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神话叙事的意蕴阐释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中关于神话叙事的运用有着系统完整的体现,成就了《红楼梦》作品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神话叙事起了寄情托兴的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体验的哲理,从而使文本具有了神秘色彩与深刻性,创造了独特的审美艺术风格。
  关键词:《红楼梦》神话构思神话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小说创作的巅峰,其书写修辞精深细致,突出写实主体,并为它笼罩了神话的光环,给小说增添了无穷的灵光秀气,如作者构思出来的“石头”故事、“绛珠还泪”、“太虚幻境”,体现出了表意上的超拔和深邃,得出神话运用与主题的关系,反映了小说神话叙事的意蕴,使《红楼梦》神话叙事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关于《红楼梦》的神话构思
  《红楼梦》的神话体系构思非常完整,超越了辞藻繁多的写实主体,作品使用了三个神话故事:从顽石痴而不悟下凡历劫最后重返荒野的神话,到神瑛绛珠甘露的前世结盟最终抱恨而命归黄泉的神话,以及警幻仙子纵放孽鬼最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神话。它们之间相对独立、各有终始,但又相互交融,与写实主体部分风格不同,却又在精神内蕴上产生密切联系,表达了作者神话叙事观念的完整构思,体现了作家的主体创造内涵,形成与写实主体的和谐统一,为作品增添了神秘离奇的美学色彩。
  1《红楼梦》神话构思的编织
  《红楼梦》总字数大约70多万,和作者繁多的现实描写相比,其中关于神话的描写所占的比例很小,只有第一回、第五回、第一百二十回以及一百一十六回中有关于神话内容的详细描写,略微提及的也只是在故事的第六十九回和第一百一十一回。但占据的这种微小比例并不代表作者对其神话建构的忽略,换句话说,它是作者精心设计的一个完美的神话整体,并表现为两大神话世界的创建,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与太虚幻境的世界。作者用意是以“事”设“神”,即通过神话来完善说明其作品用以表现的真正意义。所以文中设计的两大神话世界显然是为“顽石”与“神瑛侍者”而量身定做,而在《红楼梦》中出现的其它神话意象构建也都是为突出他们而设计的。
  如《红楼梦》中为“顽石”而建构的神话世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在故事里非常完整地表现了“顽石历劫”。女蜗炼石补天剩而未用的顽石被弃于青埂峰下,它历经风雨,吸收日月之精华,具有了思想、感情,并有了记忆而且会说话。顽石自愧自叹自己没有被用来补天,产生哀怨伤悲之情,动了凡心后幻形入世,成为嘴里衔着“五彩晶莹的玉”的故事主人公贾宝玉,“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后,又返回青埂峰下。这种通过神话叙述来衬托真实主题的方法使故事首尾完整,层次分明,耐人寻味。又如为贾宝玉设置的“神瑛侍者”是太虚幻境神话中的复杂建设,在作品中完整地表现出“还泪”的故事,其神话主角神瑛侍者住在太虚幻境的赤霞宫,由于“凡心偶炽”而下到人世“造历幻缘”,即怡红公子贾宝玉,后主人公“情毒至极”遁入空门,神瑛侍者返归太虚幻境,以此描绘出另一相对完整独立的神话故事。
  作品中构建的这些神话世界中的人物形象众多,但却纷繁而不零乱,反之为小说增添了审美的感觉,以及别有一番意味的神秘色彩,从而使得语篇对神话世界的构建具有更加贯通性和完整性。
  2神话叙事在语篇中表现的途径
  首尾相接的神话叙事是整个语篇中表现的框架性结构。在《红楼梦》中,关于神话叙事主要有四回,这四回是神话叙事的集中描写,出现于首尾。其中第一回告诉读者神话的主角顽石与神瑛侍者的身份以及为什么下到人间凡世;第五回则通过贾宝玉的梦游讲述了太虚幻境的景象;在第一百一十六回中,作家描述的是贾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大彻大悟仙缘,为他最后回归设下了伏笔;而在第一百二十回中,则叙述了贾宝玉出家,神瑛侍者返回太虚幻境,顽石再次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依照《玉篇》所言,“瑛”表示“似玉美石”,那么作者塑造的神瑛侍者就代表了青埂顽石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则是神瑛侍者下凡,所以青埂峰的顽石、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以及现实中的贾宝玉,三者便具有密不可分的意义。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红楼梦》的焦点人物即是贾宝玉,又是顽石。神话叙事框架是整个语篇的外层,它与内层的写实主体对接交融,实现了内在精神的表达。
