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中的《聊斋志异》书写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在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所受的重视程度与其实际文学成就并不相称:所占篇幅不多,有些只限于列举;在内容上也较为单一,主要涉及作者蒲松龄生平与《聊斋志异》成书过程;且各个时段皆有《聊斋志异》书写缺席的情形。其原因在于,白话文运动造成了文言小说的被屏蔽,当时的《聊斋志异》研究偏于考证,流行的学术话语不适用于描述《聊斋志异》的审美特征。
其他文献
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新型金融产品应运而生。校园贷具有数额小、效率高、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由于平台监管缺失、大学生消费非理性等因素,校园贷滋生出了高利贷、骗贷、裸贷等乱象,部分行为还构成了违法犯罪。与其他网络贷款方式相比,校园贷具有借款对象单一性、贷款方式隐蔽性、抵押方式非具象性、催款手段违法性、受害学生犯罪转化性等特征,导致校园贷走入迷途。为了有效规范和严格治理校园贷,可以通过建立犯罪防控体系、促进联合监管、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等路径,将校园贷引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