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Cooney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n=50)与观察组(n=50),常规组行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复位情况、Cooney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复位优良率、Cooney各项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之常规组更高,且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常规组则有明显减少,两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助于患者骨折复位,提高其腕部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并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其临床应用价值显示,可广泛普及并应用。
[关键词]:正骨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Cooney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169-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损伤,主要是因跌倒后手部触地所致",常见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功能降低,骨质疏松,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可导致粉碎性骨折;临床中多表现为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这一病症多采用石膏固定、物理手法整复、小夹板加压垫外固定等方式治疗;而常用的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加压垫外固定方式则能进一步克服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情况",对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在本次研究观察中,则主要针对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Cooney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作出详细讨论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6.5±6.5)岁,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29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8例、伸直型32例,骨折Mayo-cilinic分型:I型24例、I型13例、I型7例、IV型4例,受伤因素:车祸伤6例、跌倒伤40例、高处坠落伤4例,行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6.5±5.5)岁,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30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6例、伸直型34例,骨折Mayo-cilinic分型:I型25例、II型14例、I型7例、IV型4例,受伤因素:车祸伤5例、跌倒伤42例、高处坠落伤3例,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和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移位情况,以相反方向对其行复位,并用管型石膏固定腕关节掌屈尺倾位,持续2周后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情况将其调整为中立位。
观察组则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行复位前先阅读X线片,了解患者骨折分型、骨骼质量、移位状况等[3],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危象、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先行病情控制,并准备好行固定所需要的杉树皮板、棉花垫、绷带等,将患者患肢佩戴的手镯、戒指等饰物摘除。协助患者呈平卧位,直接行手法复位,嘱其肘关节屈曲90°,若患者为伸直型骨折需前臂中立位,指定助手以双手握紧患肢前臂上段,术者则双手分别握住大小鱼际行对抗牵引,对侧方移位或重叠移位情况进行纠正,顺势猛抖~。并迅速掌屈尺偏腕关节,使其复位;随后用拇指触摸骨折部位,若未完全复位,则需由两名助手维持牵引,以双手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另四指端提骨折近端,再迫使骨折远端尺偏,以解剖复位。在完成复位后由2名助手维持牵引,术者在其骨折部位外敷我院自制的伤科黄水纱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每4天一换,做好医护良好配合,以免在换药过程中出现再次移位或因骨折断端骨质疏松致骨折坍塌凹陷短缩等情况"。其次用4块小夹板对患肢固定,患者为伸直型骨折,则需置平垫于骨折远端背侧与近端掌侧,随后置于夹板上,使夹板上端可达到前臂中上1/3位置,确保桡背侧夹板下端处已经超出患者腕关节,并禁止其进行桡偏与背伸活动[7]。若患者为屈曲型骨折,需在远端掌侧与近端背侧各放置一张平垫,使其桡掌侧夹板下端超出腕关节,禁止行桡偏或掌屈活动。扎上三段绷带固定夹板,确保松紧度以夹板上下可移动lem为准;然后将患肢前臂悬吊于胸前,持续4~5周。注意在固定过程中随时检查束缚带的松紧度,同时在夹板外固定期间展开相关功能锻炼,包括掌指关节屈伸锻炼、指间关节锻炼、肩肘部活动等,确认解除固定后,需展开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锻炼。或配合中药熏洗,给予海桐皮、王不留行各20g,透骨草、千年健、防风、伸筋草、桑枝各15g,羌活、没药、乳香各10g加水煮”,早中晚每天三次,同时在熏洗中配合功能锻炼,做到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
1.3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间患者在除去夹板,并经功能锻炼后1个月的骨折复位情况采用Cooney修订的Green-O,Brien疗效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值以100分为准,若总分值在90分及以上,为复位效果优;若总分值在80分及以上,为復位效果良;若总分值在70及以,上,为复位效果可;若总分值<70分,为复位效果差;总优良率=复位优秀率+复位良好率。
