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课,即在公共场合上课,进行教研的一种课型,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研讨的“样板田”,公开课已成为教学教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公开课执教者而言,公开课是教师展示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介绍自身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的有效手段。对于公开课观摩研讨者而言,这一教研形式实现了同行间的切磋与交流,使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在相互碰撞中,相互借鉴学习、优势互补,提供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因此,大凡幼儿园的教学教研活动都少不了公开课这一重要角色。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公开课”的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目的和宗旨,降低了教学借鉴价值。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浮华,忽略借鉴价值
在大部分公开课中,教师会准备丰富的材料,如在数学活动《饼干乐园》中,教师自制大图书、魔法棒、还为每位幼儿准备教具饼干、食物饼干;科学活动《认识图形》,教师准备的东西更加丰富,有做成不同形状的木质小门、人手一份的图形袋子、不同动物头像的小盒子、巨幅的手绘挂图,此外,活动前教师对场地进行了一系列布置,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还有另外两个老师加入帮助。这些活动效果都很出彩,但是作为观摩者,难免质疑:究竟是平常的活动准备不够充分,还是公开课的活动准备太过隆重?
多媒体更是公开课教学的必选材料,然而绝大多数基层幼儿园都缺少多媒体设备,有的幼儿园全园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与一个使用场所,专门供公开课使用,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是非常奢侈的。
最日常的教学材料就是幼儿园教材提供的配套幼儿用书,更是存在信息量不足、难易度不符等缺点,和华美的公开课教具区别巨大,借鉴性降低。
(二)全员投入,忽略教学成本
磨课是教师公开课之前的一道开胃菜,通过磨课教师会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幼儿园,为了磨课准备教具等,教师常常会牺牲正常的教学进度,为了公开课效果,常常让幼儿利用其他教学活动时间练习某些技能,教师也会将大量时间用于材料的准备。虽然公开课效果不错,但是背后的教学成本巨大。
(三)拣选幼儿,忽略课堂真实
观摩各类公开课活动,不难发现参与公开课的幼儿普遍能力较好,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幼儿的能力都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层次性不突出。很多教师表示,上公开课会选择能力较好的幼儿参与,绝对不允许特别活跃的幼儿加入影响教学秩序。这样做首先对幼儿不公平,其次让课堂失去了真实性,教师在自欺欺人中完成了一堂自以为流畅出彩的教学活动,但这样并不能真正检验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发现幼儿真正需要的东西。
(四)结尾仓促,忽略课后延伸
在众多公开课中还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开课的结尾给孩子一张“空头支票”,如绘本阅读的结尾十有八九是介绍读物,教师会诚恳地向孩子介绍“这本书的名字是XXX,我们的新华书店里可以买到这套书,你们星期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可是我们的新华书店资源很少,幼儿如果去找未必真的能够找到。如某些活动教师会在结尾处说“让我们一起去户外找春天”“让我们走到阳光下一起举行舞会”……可是走出听课老师的视线以后呢?真的带幼儿进行所说的活动了吗?未必如此,很多老师匆匆忙忙地把幼儿交给另一个老师,自己去参与评课,而另一个老师则会带幼儿进行其他活动。这样的结尾,未免让幼儿遗憾。
二、什么样的公开课是值得认可的
华师大教育学的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一节好课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她用五个词语总结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结合目前幼儿园的公开课,这些都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优化当前幼儿园公开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低碳课堂,抛弃形式
