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河南登封大冶镇老井村新型农村社区奠基仪式举行。按照规划,老井村的村民将在一年之后告别平房、砖瓦房,搬进通暖气、天然气,配套设施齐全的花园洋房里。整个社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计划总投资4.8亿元,刘庭杰为这个项目捐助了1亿元。
刘庭杰,既是老井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河南锦鹏集团的董事长。
获悉刘庭杰的善举后,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欣然提笔,慨然批示:请予宣传、跟踪、总结,倡导社会力量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回报家乡。
一时间,舆论哗然,有猜疑的,有赞赏的,有睥睨的,有挑大拇指的。总之,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朝阳沟水渠连通之处、曲剧艺术的发源地、武则天登嵩山而封中岳的古老地方。
面对外界的质疑,村民们挺身为他辩护:庭杰生意都在外面,村里现在既没有煤,又没有矿,他能图我们个啥!这1个亿他可以不捐。
在郑州市直部门工作的叔叔发来短信:庭杰好,看到“小时候自己住窑洞现在村民要住高楼”的报道后,我思绪万千,心里不能平静。想起了咱老井,更想到了你这个可爱可敬的晚辈支书,还想起一句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干吧,孩子,为人谋幸福,自己也幸福!
看着他长大的前辈大叔深信他,但是,还有人心底问号的曲线未拉直,有人私下揽着他肩膀问:嗨,老兄,难道你真的没啥图的?刘庭杰说:“没啥图的,要说有啥,那就是希望再过几代之后,村里的后生,有人能记得刘伯伯或者刘爷爷帮他们建过房子,再有就是我的后代能记得,他的父亲或者是爷爷做了他想做的一件好事,而且做成了。”
因果相依,大关注背后,必有精彩的故事。
带着疑问和寻求精神富矿的心态,4月22日,记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刘庭杰促膝长谈。历经48载的修炼,他谦逊、淳厚、不事张扬的内在,高大、疏朗的外貌,略带书卷气的谈吐,尽显人格魅力。这种天然的流露,让人深信:巨资回报,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从大冶镇老井村走出去的山里娃。
大爱无形,没有炫耀,没有自矜,平静的语气,平凡的谈吐,却有着无形的力量,从这个嵩岳的山坳飘开,远去……
刻在年少岁月里的饥饿、老井和山路,让刘庭杰在辛酸中懂得珍惜与感恩
又是人间四月天,坐落在嵩山东南一片山坳里的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满眼桐花绚烂,恬淡而热烈。
而40年前的这个季节,一个山里娃并没有因这大自然的馈赠而感到高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肠胃给他发出的求救信号:饥饿。
今天,站在小时候居住的三孔半残破的窑洞前,已经身家数十亿元的刘庭杰恍如隔世,回忆起当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放开肚子吃顿饱饭。山坡上,残存的一孔孔废弃的窑洞,也正像一张张幽幽巨口,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
为了找吃的,刘庭杰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野果,一个失手摔了下来,下巴鲜血长流,他捂着伤口,慢慢地爬起来,硬是倔强地没掉一滴眼泪。他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他与贫困的抗争。
抗争也只能以无助而终结。这是个有着九个孩子的家,除去一个早夭之外,刘庭杰在所有孩子里排行老五,靠后的排次,并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礼遇,甚至连他的生日都在父母饥饿的恍惚中忘记。家里的每个人,都在那个年代里挣着自己的一口饭,能够允许他上学已经实属不易,虽然,到三四年级时,他的学业已经被一口井吞噬得面目全非。
这是一口老井,老得村中的老人都记忆模糊。据说是清朝前期所建,井沿上被吊桶的麻绳溜出的道道槽痕,默默地述说着它的沧桑。全村300余户人家祖祖辈辈人畜日常用水都靠这一口老井维持,村子也由此而得名。
在他记事的时候,老井承担着村里2000多口人的吃水,慢慢地只承担起1000多口人的吃水,不是井老了,而是村里人少了。一句顺口溜道出一个心酸的人口外迁的事实:“老井吃水贵如油,好小伙娶不来赖媳妇。”
老井离学校有500米,离刘庭杰的家有1000米,所幸的是,老井居在中间。从三年级起,开始挑水的他,为了学业便开始步量起了这艰难的1.5公里山路。
每天上学,除了背着书包,他还要担着水桶,途经老井时,把水桶排在“水桶的长龙”里,因为已经早有村民把水桶拎过来排队打水。每天上午,如果中午不想挨打,他必须要担两趟水。等第一节课下课的铃声在忐忑中响起,他便冲刺到老井旁,看水桶是否被好心的乡亲排到了井边。
限于体力和身高,他只能打起两半桶水,把扁担钩子在扁担上绕一圈,担起水急忙往家赶。当年的那条小道,如今已经掩映在灌木丛里,好几个山坡几近陡立,男孩子的水桶便在几个起伏里前磕后碰,打湿了裤脚,打滑了山道。而当他重新把水桶带回老井排队回到学校时,第二节课已经上了一半,而这才是第一趟。于是,因罚站而带来的自尊心的挫伤便成为他永远的痛。
老井旁,山路上,留有太多的苦难,也成为刘庭杰不悱不发的源头,至今仍被他打趣:我的学业就葬送在这儿。但是,他从没在心里厌弃过老井,这口数百年的老井像一个启发他的智叟,反而使得他在饥饿、屈辱、挨打的苦难漩涡中,感恩这生命之井。
有经验的水手都知道,一艘航船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要承载足够的重量,方能从容抵御风暴。一个人亦然,要想走得远,心灵里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这个承载物就是苦难。源于此,刘庭杰早年发迹便不难理解。
初中毕业的第三天,16岁的刘庭杰就必须独自谋生活了,他尚显稚嫩的肩,担起的是黑黑的煤炭。接下来的八年间,只要是干净的钱他都挣,卖过油条、贩过化肥。苦难的童年练就了他灵活的商业头脑,他把登封的煤炭贩到周口等地,再把当地的西瓜拉回登封销售,两头赚钱,曾为世人倾慕的“万元户”,刘庭杰这时候轻松入列。
顺风顺水的刘庭杰回马老井村,为政乡里,变小富“万元户”为大富“万元村”
4月的嵩山,郁郁苍苍,峰峦叠翠。五岳之中的位置,赋予了它雍容而宽厚的气质,也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化育出山一般的仁厚性情与大爱情怀。
