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开之父张伯苓,其四子张锡祜,生于1913年,他是张伯苓最钟爱的孩子。
张伯苓虽然疼爱张锡祜,但是并不溺爱。张锡祜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并没有因为是校长的儿子享受到丝毫优待。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告到张伯苓处,张伯苓狠狠地把张锡祜批评了一番,并且根据南开中学惯例,贴出校告广而告之。校告上说:“如果告示上所列人等,下次再犯,定会开除,以儆效尤。”张锡祜又气又恼,跑回家给母亲诉苦,说张伯苓一点儿也不给他留面子。母亲深知张伯苓的脾气,也知他是为了儿子好,只得好言抚慰一番。
张锡祜趁机撒娇跟母亲要钱买球鞋,这本来是正当的要求,因为他是体育尖子,马上要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结果母亲没有答应他,说家里没有钱。张锡祜气愤地说:“谁说家里没有钱?爸爸钱多得很,就是不拿出来用。”刚好张伯苓回家来,听了张锡祜的抱怨,也很无奈,因为那些钱都是学校的公款,全部要入账的。而张伯苓作为校长,其薪水比一般的教授还低,长期拿着最初在严王塾馆做家庭教师时的100元薪水。学校董事会多次要给他增加薪水,都被张伯苓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深知南开中学的办学经费来之不易。
张锡祜听了母亲的解释,理解了父亲的苦衷。足球场上,张锡祜穿着一双布鞋左冲右突,最后把布鞋踢烂了,光着脚丫在球场上奔跑,观者无不动容。张伯苓亲自来到球场边当啦啦队,给张锡祜助威,与儿子分享踢球的快乐。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张伯苓并没有关起门来办教育,他秉承教育救国的理念,经常在修身课上向学生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要求学生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并且非常支持进步学生的游行示威等诉求。一旦学生有事,他总是利用各种人脉资源,积极地营救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锡祜深受张伯苓言传身教的影响,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沦陷,可是日本仍然步步紧逼,要将中国吞并。国势危殆,张锡祜在张伯苓的支持下,毅然弃学离家,投军报国,考入中央航校,后驻防江西。作为一个名流的后代,张锡祜与众不同,矢志报国,成为抗日英雄。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伯苓取得蒋介石支持,在重庆购地兴建了南渝中学,准备再造一个南开。张伯苓处理校务之余,总喜欢看着天上的飞机出神。有学生不解,问其何故。他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张锡祜,是一名空军战士,也许他正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训练,或者去前线打击日本鬼子呢。”
1937年8月14日,日军登陆,淞沪战起,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当时气象测报不良,他又急于炸敌,冒险飞行,终因天气恶劣,在中途临川失事殉国,时年26岁。张伯苓收到了锡祜飞机失事为国捐躯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对陪伴左右的张锡祚说:“我早就把他许给国家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给国家立功呢。”
张锡祜的报国壮举和张伯苓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当代的父母以启示。
张伯苓虽然疼爱张锡祜,但是并不溺爱。张锡祜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并没有因为是校长的儿子享受到丝毫优待。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教师告到张伯苓处,张伯苓狠狠地把张锡祜批评了一番,并且根据南开中学惯例,贴出校告广而告之。校告上说:“如果告示上所列人等,下次再犯,定会开除,以儆效尤。”张锡祜又气又恼,跑回家给母亲诉苦,说张伯苓一点儿也不给他留面子。母亲深知张伯苓的脾气,也知他是为了儿子好,只得好言抚慰一番。
张锡祜趁机撒娇跟母亲要钱买球鞋,这本来是正当的要求,因为他是体育尖子,马上要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结果母亲没有答应他,说家里没有钱。张锡祜气愤地说:“谁说家里没有钱?爸爸钱多得很,就是不拿出来用。”刚好张伯苓回家来,听了张锡祜的抱怨,也很无奈,因为那些钱都是学校的公款,全部要入账的。而张伯苓作为校长,其薪水比一般的教授还低,长期拿着最初在严王塾馆做家庭教师时的100元薪水。学校董事会多次要给他增加薪水,都被张伯苓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深知南开中学的办学经费来之不易。
张锡祜听了母亲的解释,理解了父亲的苦衷。足球场上,张锡祜穿着一双布鞋左冲右突,最后把布鞋踢烂了,光着脚丫在球场上奔跑,观者无不动容。张伯苓亲自来到球场边当啦啦队,给张锡祜助威,与儿子分享踢球的快乐。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张伯苓并没有关起门来办教育,他秉承教育救国的理念,经常在修身课上向学生宣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要求学生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并且非常支持进步学生的游行示威等诉求。一旦学生有事,他总是利用各种人脉资源,积极地营救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锡祜深受张伯苓言传身教的影响,时刻准备为国效力。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沦陷,可是日本仍然步步紧逼,要将中国吞并。国势危殆,张锡祜在张伯苓的支持下,毅然弃学离家,投军报国,考入中央航校,后驻防江西。作为一个名流的后代,张锡祜与众不同,矢志报国,成为抗日英雄。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伯苓取得蒋介石支持,在重庆购地兴建了南渝中学,准备再造一个南开。张伯苓处理校务之余,总喜欢看着天上的飞机出神。有学生不解,问其何故。他自豪地说:“我的儿子张锡祜,是一名空军战士,也许他正驾驶着飞机在天上训练,或者去前线打击日本鬼子呢。”
1937年8月14日,日军登陆,淞沪战起,张锡祜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当时气象测报不良,他又急于炸敌,冒险飞行,终因天气恶劣,在中途临川失事殉国,时年26岁。张伯苓收到了锡祜飞机失事为国捐躯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对陪伴左右的张锡祚说:“我早就把他许给国家了,遗憾的是他还没有给国家立功呢。”
张锡祜的报国壮举和张伯苓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当代的父母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