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力矩前馈煤矿用防爆伺服电机控制研究

来源 :煤矿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矿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基于力矩前馈设计了煤矿用防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煤矿用防爆伺服电机位置、速度、电流三闭环控制及在线参数自整定控制.对煤矿用防爆伺服电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速度、力矩等关键参数进行精确、智能、自动控制.该研究为煤矿生产自动化及智能化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及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单元法(CFD-DEM)耦合方法分析立式搅拌釜溶液内颗粒团聚体的分散过程.搅拌釜釜壁挡板迎流面呈现上下分流的流场特征,且发生流场上下分流的位置为搅拌桨的安装位置.以轴向分区颗粒数量分布方差为指标定量地分析了颗粒在搅拌釜内分布的均匀性.结果 表明:搅拌桨旋转造成的涡流是促使颗粒圆周均匀分布的动力,而釜壁挡板造成的轴向流动是促使颗粒轴向混合的主要原因.提高转速可以提高颗粒在溶液中混合的均匀性,但是当转速达到一定数值时,颗粒分散均匀性的提高效果减弱.
为研究煤矿井下筛分系统中的轨迹、堵塞、磨损及进、出料情况,使用EDEM离散元软件对筛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当入料带式输送机带速分别为1.65 m/s、3.0 m/s和3.15 m/s(加挡板)时,原煤入仓口的速度分别为7.4 m/s、6.7 m/s和6.6 m/s,原煤落入筒仓的最大速度分别为25.5 m/s、25.5 m/s和24 m/s.当物料未经筛分直接进入筒仓时,溜槽的磨损能量为3000 J.当筒仓空载时,筒仓底部的物料冲击磨损能量达到10000 J.
弧齿锥齿轮具有降噪、减振、寿命长、负荷承载能力高和易于成形等优点.以某型弧齿锥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MASTA建立弧齿锥齿轮传动仿真模型并对弧齿锥齿轮啮合及动态特性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加载载荷下,弧齿锥齿轮啮合错位量不同;弧齿锥齿轮接触区域为近似椭圆形,传动误差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趋势,动态啮合力在某一值上下波动.该研究为孤齿锥齿轮啮合和动态特性的改善、传动效率的提高、疲劳寿命的延长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采用Workbench仿真软件对多媒体矿灯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仿真内容包括矿灯壳体的抗冲击仿真和灯头部分的散热仿真.抗冲击仿真使用该软件的显示动力学模块,散热仿真使用稳态热仿真模块.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矿灯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是集机械、电气控制、液压、陀螺仪测量等技术于一体的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大型隧道设备.为了更好地控制该掘进机,其电气控制系统以西门子1200系列PLC为核心,在PLC逻辑控制的基础上,通过采集系统内各传感器的相关数据信息,以主从分站的通信方式,实现远程控制掘进机内的ABB变频器、电磁阀及液压泵站.现场应用表明,该电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井下巷道的自动化掘进,有效提高了掘进效率.
针对煤矿粉尘综合水平评估问题,构建了煤矿粉尘综合防治水平指标体系,并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掘进作业、采煤作业、井下巷道及喷浆作业进行权重解算和动力学仿真.发现重要度顺序为:采煤作业(0.418)>掘进作业(0.271)>喷浆作业(0.191)>井下巷道(0.121).建议煤矿应考虑引入掘进面空气幕除尘技术、采煤面空气幕除尘技术、智能喷浆机械手、采煤面机载除尘风机和支架导杆板技术,并持续加强防尘设备维护更新管理(16次/a)、设备操作培训教育(12次/a)、防尘管理检查频次(10次/
为了解长压短抽通风除尘系统中压抽风量比、压风风筒出风口与迎头距离变化、控尘装置的轴径向出风比、供风侧控尘对掘进巷道粉尘运移变化的影响,通过FLUNE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不同影响因素下巷道内粉尘运移范围变化情况,拟定通风控、除尘方案,并通过现场实测粉尘浓度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在无控尘条件下,压抽风量比、压风出风口距离对司机位置断面粉尘浓度影响多变,掘机后方含尘区域面积较大,不利于除尘;有控尘条件下,压风风筒距离迎头10m、15m的合适压抽风量比分别为0.8、1.2,距离为12.5 m时,压抽风量比变化
介绍了双齿辊式破碎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开发了基于LabVIEW的双齿辊破碎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双齿辊破碎机轴承温度、转子振动、运行电流、供油压力等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传统的经验方法常常因为设计过于保守,导致小车架的材料浪费严重,起重机的整体结构偏大.为充分发挥材料的承载性能,以某双梁桥式起重机小车架为例,将响应面模型和多岛遗传算法相结合,对小车架结构进行轻量化设计.结果 表明,起重机小车架的重量减轻了17.75%,轻量化效果较为明显.
基于装载机油缸长度确定铲斗转角,分析得到铲装轨迹.通过实验与编程实现了该方法.设定3条平行铲装轨迹,利用额定铲装量为5t的装载机进行碎石自动铲装实验,得到油缸位移、整车位移和铲装量.将铲装过程分为铲斗调整、空载前进、插入物料、铲装、怠速和升举.处理数据得到铲装过程的斗尖轨迹.将得到的轨迹与平行轨迹进行对比分析,可判断自动铲装精度.将铲装时间和铲装量作为参照,可确定不同轨迹的铲装效果以及适用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