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株洲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也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社会负担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功能不完善等诸多突出问题。把株洲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十一五”新的奋斗目标。文章分析了株洲自主创新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建立健全自主创新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深化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株洲市 自主创新 机制 措施
自主创新,从狭义上理解指可以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又称“原始创新”;从广义上理解,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把别人已经创新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了改进,是初级阶段。集成创新是把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是中级阶段。原始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突破性的深远影响,有些使已有的产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高级阶段。周光召院士认为:“自主创新虽然主要是指科技,但也不仅仅是科技,包括管理、制度、品牌等等方面,同时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像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保护社会稳定、增强国防、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我们要善于借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以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株洲是我国“一五”时期兴建的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株洲在湖南甚至全国都有影响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株洲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也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社会负担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功能不完善等诸多突出问题。
我国已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战略,着力加强国有老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促进国有老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资源型产业和城市转型,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已被列入此项战略实施范围。
一、株洲市自主创新的基础
株洲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按照“科技优势强、引领作用大、人才名牌多、创新环境优”的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兴市,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引领,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十五”期间,株洲市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十五”期间,株洲市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7465万元,争取部、省项目257项,资金1.6亿元,其中国家863计划和重点攻关计划42项。2004年株洲市R&D经费筹集总量为3.4亿元,占全省R&D经费投入总量的9.2%。2005年株洲市R&D经费投入总量为3.8亿元。2006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310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2100万元,同比增长15.7%,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全市拥有各类技术贸易和科技中介机构237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技术贸易总额达9.19亿元。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12.21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5.1%。
把株洲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十一五”新的奋斗目标。
二、株洲市自主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2007年,株洲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1.16%,且90%来自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投入严重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缺乏风险投资。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5%左右,发达国家企业该比例一般为3%,高新技术企业为5%以上,有的达10%。
2、没有建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株洲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专门技术开发机构的只有20%,且在技术开发机构中仅有20%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不少企业的主导技术仍依赖国外,受制于人。企业关键技术落后,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创新力,创新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技术梯次,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品出口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10%。
3、在管理思想上,企业重维持、轻创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不灵活。株洲市很多企业仍用刚性的、不变的、累层叠加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领导人仍是直线式的管理职能模式。近期业绩是经营者的迫切追求,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未真正参与收益分配,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4、在技术创新方面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为主导,集成创新次之,原始创新基本为零,专利申请结构中创造性发明数量少
调查得知,株洲市引进设备中有80%以上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衰退期的硬件技术,技术引进仅是“一时鲜”。从全国来看,2007年,中国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9.3%(国内发明仅占9%),而美国、德国、日本的发明专利虽然绝对数量少,但其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8%、93%、84%左右,明显高于中国。2007年,株洲发明专利316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4.54%,实用新型占30%,外观设计专利占45.46%。
三、株洲市自主创新的新举措
1、建立健全自主创新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自主创新工作绩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成立一个由市委政研室、市人大和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市科技主管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推进委员会,抓自主创新各项工作落实。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划、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财政部门与科技等部门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协调机制,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协调机制,建立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协调配置的联席会议制度。
2、深化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新机制;集中财政科技经费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科技进步法等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避免条块分割、重复和分散使用。
3、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株洲市委决策要求到2010年达到:财政科技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5%以上。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不同投资形式共同参与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设立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公司,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向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领域集成,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试”环节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财团到株洲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具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4、实施“人才、专利、标准”三大基本战略规划。(1)制定吸引和优待人才的政策。积极探索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知识产权化,通过项目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经营和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和奖励形式,鼓励高科技人才携带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参与分配。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2)推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株洲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产业化等战略措施,为自主创新提供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3)鼓励和支持技术标准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起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国外重要技术标准的体系,促进企业尽快掌握国内技术标准,加快研究对株洲市正在出口或将要出口的产品构成严重威胁或潜在威胁的国外技术标准,提出应对办法;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对引进项目验收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调整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定期调整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
5、强化和规范中介服务,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市财政主管部门在科技资金中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孵化器和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共性技术、工具软件、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科技情报等配套技术服务。支持跨国公司、留学归国人员在株洲设立和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其融入株洲创新体系,通过技术链的垂直传递和水平扩散激发整个创新系统的活力。抓住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技术转移活跃的战略机遇,通过与国际组织、国外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株洲科技中介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6、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打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自我封闭的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共同研究开发,整合、优化、共享科研资源与信息资源,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为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
创新带来了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目前,株洲市已形成了以株冶火炬、钻石切削为主体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电力机车厂、时代集团等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国光药业、千金药业、唐人神、太子奶等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以时代电子、湘怡中元的自动化控制装备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一个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内核的株洲工业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型。
【参考文献】
[1] 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徐冠华: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EB/OL].www.most.gov.cn,2006-4-7.
[3] 刘建洲、陈建光:构建和谐株洲对策研究——2006年株洲市社科课题成果集[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4] 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年鉴2007[M].方志出版社,2007.
[5]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综述[J].发明网刊,2008(2).