低碳课堂不仅仅体现在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上,同时也要体现在教学成本上,教具过于丰富精致、电脑多媒体运用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成功率会上升。降低物化成本,把时间精力用于内化教学理念,不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高度警惕热闹背后的放任与浮躁,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产出”真正大于“投入”。
一节优秀的公开课重在以教材为素材,寻找活动更深层的意义,挖掘一节课的内在比精心装扮课的表面要重要得多。因此,适当减少对活动材料的准备,留一些时间与精力给幼儿更加有效。
(二)模式常态,心态宽松
当前的公开课有一部分已经演变成了展示课、比武课,教师抱着不许出洋相,必须顺利的心态参与,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公开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磨课确实有必要,但是如果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磨课,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教师在公开课前对笔者说:“这节课我已经上了十几遍了,实在是麻木了”。
著名幼儿教师朱静怡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在室外观察小蚂蚁,正当朱老师要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时,很多小朋友提出要解小便,当时很多国内外专家在旁观摩,如果让幼儿解小便,那么意味着活动要终止,如果不让幼儿解小便,那么很不人道。最后朱老师决定活动暂停,回教室解小便,公开课不了了之。但事后,一位外国专家在作观摩报告时指出,朱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让他最为感动的一节课,他认为朱老师并不以个人的展示为最终目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值得学习。
如果我们把公开课当作是一节常态课,允许出现意外,教师以探讨教学方式的心态为支持,以向其他教师呈现常态教学下幼儿的表现为重点,以寻求一种实用的教学理念为目标来开展公开课,我们的公开课会更有效,会引起观摩的教师更多的反响,评课过程会更有生气。到那时,我们才真正履行了“把孩子放在首位”的宗旨。
(三)机会均等,共同成长
公开课不是个别幼儿的专利,一节真实的公开课应该包括各个层次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应该有机会参与。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的心理现象会越来越丰富,他们也会有好奇、羡慕、嫉妒、遗憾、失望甚至怨恨,教师如果一再忽略幼儿的存在,幼儿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逃避等负面情绪。
笔者在杭州某幼儿园跟岗实践时发现,该幼儿园在开展公开课前由园长随机挑选幼儿,剩下的一半幼儿由教师在其他时间为他们补上公开课内容,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挑能力强的幼儿,也保证了所有幼儿有机会接受教学。
(四)多些原创,少些模仿
公开课的原创成分已少之又少,由于过多参考网络上的公开课,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无法拥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与理念,才能让活动充满个人特色,独树一帜,这也正是原创公开课独具的魅力与精髓。
公开课既是引导一线教师前进的向导,也是优秀教师展示优秀教学方式的平台,只有把握好公开课的价值,关注幼儿最需要的东西,努力探究教育本质,不断挖掘教育深层意义,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少一些花哨与急功近利,才能有助于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让幼儿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区中心幼儿园)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公开课”的过程中背离了原来的目的和宗旨,降低了教学借鉴价值。
一、当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浮华,忽略借鉴价值
在大部分公开课中,教师会准备丰富的材料,如在数学活动《饼干乐园》中,教师自制大图书、魔法棒、还为每位幼儿准备教具饼干、食物饼干;科学活动《认识图形》,教师准备的东西更加丰富,有做成不同形状的木质小门、人手一份的图形袋子、不同动物头像的小盒子、巨幅的手绘挂图,此外,活动前教师对场地进行了一系列布置,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还有另外两个老师加入帮助。这些活动效果都很出彩,但是作为观摩者,难免质疑:究竟是平常的活动准备不够充分,还是公开课的活动准备太过隆重?
