩篱,将原先的“教技术”演变成“教项目”,从而将课堂教学局限于技术层面。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多地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了“副产品”,最多只有“渗透”的份;在教学重难点的设定上,也主要是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述;在评价体系上也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测量;教学实施更是技能主导,将“以能力为本位”,异化成“以技能为本位”,将三维目标窄化为一维实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知识与技能较容易测量,较为显性,过程与方法较为笼统,难以有效把握,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太过隐性,无法有效测量,于是突出知识与技能,淡化过程与方法,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最多也只是个“副产品”。试问,这种课堂是新课改所期望的课堂吗?是我们心中理想的课堂吗?这种课堂还值得“示范”吗?李吉林曾说过,“我的每一次成功都在于同教育弊端作不妥协的抗争”,作为“示范课”必定是与当前教育弊端的抗争,是对当前通行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 示范课不能局限在“技”的层面,必须向更高层次的“道”跨越,这种跨越就是将学科体系的优点融入到项目体系中来,实现两者的“交汇对接”,这是对现有课堂形态的突破。例如,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单一的项目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需求,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必须要有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资源,避免“教技术”的最好方式是“多技术”,于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开始出现两个项目、三个项目,出现了让学生自由选择项目,在多项目的实现形式上,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是对课程改革的深度突破,这种低层突破显示出教师对新型职教课堂的追求;有的教师不再拘泥于项目教学的固有程式,不再受“工作流程”所限,开发了多种形式的“虚拟项目”,教学实施更为灵动,项目评价更为适切,这是对项目教学的有效突破;有的教师把游戏引入项目,开展了从“游戏人”到“自由人”之间的尝试;等等。
示范课带给我们的是新的课堂形态,是变革和创新。这种变革、创新体现在对重塑中职生态课堂的责任感,体现在与教育弊端的抗争,体现在对理想课堂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无止境的。正是这种无止境的追求闪耀着个性的光芒,正是这一场场无止境的相遇造就了一堂堂独具个性特质的“示范课”,现实的课堂正需要这一场场无止境的相遇……
“行可以为表仪者”方可示与人,作为“示范课”,其“形”应该是独特的,其“行”应该是个性的,正是这独特个性的课堂之“形”和师生之“行”才演绎出感人肺腑、沁人心脾的精彩,而贯穿“形”“行”之中的正是对职业教育的独到理解和执著追求,这是“示范课”最隐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带给中职课堂最重要的思维与启迪。
参考文献:
[1]朱晓滨.示范课,示范什么?[J].教学与管理,2010(3):39.
[2]郑旭东.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2006(3):13-15.
[3]洪世昌.个性化学习的生成条件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9):15.
[4]樊环.实践·反思·深化——谈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西教育,2006(1):23-24.
[5]崔志钰.上一堂无法复制的课[J].广东教育,2006(2):13-15.
[6]崔志钰.追寻: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J].青年教师,2009(11):21-23.
文摘
让“双元制”接轨中国职业教育
——扬州技师学院中德技师培训学院技工教育新思路
扬州技师学院中德技师培训学院参照德国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专业观念,以企业岗位需求作为技能的培养目标,按照多元整合、技能本位的新型课程观念构造复合型专业的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我国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刘海光认为学习德国的“双元制”,不仅要奉行“拿来主义”,而且还要将洋模式成功地实现“本土化”。
根据IHK课程要求,中德技师培训学院在校内修建了模拟工厂(一体化教室)、编写了一体化教材。为了达到实训占整个学时60%的目标,学院还采用课堂教学 校内模拟工厂培训 企业顶岗实习的三元制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日后工作生涯中,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走出了一条专科、本科 高级技工、技师 IHK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中德技师培训学院的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本科(专科)、技师(高技)、IHK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到德国就读研究生。
(孙兴伟、孙雁 《职业》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