  在《红楼梦》众多形象中,顽石形象始终贯穿于作品,顽石的人生历程用一个由神话而现实、又由现实而神话的程式来反映,形成了语篇写实与写意交相衬的风格特色。在语篇中,所表现的途径最具主线意义。从作者构思的第一回神话故事顽石和神瑛侍者动了凡心下到人世起,故事就开始描写贾宝玉在尘世的经历,他在荣国府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长大,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最后黯然远离红尘出家,回到青埂峰与太虚幻境,完整地叙述了一个顽石经历各种灾难的故事,以顽石为表现途径展开神话叙事,远到女蜗补天的“几世几劫”前,近到叙事者用悲叹的话语直接向读者进行倾诉而终。顽石从预示故事的开始到故事结束,一切都成了过去,始终在故事中起着关键的叙事作用。作品主要是突出现实世界中顽石的人生经历,描写神话的部分为现实描写主体笼罩上美丽的光环,作家曹雪芹倾其写实之能事,从顽石传奇般的诞生开始,用极其精致巧妙、细腻的笔法雕琢了主人公在人世所经历的一切,作者其实是想通过对现实人生的描写以及出现于作品首尾的神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置于首尾的神话叙事包容了整个语篇的框架,神话叙事成为文本整体的结构存在,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的套接,对突出主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神话叙事对现实叙事的框架包围,形成了作品写实与写意相辅相成的审美风格。小说男主人公贾宝玉、女主人公林黛玉从木石变成神,由神仙变成人,又重返神的生命经历已经超乎常人的生命轨迹,作家幻想的神话世界中的青埂峰、三生石畔、太虚幻境是神灵、现实的相互融合。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因此,作品具有了神秘浪漫、亦真亦幻的独特风格。
  3神话叙事的特质
  作者用虚幻的笔法在《红楼梦》前五回中构建了两大神话世界,他们相互对应、相互渗透,构成了息息相关的艺术整体。神话是幻想的产物,原始神话是人类史前文化遗产,是人类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理性尚未觉醒、意识还处于蒙昧混沌时期而产生的现象,在无力进行有效抗争的情况下,用想象征服自然、解释自然并加以形象化,意志移诸客体对象,正是基于万物有灵的神话观念和神话思维方式,阐释了人类祖先紧张的探索、生存的艰辛以及开天辟地的宏大气魄。
  《红楼梦》故事关于“石头”、“还泪”、“太虚幻境”等神话的描写,虽然遗留着“女蜗补天”、“瑶姬精魂化草”的影像,但却是一种理性的创造,属后神话时代的文人创造,它完全艺术化地继承并发挥远古神话的遗产,并在作品中完全被艺术的表现审美所代替,主旨与现实叙事相融相渗、统一协调。
  三《红楼梦》的神话叙事意蕴
  《红楼梦》中出现的首尾神话对作品构建了框架性的结构包围,尤如故事的一个引子,交待出了全剧的主要人物,其寓意成了作者构建作品的有力支持。如“石头”神话隐喻了主人公贾宝玉在人世历经苍桑,最后遁入空门的故事情节;其中描述的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木石姻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真挚爱情的理想与追求,隐含了作者对人性与人的命运的哲学关怀。这些都是缘于作者对真情的理解而创造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真情的向往与肯定,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爱情不幸结局的感伤,反映了神话故事建构语篇主体最重要的故事情节。《红楼梦》在纷繁富丽的写实主体之上,加以离奇玄幻的神话叙事,形成了作品亦虚亦实的审美特征,为整个故事罩上了一层美丽的光环和神秘色彩,蕴含了作者创作的深刻思想,表达了作者超验的人生哲理。作家将神话叙事放到写实小说的大结构框架位置,形式与意义紧密相连,阐明了庞大的写实主体意义上的对应、隐括、象征。“石头”神话、“绛珠还泪”、“太虚幻境”在《红楼梦》中首尾关合,它作为整部作品的叙事外壳,寄予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审美意义。
  《红楼梦》神话故事蕴含了作者对爱情的哲理认识,贯穿于作品的主要情节,对整个故事表达有着预示的意义,其寓意直接影响到故事的主题,间接表达了作者难言的苦衷,寄寓了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哲理感悟。因此,作者巧妙地借助神话向读者寓示了作品主题,它一方面蕴含着贾宝玉“以情悟道”的人生历程,这通过故事主人公贾宝玉在贵族大家贾府的生活现实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它蕴含着作者对真情至性的人生哲学认识,表现了与当时社会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以及不可避免地在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悲剧结局。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表达作者这一深玄的人生哲学思想。