这个昔日的山里娃跑到了致富路的前头,看着古老的老井村仍然像一头老牛拉着一辆破车,不急不躁,慢慢悠悠,刘庭杰发急了。 1988年,依国家政策“先富起来”的刘庭杰在村民们的目瞪口呆中回到了老井村,担任起老井村村委会主任。而当时的村务仍处于靠权威来推进的年代,村委会干部的权威则是拿胡子长短来衡量,年仅24岁、只有稀稀落落胡茬的刘庭杰面临一次大考。
他不怕质疑,因为在作出回村决定之前,他已经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在劝家人时已经说得明白:“光自己富裕了,看着村里人还在受穷,我吃得再好也不安心。我有能力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每一次大手笔,他都是自出考题,竟至两年后,他又担任了老井村党支部书记,这一任就是24年,虽然他已经身家数十亿元,虽然他已经是登封市政协常委。
与那条羊肠一样搭在山间的小道较劲,是刘庭杰上任后第一个自考题。4月23日,站在那条几近被荒草淹没的小道和3.8公里的水泥路的交汇处,一段开山劈石修路的历史,在刘庭杰悠悠的述说中逐渐清晰起来。
上任后的头两年,刘庭杰便发动村民放炮开山,堆石填土,建造路基,奠定了这段水泥路的雏形;2001年,重新整修埋石头,开启修路的第二个阶段;2008年,刘庭杰出资并集资,这条绕村3.8公里的水泥路完全修建起来。这条路上,留下他说服乡亲们的无数口舌之争,也留下了他一个嫂子劈山放炮时落下的一条命。
如今,道路一侧陡峭的路基上,裸露出的大石头,依然昭示着老井村开天辟地的大事。村民们的敬意洋溢在脸上,更刻在碑上。在村口绿树掩映之处,一块青石巨碑上刻着:“造福民众建设新农村,开山劈石铺就康庄道。”
接下来,刘庭杰要挑战的就是打井取水。老井已老,更由于村子地处弱水带,每逢旱季一天连10担水也剐不到。1993年,他筹资30万元,历时180天,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并架设入户管道,结束了老井村担水的历史。
1994年4月17日,在启用水井的前夜,为表彰捐资的父老乡亲,刘庭杰连夜赶出碑文,刻碑“人畜饮水工程纪念碑”纪念,他用“千百年来”这样的词汇,概括这眼新井在村史上的意义,而出资最多的他的名字,却淹没在一连片的名字当中。自从新井打好后,老井也一下子老得再也打不出水来,默然结束了它数百年来的使命。
“既然回来了,不管多艰难,我唯一想的就是改变乡亲们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富起来,这样才对得起乡亲们和我自己。” 刘庭杰说。路通了,水来了,村民生存的问题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就提上日程,跑项目、跑资金、订规划,一个跑字道出刘庭杰内心的急切。
一次,为了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刘庭杰一大早从村里步行几公里到镇上,再坐车赶到县城,早上七点多就守在一位局长的办公室门口。“局长听了我准备为村里办的项目和想法,当场拍板,给我们村批了5万元。”
光有政府拨款还远远不够,刘庭杰就发动村民集资。“我把自己前些年做生意挣的钱全投进去了,为了让村民放心,我跟他们说,办村集体企业的钱,如果赚了,大家共同分红;如果赔了,我按银行利息给大家付钱。”就这样,刘庭杰先后创办了水泥预制板厂、钢窗厂等。
随后,他又将自己挣来的钱加上筹集的800余万元,创办了4个粉砂厂和一个耐火材料厂,穷山村有了像模像样的集体经济。耐火材料厂以“锦鹏”为名,寓意锦绣前程、鹏程万里,后来逐渐变成现实。
在他的带领下,老井村党支部被登封市授予“双强党支部”荣誉称号,他个人荣获“优秀乡镇青年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国经济建设杰出人物”。
他并不在意这些,让他内心敞亮的是,他筹资数十万元使得村中150余名学生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筹资100万余元改造架设的村中高压线路,照亮了山沟的黑夜;那崭新的村卫生所,还有那崭新的新村委会办公大楼……老井变了,昔日破败不堪的旧山村焕然一新,从没水、没电、没路、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的富裕村。
心存大道,视野穿山越海,刘庭杰的境界随着责任增大而不断升华
有人,看到商机,只看到一片金光灿灿;有人,看到商机,更看到的是由此而惠及民众的潜在价值。能否把目光聚焦在大众的需求上,是从商人到企业家的分水岭。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庭杰是村里的财富使者,但作为企业家的刘庭杰已经不愿仅仅是一个村子的财富使者,达者兼济天下,是他内心深处的思虑。
进入21世纪,中央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光是中央财政向西部倾斜,民间资本也被西部吸引。要发展就离不开资源,在中部的小山村勤政不已的刘庭杰,也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把注意力聚焦在了西部的矿产资源开发上。
2002年,刘庭杰进内蒙、跑新疆、下贵州,不断考察项目。几经周折,终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羊市塔镇煤炭资源上获得考察项目成果。可喜的是,该地井田储量为3408万吨且煤质十分优越,采煤几乎是平地开采,稀有瓦斯,没有地下水,安全生产得天独厚。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缺乏人才,尤其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人才。我从1983年开始一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尤其对煤炭行业十分熟悉,投资煤炭行业熟门熟路。”他果断决策,于2003年4月在当地的奎乌煤矿投资4525.93万元,扩井建矿。
世上绝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情,在煤矿小赚了一笔之后,生意却因煤价过低停滞不前,这让他一度想把煤矿转让出去。2007年年底,鄂尔多斯滴水成冰,几个合伙人的耐心也降到冰点,在一次碰头会上,刘庭杰提出愿意出让股权,而另外的股东则抢着说:“干脆都给你来经营吧。”
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大自然的道理从没失信过。刘庭杰接收全部股份的两个月后,2008年一开春,中央调整煤价,从140元一吨涨到580元一吨,而当年开采量就达到了108万吨,这是沉甸甸的一桶金啊。年上缴利税1.8亿元,安排当地就业人员1200余人。