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③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Cooney评分,疼痛症状:若患者疼痛剧烈为0分;疼痛可耐受为15分,自觉轻痛为20分,伸屁自觉无疼痛感为25分;功能恢复:若患者腕部无法活动为0分,大部分腕部功能受限为15分,患者轻度腕部功能受限为20分,腕部功能恢复至病前为25分;活动度:若患者屈伸活动幅度<300为0分,若屈伸活动幅度31~60°为5分,若屈伸活动幅度61~90o为10分,若屈伸活动幅度在91~1190为15分,若屈伸活动幅度为≥120°为25分;握力:若患者握力水平<24%为0分,若握力水平25~49%为5分,若握力水平50~74%为10分,若握力水平75~99%为15分,若握力水平恢复至病前为25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效果越佳"。 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效果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食、洗澡、穿衣、修饰等10各项目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若分值在40分及以下,则为重度依赖,分值为100分则无需依赖,患者得分越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所有研究观察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统计并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对比
在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总优良率为96.0%,常规组为80.0%,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相比常规组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时间为(5.7±2.0)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8)周;计算结果:(t=5.252,p=0.000)因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常规組大大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患者Cooney腕部功能评分
对比观察两组间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其Cooney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握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前,其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更高于常规组,组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价(x±s)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在平时骨折中占比在1/10,常见于老年群体,同时因近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也进一步促使了这一病症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该骨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明显移位、短缩畸形等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这一病症可采取多种手术治疗方式,但因保守治疗操作简单、费用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因而仍然是其首选治疗方式[12]。在传统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中,其前臂管型石膏固定虽是跨关节固定,但无法避免因患者患肢逐渐消肿导致的管型石膏松弛,也无法避免前臂旋转,且若在此时更换石膏,则会对其骨折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且骨折再移位风险增高。
小夹板固定作为其常用治疗方式,它具有压力垫作用,能够在石膏固定的基础上根据患肢患肢肿胀程度随时对松紧度进行调整,且能充分发挥其小夹板优势,跨关节固定,以免腕关节与前臂活动,确保其骨折在掌背侧、侧方等位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以促进老年患肢的早期功能康复。同时,正骨手法的应用能够尽最大可能解除嵌插,并使碎裂骨块合拢,促进患肢肿胀症状消退。在王鸿洲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正骨手法与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方式作为一种闭合性复位,其不仅能够利用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帮助骨块的塑性、复位,且不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明显伤害,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并辅以中药外敷、腕部功能锻炼等方式,其骨折复位优良率得到明显提高;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大大缩短,Cooney评分中对疼痛、功能、活动度、握力的恢复效果理想,与徐善强等人研究结果一致;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方式配合治疗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助于患者骨折复位,提高其腕部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可广泛普及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黎俊豪,郑伟坤,蔡维山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与单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1):82-85.
[2]桂凯红,张海燕,黄林,等.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后桡腕关节解剖参数及腕关节功能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5):541-543.
[3]杨傲飞,邹季,何承建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分阶段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骨科,2018,9(4);279-284.
[4]陈杰,张望,米仲祥,等.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J].西部中医药,2017,30(08):138-140.
[5]王永铭,程正亮.涂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6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4):401-403.
[6]严培军,王培民,张惠法,等.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50(3):47-49.
[7]王鸿洲,纪术强,王宇胜,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7):1076-1078.
[8]徐善强,张宇,张文举,等.手法复位加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18,31(5):436-440.