多媒体更是公开课教学的必选材料,然而绝大多数基层幼儿园都缺少多媒体设备,有的幼儿园全园只有一套多媒体设备与一个使用场所,专门供公开课使用,因此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是非常奢侈的。
最日常的教学材料就是幼儿园教材提供的配套幼儿用书,更是存在信息量不足、难易度不符等缺点,和华美的公开课教具区别巨大,借鉴性降低。
(二)全员投入,忽略教学成本
磨课是教师公开课之前的一道开胃菜,通过磨课教师会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在一些幼儿园,为了磨课准备教具等,教师常常会牺牲正常的教学进度,为了公开课效果,常常让幼儿利用其他教学活动时间练习某些技能,教师也会将大量时间用于材料的准备。虽然公开课效果不错,但是背后的教学成本巨大。
(三)拣选幼儿,忽略课堂真实
观摩各类公开课活动,不难发现参与公开课的幼儿普遍能力较好,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等,幼儿的能力都几乎在同一个水平线,层次性不突出。很多教师表示,上公开课会选择能力较好的幼儿参与,绝对不允许特别活跃的幼儿加入影响教学秩序。这样做首先对幼儿不公平,其次让课堂失去了真实性,教师在自欺欺人中完成了一堂自以为流畅出彩的教学活动,但这样并不能真正检验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发现幼儿真正需要的东西。
(四)结尾仓促,忽略课后延伸
在众多公开课中还存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开课的结尾给孩子一张“空头支票”,如绘本阅读的结尾十有八九是介绍读物,教师会诚恳地向孩子介绍“这本书的名字是XXX,我们的新华书店里可以买到这套书,你们星期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可是我们的新华书店资源很少,幼儿如果去找未必真的能够找到。如某些活动教师会在结尾处说“让我们一起去户外找春天”“让我们走到阳光下一起举行舞会”……可是走出听课老师的视线以后呢?真的带幼儿进行所说的活动了吗?未必如此,很多老师匆匆忙忙地把幼儿交给另一个老师,自己去参与评课,而另一个老师则会带幼儿进行其他活动。这样的结尾,未免让幼儿遗憾。
二、什么样的公开课是值得认可的
华师大教育学的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一节好课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她用五个词语总结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结合目前幼儿园的公开课,这些都是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优化当前幼儿园公开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索
(一)低碳课堂,抛弃形式
低碳课堂不仅仅体现在教师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上,同时也要体现在教学成本上,教具过于丰富精致、电脑多媒体运用并不意味着一节课的成功率会上升。降低物化成本,把时间精力用于内化教学理念,不刻意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高度警惕热闹背后的放任与浮躁,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产出”真正大于“投入”。
一节优秀的公开课重在以教材为素材,寻找活动更深层的意义,挖掘一节课的内在比精心装扮课的表面要重要得多。因此,适当减少对活动材料的准备,留一些时间与精力给幼儿更加有效。
(二)模式常态,心态宽松
当前的公开课有一部分已经演变成了展示课、比武课,教师抱着不许出洋相,必须顺利的心态参与,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公开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磨课确实有必要,但是如果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磨课,未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教师在公开课前对笔者说:“这节课我已经上了十几遍了,实在是麻木了”。
著名幼儿教师朱静怡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在室外观察小蚂蚁,正当朱老师要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时,很多小朋友提出要解小便,当时很多国内外专家在旁观摩,如果让幼儿解小便,那么意味着活动要终止,如果不让幼儿解小便,那么很不人道。最后朱老师决定活动暂停,回教室解小便,公开课不了了之。但事后,一位外国专家在作观摩报告时指出,朱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是让他最为感动的一节课,他认为朱老师并不以个人的展示为最终目的,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值得学习。
如果我们把公开课当作是一节常态课,允许出现意外,教师以探讨教学方式的心态为支持,以向其他教师呈现常态教学下幼儿的表现为重点,以寻求一种实用的教学理念为目标来开展公开课,我们的公开课会更有效,会引起观摩的教师更多的反响,评课过程会更有生气。到那时,我们才真正履行了“把孩子放在首位”的宗旨。
(三)机会均等,共同成长
公开课不是个别幼儿的专利,一节真实的公开课应该包括各个层次的幼儿,每个幼儿都应该有机会参与。随着年龄的发展,幼儿的心理现象会越来越丰富,他们也会有好奇、羡慕、嫉妒、遗憾、失望甚至怨恨,教师如果一再忽略幼儿的存在,幼儿容易形成自卑、逆反、逃避等负面情绪。
笔者在杭州某幼儿园跟岗实践时发现,该幼儿园在开展公开课前由园长随机挑选幼儿,剩下的一半幼儿由教师在其他时间为他们补上公开课内容,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挑能力强的幼儿,也保证了所有幼儿有机会接受教学。
(四)多些原创,少些模仿
公开课的原创成分已少之又少,由于过多参考网络上的公开课,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无法拥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多一些自己的思考与理念,才能让活动充满个人特色,独树一帜,这也正是原创公开课独具的魅力与精髓。
公开课既是引导一线教师前进的向导,也是优秀教师展示优秀教学方式的平台,只有把握好公开课的价值,关注幼儿最需要的东西,努力探究教育本质,不断挖掘教育深层意义,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少一些花哨与急功近利,才能有助于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让幼儿收获更多。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区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