刘庭杰把这次际遇当作是天意,也更加坚信,一个企业家只有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自己追求权益的出发点,才是上上大道。实际上,这不外乎一个道理,那就是得道者多助,助人者天助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房不断吃紧,房地产开发势在必行。刘庭杰认定,房地产业不仅是种商业行为,更是种社会行为。因此,当他把目光聚焦到房地产业时,他有意避开了楼盘炒作,以遵从民众和地方实际需求为要。
从2006年开始,一系列事关地产项目的大手笔接踵而至:在汝州市投资7000万元分别建成香榭水郡、香榭世家住宅小区;正在兴建的登封市少林大道东路北“观山悦”小区,占地面积为38497平方米,为全城最高品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人居形象;2010年3月,刘庭杰携7.2亿元,收购海南西海岸2000余亩的土地,是他响应国家开发海南的新举措;在登封东城区,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解决百姓就医难问题,锦鹏集团与河南中医学院、登封中医院将联合兴建一座郑州嵩山针灸推拿医院,计划投资6.8亿元,现已经河南中医管理局批复立项。2011年年底,投资5亿元的锦鹏生态大酒店,在锣鼓欢庆声中开业,五星级标准的建设与这个世界级旅游名城相得益彰,这栋寓意大鹏展翅的建筑造型,一直延续着刘庭杰办乡村企业的原始梦想,同时也成为与这座千年老城的底蕴和名气相匹配的地标性建筑。
此时,更加专注于读书和决策的刘庭杰,已经很少再去做具体的事,他百万年薪聘请具有20年酒店管理经验的美国人栢拉乔,放手给他去管理。这个曾经为吃饱饭犯愁的山里娃,视野越过大山、越过大洋,曾经初中毕业,却已经能与顶级经济学家直面论道。
至此,他经营的河南锦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煤炭、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等10余个子公司,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产品的企业集团,资产达数十亿元,从业人员4000余人,近3年来累计纳税数亿元,成就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神话。
捐赠亿元,旧村变新城,梦想成现实,迎来一个农村社区化新时代
4月22日,老井村三组的村口,一个曾经的玩伴推搡着刘庭杰,嬉闹地开着他这个亿万富翁的玩笑。玩伴的百无禁忌,刘庭杰的毫不介意,在乡音里传递着最淳朴的化不开的乡情。每逢闲暇,抑或是遇到难决之事,他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地走一走老井村那条古老的山道。然而,近两年来,重走之际他心里越来越不平静。
2011年1月24日,像每个重要节日一样,没有媒体的镜头,没有随从。刘庭杰带领家人回到老井村,他将车子远远地停在村外,挨家挨户给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送慰问品和慰问金。他告诫孩子,只要是跟着自己回村里,就必须在村口下车,走着回去,并主动跟乡亲打招呼,不知道怎样称呼的,年长的叫大爷,年青的叫大哥。他对孩子解释说:“多走走村里的土路,才觉得踏实,才不会忘本。”
雷霆雨露同是天恩,这个村子给了他太多的东西,有苦难,有温情,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1997年,受金融风暴波及,耐火材料厂遭遇危机,他称“差点断送他的一生”,言及于此,从这条汉子的内敛性格来看,足以想象当时的糟糕。而一想起曾经的苦难,想起村里人的鼓励,油然而生的无所畏惧的气魄,给予了他东山再起的力量。
可是,这一天,他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远远不够了。村里的状况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援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地处贫水地带,十年九旱;土壤质量不高,人均耕地又少。近年来,村里的青年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在刘庭杰看来,受制于老井村现有的基础条件,如果还是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未来老井村很难有大的跨越。而且,经过数年的发展,老井村人的生活水平应该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也攒了一些钱,但这些钱几乎都被用来盖房子。一栋房子盖起来了,全家却返贫了。
一次去新乡考察,看到当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刘庭杰豁然开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老井村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也能让群众享受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这正好吻合在他内心绘制已久的梦想蓝图,那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巨额的建设资金却不是这个山村所能承受的。一方面是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一次革命性的跳跃,另一方面是巨额的投入,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从事的事业不同,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必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大众带来福音。说白了,每个时代,都会带来一种大众需求,谁能弥补这种需求,谁就是英雄。随着乡村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就成为当下的要求,民众的需要。刘庭杰也禁受不住那种为乡亲谋幸福的热情冲动,要再做一次英雄,捐资1亿元建设老井新村。
刘庭杰却不认可自己是英雄,他觉得自己仅仅是应时而为,万事俱备只欠他这一推而已。而大势则是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一再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再有就是政府也大气魄地投入六七千万元为老井村这个项目搞基建。
4月10日,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修改的基础上,老井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方案确定。按照规划,老井新型社区规划占地400亩,今年计划建设14栋住宅楼,预计明年入住400户,到2013年,整个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生态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部完成。
