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质量意识根植于心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质量对中国制造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它正在成为中国制造进一步走向世界,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质量控制对于企业来说,不应该是一个阶段性问题,更应该成为一种意识,成为企业成长中的一种基因并根植于企业的血液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有幸见到了西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的质量管理总监郭彬先生,就此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颇有启发。
  :企业质量控制部门不仅关系到企业运营中的纵向把控,更涉及横向协调,您如何看待质量控制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
  郭彬:不同企业的质量控制部门地位也不同,从我理解的角度,质量部门是一个支持部门,它是企业主业务部门(对内是研发和制造,对外是销售)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不同企业,质量部门的地位千差万别。比如在外资企业,它们的质量部门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权,但在我们国内的某些中小企业,质量部门甚至变成了可有可无。尤其在一些一味追求产量的企业,质量部门更是成了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这时,质量部门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我认为质量部门应该对自己有这么几个定位。第一,协助主营业务部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公司创造价值;第二,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第三,同时作为企业的监督部门,起到“企业警察”的作用。
  :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但质量问题让人头疼,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郭彬: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于社会环境引起的,从社会发展阶段角度来说,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激进的发展时期,各种社会规则还不规范,这给一些企业家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另外,从人文环境出发,中国社会是直接从生产力极其低下,生活资料极其匮乏的封建社会发展而来,容易产生短视思维,质量意识变成了一种阶段性思维,而不是自始至终的企业基因。
  现在媒体曝光的一些产品质量问题,像轻工、纺织、食品之类的问题,这些产品在工艺上完全不存在技术难度,质量问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最后却出了问题,其原因只能是人为的因素。急功近利的心态造成了企业发展中对产品质量的漠视,而当这种心态常态化的时候那就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了。
  造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因素,这涉及人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可能会觉得产品质量的增加会对企业成本造成压力。事实情况是,在企业发展初期,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时建立质量体系正好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达到一个临界点,产品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对产品质量标准再提出进一步要求时(比如产品不合格率万分之一以上),肯定会增加生产成本。但事实上,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还达不到这个临界点,他们大多还处于通过质量改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阶段。
  :您认为外资企业和中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郭彬:我曾经在中兴和富士康工作过,这些大的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差别不大,他们的产品质量体系都已经比较规范了,区别最大的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在外资企业中,社会进程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文化决定了企业在建立初期就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运行机制,其中就包括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这成为企业正常运营、生存的必要条件,所有企业都遵循这一规则,否则将付出惨痛的代价。这种意识已经融入他们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中,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因此外资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首先是社会文化在起决定因素,再配以相应的质量管理人才,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社会法则下的产品质量体系构建。
  在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中,社会法则不完善,社会大众对品质意识还没有达到足够高度,产品质量管理首先是人来主导。在企业中有两个人对质量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企业老板,另一个是企业质量负责人,这两个人之间的配合决定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最终走向。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大多数国内中小企业连这基本的两个人为因素都不具备,那质量管理体系就无从谈起了。可喜的是,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负责人意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在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也决定了中外资企业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不一样。从整体范围来看,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目前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高端,产品的附加值高,中国制造在目前扮演的角色还是相对低端一些,产品投入也决定了产出,这也形成了不同企业之间产品质量体系的差异化。正是这些促使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这是必然的结果。
  :当前,国际检测认证巨头(如SGS、T?V Rheinland、Intertek等)开始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对国内产品质量提升及质量体系建立起到怎样的作用?
  郭彬:这些外资检测认证机构的进入对中国企业构建产品质量体系肯定是有帮助的。据我所知,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对产品的检测认证要求不仅是针对产品本身,还对产品的整个供应链提出要求,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注重自身产品质量,还有与产品相关的上下游链条(比如原材料供应商),这使得产品质量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我们公司目前产品出口北美地区,这其中就涉及UL认证,他们对产品认证的要求就不仅是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包括对产品上下游供应商的规范性要求,比如在企业用工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这使得产品从源头到成品都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下,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中国企业最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郭彬:从总体来说,目前多数中国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上还处于被动阶段,它们往往是基于出口目的国或采购商的强制性要求而不得不进行的一项措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他是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完善生产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自发行为。因此,中国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上需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外部的促进因素,也可能是内部的自发因素。现在有些企业面临的产品质量质疑导致产品的召回,这种外部因素将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产品质量改进。内部因素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进行的提升,是企业的一种阶段性要求。中国的企业家们在产品质量体系构建中需要保持一颗进取的心,重视企业质量管理,善待质量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一个个百年老店,形成中国制造的高贵品质。
其他文献
董瑞华的文章认为,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马克思提出的
成都市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进程中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和深层原因,提出了成都市文化产业做
2016年8月7日晚上,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场美国警察和中国游客间的追捕大战。而引发惊险追击战的原因是——中国游客不知警方鸣笛、亮灯的意图是要求其停车
第二.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开发集成商”。“区域开发集成商”就是从事区域或社区整体开发的新主体。这是集团集成国际智慧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和探索崇明东滩建设过程中提炼出
改革开放后,福建历届省委从实际出发,提出了本省经济发展战略,从"大念山海经,建设八个基地"到加快闽东南开放开发,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再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些经济发展
目的比较和分析Rpl32和Rpl13作为单内参基因与两者作为双内参基因,用于检测大鼠挫伤肌肉组织中TAB2 m RNA表达量的结果。方法 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组)和肌肉损伤
在人们还在为电动汽车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特拉斯的火爆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于纯电动车的希望。仅在2013年一季度,该公司不但扭亏为盈,旗下的产品电动车Model S,更是力压奔驰S、宝马7系、奥迪A8等,成为北美豪华车销量冠军。  在德国莱茵T?V大中华区商用与工业产品服务零部件产品总经理夏波看来,特拉斯或许将成为像苹果手机一样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产品,并由此带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作为第三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是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来说,没有正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凸显,受到广泛重视,其特点还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向。二者在教育目的上高度契合,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心理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了指导方向,在教育内容上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因此,针对两种教育的特点加强两种教育的内在联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革高考竞争愈发激烈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校大学