作者简介:朱秋贤,男,1980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湛江;职称:骨伤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骨伤科临床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闭合骨折
[关键词]:正骨手法;小夹板外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骨折复位;Cooney评分;生活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4-169-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损伤,主要是因跌倒后手部触地所致",常见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机体功能降低,骨质疏松,在轻微外力的作用下即可导致粉碎性骨折;临床中多表现为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都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这一病症多采用石膏固定、物理手法整复、小夹板加压垫外固定等方式治疗;而常用的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加压垫外固定方式则能进一步克服骨折移位、畸形愈合等情况",对于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在本次研究观察中,则主要针对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复位情况、Cooney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作出详细讨论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常规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6.5±6.5)岁,左侧骨折21例、右侧骨折29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8例、伸直型32例,骨折Mayo-cilinic分型:I型24例、I型13例、I型7例、IV型4例,受伤因素:车祸伤6例、跌倒伤40例、高处坠落伤4例,行传统管型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61~72岁,平均年龄(66.5±5.5)岁,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30例,骨折类型:屈曲型16例、伸直型34例,骨折Mayo-cilinic分型:I型25例、II型14例、I型7例、IV型4例,受伤因素:车祸伤5例、跌倒伤42例、高处坠落伤3例,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和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组间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行管型石膏外固定治疗,根据患者具体骨折移位情况,以相反方向对其行复位,并用管型石膏固定腕关节掌屈尺倾位,持续2周后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情况将其调整为中立位。
观察组则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行复位前先阅读X线片,了解患者骨折分型、骨骼质量、移位状况等[3],若患者伴有高血压危象、冠心病等基础疾病需先行病情控制,并准备好行固定所需要的杉树皮板、棉花垫、绷带等,将患者患肢佩戴的手镯、戒指等饰物摘除。协助患者呈平卧位,直接行手法复位,嘱其肘关节屈曲90°,若患者为伸直型骨折需前臂中立位,指定助手以双手握紧患肢前臂上段,术者则双手分别握住大小鱼际行对抗牵引,对侧方移位或重叠移位情况进行纠正,顺势猛抖~。并迅速掌屈尺偏腕关节,使其复位;随后用拇指触摸骨折部位,若未完全复位,则需由两名助手维持牵引,以双手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另四指端提骨折近端,再迫使骨折远端尺偏,以解剖复位。在完成复位后由2名助手维持牵引,术者在其骨折部位外敷我院自制的伤科黄水纱以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每4天一换,做好医护良好配合,以免在换药过程中出现再次移位或因骨折断端骨质疏松致骨折坍塌凹陷短缩等情况"。其次用4块小夹板对患肢固定,患者为伸直型骨折,则需置平垫于骨折远端背侧与近端掌侧,随后置于夹板上,使夹板上端可达到前臂中上1/3位置,确保桡背侧夹板下端处已经超出患者腕关节,并禁止其进行桡偏与背伸活动[7]。若患者为屈曲型骨折,需在远端掌侧与近端背侧各放置一张平垫,使其桡掌侧夹板下端超出腕关节,禁止行桡偏或掌屈活动。扎上三段绷带固定夹板,确保松紧度以夹板上下可移动lem为准;然后将患肢前臂悬吊于胸前,持续4~5周。注意在固定过程中随时检查束缚带的松紧度,同时在夹板外固定期间展开相关功能锻炼,包括掌指关节屈伸锻炼、指间关节锻炼、肩肘部活动等,确认解除固定后,需展开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锻炼。或配合中药熏洗,给予海桐皮、王不留行各20g,透骨草、千年健、防风、伸筋草、桑枝各15g,羌活、没药、乳香各10g加水煮”,早中晚每天三次,同时在熏洗中配合功能锻炼,做到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
1.3判定标准
①观察两组间患者在除去夹板,并经功能锻炼后1个月的骨折复位情况采用Cooney修订的Green-O,Brien疗效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功能、活动度、背伸/掌屈活动度、握力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值以100分为准,若总分值在90分及以上,为复位效果优;若总分值在80分及以上,为復位效果良;若总分值在70及以,上,为复位效果可;若总分值<70分,为复位效果差;总优良率=复位优秀率+复位良好率。
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
③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Cooney评分,疼痛症状:若患者疼痛剧烈为0分;疼痛可耐受为15分,自觉轻痛为20分,伸屁自觉无疼痛感为25分;功能恢复:若患者腕部无法活动为0分,大部分腕部功能受限为15分,患者轻度腕部功能受限为20分,腕部功能恢复至病前为25分;活动度:若患者屈伸活动幅度<300为0分,若屈伸活动幅度31~60°为5分,若屈伸活动幅度61~90o为10分,若屈伸活动幅度在91~1190为15分,若屈伸活动幅度为≥120°为25分;握力:若患者握力水平<24%为0分,若握力水平25~49%为5分,若握力水平50~74%为10分,若握力水平75~99%为15分,若握力水平恢复至病前为25分;分值越高则患者腕部功能恢复效果越佳"。 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效果采用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食、洗澡、穿衣、修饰等10各项目进行评分,采用百分制,若分值在40分及以下,则为重度依赖,分值为100分则无需依赖,患者得分越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所有研究观察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统计并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数据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效果对比