4月16日上午9时,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48岁的老井村支部书记刘庭杰,手捧着鲜红的承诺书,当着上百名乡亲的面,递交给了大冶镇镇长王志斌。
“当然,新型社区不仅仅是住房新。村里的土地也可以统一转包流转出去,发展林果业;大冶镇工业经济发达,农民到附近的厂矿打工,不愁没活干,一手拿着土地流转费,一手拿着工资,或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把一些有技术的村民送出去打工挣钱,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新气象就出来了。”刘庭杰心满意足地笑了。
在村部二楼,居民楼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和设施效果图一字排开,时尚的设计、前卫的布局,这种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界限的规划,让记者一时意识迷幻,分不清是城市还是农村。
采访中,在村民冯万聚已经住过了几代人的窑洞前,外壁的水淋痕迹昭示着这次工程的必要性和历史性。按规定,这个61岁的老汉也将分得自己的一套住房。“再不担心窑顶落土,再不担心下大雨了”。笑起来,冯老汉额头的褶皱更深了,却也明显地增添了一份舒心。
当慈善已成习惯,当生命不再私有,当荣誉回归平淡,一种精神浩然长存
天涯社区有一个沉睡了一年有余的帖子。
2010年1月25日,一个匿名者提问“登封刘庭杰到底是怎样个人”。截至2012年4月25日,165人点击浏览,回答栏里空空如也。可以肯定的是,在眼下的网络环境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矛头指向公众人物时的网络默然则相当于是民众暗暗挑起的大拇指。
这种网络认可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所能获得的。慈善,并不仅仅相关钱的多少,它对应的是一份爱心。在传播媒介大众化的现代,这句至理已经成为一句咀嚼到无味的话,但是,脚踏实地地去践行,则是从平常到伟大的跨越。而刘庭杰就是在没多少钱时就已踏上慈善之路的践行者。
1987年,年仅23岁的毛头小伙,在大冶镇万人吃水工程捐建之际,他一出手就是500元,那可是他卖油条、卖化肥、贩西瓜的汗水钱。从15年前的500元,到今天的1亿元,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而且,刘庭杰做慈善似乎成了习惯,从遥远中走来,自当下开去,没有止歇。
一掷千金做慈善,他毫不心疼。但是,有朋友却打趣他曾为5000元而出了一头冷汗。和朋友们一起应酬玩牌,接连不断的失手,让他很快便输了5000元,急得他冒一头汗。回忆至此,他自嘲地说自己“心理素质差”,随后又道出实话:“主要是我觉得不值得。”
一个懂相面的朋友曾告诉他:你很面善。刘庭杰打趣着回应道:其实,我真不是坏人!做好一些事,做一些好事,这才是他最值得的事。他不在乎奖杯,却在乎口碑。
荣誉,尊严和追求的合体。沙场上,百万大军步调一致,为了军人的荣誉;商场上,从商者逐利而不忘义,为的是企业家的荣誉;公务上,公仆们兢兢业业为民谋利,为的是一名党员的荣誉。
但是,刘庭杰从不会是为了荣誉而做事,他的许多事,都不是在镁光灯下做的。2005年以来,对鄂尔多斯矿区附近奎沟村年满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补助5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余人,捐款达100余万元,并对当地村民每年无偿提供冬季取暖用煤达2000吨,约90万元;玉树地震,他身在北京,从电视上获悉后,深夜致电公司财务人员,立即个人捐资200万元,媒体记者来访却被婉拒;今年2月9日,他又出资200万元发起成立了河南嵩岳爱心基金会,以扶贫、救孤助残,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为宗旨,面向社会开展献爱心公益活动,而公司内部员工救助基金早已有之。
如今,他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建立党支部,他的员工都已习惯学习党的政策,他对党的忠诚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影响到周边,深入到一项一项为民的事业当中。据不完全统计,除这次外,近年来,他个人和他所领导的锦鹏集团公司已累计向社会捐款2865万元,用于慈善、助残、助教、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
“我是靠煤炭起家的,而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国家又是人民的,党员的觉悟告诉我,回馈于民是自然的事情。”嵩山巍峨不语,贵而不骄,为富而仁,一种大的谦卑与青山同在。
“对我个人生存需要来讲,赚钱的意义已经不大,但是,企业不发展,员工怎么办?只有发展,才能有这个大家庭的固定收益。”他明白,他的精力,甚至生命,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
发展已经不再是个人需求,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刘庭杰已经从一个拥有财富的企业家,升华为一个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大爱的使者。从贫穷出发,一路千辛万苦,到达财富的巅峰。他并没有躺在财富的安乐窝里纸醉金迷,而是在一个更为高远的路途上攀登不止,惟愿止于至善境界。
刘庭杰,既是老井村的党支部书记,又是河南锦鹏集团的董事长。
获悉刘庭杰的善举后,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欣然提笔,慨然批示:请予宣传、跟踪、总结,倡导社会力量助推新型农村社区,回报家乡。
一时间,舆论哗然,有猜疑的,有赞赏的,有睥睨的,有挑大拇指的。总之,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朝阳沟水渠连通之处、曲剧艺术的发源地、武则天登嵩山而封中岳的古老地方。
面对外界的质疑,村民们挺身为他辩护:庭杰生意都在外面,村里现在既没有煤,又没有矿,他能图我们个啥!这1个亿他可以不捐。
在郑州市直部门工作的叔叔发来短信:庭杰好,看到“小时候自己住窑洞现在村民要住高楼”的报道后,我思绪万千,心里不能平静。想起了咱老井,更想到了你这个可爱可敬的晚辈支书,还想起一句歌词“他为人民谋幸福……”干吧,孩子,为人谋幸福,自己也幸福!