  如《红楼梦》中的“石头”神话。故事描写了女娲炼石补天,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但她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补完了,剩下的一块被丢弃在青埂峰下,但这块顽石经女娲修炼后,灵性已通,自怨自叹未入选补天,因日夜惭愧悲号而产生了“石头”故事。作者以此大胆重构了女蜗神话的“随意”、“戏谑”,以此作为故事缘起,让一块顽石因无材补天而幻形入世、历尽尘缘。作者构建这个故事其实是别有用意,他用戏谑性的词语形容了“无稽崖”、“青埂峰”、“空空道人”等,暗示读者他所描写的故事荒唐无稽,不必当真。作为在文学创作范畴内建构的神话,第一回中的“石头”故事在素材上选择了关于女蜗的神话,但作者在传统女蜗神话基础上进行大胆重构,将原有的神话阐释为表现故事整体叙事的艺术审美功能,以此表达故事“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是作者藉故事表现其真正的创作意义。因此,这里的“石头”神话成了作者寓意的一种手段,这表现为“石头”神话成了《红楼梦》的超故事叙述层,直接成了作者的代言人,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念、文学主张及其人生哲学观念,它以近于神话的形式出现来进行象征寓意,带有浓重的“作者自叙”色彩。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曹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顽石作为一种主观化的意象,使作者情不自禁地借石头抒愤,象征了作者一生感情郁结的外化,抒发了内心苦闷的情感。
  又如“绛珠还泪”神话。故事讲的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对绛珠草时以甘露灌溉,使绛珠草得以久延岁月,后吸收天地精华,修成女体,一直想酬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因此,当神瑛侍者下世为人,誓将一生眼泪相还。作者以神瑛与绛珠之间灌溉还泪恩情的神话故事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做铺垫,体现了他对自由真挚爱情的向往与赞赏。另外,神瑛侍者与顽石一体,神瑛与绛珠的灌溉之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木石前盟”爱情极其美妙的象征。文中的林黛玉失去双亲,寄居于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惟一开心的只是与自己心灵相契的贾宝玉,他们的恋爱超越了世俗,二人之间的纯真性情与灵犀相通,这种追求是以人性的自然脱俗、纯真自由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传统社会礼法制度的反对。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心灵相契爱情的从始至终都带有悲剧的色彩,最终以黛玉泪尽而亡、魂归离恨,宝玉被迫娶钗、遁入空门作为故事的悲剧结局,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真挚爱情悲剧结局的深深遗憾。
  四结语
  《红楼梦》这部作品是在完整的神话叙事下,突出现实故事,作者关于两个世界的描写相互交融,为作品构造出神秘浪漫、亦真亦幻的独特艺术风格,寄寓了作者对人生悲凉却眷恋执著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思考,其意蕴深刻,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锦池:《〈红楼梦〉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 李庆信:《〈红楼梦〉前五回中的亚神话建构及其艺术表现功能》,《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2期。
   [3] 冯其庸纂校订定:《八家评批〈红楼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4] 曹雪芹:《红楼梦》,岳麓书社,1996年版。
   [5] 丁维忠:《〈红楼梦〉——历史与美学的沉思》,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杨卫东,女,1965—,河北玉田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古典文学,工作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其他文献
摘要诗人安妮·玛瑟森从生命的细腻与崇高两方面着手构建了南丁格尔辉煌厚重的一生、一个糅合了细腻的内心和崇高气度的生命个体。南丁格尔所彰显的对生命的最根本的关爱和体贴,让身处现代高度物化语境中的人们醒悟何谓生命之真正高贵。  关键词: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细腻与崇高怜恤天使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安妮·玛瑟森,一位活跃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诗坛的女诗人以真挚温润而不失深邃的笔触、细腻生
期刊
摘要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的长篇力作《恶人》,围绕着一起保险公司女职员被杀事件,描写了在“格差”社会中挣扎求存的众生相。作者通过对四个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同遭遇的刻画,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揭示了浮华社会背后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关键词:吉田修一《恶人》人物形象“格差”社会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日本的新生代作家吉田修一,生于19
