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孩子为什么要读经典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读中国古代经典还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又体现在哪里?
中国学问是从人开始,是从人之所以为人、什么是人来做真理的讨论。在这样一个情形下,学习古代经典,了解什么是人,了解什么是自己,同时又从自我的好恶和情感入手,确定我们真正所爱所好到底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立真正的主体性,成为自身命运的一个参与者、决定者以至于创造者。所以在今天,读中国传统的古代经典,它的意义就是认识什么是人,什么是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意义在什么地方。
此外,读中国传统经典同时也是回到历史中最深邃的文化中去,在那样的一个文化中,才有真正的未来,才会有未来的创造力。过往的历史是今天的力量,今天的力量是我们创造未来的一种凭借。所以读经典的含义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主体性,开展自己生命幸福的可能性。
8岁前诗歌为先,8岁后首选论语
孩子在8岁以前,尽量以诗歌为先,而后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通常到6岁就可以读《百家姓》,它可以对这个社会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姓氏的来源,懂得自己生命的根源所在,同时懂得这个社会的组织性。
读《三字经》是去肯定人性本善,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传统去肯定人性本善,即使在西方哲学的观点中,当他们没有偏见而看到孟子的性善论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中国人真是大胆,竟然可以跨越一切肯定人性善,这是对人类何等的希望和期待。所以孩子们读《三字经》了解性本善,实际上是带给他们对生命的肯定。
按照中国传统的教学,读经典是8岁到10岁,父母可以帮他挑选出这个年龄容易懂的,再逐步深入进去。在今天,读经典一定要有所挑选,以配合孩子年龄的成长。这种安排的原则和逻辑是人心理成长的逻辑,同时是配合人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这个生命成长的逻辑。
孩子8岁以后读经,我建议从《论语》读起,它可以教孩子学做人。或者在《论语》中挑选出适合孩子们的一些简单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类的句子让孩子们能够容易随着他年长去实践理解。
此外就是讀《孝经》学孝道,希望孩子了解什么叫作孝,除了对父母爱的一种表达之外,非常重要的是“孝者,续莫大焉”,是让孩子们了解在生命的发展中,“延续不断”是尽孝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大声地读,从感性到理性
8岁以前的孩子想读经典,重点该放在朗诵上。古人对于8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所谓的蒙学,以诗和韵文为主,形式是音乐性的朗读和吟诵。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那种对音乐和诗歌的欣赏性。因为孩子们在8岁以前基本上是感性的发展,同时它是以听觉为主,听觉的充分发展对于他脑部的发展是有正面的影响的。同时在诗歌中他能够在节奏、旋律中感受到情感和快乐,所以这就是乐教所带来的喜悦。
而后发展他的审美性,从这些情感里面孩子会认识自己,这是建立自我主体性的重要开始。如果父母们急于想要让孩子们在这么小的时候读经典,就带他朗读吧,大声地读。如果某一句特别触动他,他问什么意思,大人简单地讲解,就可以满足孩子们在理性上的需求和渴望。
如果孩子小,我建议先带他读千家诗,读诗歌,读美丽的诗歌,大声地朗读美丽的诗歌,5岁多的孩子还需要有情感的基本教育,同时在读诗歌时,不要带他读凄凄苦苦的某些诗歌,因为那对孩子的心情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选择快乐的诗歌给他读。只需要带着他大声读,去感受那个节奏高低起伏,不要叫他背。每天大声朗读,尤其在早上,因为早上朗读的时候开嗓,同时也可以增加肺力。孩子们慢慢读熟了的时候,从那里或许可以抽取出一些成为他此后成长中做人的评价。
8岁以后的孩子是理性开展的时候,他对很多事情会好奇,而这个时候我们把经意去做一个说明,孩子们更容易进入到经之大意中,从而铸成他们心理的发展、理解力的发展还有对道理认知的能力。
有人问我,如果要选一部可终身反复诵读的书,要选哪一本?我推荐的是《论语》,古人就说8岁读《论语》,80岁读《论语》,年年读年年有体会,所以我推荐《论语》这是第一。
如果说除了《论语》还有什么?孩子们再大一点,10多岁以后可以读《老子》,虽然《老子》的文字不容易掌握,可是有些字句也同样会对人是一种提醒。不过终身反复诵读基本上是《论语》,因为《论语》教人做人,教人做一个独立的人,教人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所以我推荐以这一个为主。
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读中国古代经典还有没有意义?如果有,又体现在哪里?