看着他长大的前辈大叔深信他,但是,还有人心底问号的曲线未拉直,有人私下揽着他肩膀问:嗨,老兄,难道你真的没啥图的?刘庭杰说:“没啥图的,要说有啥,那就是希望再过几代之后,村里的后生,有人能记得刘伯伯或者刘爷爷帮他们建过房子,再有就是我的后代能记得,他的父亲或者是爷爷做了他想做的一件好事,而且做成了。”
因果相依,大关注背后,必有精彩的故事。
带着疑问和寻求精神富矿的心态,4月22日,记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刘庭杰促膝长谈。历经48载的修炼,他谦逊、淳厚、不事张扬的内在,高大、疏朗的外貌,略带书卷气的谈吐,尽显人格魅力。这种天然的流露,让人深信:巨资回报,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从大冶镇老井村走出去的山里娃。
大爱无形,没有炫耀,没有自矜,平静的语气,平凡的谈吐,却有着无形的力量,从这个嵩岳的山坳飘开,远去……
刻在年少岁月里的饥饿、老井和山路,让刘庭杰在辛酸中懂得珍惜与感恩
又是人间四月天,坐落在嵩山东南一片山坳里的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满眼桐花绚烂,恬淡而热烈。
而40年前的这个季节,一个山里娃并没有因这大自然的馈赠而感到高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肠胃给他发出的求救信号:饥饿。
今天,站在小时候居住的三孔半残破的窑洞前,已经身家数十亿元的刘庭杰恍如隔世,回忆起当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放开肚子吃顿饱饭。山坡上,残存的一孔孔废弃的窑洞,也正像一张张幽幽巨口,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饥饿的故事。
为了找吃的,刘庭杰和小伙伴一起爬树摘野果,一个失手摔了下来,下巴鲜血长流,他捂着伤口,慢慢地爬起来,硬是倔强地没掉一滴眼泪。他在用这种无声的方式,表达他与贫困的抗争。
抗争也只能以无助而终结。这是个有着九个孩子的家,除去一个早夭之外,刘庭杰在所有孩子里排行老五,靠后的排次,并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礼遇,甚至连他的生日都在父母饥饿的恍惚中忘记。家里的每个人,都在那个年代里挣着自己的一口饭,能够允许他上学已经实属不易,虽然,到三四年级时,他的学业已经被一口井吞噬得面目全非。
这是一口老井,老得村中的老人都记忆模糊。据说是清朝前期所建,井沿上被吊桶的麻绳溜出的道道槽痕,默默地述说着它的沧桑。全村300余户人家祖祖辈辈人畜日常用水都靠这一口老井维持,村子也由此而得名。
在他记事的时候,老井承担着村里2000多口人的吃水,慢慢地只承担起1000多口人的吃水,不是井老了,而是村里人少了。一句顺口溜道出一个心酸的人口外迁的事实:“老井吃水贵如油,好小伙娶不来赖媳妇。”
老井离学校有500米,离刘庭杰的家有1000米,所幸的是,老井居在中间。从三年级起,开始挑水的他,为了学业便开始步量起了这艰难的1.5公里山路。
每天上学,除了背着书包,他还要担着水桶,途经老井时,把水桶排在“水桶的长龙”里,因为已经早有村民把水桶拎过来排队打水。每天上午,如果中午不想挨打,他必须要担两趟水。等第一节课下课的铃声在忐忑中响起,他便冲刺到老井旁,看水桶是否被好心的乡亲排到了井边。
限于体力和身高,他只能打起两半桶水,把扁担钩子在扁担上绕一圈,担起水急忙往家赶。当年的那条小道,如今已经掩映在灌木丛里,好几个山坡几近陡立,男孩子的水桶便在几个起伏里前磕后碰,打湿了裤脚,打滑了山道。而当他重新把水桶带回老井排队回到学校时,第二节课已经上了一半,而这才是第一趟。于是,因罚站而带来的自尊心的挫伤便成为他永远的痛。
老井旁,山路上,留有太多的苦难,也成为刘庭杰不悱不发的源头,至今仍被他打趣:我的学业就葬送在这儿。但是,他从没在心里厌弃过老井,这口数百年的老井像一个启发他的智叟,反而使得他在饥饿、屈辱、挨打的苦难漩涡中,感恩这生命之井。
有经验的水手都知道,一艘航船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要承载足够的重量,方能从容抵御风暴。一个人亦然,要想走得远,心灵里必须有足够的承载,这个承载物就是苦难。源于此,刘庭杰早年发迹便不难理解。
初中毕业的第三天,16岁的刘庭杰就必须独自谋生活了,他尚显稚嫩的肩,担起的是黑黑的煤炭。接下来的八年间,只要是干净的钱他都挣,卖过油条、贩过化肥。苦难的童年练就了他灵活的商业头脑,他把登封的煤炭贩到周口等地,再把当地的西瓜拉回登封销售,两头赚钱,曾为世人倾慕的“万元户”,刘庭杰这时候轻松入列。
顺风顺水的刘庭杰回马老井村,为政乡里,变小富“万元户”为大富“万元村”
4月的嵩山,郁郁苍苍,峰峦叠翠。五岳之中的位置,赋予了它雍容而宽厚的气质,也使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化育出山一般的仁厚性情与大爱情怀。
这个昔日的山里娃跑到了致富路的前头,看着古老的老井村仍然像一头老牛拉着一辆破车,不急不躁,慢慢悠悠,刘庭杰发急了。 1988年,依国家政策“先富起来”的刘庭杰在村民们的目瞪口呆中回到了老井村,担任起老井村村委会主任。而当时的村务仍处于靠权威来推进的年代,村委会干部的权威则是拿胡子长短来衡量,年仅24岁、只有稀稀落落胡茬的刘庭杰面临一次大考。
他不怕质疑,因为在作出回村决定之前,他已经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在劝家人时已经说得明白:“光自己富裕了,看着村里人还在受穷,我吃得再好也不安心。我有能力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接下来的每一次大手笔,他都是自出考题,竟至两年后,他又担任了老井村党支部书记,这一任就是24年,虽然他已经身家数十亿元,虽然他已经是登封市政协常委。
与那条羊肠一样搭在山间的小道较劲,是刘庭杰上任后第一个自考题。4月23日,站在那条几近被荒草淹没的小道和3.8公里的水泥路的交汇处,一段开山劈石修路的历史,在刘庭杰悠悠的述说中逐渐清晰起来。