在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骨折复位总优良率为96.0%,常规组为80.0%,观察组骨折复位效果相比常规组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时间为(5.7±2.0)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8)周;计算结果:(t=5.252,p=0.000)因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常规組大大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患者Cooney腕部功能评分
对比观察两组间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其Cooney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及握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中显示,两组患者在经治疗前,其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更高于常规组,组间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价(x±s)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2~3cm以内的骨折,在平时骨折中占比在1/10,常见于老年群体,同时因近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也进一步促使了这一病症的发生率呈逐渐增长趋势;该骨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明显移位、短缩畸形等症状,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均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在临床中针对这一病症可采取多种手术治疗方式,但因保守治疗操作简单、费用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小,因而仍然是其首选治疗方式[12]。在传统石膏外固定方式治疗中,其前臂管型石膏固定虽是跨关节固定,但无法避免因患者患肢逐渐消肿导致的管型石膏松弛,也无法避免前臂旋转,且若在此时更换石膏,则会对其骨折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且骨折再移位风险增高。
小夹板固定作为其常用治疗方式,它具有压力垫作用,能够在石膏固定的基础上根据患肢患肢肿胀程度随时对松紧度进行调整,且能充分发挥其小夹板优势,跨关节固定,以免腕关节与前臂活动,确保其骨折在掌背侧、侧方等位置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以促进老年患肢的早期功能康复。同时,正骨手法的应用能够尽最大可能解除嵌插,并使碎裂骨块合拢,促进患肢肿胀症状消退。在王鸿洲等人的研究中认为,正骨手法与小夹板外固定联合治疗方式作为一种闭合性复位,其不仅能够利用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帮助骨块的塑性、复位,且不会对周围软组织造成明显伤害,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并辅以中药外敷、腕部功能锻炼等方式,其骨折复位优良率得到明显提高;且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大大缩短,Cooney评分中对疼痛、功能、活动度、握力的恢复效果理想,与徐善强等人研究结果一致;相较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方式配合治疗下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行正骨手法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助于患者骨折复位,提高其腕部功能恢复与生活自理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可广泛普及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黎俊豪,郑伟坤,蔡维山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外固定架与单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8,21(1):82-85.
[2]桂凯红,张海燕,黄林,等.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后桡腕关节解剖参数及腕关节功能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5):541-543.
[3]杨傲飞,邹季,何承建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固定分阶段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J].骨科,2018,9(4);279-284.
[4]陈杰,张望,米仲祥,等.老年脆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对比[J].西部中医药,2017,30(08):138-140.
[5]王永铭,程正亮.涂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6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4):401-403.
[6]严培军,王培民,张惠法,等.动力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50(3):47-49.
[7]王鸿洲,纪术强,王宇胜,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7):1076-1078.
[8]徐善强,张宇,张文举,等.手法复位加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骨伤,2018,31(5):436-440.
作者简介:朱秋贤,男,1980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湛江;职称:骨伤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骨伤科临床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四肢闭合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