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为全国提供了依据,应做好推广。
自2002年底以来,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启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山东省枣庄市在其辖区薛城区首先实施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07年12月,枣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了政府主导,资金、人员、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形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枣庄模式”应运而生。
“枣庄模式”产生背景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农村公路里程少,多为农民自建,农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极为不便,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成为中国公路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2002年底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区域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87万人的枣庄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公路改建。
据统计,7年间枣庄市累计投资3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611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0公里,实现了村村(行政村)通油路。
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牛佳棠在介绍“枣庄模式”时说,枣庄农村公路改建充分调动了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但随着里程的增长,管理养护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
由于受资金能力的限制,农村公路改建普遍存在投入偏少、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如果管理养护不到位,必将导致前建后坏,造成严重浪费。
据测算,一般四级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30万元,而养护1公里农村公路平均每年仅需1.6万元;如果只建设不管养,寿命期限一般为3-5年,而如果管理养护兼顾,使用寿命则可延长至10年左右。
因此,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枣庄模式”产生了。
力推“四级管养体系”
实现农村公路长期有效管养,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在实践中,枣庄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于2007年初在辖区薛城区实施了改革试点工作,指导薛城区政府出台了《薛城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之后,枣庄市又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市财政、人事、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各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经过前期摸索,2007年12月,枣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主体明确、资金保障、运转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市、区(县级市)、乡(镇)、村“四级管养体系”。据牛佳棠介绍,该“四级管养体系”即为市级政府层、区(县级市)政府层、乡(镇)政府层和村级层。
按照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养护工程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上报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经交通运输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其中,大中修工程实行招投标,并进行合同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质量监管;小修工程和道路病害处理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养护中心负责;日常保养由养路员负责。村委会将村道纳入村级公共财产,把维护路产路权条款列入“村规民约”。
农村公路养路员也是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及时制止、举报损坏公路的行为,协助做好路政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牛佳棠透露,下一步,枣庄将在财力比较好的乡(镇)试点农村公路管养分离,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养护资金专款专用
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枣庄的做法是: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费用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资金渠道,确定了分级补助政策。
其中,市统筹本级预算,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大桥每年每座3000元、中桥每年每座2000元、小桥每年每座1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
各区(市)及乡(镇)政府,统筹财政预算,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保养,并负责落实养护大中修工程配套资金。
枣庄市成为山东省首个从市级财政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市。2008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枣庄从市级财政中列支4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山东省财政厅专门就此向国家财政部作了信息专报。
2009年,枣庄市共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4854万元,其中,市财政列支782万元。今后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管理养护资金的数额将不断加大。
为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枣庄市政府明确由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监管,市、区(县级市)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010年,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市审计局抽调专门人员,组成2个审计小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区(县级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对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有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区(县级市)、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呈报市政府,作为市政府对区(县级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养护人员资格准入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养护队伍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为保障各项管理养护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做到“有人管事”,枣庄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按要求配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市、区(市)、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负责人由本级政府选任,专职工作人员从交通运输部门内部选用或通过公开招考录用。
上述人员工资待遇,由原渠道或同级财政负担,不挤占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每3公里选配1名养路员(不足3公里的按每行政村1名选配)。
目前,枣庄市共有农村公路养路员2142名。由于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的特点,在养护作业时“单兵作战”,为选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枣庄市农村公路养路员上岗实行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如此做法,在业内少见。
据了解,村道养路员由村委会推荐,乡道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推荐,分别由上一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审查资格。
养路员补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县道、乡道养路员补助分别由县、乡(镇)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负责;村道养路员补助原则上由村委会负责落实,有条件的村由村集体承担,经济困难的村由乡(镇)财政补助。
管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枣庄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综合考核。
据了解,枣庄市政府与区(县级市)政府,区(县级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分别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村委会与养路员签订合同书,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
在此基础上,枣庄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各区(市)交通运输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项目,作为衡量行业工作的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日常考核监督,客观、真实地反映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枣庄充分发挥乡(镇)交管所的作用,在路政巡查的同时,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在实施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年底及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结果上报市考评办公室,计入对区(县级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得分,作为市委、市政府奖惩的依据。”牛佳棠说。
