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成都市一二圈层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一二圈层的11个区(县)2005—2007年的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成华区为研究重点,结合定性分析,可得出结论:要缩小与兄弟城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速度,就必须从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入手,在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的同时,加强区域形象宣传,培育可持续发展实力。
  关键词:成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主成分分析;城区品牌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061-03
  
  一、成都市主要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指标体系共分为两部分(即:核心竞争力和辅助竞争力),共25项基本变量。其中,核心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系统指标,囊括了“经济实力(城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企业经营(区内主要工业企业的经营现状)、开放程度(城区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和辐射度)”三个方面共17项基本变量,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引进到位国内市外资金、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总额商品房销售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工业增加值增幅、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辅助竞争力是影响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重要因素,囊括“政府管理、社会生活”两个方面8项指标,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卫生技术人员、中小学数。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
  为了能使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和特质更全面地得到展现,笔者将2005年、2006年、2007年作为连续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完成对成华区及其他10区(县)经济综合竞争力动态比较研究,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获得如下信息:
  1.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态势持续稳定
  从连续三年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五城区的经济发展持续稳定,青羊区、武侯区的排名略有起伏;锦江区依然以较强的产业基础实力、最高的居民消费能力、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领跑”经济增长,且领先地位不易被兄弟城区超越;武侯区、成华区是五城区中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保持持续增长的区域,特别是武侯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稳步增加,从2005年排位第四,上升到2007年第三名,与第二名金牛区综合得分差距持续缩小。
  2.一二圈层的综合得分呈梯度性差异
  纵观这三年的综合得分,第一圈层(除成华区外)分值基本均大于2;而第二圈层区县(除双流县外)都小于0,且在2006年出现了发展高点后,2007年又有回落趋势,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又逐步扩大,特别是在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基本变量,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可见,中心城区依然是成都市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坚力量,五城区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发展基础在短期内拥有绝对竞争优势。
  3.第二圈层的发展势头良好
  第二圈层区县正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增强政府财政实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升城区形象和人居环境,因此,它们在三年主成分分析的第二主成分里都占据了靠前的名次。特别是双流,在地区生产总值、引进到位国内市外资金、商品房销售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上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三、成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速度与兄弟城区持平,但经济总量仍然滞后
  从发展速度来看,成华区在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上与兄弟城区持平,在工业增加值增幅上略胜一筹,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上处于末位(对第二三产业分析详见下一点);从经济总量来看,成华区综合得分远低于其他四个兄弟城区,尤其是在第一主成分得分上所表现出的差距更加明显。按照成都市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四翻”目标,成华区必须保持年均14.87%(现价)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要求十分迫切。
  (二)工业增加值增幅最高,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对2007年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可以看出,成华区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列五城区第一(22%),有助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近几年来,全市工业增长一直高于GDP增长,这对成华区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有利。从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情况看,成华区的工业比重较大,工业的高增长必然带来GDP的高增长。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一是历史因素,成华区作为“老工业区”,商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发展滞后,房地产开发业起步较其它城区晚,缺乏大力发展三产业的有力载体,故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结构问题,成华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是交通业,增加值主要来自火车东站货运及成渝高速客运,但近几年成都市交通业尤其是铁路货运及公路客运增长缓慢,直接影响成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
  (三)缩小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上的差距依然是个难题
  从2007年主成分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休戚相关:经济基础较好的区域,农民人均收入也会较高;而农民收入的高低亦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发展势头。成华的“三农”问题较兄弟城区更不易突破,一是涉农面积大:与其他中心城区相比,成华区的涉农辖区面积较大,加大了统筹发展难度;二是农村居民收入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一直处于中心城区之末,且与其他城区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见图2);三是农民工人数多:外来农民工共有20万人,占成都市农民工总数的25%。
  四、提升成华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思考
  成华区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经济发展速度能跟上中心城区整体步伐,且在工业增加值增幅、商品房销售额总量增量上都有较好的表现,经济增长潜力不断挖掘。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从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入手,在构建区域特色产业体系的同时,加强区域形象宣传,培育可持续发展实力,锻造区域品牌竞争力。
  (一)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实力
  相比于兄弟城区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经济、雄厚的产业财力支撑、强大的“以城带乡”、“反哺”能力,成华区面临着推进新型城市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共同落实的双重任务。因此,要抓住当前“试验区”建设发展机遇。首先,必须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及行业建设,如:加大对市政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建成城乡一体的城市道路网络,提升城区的综合实力和载体功能;加快配置、引进石室中学、华西医院等一批全省领先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文明、健康的城区生活品质;继续推进房地产及与之配套商贸服务业发展,积极吸引经济上可持续人口的入住。
  (二)明确功能集聚区开发,着力培育服务业成长竞争力