【关键词】株洲市 自主创新 机制 措施
自主创新,从狭义上理解指可以产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又称“原始创新”;从广义上理解,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把别人已经创新的东西,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了改进,是初级阶段。集成创新是把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是中级阶段。原始创新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突破性的深远影响,有些使已有的产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是高级阶段。周光召院士认为:“自主创新虽然主要是指科技,但也不仅仅是科技,包括管理、制度、品牌等等方面,同时我国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像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保护社会稳定、增强国防、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我们要善于借新眼光观察问题,从新角度提出问题,以新思路分析问题,用新办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株洲是我国“一五”时期兴建的八个重点工业城市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株洲在湖南甚至全国都有影响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株洲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也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社会负担重、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功能不完善等诸多突出问题。
我国已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作为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战略,着力加强国有老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促进国有老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资源型产业和城市转型,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株洲作为老工业基地已被列入此项战略实施范围。
一、株洲市自主创新的基础
株洲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按照“科技优势强、引领作用大、人才名牌多、创新环境优”的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兴市,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引领,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十五”期间,株洲市被列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十五”期间,株洲市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7465万元,争取部、省项目257项,资金1.6亿元,其中国家863计划和重点攻关计划42项。2004年株洲市R&D经费筹集总量为3.4亿元,占全省R&D经费投入总量的9.2%。2005年株洲市R&D经费投入总量为3.8亿元。2006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3100万元,其中科技三项费用2100万元,同比增长15.7%,新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1000万元。全市拥有各类技术贸易和科技中介机构237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技术贸易总额达9.19亿元。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12.21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5.1%。
把株洲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能力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程度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突出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成为“十一五”新的奋斗目标。
二、株洲市自主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1、自主创新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2007年,株洲市R&D经费占GDP的比重约为1.16%,且90%来自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投入严重不足,资本市场不完善,缺乏风险投资。大中型企业的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一直徘徊在1.5%左右,发达国家企业该比例一般为3%,高新技术企业为5%以上,有的达10%。
2、没有建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株洲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专门技术开发机构的只有20%,且在技术开发机构中仅有20%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不少企业的主导技术仍依赖国外,受制于人。企业关键技术落后,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创新力,创新水平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低,大多数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没有形成销售一代、储存一代、研发一代的技术梯次,高新技术产品在工业品出口份额中所占比例不到10%。
3、在管理思想上,企业重维持、轻创新;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机制不灵活。株洲市很多企业仍用刚性的、不变的、累层叠加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领导人仍是直线式的管理职能模式。近期业绩是经营者的迫切追求,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未真正参与收益分配,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4、在技术创新方面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为主导,集成创新次之,原始创新基本为零,专利申请结构中创造性发明数量少
调查得知,株洲市引进设备中有80%以上是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衰退期的硬件技术,技术引进仅是“一时鲜”。从全国来看,2007年,中国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19.3%(国内发明仅占9%),而美国、德国、日本的发明专利虽然绝对数量少,但其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8%、93%、84%左右,明显高于中国。2007年,株洲发明专利316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4.54%,实用新型占30%,外观设计专利占45.46%。
三、株洲市自主创新的新举措
1、建立健全自主创新领导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把自主创新工作绩效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成立一个由市委政研室、市人大和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市科技主管部门组成的科技创新推进委员会,抓自主创新各项工作落实。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划、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完善财政部门与科技等部门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机制,建立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协调机制,建立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协调机制,建立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协调配置的联席会议制度。
2、深化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管理新机制;集中财政科技经费由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科技进步法等有关规定统筹安排,避免条块分割、重复和分散使用。
3、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株洲市委决策要求到2010年达到:财政科技经费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5%以上。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形成不同投资形式共同参与促进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格局。完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设立株洲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机构和担保公司,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本以参股、合作等方式,向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领域集成,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化“中试”环节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大财团到株洲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具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外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拓宽创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
4、实施“人才、专利、标准”三大基本战略规划。(1)制定吸引和优待人才的政策。积极探索技术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知识产权化,通过项目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管理入股、员工持股经营和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和奖励形式,鼓励高科技人才携带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参与分配。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对接渠道。(2)推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制定株洲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产业化等战略措施,为自主创新提供有效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3)鼓励和支持技术标准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起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国外重要技术标准的体系,促进企业尽快掌握国内技术标准,加快研究对株洲市正在出口或将要出口的产品构成严重威胁或潜在威胁的国外技术标准,提出应对办法;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对引进项目验收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调整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定期调整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
5、强化和规范中介服务,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市财政主管部门在科技资金中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孵化器和技术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共性技术、工具软件、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科技情报等配套技术服务。支持跨国公司、留学归国人员在株洲设立和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使其融入株洲创新体系,通过技术链的垂直传递和水平扩散激发整个创新系统的活力。抓住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技术转移活跃的战略机遇,通过与国际组织、国外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株洲科技中介服务的国际化水平。
6、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政策。要打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自我封闭的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中试基地,共同研究开发,整合、优化、共享科研资源与信息资源,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为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国际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高端环节的转移,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引进。
创新带来了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目前,株洲市已形成了以株冶火炬、钻石切削为主体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以电力机车厂、时代集团等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国光药业、千金药业、唐人神、太子奶等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产业,以时代电子、湘怡中元的自动化控制装备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一个以技术创新能力为内核的株洲工业新格局正在逐步成型。
【参考文献】
[1] 黄寰: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徐冠华: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EB/OL].www.most.gov.cn,2006-4-7.
[3] 刘建洲、陈建光:构建和谐株洲对策研究——2006年株洲市社科课题成果集[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4] 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年鉴2007[M].方志出版社,2007.
[5] 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2007年我国专利申请与授权状况综述[J].发明网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