中国学问是从人开始,是从人之所以为人、什么是人来做真理的讨论。在这样一个情形下,学习古代经典,了解什么是人,了解什么是自己,同时又从自我的好恶和情感入手,确定我们真正所爱所好到底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立真正的主体性,成为自身命运的一个参与者、决定者以至于创造者。所以在今天,读中国传统的古代经典,它的意义就是认识什么是人,什么是自己以及自己的生命意义在什么地方。
此外,读中国传统经典同时也是回到历史中最深邃的文化中去,在那样的一个文化中,才有真正的未来,才会有未来的创造力。过往的历史是今天的力量,今天的力量是我们创造未来的一种凭借。所以读经典的含义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主体性,开展自己生命幸福的可能性。
8岁前诗歌为先,8岁后首选论语
孩子在8岁以前,尽量以诗歌为先,而后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通常到6岁就可以读《百家姓》,它可以对这个社会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姓氏的来源,懂得自己生命的根源所在,同时懂得这个社会的组织性。
读《三字经》是去肯定人性本善,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国传统去肯定人性本善,即使在西方哲学的观点中,当他们没有偏见而看到孟子的性善论的时候,他们都觉得中国人真是大胆,竟然可以跨越一切肯定人性善,这是对人类何等的希望和期待。所以孩子们读《三字经》了解性本善,实际上是带给他们对生命的肯定。
按照中国传统的教学,读经典是8岁到10岁,父母可以帮他挑选出这个年龄容易懂的,再逐步深入进去。在今天,读经典一定要有所挑选,以配合孩子年龄的成长。这种安排的原则和逻辑是人心理成长的逻辑,同时是配合人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这个生命成长的逻辑。
孩子8岁以后读经,我建议从《论语》读起,它可以教孩子学做人。或者在《论语》中挑选出适合孩子们的一些简单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类的句子让孩子们能够容易随着他年长去实践理解。
此外就是讀《孝经》学孝道,希望孩子了解什么叫作孝,除了对父母爱的一种表达之外,非常重要的是“孝者,续莫大焉”,是让孩子们了解在生命的发展中,“延续不断”是尽孝的一个重要的方式。
大声地读,从感性到理性
8岁以前的孩子想读经典,重点该放在朗诵上。古人对于8岁以前的孩子,他们的教学重点也就是所谓的蒙学,以诗和韵文为主,形式是音乐性的朗读和吟诵。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那种对音乐和诗歌的欣赏性。因为孩子们在8岁以前基本上是感性的发展,同时它是以听觉为主,听觉的充分发展对于他脑部的发展是有正面的影响的。同时在诗歌中他能够在节奏、旋律中感受到情感和快乐,所以这就是乐教所带来的喜悦。
而后发展他的审美性,从这些情感里面孩子会认识自己,这是建立自我主体性的重要开始。如果父母们急于想要让孩子们在这么小的时候读经典,就带他朗读吧,大声地读。如果某一句特别触动他,他问什么意思,大人简单地讲解,就可以满足孩子们在理性上的需求和渴望。
如果孩子小,我建议先带他读千家诗,读诗歌,读美丽的诗歌,大声地朗读美丽的诗歌,5岁多的孩子还需要有情感的基本教育,同时在读诗歌时,不要带他读凄凄苦苦的某些诗歌,因为那对孩子的心情会产生不良影响,我们要选择快乐的诗歌给他读。只需要带着他大声读,去感受那个节奏高低起伏,不要叫他背。每天大声朗读,尤其在早上,因为早上朗读的时候开嗓,同时也可以增加肺力。孩子们慢慢读熟了的时候,从那里或许可以抽取出一些成为他此后成长中做人的评价。
8岁以后的孩子是理性开展的时候,他对很多事情会好奇,而这个时候我们把经意去做一个说明,孩子们更容易进入到经之大意中,从而铸成他们心理的发展、理解力的发展还有对道理认知的能力。
有人问我,如果要选一部可终身反复诵读的书,要选哪一本?我推荐的是《论语》,古人就说8岁读《论语》,80岁读《论语》,年年读年年有体会,所以我推荐《论语》这是第一。
如果说除了《论语》还有什么?孩子们再大一点,10多岁以后可以读《老子》,虽然《老子》的文字不容易掌握,可是有些字句也同样会对人是一种提醒。不过终身反复诵读基本上是《论语》,因为《论语》教人做人,教人做一个独立的人,教人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所以我推荐以这一个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