  区域竞争是区内“经济高地”的竞争,不是“全辖域范围”的竞争,有些地区要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构建拥有全市乃至全省影响力的经济增长极;有些地区要落实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有些地区要突出以人为本,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因此,成华区应立足区域发展基础,遵照远景战略要求,强化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空间指导:“经济功能”增长极——将猛追湾RBD片区、建设路步行街融入城市内核经济圈做强商贸商务经济极,依托龙潭裕都工业总部基地片区产业发展基础及空间区位优势做强工业总部经济极;“人居功能”打造区——以东郊企业生活区危旧房改造片区和青龙、龙潭、赖家店、圣灯“城中村”改造片区为重点,打造全省领先的人居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的城区形象;“交通功能”枢纽点——高起点、高档次、高标准建设沙河堡成都新客站片区,构建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生态功能”示范带——依托沙河景观带、东风渠生态绿带和三环路森林绿带,为市民提供公共休闲空间,打造融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滨水亲绿旅游区。
  (三)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力度,努力提升城区品牌竞争力
  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的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成华区可通过构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RIS),形成统一传达机制和识别机制,有效整合、积极寻求与大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建设的“契合点”,从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方面形成合力,打造整体名片,充分展现成华区独特魅力。如:依托现有的客家文化、老工业基地文化和自然历史文化共同打造具有成华特色的文化内涵;通过创建学习型区域,来实现居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高标准建设城乡一体文明品牌;利用区内历史遗迹进行形象推广活动,进行成华投资形象推广活动;充分利用熊猫和电视塔两项稀缺资源,抢注熊猫、电视塔为标识的商标,提升成华区域整体形象的品牌识别和知名度。另外,可通过都市旅游项目的推广,加强与川内外媒体的交流合作,保持与商会行会、专家群体、慈善团体、环保组织的沟通联络。
  
  参考文献:
  [1] 刘运动,宋守君.从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城市竞争力[J].中国建设教育,2007,(3).
  [2] 李晓西.对城乡统筹重要意义的认识及成都试验区的发展建议[J].小城镇建设,2007,(8).
  [3] 张尉庭.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黄山市及周边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J].黄山学院学报,2007,(10).
  [4] 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007,(10).
  [5] 魏斌.城市形象的经济学意义[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6] 刘小静.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结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7] 鲁继通.国内区域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风,2009,(8).
其他文献
摘要:就业性别歧视,成为女性实现劳动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其他平等权利的障碍,现实中就业性别歧视存在,侵害了女性的劳动就业权。首先,分析现实中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的残酷现象;其次,分析就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的成因,试图找出十分全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解决性别差异所引起的不公平待遇问题提供帮助,完善当前的立法与制度,做到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原则的核心精神。  关键词:性别歧视;劳动就业权;
期刊
摘要:西部贫困山区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政策机遇,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将是一项重大课题。以西部贫困山区的永寿县为调研对象,多角度地分析了永寿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结合县情提出了推进永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西部贫困山区:跨越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12-02    
期刊
摘要:继续扩大沿边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是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鉴于此,我们对云南河口边境口岸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认为,云南河口沿边开放要上一个台阶,需要打造一个平台力争六个提升:打造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平台;着力提升当地政府制度创新力;提升河口县域经济自生能力;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提升边境旅游业对经济的牵
期刊
摘要: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中国人民六十年的奋斗历史,实质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高举这面旗帜,在不断深化“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在中国坚持、发展和实践马列主义的辉煌历史。  关键词:探索;觉醒;建国六十周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206-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六十年
期刊
摘要:在全球资源共享、资讯发达的全球化语境下,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产生碰撞与融合。为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知识。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重新构建。课题试图将多元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尊重、宽容的精神气质,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以保护传承文化、丰富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保护。潮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倡导科学发展观,推广保护性旅游开发新理念;加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教育;健全保护与开发机制;打造潮汕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开发潮剧文化旅游产品。  关键词: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
期刊
摘要:通过运用计量方法,对湖南省的加工贸易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县域经济上升0.01%。而由于湖南省县域加工贸易起步较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等诸多原因,其对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相比于全国和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仍然偏小。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研究;县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要:农民合作组织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的交易成本,是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农民合作组织是当前规避农村金融风险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组织的金融中介功能应定位于资源聚集、降低交易成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规避和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农民合作组织;金融功能;金融中介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俄罗斯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收入的增加,俄罗斯人民向往领略中国古老而文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俄罗斯旅游者来说,黑龙江省在旅游时间、价格、具有北疆特色的旅游资源产品上占有优势。因此,黑龙江省应该在了解俄罗斯来华边境游客的旅游需求偏好的前提下,开发旅游供给产品,使其偏好达到效用的最大化。  关键词:旅游需求;旅游供给;俄罗斯;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外汇储备的增长通过外汇占款引起基础货币的增长,增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影响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因此,对我国2000—2009年相关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建立协整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证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显著影响,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外汇储备;基础货币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