在此基础上,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在行业层面,对区(县级市)交通运输局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兑现奖惩。
对认真履行职责、管养成效明显、综合评定等次为“优”的区(县级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年终评定等次为“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批该区(县级市)新建农村公路项目,扣减财政养护补助资金;对造成路况严重下降甚至出现严重损毁,直接影响通行的,建议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此外,本着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对养路员实施动态管理,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依据交管所每月监督考核的结果,对养路员发放80%的补助,剩余补助年终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兑现到养路员。对年终综合评定为“优秀”的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两个月考核不合格的,退回村委会,再由村委会重新推荐。
为新农村建设铺筑康庄大道
枣庄市坚持政府主导,资金、人员、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做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枣庄模式”。10月27日—29日,枣庄市交通运输局由国家交通运输部推荐,受大会秘书处邀请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牛佳棠向大会作了《中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枣庄模式”》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大会组委会和来自各国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关注,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走向了世界。
为巩固成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践中,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十分注重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于2008年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研究》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决策科学化,系统总结国内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验与启示,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研究”。2010年初,这一课题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月3日,该课题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评奖答辩,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等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牛佳棠介绍,该课题成果的应用给枣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从2008、2009年对比分析看,在满足小修保养资金需要的前提下,中修资金投入比例由2007年的23.7%提高到2009年的36.2%,在保证优良率指标的前提下,养护投入平均每年每公里节约500元,共节约养护资金543万元。
按山东省20万公里农村公路估算,运用该研究成果进行决策,预计每年可节约养护资金约1亿元;如能应用于全国,集约节约养护资金将更加可观。
可以说,通过实施有效地管理养护,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也带动了公路沿线农副产品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以枣庄市为例,在2003年之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余元,2009年达到6000余元,增长了200%,农村交通运输业户发展到23000多户,从事商贸、维修、餐饮服务的个体工商户达到39000多户,所带来的间接效益不可估量。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如何高效长久的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为全国提供了依据,应做好推广。参加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的与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也纷纷表示,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与他们国家有类似之处,特别是像“枣庄模式”这样的建设与管理养护经验对他们很有借鉴意义。
自2002年底以来,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启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随之提上议事日程。
山东省枣庄市在其辖区薛城区首先实施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07年12月,枣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到了政府主导,资金、人员、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形成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常态化、规范化,“枣庄模式”应运而生。
“枣庄模式”产生背景
农村公路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去,农村公路里程少,多为农民自建,农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极为不便,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成为中国公路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2002年底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区域面积4563平方公里、人口387万人的枣庄市,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公路改建。
据统计,7年间枣庄市累计投资31亿元,建成农村公路611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0公里,实现了村村(行政村)通油路。
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牛佳棠在介绍“枣庄模式”时说,枣庄农村公路改建充分调动了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建设。但随着里程的增长,管理养护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
由于受资金能力的限制,农村公路改建普遍存在投入偏少、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如果管理养护不到位,必将导致前建后坏,造成严重浪费。
据测算,一般四级农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30万元,而养护1公里农村公路平均每年仅需1.6万元;如果只建设不管养,寿命期限一般为3-5年,而如果管理养护兼顾,使用寿命则可延长至10年左右。
因此,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枣庄模式”产生了。
力推“四级管养体系”
实现农村公路长期有效管养,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在实践中,枣庄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和《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于2007年初在辖区薛城区实施了改革试点工作,指导薛城区政府出台了《薛城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
之后,枣庄市又成立了由市政府牵头,市财政、人事、交通等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对各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经过前期摸索,2007年12月,枣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主体明确、资金保障、运转有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市、区(县级市)、乡(镇)、村“四级管养体系”。据牛佳棠介绍,该“四级管养体系”即为市级政府层、区(县级市)政府层、乡(镇)政府层和村级层。
按照农村公路养护规范,养护工程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上报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经交通运输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
其中,大中修工程实行招投标,并进行合同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质量监管;小修工程和道路病害处理由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养护中心负责;日常保养由养路员负责。村委会将村道纳入村级公共财产,把维护路产路权条款列入“村规民约”。
农村公路养路员也是农村公路路政协管员,及时制止、举报损坏公路的行为,协助做好路政调查、取证和处理工作。牛佳棠透露,下一步,枣庄将在财力比较好的乡(镇)试点农村公路管养分离,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养护资金专款专用
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枣庄的做法是: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费用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资金渠道,确定了分级补助政策。
其中,市统筹本级预算,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2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1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大桥每年每座3000元、中桥每年每座2000元、小桥每年每座1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
