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建立与化学规律的发现,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实验是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化学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化学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加强与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实验设计 兴趣培养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在实践中,兴趣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习者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为,从改革实验教学的角度入手,将是一种更好的途径。以下是本人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初探: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例如新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讲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知识点前,可以设计一个新奇趣味的实验:事先用木棒做好一棵树的主干,然后用铁丝制作成不同形状的树枝,树枝上绑缚好浸过无色酚酞的棉花球,让同学们观察,并介绍此树为铁树,再向烧杯内导入浓氨水,迅速用玻璃钟罩将两者罩在一起。这时,老师可以提醒一下:“同学们,注意了,铁树就要开花了!”此时,同学们肯定将信将疑,全神贯注。一会儿,他们就会发现棉花球慢慢变红,而且越来越红,这时,大家情绪高涨,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紧接着老师提问:“同学们,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呢?”老师可以不去解释,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第60页的观察与思考,并自己做书本上的实验。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与渴望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去动手、去观察、去思考,并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而成功会使他们情绪高昂,兴趣倍增。
二、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精神比较振奋。如果教师能抓住这段有利时机,根据预授课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二章第二节学习氧气的性质,老师开始上课时,可以直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同学们,请大家帮我观察一个有趣的实验好不好?”同学们肯定会急不可待,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拿出一瓶氧气,问:“同学们,瓶子里有东西吗?”通过上节课空气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回答:“有!”那么老师可以继续问:“那这是什么物质呢?”肯定有许多学生急着回答:“是空气!”“是吗?看好了,下面我要做实验了!”老师可以强调一下注意观察。用坩埚钳夹住准备好的两根细铁丝(已经在火柴棒上绕好的细铁丝),分别在酒精灯点燃,其中一根拿出在空气中观察,另一根待火柴即将燃尽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时同学们的紧张情绪肯定达到了高潮,可一会儿后就会听到“嘣”的一声,声音虽不是很大,但肯定犹如晴天霹雳,让同学们高涨的情绪一下子跌入谷底,这时老师若也伴随一点惊恐的表情,把同学们带入紧张的情绪与疑惑中。然后老师再发出疑问:“同学们,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吗?这一瓶是空气吗?”接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今天的新课一性质活泼的氧气。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让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三、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关。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在于新信息的刺激超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中,在介绍氢气的可燃性时,可以补做一个惊险的实验——氢气爆炸实验,如图装置:
收集满一矿泉水瓶(底部已剪掉,细的玻璃导管用透明胶带纸封住)的氢气,然后撕开胶带纸点燃导管口的氢气,老师问:“同学们,氢气能燃烧吗?”学生们肯定回答:“能。”“那好,以后停电时我们就不必翻箱倒柜地找蜡烛了,”老师继续说,把同学们带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但就在此刻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老师也附带着一丝被惊吓的表情。肯定全班的同学都被吓懵了,这时老师再狡黠地一笑,瞬间一片哗然,同学们会异常地兴奋。这种奇特、新颖、惊险的实验,伴随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一惊一诧的表情,将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更能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当然,这也为以后可燃性气体的安全教育,以及实验前要验纯都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导作用。
四、把生活中的现象跟化学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生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新教材第五章第四节在介绍生石灰和熟石灰时,老师可以先问:“同学们肯定都喜欢逛超市,买一些零食,那有没有在吃东西时发现包装袋内通常有白色的纸袋子?”肯定有许多同学说:“有。”这时老师可以当场拿出其中一袋撕开,露出白色固体,并介绍此同体为生石灰,作干燥剂使用;再打开另一袋露出黑色带红的板结固体,介绍此为铁粉,也是作为干燥剂使用的。“为什么它们都可以作为干燥剂使用呢?”创设一个实验,在一个小烧杯内放人少许的水,向其中投入较多的块状生石灰,一会儿看到烧杯上方冒热气,请同学小心地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很烫;再将烧杯中的固体倒出,发现变成粉末状,而且水消失了。此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消失?为什么实验过程中会冒热气而且烧杯发烫呢?”由此引出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再解释生石灰为什么可作干燥剂,并在此原理基础上引出铁粉为什么可作干燥剂。这样的做法,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也记得牢,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印象深刻。
五、通过微型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认可,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学习困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在上第七章时,试管实验多,老师可以设计微型实验供学生操作。例如在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下微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个人负责一种性质的实验):①稀H2SO4,稀HCl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②稀H2SO4,稀HCl与CuO,铁锈反应;③稀H2SO4,稀HCl与NaOH氢氧化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新制取);④稀H2SO4与BaCl2反应,稀HCl与AgNO3反应。稀H2SO4,稀HC金属反应由老师演示。通过自己实验,学习者达到预定的目标或获得预期的结果,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特别在本实验中,铁锈、氧化铜与酸反应时特征颜色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同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成功或进步多表扬与肯定,尤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哪怕是一个赞赏的日光,从而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令他们兴奋不已,从而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总之,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设计 兴趣培养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在实践中,兴趣会对人的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习者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化学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化学。因此,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为,从改革实验教学的角度入手,将是一种更好的途径。以下是本人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初探:
一、通过趣味新奇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例如新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讲微粒是不断运动的知识点前,可以设计一个新奇趣味的实验:事先用木棒做好一棵树的主干,然后用铁丝制作成不同形状的树枝,树枝上绑缚好浸过无色酚酞的棉花球,让同学们观察,并介绍此树为铁树,再向烧杯内导入浓氨水,迅速用玻璃钟罩将两者罩在一起。这时,老师可以提醒一下:“同学们,注意了,铁树就要开花了!”此时,同学们肯定将信将疑,全神贯注。一会儿,他们就会发现棉花球慢慢变红,而且越来越红,这时,大家情绪高涨,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紧接着老师提问:“同学们,铁树为什么会开花呢?”老师可以不去解释,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第60页的观察与思考,并自己做书本上的实验。这种做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与渴望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去动手、去观察、去思考,并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而成功会使他们情绪高昂,兴趣倍增。
二、用实验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精神比较振奋。如果教师能抓住这段有利时机,根据预授课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第二章第二节学习氧气的性质,老师开始上课时,可以直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同学们,请大家帮我观察一个有趣的实验好不好?”同学们肯定会急不可待,跃跃欲试。这时老师拿出一瓶氧气,问:“同学们,瓶子里有东西吗?”通过上节课空气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回答:“有!”那么老师可以继续问:“那这是什么物质呢?”肯定有许多学生急着回答:“是空气!”“是吗?看好了,下面我要做实验了!”老师可以强调一下注意观察。用坩埚钳夹住准备好的两根细铁丝(已经在火柴棒上绕好的细铁丝),分别在酒精灯点燃,其中一根拿出在空气中观察,另一根待火柴即将燃尽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当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时同学们的紧张情绪肯定达到了高潮,可一会儿后就会听到“嘣”的一声,声音虽不是很大,但肯定犹如晴天霹雳,让同学们高涨的情绪一下子跌入谷底,这时老师若也伴随一点惊恐的表情,把同学们带入紧张的情绪与疑惑中。然后老师再发出疑问:“同学们,铁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吗?这一瓶是空气吗?”接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今天的新课一性质活泼的氧气。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的心理驱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但不一定能趋向于教学的目标,也不一定会产生剧烈的认知冲突。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地引导和组织,及时地抓住学生闪现出来的认知矛盾,掀起思维冲突的狂澜,让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又感到仅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无法解决问题的心理矛盾。这可以说是决定导入阶段成败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法让学生的错误观点暴露出来,再加以击破。
三、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关。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关键在于新信息的刺激超出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例如新教材第二章第四节中,在介绍氢气的可燃性时,可以补做一个惊险的实验——氢气爆炸实验,如图装置:
收集满一矿泉水瓶(底部已剪掉,细的玻璃导管用透明胶带纸封住)的氢气,然后撕开胶带纸点燃导管口的氢气,老师问:“同学们,氢气能燃烧吗?”学生们肯定回答:“能。”“那好,以后停电时我们就不必翻箱倒柜地找蜡烛了,”老师继续说,把同学们带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但就在此刻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老师也附带着一丝被惊吓的表情。肯定全班的同学都被吓懵了,这时老师再狡黠地一笑,瞬间一片哗然,同学们会异常地兴奋。这种奇特、新颖、惊险的实验,伴随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一惊一诧的表情,将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更能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当然,这也为以后可燃性气体的安全教育,以及实验前要验纯都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导作用。
四、把生活中的现象跟化学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生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新教材第五章第四节在介绍生石灰和熟石灰时,老师可以先问:“同学们肯定都喜欢逛超市,买一些零食,那有没有在吃东西时发现包装袋内通常有白色的纸袋子?”肯定有许多同学说:“有。”这时老师可以当场拿出其中一袋撕开,露出白色固体,并介绍此同体为生石灰,作干燥剂使用;再打开另一袋露出黑色带红的板结固体,介绍此为铁粉,也是作为干燥剂使用的。“为什么它们都可以作为干燥剂使用呢?”创设一个实验,在一个小烧杯内放人少许的水,向其中投入较多的块状生石灰,一会儿看到烧杯上方冒热气,请同学小心地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很烫;再将烧杯中的固体倒出,发现变成粉末状,而且水消失了。此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消失?为什么实验过程中会冒热气而且烧杯发烫呢?”由此引出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再解释生石灰为什么可作干燥剂,并在此原理基础上引出铁粉为什么可作干燥剂。这样的做法,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而且也记得牢,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印象深刻。
五、通过微型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认可,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学习困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在上第七章时,试管实验多,老师可以设计微型实验供学生操作。例如在讲酸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下微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个人负责一种性质的实验):①稀H2SO4,稀HCl与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反应;②稀H2SO4,稀HCl与CuO,铁锈反应;③稀H2SO4,稀HCl与NaOH氢氧化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新制取);④稀H2SO4与BaCl2反应,稀HCl与AgNO3反应。稀H2SO4,稀HC金属反应由老师演示。通过自己实验,学习者达到预定的目标或获得预期的结果,一旦取得成功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特别在本实验中,铁锈、氧化铜与酸反应时特征颜色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直观兴趣。同时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成功或进步多表扬与肯定,尤其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因为哪怕是一个赞赏的日光,从而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令他们兴奋不已,从而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总之,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