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色群体,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在新时期对高职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困境,进而继续充实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实题。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遭遇的现实困境
在21世纪,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1.社会责任感较差,思想行为上欠成熟
高职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多为独生子女,在思想意识及行为上不够成熟,不能以一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确立个人的理想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的自己的发展,期望在生活、职业方面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忽视社会的发展,回报社会的意识模糊,欠缺责任感。
2.文化基础层次不齐,学习动力相对不足
从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来看,95%以上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层次不齐,大部分人缺乏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兴趣持续时间短暂,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3.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在自媒体时代,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品,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竞相出现在网络中, 给他们对客观事实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判断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对理想信念和自身行为的选择趋向非理性,对各种信息来不及加以判断、选择就予以吸收、接受,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理想的动摇和信念的滑坡。
(二)目前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
1.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效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高職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操作性的高级技术人才,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课的教育,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有所忽视。目前的主要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学生从思想上对这类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效果不明显。
2.理想信念教育手段相对单一
当前仅仅以授课为主,课本的内容相对陈旧,没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难以贴近学生的思想。虽然有的学校使用多媒体上课,但不能很好的发挥多媒体的效应,缺乏生动活拨、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职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1.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1] 。红色资源能充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刊、广播等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宣传之外,可以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到党团活动中。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设红色网站,构建红色资源教育的网络阵地,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坛、红歌会、红色演讲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坚定理想信念。
2.以就业观教育为重点,丰富理想信念教育
在大一入校初,要把就业观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学生教育中,把就业观教育视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职业和单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方能产生聚合力,产生更多的活力,进而凸现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3.以“中国梦”为支柱,引领理想信念教育
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注入“中国梦”的教育,让更多大学生给自己准确的定位,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平凡的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把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用实际行动和双臂托起一方“中国梦”。
(二)发挥课程教学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哲学理论课程时,就要立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让成长在和平环境之中的当代大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实现自我理想的过程中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与社会实践密切关联,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大环境相互渗透。所以,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让学生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实习,让他们融入社会,到工厂、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及时转变社会角色,在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发展需要之中,增强他们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以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3.
[2]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2):11-13.
[3]王文利,白向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37-40.
[4]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作者简介:韩 蓉(1987-),女,硕士,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助教。
关键词: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高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实题。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遭遇的现实困境
在21世纪,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在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他们的理想信念观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
1.社会责任感较差,思想行为上欠成熟
高职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多为独生子女,在思想意识及行为上不够成熟,不能以一个成熟的心态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确立个人的理想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的自己的发展,期望在生活、职业方面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忽视社会的发展,回报社会的意识模糊,欠缺责任感。
2.文化基础层次不齐,学习动力相对不足
从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来看,95%以上的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层次不齐,大部分人缺乏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兴趣持续时间短暂,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3.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
在自媒体时代,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品,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现象竞相出现在网络中, 给他们对客观事实做出全面的、科学的判断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对理想信念和自身行为的选择趋向非理性,对各种信息来不及加以判断、选择就予以吸收、接受,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理想的动摇和信念的滑坡。
(二)目前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
1.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时效性,教育效果不明显
高職院校主要培养技能型、操作性的高级技术人才,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课的教育,专业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有所忽视。目前的主要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学生从思想上对这类课程不够重视,教育效果不明显。
2.理想信念教育手段相对单一
当前仅仅以授课为主,课本的内容相对陈旧,没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难以贴近学生的思想。虽然有的学校使用多媒体上课,但不能很好的发挥多媒体的效应,缺乏生动活拨、新颖有趣的教育方式。
二、加强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职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拓宽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1.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1] 。红色资源能充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校刊、广播等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宣传之外,可以将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到党团活动中。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园网开设红色网站,构建红色资源教育的网络阵地,定期举办红色文化讲坛、红歌会、红色演讲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坚定理想信念。
2.以就业观教育为重点,丰富理想信念教育
在大一入校初,要把就业观教育贯穿于日常的学生教育中,把就业观教育视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无论什么职业和单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教育方能产生聚合力,产生更多的活力,进而凸现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3.以“中国梦”为支柱,引领理想信念教育
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注入“中国梦”的教育,让更多大学生给自己准确的定位,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平凡的岗位上,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科技创新活动,把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掌握一门技术,用实际行动和双臂托起一方“中国梦”。
(二)发挥课程教学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哲学理论课程时,就要立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征,结合该课程的特点,让成长在和平环境之中的当代大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在实现自我理想的过程中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三)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想信念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它与社会实践密切关联,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大环境相互渗透。所以,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让学生真正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实习,让他们融入社会,到工厂、企业等进行实地考察,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及时转变社会角色,在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发展需要之中,增强他们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问题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加以重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耿琪.“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亮点[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3.
[2]王熠珏.略论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2):11-13.
[3]王文利,白向宁.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境遇及方式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37-40.
[4]王易,宋友文.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作者简介:韩 蓉(1987-),女,硕士,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