上任后的头两年,刘庭杰便发动村民放炮开山,堆石填土,建造路基,奠定了这段水泥路的雏形;2001年,重新整修埋石头,开启修路的第二个阶段;2008年,刘庭杰出资并集资,这条绕村3.8公里的水泥路完全修建起来。这条路上,留下他说服乡亲们的无数口舌之争,也留下了他一个嫂子劈山放炮时落下的一条命。
如今,道路一侧陡峭的路基上,裸露出的大石头,依然昭示着老井村开天辟地的大事。村民们的敬意洋溢在脸上,更刻在碑上。在村口绿树掩映之处,一块青石巨碑上刻着:“造福民众建设新农村,开山劈石铺就康庄道。”
接下来,刘庭杰要挑战的就是打井取水。老井已老,更由于村子地处弱水带,每逢旱季一天连10担水也剐不到。1993年,他筹资30万元,历时180天,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并架设入户管道,结束了老井村担水的历史。
1994年4月17日,在启用水井的前夜,为表彰捐资的父老乡亲,刘庭杰连夜赶出碑文,刻碑“人畜饮水工程纪念碑”纪念,他用“千百年来”这样的词汇,概括这眼新井在村史上的意义,而出资最多的他的名字,却淹没在一连片的名字当中。自从新井打好后,老井也一下子老得再也打不出水来,默然结束了它数百年来的使命。
“既然回来了,不管多艰难,我唯一想的就是改变乡亲们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富起来,这样才对得起乡亲们和我自己。” 刘庭杰说。路通了,水来了,村民生存的问题解决了,发展的问题就提上日程,跑项目、跑资金、订规划,一个跑字道出刘庭杰内心的急切。
一次,为了得到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刘庭杰一大早从村里步行几公里到镇上,再坐车赶到县城,早上七点多就守在一位局长的办公室门口。“局长听了我准备为村里办的项目和想法,当场拍板,给我们村批了5万元。”
光有政府拨款还远远不够,刘庭杰就发动村民集资。“我把自己前些年做生意挣的钱全投进去了,为了让村民放心,我跟他们说,办村集体企业的钱,如果赚了,大家共同分红;如果赔了,我按银行利息给大家付钱。”就这样,刘庭杰先后创办了水泥预制板厂、钢窗厂等。
随后,他又将自己挣来的钱加上筹集的800余万元,创办了4个粉砂厂和一个耐火材料厂,穷山村有了像模像样的集体经济。耐火材料厂以“锦鹏”为名,寓意锦绣前程、鹏程万里,后来逐渐变成现实。
在他的带领下,老井村党支部被登封市授予“双强党支部”荣誉称号,他个人荣获“优秀乡镇青年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被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国经济建设杰出人物”。
他并不在意这些,让他内心敞亮的是,他筹资数十万元使得村中150余名学生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筹资100万余元改造架设的村中高压线路,照亮了山沟的黑夜;那崭新的村卫生所,还有那崭新的新村委会办公大楼……老井变了,昔日破败不堪的旧山村焕然一新,从没水、没电、没路、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的富裕村。
心存大道,视野穿山越海,刘庭杰的境界随着责任增大而不断升华
有人,看到商机,只看到一片金光灿灿;有人,看到商机,更看到的是由此而惠及民众的潜在价值。能否把目光聚焦在大众的需求上,是从商人到企业家的分水岭。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庭杰是村里的财富使者,但作为企业家的刘庭杰已经不愿仅仅是一个村子的财富使者,达者兼济天下,是他内心深处的思虑。
进入21世纪,中央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光是中央财政向西部倾斜,民间资本也被西部吸引。要发展就离不开资源,在中部的小山村勤政不已的刘庭杰,也以一个企业家的敏锐,把注意力聚焦在了西部的矿产资源开发上。
2002年,刘庭杰进内蒙、跑新疆、下贵州,不断考察项目。几经周折,终于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羊市塔镇煤炭资源上获得考察项目成果。可喜的是,该地井田储量为3408万吨且煤质十分优越,采煤几乎是平地开采,稀有瓦斯,没有地下水,安全生产得天独厚。
“西部矿产资源丰富,但缺乏人才,尤其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人才。我从1983年开始一直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尤其对煤炭行业十分熟悉,投资煤炭行业熟门熟路。”他果断决策,于2003年4月在当地的奎乌煤矿投资4525.93万元,扩井建矿。
世上绝没有一厢情愿的事情,在煤矿小赚了一笔之后,生意却因煤价过低停滞不前,这让他一度想把煤矿转让出去。2007年年底,鄂尔多斯滴水成冰,几个合伙人的耐心也降到冰点,在一次碰头会上,刘庭杰提出愿意出让股权,而另外的股东则抢着说:“干脆都给你来经营吧。”
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大自然的道理从没失信过。刘庭杰接收全部股份的两个月后,2008年一开春,中央调整煤价,从140元一吨涨到580元一吨,而当年开采量就达到了108万吨,这是沉甸甸的一桶金啊。年上缴利税1.8亿元,安排当地就业人员1200余人。
刘庭杰把这次际遇当作是天意,也更加坚信,一个企业家只有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自己追求权益的出发点,才是上上大道。实际上,这不外乎一个道理,那就是得道者多助,助人者天助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房不断吃紧,房地产开发势在必行。刘庭杰认定,房地产业不仅是种商业行为,更是种社会行为。因此,当他把目光聚焦到房地产业时,他有意避开了楼盘炒作,以遵从民众和地方实际需求为要。