期刊
摘要《城堡》与《围城》穿透了对偶然的个人际遇与具体的历史时段、具体民族的感受,直指个体生命与人类历史的终极,在着眼于人类生存的本质思考的层面达到了精神的深度契合:个人与现实社会的阻隔或对立,以及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就像走不进的“城堡”与走不出的“围城”。作为个体的人,他们的身体和精神无休止地漂泊,他们的命运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悬置。  关键词:精神契合漂泊被悬置比较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
期刊
摘要莎剧《冬天的故事》中的“良母”赫美温妮无端遭受丈夫的迫害,失去儿子,又与女儿长期失散,但她终以坚忍和美德重获天伦之乐。赫美温妮的形象及其幸福结局反映出了父权社会对放弃自我意识、彰显纯粹母性、消解男性“阉割焦虑”的“良母”的期待,以及莎士比亚对这类母亲的肯定。  关键词:赫美温妮《冬天的故事》“良母”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塑造了大批父权社
期刊
摘要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叛逆精神的黑人妇女形象——秀拉。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描写了美国黑人女性在痛苦之中的觉醒,而她们的觉醒早于她们的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她们成为孤独的反叛者。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秀拉》反叛者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托尼·莫里森在《秀拉》中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一切传统价值观念并一心去寻找自我的具有
期刊
摘要20世纪是妇女运动风起云涌的一个时期,在黑人解放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大背景下,黑人女性作家们纷纷用自己的手中之笔,写出了一部又一部佳作。她们打破了之前黑人女性们多年的失语现象,创作出了一个个鲜活的黑人女性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和人物形象包含着黑人女性作家们对于人文主义的追求,展示出了黑人女性们的坚韧、互助和博爱。本文从黑人女性作家作品中对于现实生活描写的角度,分析了她们作品中所蕴含和表达出的
期刊
摘要《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诗人以切身体验为基础,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了奇险壮丽的艺术天地,近乎完美地描写出蜀道的“奇”和“险”。  关键词:《蜀道难》雄伟奇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一想象、夸张手法融为一体  品味李白的诗,总会给人以洒脱飘逸、豪迈奔放的艺术感受。他的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哈代的经典悲剧小说《还乡》,关注小说中的自然和女性主题,特别是自然和女性(即艾顿荒原和游苔莎)的联系、自然与现代文明(即艾顿荒原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矛盾、女性与父权制社会的矛盾,阐释哈代在《还乡》这部小说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还乡》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在英国小说史上既是一位卓
期刊
摘要研究诗人诗歌的风格、诗风的形成离不开意象,诗人通过选用不同的意象来构成意境,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与把握,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诗学的角度更清晰、更准确地认识诗歌的全貌。本文对王勃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行统计,对其采用较多的意象的意义作一系统分析。  关键词:王勃诗歌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初唐四杰”对扭转柔弱的齐梁诗风、开创刚健清新的初唐诗歌起了很大作用,人们将他们并称而载
期刊
摘要游戏文学是指作者在非正式的写作环境下,比如饮酒、游戏之中即兴所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展现创作者的文学功底,是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而其中的修辞也更具特色。本文通过研究苏东坡游戏文学中几种结构复杂、寓意深刻、平常人却又很少使用的独特修辞格式来论述苏东坡作品乃至中国古代文学中特有的修辞手法,从而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苏东坡游戏文学回文修辞对偶修辞集句修辞  中图分类号:H051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