各区(市)及乡(镇)政府,统筹财政预算,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保养,并负责落实养护大中修工程配套资金。
枣庄市成为山东省首个从市级财政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市。2008年,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枣庄从市级财政中列支4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山东省财政厅专门就此向国家财政部作了信息专报。
2009年,枣庄市共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4854万元,其中,市财政列支782万元。今后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管理养护资金的数额将不断加大。
为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枣庄市政府明确由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监管,市、区(县级市)分别设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2010年,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市审计局抽调专门人员,组成2个审计小组,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区(县级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对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有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进行审计。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区(县级市)、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呈报市政府,作为市政府对区(县级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养护人员资格准入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养护队伍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为保障各项管理养护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做到“有人管事”,枣庄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按要求配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市、区(市)、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负责人由本级政府选任,专职工作人员从交通运输部门内部选用或通过公开招考录用。
上述人员工资待遇,由原渠道或同级财政负担,不挤占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每3公里选配1名养路员(不足3公里的按每行政村1名选配)。
目前,枣庄市共有农村公路养路员2142名。由于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的特点,在养护作业时“单兵作战”,为选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枣庄市农村公路养路员上岗实行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通过资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如此做法,在业内少见。
据了解,村道养路员由村委会推荐,乡道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推荐,分别由上一级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审查资格。
养路员补助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县道、乡道养路员补助分别由县、乡(镇)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负责;村道养路员补助原则上由村委会负责落实,有条件的村由村集体承担,经济困难的村由乡(镇)财政补助。
管养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枣庄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了政府年度目标综合考核。
据了解,枣庄市政府与区(县级市)政府,区(县级市)政府与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分别签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村委会与养路员签订合同书,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
在此基础上,枣庄市交通运输局与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各区(市)交通运输局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项目,作为衡量行业工作的重要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日常考核监督,客观、真实地反映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枣庄充分发挥乡(镇)交管所的作用,在路政巡查的同时,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考核。
“在实施严格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年底及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结果上报市考评办公室,计入对区(县级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得分,作为市委、市政府奖惩的依据。”牛佳棠说。
在此基础上,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在行业层面,对区(县级市)交通运输局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定等次,兑现奖惩。
对认真履行职责、管养成效明显、综合评定等次为“优”的区(县级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对年终评定等次为“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批该区(县级市)新建农村公路项目,扣减财政养护补助资金;对造成路况严重下降甚至出现严重损毁,直接影响通行的,建议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
此外,本着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对养路员实施动态管理,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依据交管所每月监督考核的结果,对养路员发放80%的补助,剩余补助年终根据综合考评结果兑现到养路员。对年终综合评定为“优秀”的养路员,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连续两个月考核不合格的,退回村委会,再由村委会重新推荐。
为新农村建设铺筑康庄大道
枣庄市坚持政府主导,资金、人员、责任、考核、奖惩“五个落实”,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的做法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枣庄模式”。10月27日—29日,枣庄市交通运输局由国家交通运输部推荐,受大会秘书处邀请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牛佳棠向大会作了《中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枣庄模式”》的专题报告,受到了大会组委会和来自各国与会代表的热议和关注,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走向了世界。
为巩固成果,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实践中,枣庄市交通运输局十分注重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于2008年开展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研究》课题,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决策科学化,系统总结国内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经验与启示,开展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评价体系研究”。2010年初,这一课题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月3日,该课题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交通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评奖答辩,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等评委的一致好评。
据牛佳棠介绍,该课题成果的应用给枣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带来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从2008、2009年对比分析看,在满足小修保养资金需要的前提下,中修资金投入比例由2007年的23.7%提高到2009年的36.2%,在保证优良率指标的前提下,养护投入平均每年每公里节约500元,共节约养护资金543万元。
按山东省20万公里农村公路估算,运用该研究成果进行决策,预计每年可节约养护资金约1亿元;如能应用于全国,集约节约养护资金将更加可观。
可以说,通过实施有效地管理养护,保障了农村公路的完好畅通,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也带动了公路沿线农副产品运输业、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以枣庄市为例,在2003年之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000余元,2009年达到6000余元,增长了200%,农村交通运输业户发展到23000多户,从事商贸、维修、餐饮服务的个体工商户达到39000多户,所带来的间接效益不可估量。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如何高效长久的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成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指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枣庄模式”为全国提供了依据,应做好推广。参加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的与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也纷纷表示,中国农村公路的发展历程与他们国家有类似之处,特别是像“枣庄模式”这样的建设与管理养护经验对他们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