从2006年开始,一系列事关地产项目的大手笔接踵而至:在汝州市投资7000万元分别建成香榭水郡、香榭世家住宅小区;正在兴建的登封市少林大道东路北“观山悦”小区,占地面积为38497平方米,为全城最高品质的设计,大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人居形象;2010年3月,刘庭杰携7.2亿元,收购海南西海岸2000余亩的土地,是他响应国家开发海南的新举措;在登封东城区,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解决百姓就医难问题,锦鹏集团与河南中医学院、登封中医院将联合兴建一座郑州嵩山针灸推拿医院,计划投资6.8亿元,现已经河南中医管理局批复立项。2011年年底,投资5亿元的锦鹏生态大酒店,在锣鼓欢庆声中开业,五星级标准的建设与这个世界级旅游名城相得益彰,这栋寓意大鹏展翅的建筑造型,一直延续着刘庭杰办乡村企业的原始梦想,同时也成为与这座千年老城的底蕴和名气相匹配的地标性建筑。
此时,更加专注于读书和决策的刘庭杰,已经很少再去做具体的事,他百万年薪聘请具有20年酒店管理经验的美国人栢拉乔,放手给他去管理。这个曾经为吃饱饭犯愁的山里娃,视野越过大山、越过大洋,曾经初中毕业,却已经能与顶级经济学家直面论道。
至此,他经营的河南锦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拥有煤炭、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等10余个子公司,形成了一个多行业、多产品的企业集团,资产达数十亿元,从业人员4000余人,近3年来累计纳税数亿元,成就了一个让世人惊叹的神话。
捐赠亿元,旧村变新城,梦想成现实,迎来一个农村社区化新时代
4月22日,老井村三组的村口,一个曾经的玩伴推搡着刘庭杰,嬉闹地开着他这个亿万富翁的玩笑。玩伴的百无禁忌,刘庭杰的毫不介意,在乡音里传递着最淳朴的化不开的乡情。每逢闲暇,抑或是遇到难决之事,他喜欢独自一人,静静地走一走老井村那条古老的山道。然而,近两年来,重走之际他心里越来越不平静。
2011年1月24日,像每个重要节日一样,没有媒体的镜头,没有随从。刘庭杰带领家人回到老井村,他将车子远远地停在村外,挨家挨户给困难户和孤寡老人送慰问品和慰问金。他告诫孩子,只要是跟着自己回村里,就必须在村口下车,走着回去,并主动跟乡亲打招呼,不知道怎样称呼的,年长的叫大爷,年青的叫大哥。他对孩子解释说:“多走走村里的土路,才觉得踏实,才不会忘本。”
雷霆雨露同是天恩,这个村子给了他太多的东西,有苦难,有温情,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1997年,受金融风暴波及,耐火材料厂遭遇危机,他称“差点断送他的一生”,言及于此,从这条汉子的内敛性格来看,足以想象当时的糟糕。而一想起曾经的苦难,想起村里人的鼓励,油然而生的无所畏惧的气魄,给予了他东山再起的力量。
可是,这一天,他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远远不够了。村里的状况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援助无异于杯水车薪。地处丘陵地带,交通不便;地处贫水地带,十年九旱;土壤质量不高,人均耕地又少。近年来,村里的青年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
在刘庭杰看来,受制于老井村现有的基础条件,如果还是按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未来老井村很难有大的跨越。而且,经过数年的发展,老井村人的生活水平应该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也攒了一些钱,但这些钱几乎都被用来盖房子。一栋房子盖起来了,全家却返贫了。
一次去新乡考察,看到当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刘庭杰豁然开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于老井村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也能让群众享受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这正好吻合在他内心绘制已久的梦想蓝图,那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可是,巨额的建设资金却不是这个山村所能承受的。一方面是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一次革命性的跳跃,另一方面是巨额的投入,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他们从事的事业不同,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必是相同的,那就是为大众带来福音。说白了,每个时代,都会带来一种大众需求,谁能弥补这种需求,谁就是英雄。随着乡村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就成为当下的要求,民众的需要。刘庭杰也禁受不住那种为乡亲谋幸福的热情冲动,要再做一次英雄,捐资1亿元建设老井新村。
刘庭杰却不认可自己是英雄,他觉得自己仅仅是应时而为,万事俱备只欠他这一推而已。而大势则是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一再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再有就是政府也大气魄地投入六七千万元为老井村这个项目搞基建。
4月10日,在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修改的基础上,老井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方案确定。按照规划,老井新型社区规划占地400亩,今年计划建设14栋住宅楼,预计明年入住400户,到2013年,整个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生态绿化等基础设施全部完成。
4月16日上午9时,伴随着慷慨激昂的旋律,48岁的老井村支部书记刘庭杰,手捧着鲜红的承诺书,当着上百名乡亲的面,递交给了大冶镇镇长王志斌。
“当然,新型社区不仅仅是住房新。村里的土地也可以统一转包流转出去,发展林果业;大冶镇工业经济发达,农民到附近的厂矿打工,不愁没活干,一手拿着土地流转费,一手拿着工资,或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把一些有技术的村民送出去打工挣钱,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新气象就出来了。”刘庭杰心满意足地笑了。
在村部二楼,居民楼以及其他公共建筑和设施效果图一字排开,时尚的设计、前卫的布局,这种彻底打破城市和农村界限的规划,让记者一时意识迷幻,分不清是城市还是农村。
采访中,在村民冯万聚已经住过了几代人的窑洞前,外壁的水淋痕迹昭示着这次工程的必要性和历史性。按规定,这个61岁的老汉也将分得自己的一套住房。“再不担心窑顶落土,再不担心下大雨了”。笑起来,冯老汉额头的褶皱更深了,却也明显地增添了一份舒心。
当慈善已成习惯,当生命不再私有,当荣誉回归平淡,一种精神浩然长存
天涯社区有一个沉睡了一年有余的帖子。
2010年1月25日,一个匿名者提问“登封刘庭杰到底是怎样个人”。截至2012年4月25日,165人点击浏览,回答栏里空空如也。可以肯定的是,在眼下的网络环境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矛头指向公众人物时的网络默然则相当于是民众暗暗挑起的大拇指。
这种网络认可不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所能获得的。慈善,并不仅仅相关钱的多少,它对应的是一份爱心。在传播媒介大众化的现代,这句至理已经成为一句咀嚼到无味的话,但是,脚踏实地地去践行,则是从平常到伟大的跨越。而刘庭杰就是在没多少钱时就已踏上慈善之路的践行者。
1987年,年仅23岁的毛头小伙,在大冶镇万人吃水工程捐建之际,他一出手就是500元,那可是他卖油条、卖化肥、贩西瓜的汗水钱。从15年前的500元,到今天的1亿元,人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然而然。而且,刘庭杰做慈善似乎成了习惯,从遥远中走来,自当下开去,没有止歇。
一掷千金做慈善,他毫不心疼。但是,有朋友却打趣他曾为5000元而出了一头冷汗。和朋友们一起应酬玩牌,接连不断的失手,让他很快便输了5000元,急得他冒一头汗。回忆至此,他自嘲地说自己“心理素质差”,随后又道出实话:“主要是我觉得不值得。”
一个懂相面的朋友曾告诉他:你很面善。刘庭杰打趣着回应道:其实,我真不是坏人!做好一些事,做一些好事,这才是他最值得的事。他不在乎奖杯,却在乎口碑。
荣誉,尊严和追求的合体。沙场上,百万大军步调一致,为了军人的荣誉;商场上,从商者逐利而不忘义,为的是企业家的荣誉;公务上,公仆们兢兢业业为民谋利,为的是一名党员的荣誉。
但是,刘庭杰从不会是为了荣誉而做事,他的许多事,都不是在镁光灯下做的。2005年以来,对鄂尔多斯矿区附近奎沟村年满7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补助5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0余人,捐款达100余万元,并对当地村民每年无偿提供冬季取暖用煤达2000吨,约90万元;玉树地震,他身在北京,从电视上获悉后,深夜致电公司财务人员,立即个人捐资200万元,媒体记者来访却被婉拒;今年2月9日,他又出资200万元发起成立了河南嵩岳爱心基金会,以扶贫、救孤助残,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为宗旨,面向社会开展献爱心公益活动,而公司内部员工救助基金早已有之。
如今,他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建立党支部,他的员工都已习惯学习党的政策,他对党的忠诚不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影响到周边,深入到一项一项为民的事业当中。据不完全统计,除这次外,近年来,他个人和他所领导的锦鹏集团公司已累计向社会捐款2865万元,用于慈善、助残、助教、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
“我是靠煤炭起家的,而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国家又是人民的,党员的觉悟告诉我,回馈于民是自然的事情。”嵩山巍峨不语,贵而不骄,为富而仁,一种大的谦卑与青山同在。
“对我个人生存需要来讲,赚钱的意义已经不大,但是,企业不发展,员工怎么办?只有发展,才能有这个大家庭的固定收益。”他明白,他的精力,甚至生命,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
发展已经不再是个人需求,而是一种社会责任。
刘庭杰已经从一个拥有财富的企业家,升华为一个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大爱的使者。从贫穷出发,一路千辛万苦,到达财富的巅峰。他并没有躺在财富的安乐窝里纸醉金迷,而是在一个更为高远的路途上攀登不止,惟愿止于至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